研究生: |
莊天賜 |
---|---|
論文名稱: |
臨時臺灣糖務局與臺灣新製糖業之發展(1902-1911) |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Wu, Wen-Hsing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46 |
中文關鍵詞: | 糖務局 、糖業改革 、製糖業 、製糖會社 、日治時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4 下載:7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02年總督府發布糖業獎勵規則及設立糖務局作為執行機關,根據本論文對之初步探討的結果,有幾項要點:
其一,糖務局糖業獎勵以外經費增列「臺灣糖業改良及獎勵費」項目辦理,糖業獎勵費則自勸業費項目中編列。整體經費與砂糖消費稅具正相關性。糖務局的專兼任技師北海道色彩十分濃厚,專長偏重農學,多主張小製糖工場主義;技手階層以九州出身者佔半數以上,同樣偏重農學。絕大多數受過近代農、工高等教育,可說是適才適所。
其二,糖務局成立初期製糖改良採取漸進政策,有補助資本額、補助購置製糖機械、貸借機械3種獎勵方式,同時趁獎勵時機發布命令項目確保糖業獎勵成果。
其三,糖務局在前期並未具有決定性的決策地位,經費同樣具侷限性。在小規模新式製糖發展失敗及大新式製糖排擠經費效應下,糖務局排除獎勵新設小規模製糖工場,同時鼓勵自由設立改良糖廍,促成1905年改良糖廍設立潮。糖務局有意透過設立改良糖廍先行整合原料採取區域內舊式糖廍,配合原料採取區域制度實施,為日後大型製糖會社出現建立基礎,亦規劃出新式製糖會社設於平原區,改良糖廍設於河谷近山丘陵地帶的新式製糖空間配置方式。
其四,糖務局後期製糖部門的獎勵僅限於補助既設製糖會社,金額亦大幅減少,但若將改良糖廍撤廢補助、原料消費補助、原料製造補助等經費加入考慮,糖務局投注的經費超過前期,加上行政和金融方面協助,使臺灣的新式製糖改革較前期有更大的進展。
其五,糖務局成立初期蔗作獎勵和製糖獎勵各行其是,無政策上連結。1905年實施原料採取區域制度,提供糖務局結合蔗作獎勵和製糖獎勵媒介,並據此結合製糖和蔗作部門,同時透過劃設原料採取區域掌握對新式製糖業較大的管理權,與地方官廳形成新式製糖和傳統製糖分工管理。為維持對新式製糖業的管理機制,糖務局改以劃定原料採取區域對新式製糖會社頒布命令項目,並將蔗作獎勵責任下放到新式製糖業者身上。大多數製糖業者都制定蔗作獎勵辦法。
其六,糖務局存立近十年,達到的糖業改革效果至少有以下幾點:(1)臺灣蔗糖產量接近日本國民消費量總額;(2)蔗糖品質大幅改善;(3)製糖方式幾乎全面近代化;(4)有效幫助總督府財政獨立;(5)新式製糖版圖超出原來濁水溪以南的平原地帶。
其七,糖務局裁撤後,獎勵事業轉由新設立的殖產局糖務課執掌,業務項目和人員編制大為縮減。研究人員編制和經費則增加,糖業試驗場研究成果較隸屬糖務局時期優異,與新式製糖會社間互動更為密切,新式製糖會社擔負蔗作獎勵大部分責任雖提高成本,也研擬出適合會社的蔗作獎勵方法,較糖務局中央集權式蔗作獎勵有效率。糖務局裁撤後縮減的獎勵,實際上指的是糖業獎勵規則規定下的獎勵項目,此外,製糖業仍受到當局相當保護。
其八,日俄戰後至糖務局裁撤前後11家新式製糖會社中,有7家製糖會社創立或改組初期聘請糖務局技師、事務官或囑託擔任常務董事、專務董事、經理等要職,並主導草創時期會社的經營方向
參考書目
一、檔案、官方文書
〈三百五十噸ノ機械貸付ニ関スル計畫〉,《後藤新平文書》微捲資料,國家圖書館藏。
〈打狗糖度檢查所設置請願ノ件〉,《植民地期臺灣產業‧經濟關係史料マイクロ版集成》,國家圖書館藏。
〈臺灣總督府官制高等官官等俸給令中ヲ改正シ〉,國立公文書館微捲第021000號,1911年10月14日。
〈製糖場能力制限及製糖場能力撤廢ニ關スル案〉,《植民地期臺灣產業‧經濟關係史料マイクロ版集成》,國家圖書館藏。
〈臨時臺湾糖務局官制ヲ定メ臺灣總督府職員官等俸給令中ヲ改正ス〉,國立公文書館微捲第016000號,1902年6月17日。
〈臨時臺灣糖務局官制中ヲ改正ス〉,國立公文書館微捲第018600號,1907年4月17日。
〈臨時臺灣糖務局官制中ヲ改正ス〉,國立公文書館微捲第020300號,1910年3月26日。
《阿緱廳報》,1902-1912年。
《第二十一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豫算委員會第二分科會會議錄‧第五回》,東京:日本帝國議會,1904年12月16日。
《第二十七回帝國議會貴族院砂糖消費稅法中改正法律案特別委員會議事速記錄第二號》,東京:日本帝國議會,1911年3月11日。
《第十六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豫算委員會第一分科會會議錄‧第十三回》,東京:日本帝國議會,1902年2月3日。
《嘉義廳報》,1902-1912年。
《臺南廳報》,1902-1912年。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1901-1912年。
《臺灣總督府府報》,1902-1912年。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1900-1943年。
《鳳山廳報》,1904-1906年。
《鹽水港廳報》,1904-1906年。
祝辰巳,〈糖務ニ就テ〉,《後藤新平文書》微捲資料,國家圖書館藏。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職員錄》,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2-1912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大正二年度糖業試驗場產蔗苗各製糖會社配付第一回 甘蔗優良品種試作成績》,臺北:編者,1916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大正三年度糖業試驗場產蔗苗各製糖會社配付第二回 甘蔗優良品種試作成績》,臺北:編者,1917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甘蔗優良品種試作成績(大正四年度)》,臺北:編者,1919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檢糖所概覽》,臺北:編者,1916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製糖會社農事主任會議講演》,臺北:編者,1915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糖務年報》,臺北:編者,1914-1925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十年報》,臺北:編者,1912年。
臺灣總督府特產課,《臺灣糖業概觀》,臺北:編者,1927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の糖業》,臺北:編者,1930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糖業概要》,臺北:編者,1927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糖務關係例規集》,臺北:編者,1919年。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糖務課,《臺灣糖業統計》,1912-1925年。
糖業改良事務局,《糖業ニ關スル調查》,東京:編者,1910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第二次糖業記事》,臺北:編者,1903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第三次糖業記事》,臺北:編者,1904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臺灣糖業一班》,臺南:編者,1908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七年報》,臺北:編者,1909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九年報》,臺北:編者,1911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八年報》,臺北:編者,1910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三年報》,臺北:編者,1905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六年報》,臺南:編者,1908年。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四年報》,臺北:編者,1906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臺北:編者,1905年。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灣糖業舊慣一斑》,臺北:編者,1909年。
二、當時人著作
(一)報紙、雜誌
《大阪每日新聞》,1914年。
《大阪朝日新聞》,1912年。
《国民新聞》,1935年。
《新臺灣》,總號第1-38號,1914-1918年。
《實業之臺灣》,第1期-第14卷第5期,1909-1922年。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911年。
《糖業》,第1期-第16卷第5期,1914-1929年。
《臺灣日日新報》,1901-1941年。
《臺灣協會會報》,第1-100期,1898-1907年。
《臺灣建築會誌》,1944年。
《臺灣時報》,1934年1月號-1935年12月號。
《臺灣農友會會報》,第1-15期,1905-1908年。
《臺灣農事報》,第16-133期,1908-1917年。
(二)專書
James W. Davidson,《The Island of Formosa:Past and Present》,臺北:
南天書局,2005年
下村宏修,《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
上村健堂,《臺灣事業界と中心人物》,臺北:臺灣案內社,1919年。
上野雄次郎編,《明治製糖株式會社三十年史》,東京:明治製糖株式會社東京事務所,1936年。
大園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16年。
不著撰人,《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長谷理教,1937年。
古田一夫,《台灣赤糖沿革資料(稿)》,未出版,手抄本,國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藏。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臺北:文海,1964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29年。
伊藤重郎,《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史》,東京: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東京出張所,1939年。
吉田靜堂,《臺灣古今財界人の橫顏》,臺北:經濟春秋社,1932年。
守屋源二,《山田熙君談話》,東京:作者,1933年。
有島健助,《使命の感激》,東京:故有島健助翁追悼記念出版委員會,1959年。
朱景英,《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1958年。
江日昇,《臺灣外記》,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西原雄次郎編,《日糖最近二十五年史》,東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1934年。
西原雄次郎編,《最近日糖十年史》,東京: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1919年。
西原雄次郎編,《新高略史》,東京:新高製糖株式會社,1935年。
佐藤吉治郎,《臺灣糖業全誌》,臺中:株式會社臺灣新聞社,1926年。
材木信治,《日本糖業秘史》,神戶:材木糖業事務所,1939年。
杉野嘉助,《臺灣糖業年鑑(昭和三年版)》,臺北:臺灣通信社,1927
沈有容,《閩海贈言》,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河野信次,《臺灣糖業觀》,神戶:日華日報社,1915年。
河野信治,《日本糖業發達史‧人物篇》,神戶:日本糖業發達史編纂所,1930年。
河野信治,《日本糖業發達史‧生產篇》,神戶:日本糖業發達史編纂所,1930年。
河野暹,《本邦寸燐及砂糖論》,東京:隆文館,1910年。
金子昌太郎,《甘蔗農學》,東京:糖業研究會,1912年。
阿部留太,《臺灣糖業は樂觀か悲觀か》,東京:ダイヤモンド社,1930
信夫清三郎,《近代日本產業史序說》,東京:日本評論社,1942年。
南天書局,2005年。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東京:合資會社富山房,1912年。
相良捨男,《經濟上より見たる臺灣の糖業》,東京:作者,1919年。
相馬半治,《還曆小記》,東京:著者,1929年。
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1961年。
郁永河,《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1959年。
宮川次郎,《臺灣糖業の批判》,臺北:糖業研究會,1913年。
宮川次郎,《臺灣糖業概觀》,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特產課,1927年。
宮川次郎,《糖業禮讚》,臺北:臺灣糖業研究會,1928年。
宮川次郎,《鹽糖の槙哲》,東京:作者,1939年。
根岸勉治,《南方農業問題》,東京:日本評論社,1942年。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
連橫,《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
連橫,《臺灣通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辜顯榮翁傳記編纂會編,《辜顯榮翁傳》,臺北:編者,1939年。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1957年。
臺南新報社,《南部臺灣紳士錄》,臺南:編者,190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私法商事編》,臺北:編者,1961年。
澤全雄,《製糖會社要鑑》,東京:作者,1917年。
(三)期刊文章
丁王生,〈糖界回顧錄(下)〉,《糖業》,第170期,1928年10月,頁 24。
丁王生,〈糖界回顧錄(上)〉,《糖業》,第167期,1928年8月,頁23-24。
丁王生,〈糖界回顧錄(中)〉,《糖業》,第168期,1928年9月,頁15-16。
小花和太郎,〈沒す可からざる人人〉,《糖業》,第8期,1915年5月,
頁45-47。
不著撰人,〈金田事務官の模範蔗園に關する談話〉,《臺灣農事報》,第52號,1911年3月,頁7-8。
不著撰人,〈臺灣の製糖會社と其現勢〉,《臺灣》,第5期,1911年4月,頁2-12。
不著撰人,〈臺灣糖業發達史(下)〉,《實業之臺灣》,第121期,1920年2月,頁3-6。
不著撰人,〈臺灣糖業發達史(上)〉,《實業之臺灣》,第120期,1920年1月,頁7-9。
不著撰人,〈論臺灣製糖業〉,《臺灣協會會報》,第14號,1899年11月20日,頁76-77。
不著撰人,〈糖界評判記〉,《臺灣》,第5 期,1911年4月,頁100-101。
佐佐木幹三郎,〈糖業獎勵改善の要〉,《糖業》,第9期,1915年6月,頁6。
近藤武義,〈臺灣糖業の現況〉,《財海》,第26期,1908年7月,頁
51-55。
城南生,〈臺灣成功者荒井泰治〉,《實業之臺灣》,第91號,1917年
頁18-19。
黑谷了太郎,〈台灣製糖界の企業主體の變遷〉,《臺灣時報》,1935年1月號,頁14-25。
新渡戶稻造,〈臺灣に於ける糖業獎勵の成績と將來〉,《臺灣農事報》,第43號,1910年6月,頁1-14。
溝邊清豐,〈蔗作獎勵と甘蔗農業の發達(下)〉,《糖業》,第11卷11期,1924年11月,頁3-6。
溝邊清豐,〈蔗作獎勵と甘蔗農業の發達(上)〉,《糖業》,第11卷10期,1924年10月,頁5-9。
坂本軍二,〈鳳山廳下ニ於ケル石油發働器應用ノ製糖業副業トシテノ籾摺兼精米業〉,《臺灣農友會報》,第10期,1907年5月,頁33-35。
三、近人著作
(一)專書
中村孝志,《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上卷》,臺北:稻鄉,1997年。
北海道大學,《北大百年史:通說》,東京:ぎょうせい,1982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1992年。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1997年。
金城功,《近代沖繩の糖業》,那霸:ひるぎ社,1985年。
柯志明,《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
涂照彥,《日本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東京大學,1975年。
張漢裕等,《臺灣米糖比價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3年。
許雪姬等編,《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2004年。
黃紹恆,《日治時代台灣機械製糖會社經營狀況之研究(1919年代-1920年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3年10月。
(二)期刊、論文集論文
小川功,〈“虚業家”による外地取引索‧証券会社構想の瓦解─津下精一の台湾証券交換所出資と吉川正夫仲買店買収を中心として〉,《彥根論叢》,第367號,彥根:滋賀大學經濟學會,2007年7月,頁99-100。
古慧雯、吳聰敏,〈論「米糖相剋」〉,《經濟論文叢刊》,第24卷2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1996年6月,頁173-204。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糖業改革之序幕〉,《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3輯,高雄: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6年,頁1-11。
吳文星,〈札幌農學校畢業生與臺灣近代糖業研究─以臺灣總督府糖業試驗場技師技手為中心〉,《臺灣學研究》,第6期,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8年12月,頁1-26。
吳文星,〈札幌農學校與臺灣近代農學的展開─以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為中心〉,收入吳菡主編,《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帝國主義下的經濟變動》,臺北:博揚文化,2011年,頁127-160。
吳美蘭,〈日據時代臺灣的糖業政策〉,《臺灣人文》,第3、4期合訂,臺北:臺灣人文雜誌社,1978年,頁50-70。
孫鐵齋,〈臺灣農民糖收購問題之檢討〉,《臺灣銀行季刊》,第9卷2期,臺北:臺灣銀行,1960年,頁85-97。
孫鐵齋,〈臺灣糖業契約原料收買制度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7卷1期,臺北:臺灣銀行,1954年,頁65-83。
許松根,〈臺灣的工業政策:日治篇〉,《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會刊》,第8卷2期,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8年4月,頁349-371。
陳慈玉,〈日據時期臺灣鹽業的發展─臺灣經濟現代化與技術轉移之個案研究〉,《中國現代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頁579-605。
森久男,〈臺灣總督府の糖業保護政策の展開〉,《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1輯(東京: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1979年),頁42-82。
黃秀政,〈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台灣』的一些檢討〉,吳密察,《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香,1990年。
黃紹恆,〈明治後期日本製糖業的「雙重構造」〉,《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2卷第1期,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5年,頁79-109。
黃紹恆,〈近代日本製糖業的成立與日治初期臺灣經濟的變遷〉,收入吳菡主編,《日本資本主義與臺灣、朝鮮─帝國主義下的經濟變動》,臺北:博揚文化,2011年,頁193-221。
黃紹恆,〈從對糖業之投資看日俄戰爭前後台灣人資本的動向〉,《臺灣社會研究》,第23期,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社,1996年9月,頁83-146。
黃紹恆,〈試論初期原料採取區域制〉,《第三屆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頁295-303。
葉淑貞,〈臺灣工業產出結構的演變:1912-1990〉,《經濟論文叢刊》,第24卷2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1996年6月,頁227-274。
葉淑貞,〈臺灣近百年來工業成長型態之剖析〉,《臺灣銀行季刊》,第60卷2期,臺北:臺灣銀行,2009年6月,頁304-339。
戴寶村,〈陳中和新興製糖會社之發展〉,《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3輯,高雄: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1996年,頁70-82。
翼浦漁人,〈夢の跡〉,《臺灣近現代史研究》,第2輯,東京: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頁150-174。
顏義芳,〈日據初期糖業獎勵政策下的臺灣糖業發展〉,《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專題研究成果研討會》,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魏嚴監,〈日據時期臺灣糖業政策之探討〉,《臺中商專學報》,第24期,臺中:國立臺中商業專科學校,1992年,頁177-200。
(三)學位論文
王怡方,〈日治時代虎尾市街的出現與成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王俊昌,〈日治時期臺灣水產業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王俊傑,〈米價比準法之檢討:日治時期甘蔗栽培契約〉,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江辛美,〈日治時期臺灣醬油產業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江芳菁,〈大林糖廠與大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1909-1996)〉,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何鳳嬌,〈日據時代臺灣的糖業經營與農民爭議〉,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余國瑞,〈日據時期臺灣的新式製糖工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吳育臻,〈臺灣糖業「米糖相剋」的空間差異(1895-1954)〉,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吳叔玲,〈總督府時代之臺灣糖業研究─以新渡戶稻造之「糖業改善意見書」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林思佳,〈臺灣糖業發展和地方特性之形塑─以高雄縣橋頭鄉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邱顯明,〈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榮原,〈省思「米糖相剋」〉,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莊天賜,〈日治時期屏東平原糖業之變遷〉,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曾立維,〈日治時期臺灣柑橘產業的開啟與發展〉,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黃秀梅,〈日治期間臺灣糖業的產業結構分析─臺灣糖業合併的再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1997年。
黃修文,〈世紀之交的臺灣糖業與蔗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楊慧瑾,〈論殖民糖業生產下殖民城市之建構─日據屏東市之個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葉金惠,〈日本殖民經濟體系下臺蕉問題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葉彥珣,〈戰後與日治時期臺灣原料甘蔗契約買收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廖偉程,〈日據臺灣殖民發展中的工場工人(1905-1943)〉,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趙祐志,〈日人在臺企業精英的社會網絡(1895-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賴建圖,〈日治時期臺灣鳳梨產業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鍾書豪,〈花蓮地區的糖業發展(2899-2002)〉,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