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鄧曉如
論文名稱: 悠游.意象-生態與生命寓言繪畫創作研究
指導教授: 王瓊麗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悠游意象生態生命寓言繪畫創作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3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悠游.意象」為主題,透過生態元素為發展,藉由環境與人的互動,探討生命的面貌與意義。作品呈現大致可分成三個系列:「植物生態」系列基於微觀的視點概念探討「生態個體單純的美感」;「生命寓言」系列是以目前遭受破壞的自然環境為背景,探討人與自然的互動和省思;「物象變形與轉化」系列則以「蝴蝶」、「山蕨」為元素符號,希望透過視覺性的語言,整合造型、色彩與空間,予觀賞者更多的發言與想像空間。本文撰寫分五章,各章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 明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架構、研究範圍與限制並在名詞釋義中詮釋創作主題「悠遊.意象」以及「生態與生命寓言」。
    第二章 針對個人創作理念論述,探討生態文化的背景、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美感理念等繪畫創作哲思,對繪畫創作的影響。
    第三章 討論筆者創作內容與形式,主要的創作媒材與技巧。
    第四章 作品說明與創作歷程分析並配合圖片說明,透過本章理解筆者創作觀點及繪畫創作目的。
    第五章 結論中檢討本次創作的心得並對未來創作方向作一說明。

    目 次 謝誌 ─────────────────────────── i 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i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7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學理基礎 ────────────── 10 第一節 創作理念論述 ──────────────── 10 一 生態象徵意義探索 ────────────── 10 二 探究生命的寓言 ──────────────── 12 第二節 創作學理基礎 ──────────────── 19 ㄧ 象徵主義 ──────────────── 19 二 超現實主義 ──────────────── 23 三 美感之理念探討 ──────────────── 25 第三章 創作內容、形式、技巧與媒材 ───────── 33 第一節 創作內容的選擇 ──────────────── 33 第二節 創作的形式 ────────────────── 34 一 植物生態系列 ───────────────── 35 二 生命寓言系列 ──────────────── 35 三 物項變形與轉化系列 ────────────── 36 第三節 技法與媒材的運用 ─────────────── 36 第四章 作品說明與創作歷程分析 ──────────── 41 第一節 植物生態系列 ───────────────── 41 作品一 自然的容顏 ─────────────── 42 第二節 生命寓言系列 ───────────────── 44 作品二 蝴蝶夢想 ──────────────── 45 作品三 留鳥之歌 ──────────────── 48 作品四 蓮田絮語 ──────────────── 51 作品五 游移夢土 ──────────────── 54 作品六 在那遙遠的地方───────────── 58 第三節 物項變形與轉化系列 ─────────────── 62 作品七 生之歌Ⅰ ──────────────── 63 作品八 生之歌Ⅱ ──────────────── 66 作品九 山蕨風華Ⅰ ─────────────── 67 作品十 山蕨風華Ⅱ ─────────────── 70 第五章 結論 ────────────────────── 73 第一節 創作歷程省思 ───────────────── 73 第二節 未來創作展望 ───────────────── 75 參考書目 ───────────────────────── 77 個人作品圖錄─────────────────────── 78

    一、中文書籍部份
    1.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市立美術館。
    2. 王勤田(1995)。生態文化。台北:揚智。
    3. 天下編輯(1996)。環境台灣。台北:天下雜誌。
    4. 何政廣(1994)。歐美現代藝術。台北:藝術家。
    5. 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
    6. 范欽慧(2001)。與自然相遇的人。台中:晨星。
    7. 高千惠(1996)。當代文化藝術澀相。台北:藝術家。
    8. 李美蓉(1999)。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
    9. 李美蓉(1999)。藝術欣賞與生活。台北:上硯。
    10. 李健儀(1993)。油畫技法。台北:藝風堂。
    11. 邱子容(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環境‧生態。台
    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2. 倪再沁(1995)。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台北:雄獅。
    13. 陳玉峰(1997)。人文與生態。台北:前衛。
    14. 陳景容(1989)。油畫畫法及演變。台北:雄獅。
    15.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五南。
    16. 陳淑華(1998)。油畫材料學。台北:洪葉。
    17. 陳燦榮(2006)。彩蝶飛:台北蝴蝶導覽手冊。台北:北縣關協。
    18. 曾長生(2000)。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
    19. 曾肅良(2004)。藝術概論。台北:空大。
    20. 游以德(1999)。環境生態學。台北:地景。
    21. 張志傑(2001)。環境生態學。台北:科技圖書。
    22. 劉思量(1992)。藝術與創作。台北:藝術家。
    23. 謝東山(2001)。藝術概論。台北:偉華。
    二、譯文書部份
    1. 杜若州譯 Bates Lowry著(1976)。視覺經驗。台北:雄獅。
    2. 李長俊譯 安海姆著(1982)。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
    3. 余姍姍譯 Herschel B.Chipp著(1995)。現代藝術理論。台北:
    遠流。
    4. 李家倩譯 Jeremy Galton 著(1994)。油畫技法百科。台北:笛
    藤。
    5. 蔣勳校訂 耿濟之譯 Tolstory著(1997)。藝術與人生。台北:
    遠流。

    三、網路資料
    1.李長俊。「安海姆談藝術的用途何在」。
    http://163.23.204.17/mysite/6.01.a.htm。96年5月 20
    日瀏覽。

    2.象徵主義的背景與定義。
    http://my.so-net.net.tw/pitaya/art12.htm。96年6月10
    日瀏覽。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