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筠涵
Su, Yun-Han
論文名稱: 明清琵琶樂曲:樂譜與詮釋之間關係之研究
Study on Ming-Qing Pipa Musi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ore and Interpretation
指導教授: 呂錘寬
Lu, Chui-Kua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9
中文關鍵詞: 明清琵琶樂譜工尺譜詮釋骨幹譜演奏譜譜式彈奏習慣音樂語彙
英文關鍵詞: Ming-Qing pipa score, Gong-Che notation, Interpretation, Skeleton score, Modern performance version, Notation, Performance convention, Musical languag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114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琵琶音樂具豐富的內容,明清琵琶樂曲是其中重要的組成,為以工尺譜記錄的琵琶譜,其特點為簡約式記譜,是琵琶音樂的重要內容,今多流通以阿拉伯數字譜與五線譜,。譜式改變影響習樂方式,也弱化彈奏樂曲的能力,即建構在骨幹譜的活性詮釋。本研究從琵琶工尺譜的再整理與解讀開始,透過研究明清琵琶樂曲的結構、旋律發展與演奏對照 工尺譜與當代詮釋,並對照以代表性當代音樂家的演奏錄音,來釐清音樂內容之可變與不可變,探討樂譜與詮釋之間的關係,進而試圖找出明清琵琶音樂的邏輯或規則。
    全文分為五章,第一章「明清傳統琵琶譜本之內容」進行補充與梳理琵琶明清譜本,討論譜本內容於記寫上的異同,並梳理明清琵琶演奏法與其指涉內容之改變;第二章「明清傳統琵琶樂曲之體裁與內容」分節討論明清琵琶曲的類別與構成,為本文重要的步驟;第三、四章以「明清琵琶樂曲之樂譜衍變與詮釋內容」立基於前兩章,分別討論琵琶小曲、琵琶大曲的骨幹譜與演奏(潤飾)譜,揀選具有代表性、呈現有較完整之資料與演奏錄音來進行分析,為本研究之主體;第五章「詮釋的規律與習慣」試圖歸納明清琵琶樂曲中可能具有的詮釋模式、規則與語彙之使用。最後為全文結論。

    The thesis on Ming-Qing pipa scores aim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g-Qing pipa score and music interpretation. Ming-Qing pipa scores, written in Gong-Che notation (GCN), are the earliest written records of Pipa score and are the essential contents for pipa music with a sketchy and simple nature. Being transcribed for practical use today by either numbered notation or standard western notation, Ming-Qing pipa repertories are presented with finer details of melody and technique now, no longer a skeletal outline. The change of notation has influenced the way of learning pipa music and weakened the abilities to embellish impromptu. Through comparing Ming-Qing pipa pieces in both GCN and modern performance version with audio recordings by representative musicians in the 21 century, the thesis works on exploring the changeability and immutability in pipa Gong-Che score and further tries to sum up rules, conventions and possible conventional musical languages hid under the surface variations.
    Five chapters consist of the thesis. Chapter one dealt with the content of Ming-Qing pipa score in aspects of data reorganization and supplemen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scores, and Ming-Qing performance skills; chapter two discussed the structure, form, and category of Ming-Qing pipa music in different sections; chapter three and four put the emphasis on analyzing Ming-Qing pipa score in aspects of structure, melody and comparisons among the Ming-Qing and modern performance versions and representative audio recordings from pipa xiao qu, tao qu to da qu to identify the surface variations added to these pieces; based on the former research efforts, chapter five tried to sum up rules and conventions while interpreting pipa Gong Che score. The last past is the conclusion.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ix 譜例目錄 x 凡例 xvii 導論 1 第一節 樂譜、記譜與詮釋 4 第二節 近代琵琶記譜之種類 9 第三節 近代琵琶之脈絡與傳譜 13 第四節 近代琵琶之形制變異 20 第五節 研究現況、內容、要點與對象 28 一、研究現況 28 二、論文內容 31 三、研究要點 32 四、研究對象 34 第一章 明清傳統琵琶譜本之內容 35 第一節 譜本概況 36 第二節 譜本內容之衍變 55 第三節 琵琶技法符號之發展 78 第二章 明清琵琶樂曲之體裁與內容 96 第一節 樂曲分類與內容 96 第二節 琵琶小曲 106 第三節 琵琶大曲 122 第三章 明清琵琶樂曲之樂譜衍變與詮釋內容(一)129 第一節 小曲類 129 一、《琵琶譜》小曲例析 130 二、《瀛洲古調》小曲例析 133 第二節 琵琶套曲《塞上曲》例析 144 一、樂曲之內容與結構 145 二、樂曲之旋律脈絡 166 三、當代名家演奏之詮釋內容 180 第四章 明清琵琶曲之樂譜衍變與詮釋內容(二)192 第一節 樂曲之內容與結構 192 第二節 樂曲旋律之發展脈絡 212 第三節 當代名家演奏之詮釋內容 239 第五章 詮釋的規律與習慣 265 第一節 拍法律動與譜字之節奏 266 第二節 曲調使用與彈奏習慣 278 第三節 樂譜與詮釋之表裡 284 結論 293 附件一:《瀛洲古調》快板小曲〈脫紅袍〉等對照譜 300 附件二:《汪昱庭琵琶譜》《塞上曲》【宮苑思春】全曲對照譜 303 附件三:《汪昱庭琵琶譜》《塞上曲》【思漢】全曲對照譜 309 附錄 314 一、琵琶演奏符號表 314 二、琵琶小曲彙整表 317 參考資料 322

    一、專書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六‧樂〉
    宋.陶谷。《清異錄‧藥》。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樂部十五‧琴上〉。
    林石城。《琵琶教學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39。
    清‧姚燮《今樂考證》。台北;進學書局,1968。
    楊允孚。《灤京雜詠》,收入於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224 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
    韓淑德、張之年。《中國琵琶史稿》。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修海林。《古樂的沉浮》。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89。
    林寅之編著。《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版本集錦與研究》。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社,1989。
    鄭汝中編著。《琵琶指境》。台北市:學藝出版社,1993。
    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編輯部。《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上海卷(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上海卷(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浙江卷(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江蘇卷》。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林石城著。《嘈切雜談—林石城教授琵琶文錄》,台北市:學藝出版社,1996。
    袁靜芳。《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______。《樂種學》。北京:華樂出版社,1999。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
    李玫。《東西方樂律學研究及發展歷程》。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馮光鈺。《中國曲牌考》。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楊蔭瀏全集》。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9。
    賴秀綢。《汪派李廷松的琵琶藝術-六首樂曲的演奏詮釋與分析》。臺北:采風國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
    莊永平。《琵琶‧古譜‧戲曲音樂研究—莊永平音樂文集》。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顧山鎮人民政府。《國樂先輩周少梅》。揚州:廣鈴書社,2012。
    趙維平。《中國與東亞音樂的歷史研究》。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張之年、韓淑德著。《中國琵琶史稿》。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陳澤民。《陳澤民琵琶文論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管建華。《人類音樂學導引》。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吳慧娟。《二十世紀中國琵琶音樂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華樂大典‧琵琶卷‧文論篇》。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王世榮、張宜蓁。《琵琶演奏詮釋新繹:經典文曲《塞上曲》〈思春〉》。臺
    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出版社,2017。
    張伯瑜主編。《戲-樂音聲》。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8。
    Bruno Nettl,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twenty-nine issues and
    concepts,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c1983.
    John Barrow, Language.—Literature, and the Fine Arts.—Sciences.—Mechanics, and Medicine, 1804.
    Nicholas Cook, A Guide to Musical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二、期刊論文
    王露。〈玉鶴軒琵琶譜〉。《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第1卷第N0.1-10 (1920)。
    王露。〈玉鶴軒琵琶譜〉。《音樂雜誌》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第2卷第No.5-6 (1921) 。
    曹心泉口述、邵茗生筆記〈琵琶譜錄〉。《劇學月刊》南京戲曲音樂院北平分院研究所第3卷第01期 (1934)
    曹心泉口述、邵茗生筆記〈琵琶譜錄〉(續)。《劇學月刊》南京戲曲音樂院北平分院研究所第3卷第02期 (1934)
    傅雪漪。〈兩部新發現的古琵琶譜〉。《文藝研究》No.4 (1979):83-87。
    林石城。〈一份珍貴的琵琶古譜—《高和江東》〉。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4 (1981):50-54。
    曹安和。〈《弦索十三套》派生出來的幾種偽樂譜文藝研究〉。《文藝研究》No.4 (1981):109-113。
    杜亞雄。〈【八板】及其形式美〉。中央音樂學報《民族音樂結構研究論文集》。1986。
    吳犇。〈傳統琵琶的特殊品位對樂曲的影響〉,《中國音樂》No.2 (1986):50-52。
    ____。〈傳統琵琶小曲研究〉。《音乐研究》No.3 (1987):60-73。
    ____。〈從傳統琵琶大曲的曲調案材及早期結構形態看其創作方式的一個方面〉。《中國音樂學》No.3 (1990):82-89。
    錢仁康。〈《老八板》源流考〉。《民族音樂》No. 2(1990):9-23。
    牟潤孫。〈一批被遺忘的珍貴中國戲曲史料–幾禮居藏戲曲文獻目錄讀後記〉。《海遺雜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0):349-354。
    林石城。〈琵琶流派例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3 (1992):7-11。
    李光祖。〈琵琶的基本彈奏方式〉。《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4(11997):31。
    殷惠麟、楊毓蓀。〈淺談平湖李芳園傳派琵琶藝術特點〉。《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No.2 (1999): 28-30。
    吳曉萍。〈《弦索備考》與傳統琵琶譜同族曲目之比較研究〉。《中國音樂學》No.2 (2000):58-70。
    孫麗偉。〈傳統琵琶樂曲中的文曲、武曲、文武曲〉。《音樂研究》No.3 (2001)。
    章紅艷。〈《塞上曲》源流〉。《音樂探索》No.4 (2002):67-72。
    陳應時。〈漢語單音詞結構影響下的旋律形態〉。《西安音樂學院學報》No.2 (2003):25-28。
    奉山。〈源、流、融合—關于中國琵琶流派的話題〉。《音樂探索》No.02 (2004):14-19。
    楊和平。〈王露與北京大學音樂教育〉。《中國音樂學》No.2 (2004):52-56。
    張雅婷。〈從《大胡笳》的記憶演奏探尋古琴樂譜與詮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No.33 (2008 / 01 / 01):143-186。
    鄭祖襄。〈宋、元、明琵琶圖像考—琵琶樂器漢化過程的圖像分析〉。《中國音樂學》No.4 (2008):45-48、55。
    馮光鈺。〈中國歷代傳統曲牌音樂考釋(選載之八)〉。《樂府新聲》No.4 (2008): 86。
    外村中、李霏譯、趙維平校〈唐代琵琶雜考—正倉院的“秦漢”琵琶〉《音樂藝術》No.2(2010): 59-70。
    楊曉東。〈對《塞上曲》平湖派、汪派、浦東派三種流派的對比〉。《大眾文藝》(2011):99。
    萬莉。〈琵琶曲《月兒高》諸版本源流關係辨析〉。《中國音樂學》No.3 (2011):87-93。
    程莉華。〈試論中國傳統音樂與樂譜之關係〉。《許昌學院學報》No.4 (2012):153-155。
    張伯瑜。〈骨幹譜—琵琶流派形成的基礎〉。《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1 (2013): 25-28。
    楊鳴。〈琵琶名曲《塞上曲》的美學特徵探究〉。《音樂大關》No.12 (2014):70-72。
    徐薇(唐代宮廷燕樂中琵琶的使用和發展)。《戲劇之家》No.16 (2014):20-21。
    梁幸琪。〈《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中與琵琶曲《月兒高》同名曲牌之詞情與格律之探討〉。《臺灣音樂研究》No.18 (2014): 097-137.
    袁靜芳。〈中國琵琶藝術—《中國華樂大典.琵琶卷》序〉。《中國音樂學》No.2 (2016) :91-104。
    李榮聲。〈失而複聲的北派琵琶曲〉。《中國音樂》No.2 (2015):129-132。
    蘇筠涵。〈從琵琶譜《文板十二曲》探討文化傳承與符號演變〉,《關渡音樂學刊》No.25(2017):46-48。
    呂錘寬。〈論譜式之演變與記譜法之發展〉,《藝術論衡》復刊No.9(2017):17-50。
    Bang-song Song. “The Korean Pip'a and Its Notation.” Ethnomusicology Vol. 17, No. 3 (Sep., 1973), pp. 460-493
    Pei Ju Tsai1, Sandra Carral. “Comparison of Three Chinese Traditional Pipa Music Schools with the Aid of Sound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Vienna Talk, Setp. (2010):145-148
    Seeger, Charles. "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 Music-Writing." The Musical Quarterly 44, no. 2 (1958): 184-95. http://0-www.jstor.org.opac.lib.ntnu.edu.tw/stable/740450.
    SHARPE, R. A. “Type, Token, Interpretation and Performance.” Mind 88, no. 1 (January 1979): 437. http://0-search.ebscohost.com.opac.lib.ntnu.edu.tw/login.aspx?direct=true&db=edb&AN=56042815&lang=zh-tw&site=eds-live.
    Buffo, A.P. “Interpretation and Improvisation: The Judge and the Musician Between Text and Context” Int J Semiot Law (2018) 31: 215. https://0-doi.org.opac.lib.ntnu.edu.tw/10.1007/s11196-017-9537-6

    三、學位論文
    許克巍。〈華秋蘋琵琶譜之譯訂與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88。
    鄭溪和。〈傳統琵琶譜中符號系統的比較研究〉。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孫麗偉。〈琵琶文化論〉。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許牧慈。〈「摧藏千里態,掩抑幾重悲」—指法在琵琶音樂語境中地位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萬莉。〈【月兒高】諸版本比較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在職人員碩士論文,2005。
    吳怡青。〈創造與再現之間-古琴打譜概念之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所碩士論文,2006。
    谷莉明。〈琵琶文曲音樂文化研究〉。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唐文君。〈從音樂古籍史料探討古琴與琵琶在指法、記譜上之關連性〉。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09。
    陳友倫。〈琵琶文曲《塞上曲》演奏版本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賴秀綢。〈《瀛洲古調》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許牧慈。〈傳統琵琶曲目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

    四、曲譜
    周明泰編。《曲譜萃珍》〈高和江東〉琵琶譜,抄本。
    華秋蘋。《琵琶譜》。觀文社印行,嘉慶己卯春日,1819。
    沈肇州。《瀛州古調》,抄本,1916。
    楊蔭瀏編。《雅音集》。無錫:無錫樂羣書局,1929。
    沈浩初。《養正軒琵琶譜》。上海:南匯商黃家路養正軒發行,1929。
    何柳堂、何與年撰。《琵琶樂譜》。香港:香港利全公司石印本,1934。
    楊蔭瀏、曹安和。《文板十二曲》。北京: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1942。
    張士珍整理。《文武雜套》。1950年抄本。
    《十面埋伏》。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1955。
    李庭松、曹安和整理。《霸王卸甲》。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1957。
    吳夢飛整理。《怡怡室琵琶譜》。1958年抄本。
    榮齋等編;曹安和、簡其華譯譜。《絃索十三套》。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62。
    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音樂理論系編。《民族樂器傳統獨奏曲選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
    鞠士林編著、林石城整理。《鞠士林琵琶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沈浩初編著、林石城整理。《養正軒琵琶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
    學藝出版社編輯部。《琵琶獨奏十大名曲》。臺北:學藝出版社,1983。
    樊少雲傳譜,陳恭則、樊伯炎、殷榮珠整理編寫。《瀛洲古調選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林石城編著。《林石城琵琶曲選》。香港:上海書局有限公司出版,1986。
    朱荇菁、楊少彝傳譜、任鴻翔 整理。《平湖派琵琶曲十三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王露編著,李華萱、謝毓鵬、李榮聲整理。《玉鶴軒琵琶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1。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十面埋伏匯編》。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劉德海。《劉德海傳統琵琶曲集》。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李廷松。《汪派琵琶-李廷松先生演奏譜》。台北:台北市立國樂團出版,1996。
    王範地。《王範地琵琶演奏譜》。香港:偉確華粹出版社,2003。
    李光華主編。《琵琶曲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陳澤民主編。《汪派琵琶演奏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李光祖、郝貽凡。《汪派琵琶李廷松演奏譜》。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華樂大典‧琵琶卷‧樂曲篇(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五、有聲資料
    藝聲唱片。《燈月交輝》(ATC-213)。黑膠、錄音帶。
    馬可孛羅出版。 《劉德海琵琶獨奏曲選》。1989 。CD。
    四川林海音像出版社。《中國名曲–古箏曲書韻/琵琶獨奏十面埋伏》。1993。CD
    龍音製作有限公司。《衛仲樂演奏曲集-音樂藝術七十年紀念集》。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發行,1996,CD。
    中國唱片總公司出版。《李光祖琵琶獨奏專輯》。2002。CD。
    九州音像。《十面埋伏-中國琵琶經典珍藏紀念盤》。2004。CD。
    林石城。〈林石城講解琵琶指法《曲終人不散》〉。中國音樂家音像出版社。2007。DVD。
    Radio France Ocora,Chine / Musique Classique, 1988, CD.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