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高仲恆 |
---|---|
論文名稱: |
國家、市場與音樂──戒嚴時期台灣愛國歌曲的流變(1949-1987) |
指導教授: | 陳惠芬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92 |
中文關鍵詞: | 愛國歌曲 、黨國威權體制 、淨化歌曲 、校園民歌 、禁歌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6 下載:15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從「國家」與「市場」二個面相及其交互影響,來觀察戰後臺灣戒嚴時期(1949~1987)愛國歌曲的發展流變。
本論文所探討之愛國歌曲,並不以狹義的國軍單位所傳唱之「軍歌」為限,而是廣泛蒐集具有「愛國意識」的相關各類型歌曲,包括:愛國歌曲集、愛國電影及連續劇主題曲、唱片公司所發行的專輯歌曲,特別是戒嚴時期國編版國中、小學音樂教科書中的相關歌曲,也納入本論文的分析文本中。
經由本文的研究,可以得知,在戰後臺灣戒嚴時期愛國歌曲生產與傳唱的過程中,官方的獎勵與提倡,實扮演關鍵的主導力量。戒嚴時期的臺灣,在國民黨黨國威權體制以及反共政策的導引下,愛國歌曲大致可歸納為「反共意識」、「國家意識重建」與「領袖崇拜」三大類型。
197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臺灣的經濟發展及社會變遷,大眾傳媒對愛國歌曲生產與傳唱逐漸擴大其影響力。在「國家」與「市場」兩大力量激盪之下,有突顯官方正面施政的「淨化歌曲」及清新小品的「校園歌曲」之傳唱,另有因官方實施查禁政策而出現的「禁歌」,愛國的表現形式與內涵更具多樣性。
總之,透過對戒嚴時期臺灣「愛國歌曲」流變的考察,吾人進一步的掌握了臺灣戒嚴時期的政治及社會文化意涵。
徵引書目:
一、專書部份:
王集叢,《戰鬥文藝論》(臺北:國防部總政戰部,1955)。
王德昭、李樹桐《初級中學歷史》,第六冊(臺北:正中書局,1952.11)。
內政部編印,《查禁歌曲》第一冊(臺北:內政部,1971)。
中央委員會,《總裁言論選輯(二)黨務篇》(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1952)。
中央委員會,《總裁言論選輯續編》(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
中國時報編輯部,《臺灣戰後五十年:土地、人民、歲月》(臺北:時報
文化,1995)。
中華民國電影年鑑編輯委員會,《中華民國電影年鑑:1975-1977》(臺
北: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
1978)。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總裁重要號召及有關宣傳問題訓示集
要增編本》(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
員會文化工作會,1974)。
中學標準教科書歷史科編輯委員會,《初級中學史》,第四冊(臺中:臺灣省
政府教育廳,1955.2初版)。
尹雪曼,《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1976)。
司徒衛,《書評續集》(臺北:幼獅書店,1960.6)。
行政院編印,《廣播電視歌曲-第一期甄選歌曲專輯》(臺北:行政院新聞
局,1975)。
行政院編印,《甄選優良歌曲專輯-第五期》(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1978)。
行政院編印,《甄選優良歌曲專輯-第六期》(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1979)。
李中和,《流行歌曲譚》(臺北:中華日報社,1977.11)。
李松林,《蔣介石的臺灣時代》(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3)。
李坤城,《再見!禁忌的年代》(高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2007)。
李筱峰,《臺灣史上100件大事(下冊)》(臺北:玉山社,1999.10)。
李瞻,《電視制度:兼論我國電視發展方向》(臺北:三民,1982)。
金門文獻委員會編印,《金門之音》(金門:金門文獻委員會,1969)。
林怡君主編,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企劃製作,《臺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
1975-2005》(臺北:時報文
化,2009)。
徐玫玲、顏綠芬,《臺灣的音樂》(新北市:群策會李登輝學校出版,
2006)。
秦孝儀主編,《蔣總統嘉言錄(二)》(臺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
編編纂委員會,1967)。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臺北:中國國民中央委員會黨
史委員會恭印,中央文物供應社經銷,1983)。
秦孝儀主編,《先知先導:先總統蔣公駁斥共匪統戰陰謀之指示》(臺北:近
代中國,1987)。
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纂,《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一編(臺
北:正中,1974)。
陶曉清總監,《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臺北:滾
石唱片股份有限公司,1995)。
陳紀瀅,《文藝運動二十五年》(臺北:重光文藝出版社,1978)。
陳郁秀,《音樂臺灣》(臺北:時報文化,1996)。
陳郁秀,《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臺北:時報文化,2001)。
莊永明,《由臺灣歌謠看臺灣史》(臺北:白鷺鷥基金會,1997)。
莊永明,《臺灣世紀回味:時代光影》(臺北:遠流,2000)。
張炎憲、陳美蓉,《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北:自立晚報社,1993)。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北:時報文化,1994)。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1970年代臺灣現代民歌發展史-建制、正
當性理述與表現形式的形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
張釗維,《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臺灣現代民歌運動史》(臺北:滾石文化,
2003)。
連震東編著,《蔣總統與臺灣省的光復重建(下)》(臺北:蔣總統對中國及
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纂委員會,1967)。
許雪姬、薛化元等撰文,《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與
遠流出版公司合作出版,2003)。
國立音樂研究所編,《中華愛國歌曲選集》(臺北:國立音樂研究所,
1959)。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國民中學歷史》,第三冊
(臺北:國立編譯館,1974
初版)。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歷史科教科用書編審委員會,《國民中學歷史》,第三冊
(臺北:國立編譯館,
1984)。
國立編譯館,《國民學校音樂課本》一〜八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2)。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音樂課本》一〜八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8)。
國立編譯館,《國民小學音樂課本》一〜八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5)。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音樂課本》一〜六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68)。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音樂課本》一〜三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72)。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音樂課本》第一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83)。
國立編譯館,《國民中學音樂課本》選修一〜四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1983)。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編印,《心戰廣播》(臺北:國防部政治作戰部,
1990)。
黃仁,《電影與政治宣傳》(臺北:萬象,1994)。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桂冠,1998)。
臺灣全記錄編輯小組、張心傑編纂,《臺灣全記錄》(臺北:錦繡出版社,
1990)。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中華愛國歌曲選集》(臺北:臺灣省音樂協進會,
1971)。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臺灣光復二十年》(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65)。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臺灣光復三十年》(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1975)。
趙友培,《文壇先進張道藩》(臺北:重光文藝,1975)。
劉心皇,《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臺北:天視,1981)。
潘兆賢編,《歌詞創作》(香港:幸福文化服務社,1974.5)。
蔣中正,《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臺北:中央文物,1953)。
蔡挻中,《偉大的蔣總統》(臺北:建中,1968)。
賴美鈴計畫主持,《臺灣音樂教育史研究(1945-1995)》(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系,1997)。
二、學位論文部份:
王致堯,〈中國意識在臺灣社會政治發展過程中之角色分析(1988-2000)〉
(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朱心儀,《臺視1962~1969 節目內容的演變》(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
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李文堂,《臺灣軍歌研究發展(1949-1991)》(臺北:天主教輔仁大學音樂
研所碩士論文,2009)。
李麗卿,《國中國文科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杜守正,《唱自己的歌-探討李雙澤在臺灣民歌運動的意義》(宜蘭:佛光大
學藝術學研究所,2009)
何宜娟,《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初)中歷史教材為例
(1949-2000)》(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
林果顯,《「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林靜怡,《歌曲創作的美麗與哀愁-國治時期查禁歌曲管制體系之探討》(臺
北: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周世文,《國軍一九五○年後音樂發展史概述》(臺北: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4)。
唐嘉麗,《當前我國文化政策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
究所碩士論文,1981)。
袁公瑜,《國民黨文工會職能轉變之研究-1951年至2002年》(宜蘭:佛光
人文社會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莊文達,《郭芝苑生平與作品之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4),頁231-238。
梁宏志,《國家與電影-臺灣電影政策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1)。
張雅文,《臺灣現代民歌研究-以1975〜1985年為例》(臺北: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張璧瑩,《戒嚴時期臺灣流行歌曲研究1949-1987年》(桃園:國立中央大學
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
許瀛方,《臺灣日治至戒嚴時期愛國歌曲之國家認同意識研究(1895~1987)》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陳嘉文,《一九七O年代臺灣「現代民歌」的發展與變遷》(臺北: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黃玉蘭,《臺灣五○年代長篇小說的禁制與想像-以文化清潔運動與禁書為
探討主軸》(臺北: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黃裕元,《戰後臺語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楊瑞春,《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6)。
廖珮涵,《政治性歌曲民主化意含之詮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劉季雲,《論校園民歌之發展-從民歌運動到文化工業》(臺南:國立成功大
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劉現成,《一九六○年代國家機器介入臺灣電影事業之研究》(臺北:天主教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碩士論文,1994)。
鄭玩香,《戰後臺灣電影管理體系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
所,2001)。
蔡其昌,《戰後(1945-1959)臺灣文學發展與國家角色》(臺中:東海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蔡明振,《「時代樂府」─民國六○年代(七○年代)校園民歌之研究》(臺
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
賴宜玟,《臺灣前期中等教育音樂課程之內涵與修訂過程》(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07)。
鍾綺華,《七0年代校園民歌之內蘊與藝術性探討》(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7)。
三、期刊、專文部份: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徵求文藝創作辦法〉,《文藝創
作》,第1期,1951年,頁161。
李中和,〈一年來自由中國的音樂〉,《音樂月刊》,第8期,1952年,頁
18。
李筱峰,〈兩蔣威權統治時期「愛國歌曲」內容析論〉,《文史臺灣》,創刊
號,2009年10月,頁1-37。
余光中,〈詩魂歌魄不解緣〉,《聯合文學》7卷10期,1991年8月,頁68-
71。
非一得,〈流行歌曲與兒童〉,《音樂風》,革新第12期,1978年12月,頁
12-13。
紀弦,〈除三害歌〉,《文藝創作》,第46期,1955年2月1日,頁44。
范儉民,〈近四十年來我國國民中學之音樂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
12輯,1987年6月,頁315-404。
施孝榮,〈沙河潺潺的水流,聲聲向歸人呼喚〉,《小草月刊》,第4期,
2011
年。
翁嘉銘,〈詩的兄弟,文學的家族〉,《聯合文學》,7卷10期,1991年8
月,頁81-84。
徐玫玲,〈音樂與政治-以意識形態化的愛國歌曲為例〉,《輔仁學誌》,第
29期,2003年,頁207-221。
陶曉清,〈並未厚此薄彼〉,《音樂與音響》,第57期,1978年3月,頁22。
陳明宏,〈復興崗五十年「音的風景」之回顧〉,《復興崗學報》,第73期,
2001年,頁309-355。
陳曉君,〈唱片公司添油搧火,校園歌曲如火如荼〉,《婦女雜誌》,第149
期,1981年,頁25-26。
張大春〈敢有歌吟動地哀,於無聲處聽驚雷〉,《聯合文學》,7卷10期,
1991年8月,頁106-111。
張己任,〈我國近代音樂教育之發展趨向〉,《教育資料集刊》,第12輯,
1987年6月,頁11-31。
張南生,〈民歌沒落了!從中國現代民歌看七○年代臺灣知識份子與流行文
化的關係〉,《聯合文學》,7卷10期,頁112-114。
張統星,〈近四十年來我國國民中學之音樂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12
輯,1987年6月,頁405-463。
張道藩,〈論當前自由中國文藝發展的方向〉,《文藝創作》,第21期,
1953年1月1日,頁1。
張夢瑞,〈神秘金曲小姐-洪小喬〉,《光華雜誌》,2000年4月號,頁
128。
張夢瑞,〈台灣歌唱擂台圓夢史〉,《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2月號,頁
44。
郭崇倫,〈理想與激動的背後〉,收錄於楊澤主編,《七○年代理想繼續燃
燒》(臺北:時報文化,1994),頁136。
郭嗣汾,〈大巴山之戀〉,《文藝創作》,創刊號,1951年5月,頁79-129。
楊克隆,〈臺灣戰後反對運動歌曲的壓抑與重生:以戒嚴前後的反對運動歌
曲為例〉,《臺灣人文》,第2號,1998年,頁66-67。
葉月瑜,〈影像外的敘事策略:校園民歌與政宣電影〉,《新聞學研究》,59
期,頁41-65。
鄭明娳,〈當代臺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當代臺灣政治文學研討
會論文,1994年,頁17。
蔣中正,〈四十年度行政工作的講評及四十一年度施政中心的指示〉(1951
年12月1日),收錄於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
集》,卷24(臺北市:中國國民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恭印,中央
文物供應社經銷,1984),頁293。
蔣中正,〈民國四十五年元旦告全國軍民同胞書〉(1956年1月1日),收錄
於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駁斥共匪統戰陰謀之指示》(臺北:
近代中國,1987),頁5。
蔣中正,〈答義大利「鏡子周報」記者桑索問〉(1964年5月25日),收錄
於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駁斥共匪統戰陰謀之指示》(臺北:
近代中國,1987年),頁7。
蔣中正,〈對國軍十一屆軍事會議的指示〉(1964.7.29),收錄於秦孝儀主
編,《先總統蔣公駁斥共匪統戰陰謀之指示》(臺北:近代中國,
1987),頁22-23。
蔣中正,〈民國四十九年對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致詞〉,收錄於秦孝儀主編,
《蔣總統嘉言錄(二)》(臺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
纂委員會,1967年10月31日),頁 234。
蔣中正,〈民國五十一年對孔孟學會大會致詞〉,收錄於秦孝儀主編,《蔣總
統嘉言錄(二)》(臺北:蔣總統對中國及世界之貢獻叢編編纂委
員會,1967年10月31日),頁231-232。
蔣中正,〈第十八屆華僑節特頒訓詞〉(1970年10月21日)。參見秦孝儀主
編,《先知先導:先總統蔣公駁斥共匪統戰陰謀之指示》(臺北:
近代中國,1987),頁161。
劉燕當,〈近四十年來我國國軍之音樂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12輯,
1987年,頁503。
盧昭洋,〈近四十年來我國高級中學之音樂教育〉,《教育資料集刊》,第12
輯,1987年6月,頁259-278。
四、報紙部分:
〈鼓舞軍中文藝高潮公開徵求歌曲〉,《青年戰士報》,第一版,1953年6
月25日。
〈自由中國各界推行文化清潔運動,厲行撲滅三害宣言〉,《中央日報》,第
三版,1954年8
月9日。
〈總政治部設獎金十萬元公開徵求各種軍歌〉,《青年戰士報》,第二版,
1954年9月11日。
〈當局應嚴禁黃色歌曲〉,《聯合報》,1955年.6月26日。
〈警備總部查禁歌曲257首〉,《聯合報》,1961年6月1日。
〈陸軍軍歌徵求歌詞,如經錄用酬金萬元〉,《青年戰士報》,第二版,
1965年6月27日。
〈兩家電視臺將播放軍歌〉,《青年戰士報》第六版,1970年5月24日。
〈淨化流行歌曲:引起各方共鳴〉,《聯合報》,1971年8月7日。
〈臺視響應淨化流行歌曲〉,《聯合報》,1971年8月13日。
〈校園歌曲已漸走下坡-流行歌曲將再度抬頭〉,《民生報》,第十版,
1981年2月14日。
〈禁歌滄桑史,卅年說重頭,查禁理由不一而足,事過境遷喜見開放〉,
《聯合報》,第十七版,1988年3月13日。
〈「何日君再來」曾經是禁曲〉,《民生報》,2006年1月27日。
五、唱片部份:(依年代排序)
專輯:
文夏,《文夏歌唱集》,亞洲唱片,1958年。
姚蘇蓉,《負心的人》,海山唱片,1967年。
謝雷,《謝雷歌唱集》,海山唱片,1968年。
姚蘇蓉,《今天不回家》,海山唱片,1969年。
歐陽菲菲,《熱情的沙漠》,海山唱片,1973年。
江音,《我是江音》,海山唱片,1976年。
崔苔菁,《乘風破浪》,麗歌唱片,1976年。
陳蘭麗,《小雨絲絲》,海山唱片,1976年。
鳳飛飛,《意難忘》,海山唱片,1976年。
高凌風,《姑娘的酒窩》,歌林唱片,1977年。
陳芬蘭,《小雨絲絲》,海山唱片,1977年。
吳秀珠,《一輪明月照花香》,麗歌唱片,1978年。
陳芬蘭,《追憶》,麗歌唱片,1978年。
甄秀珍,《荷葉蓮花藕》,海山唱片,1978年。
陳淑樺,《自由的女神哭泣了》,海山唱片,1979年。
齊豫,《橄欖樹》,新格唱片,1979年。
鍾鎮濤,《早安臺北》,歌林唱片,1979年。
王夢麟,《母親我愛您》,新格唱片,1980年。
包美聖,《那一盆火》,新格唱片,1980年。
李建復,《龍的傳人》,新格唱片,1980年。
黃大城,《今山古道》,新格唱片,1980年。
費玉清,《中華民國》,海山唱片,1980年。
江玲,《我願是個女兵》,歌林唱片,1981年。
李建復,《柴拉可汗》,四海唱片,1981年。
施孝榮,《施孝榮專輯》,新格唱片,1981年。
張帝,《國家》,歌林唱片,1981年。
費玉清,《變色的長城》,東尼唱片,1981年。
費玉清,《送你一把泥土》,東尼唱片,1981年。
鳳飛飛,《好好愛我》,歌林唱片,1981年。
潘越雲,《天天天藍》,滾石唱片,1982年。
施孝榮,《俠客》,滾石唱片,1982年。
鳳飛飛,《我是中國人》,歌林唱片,1982年。
黃大城,《唐山子民》,新格唱片,1982年。
羅大佑,《之乎者也》,滾石唱片,1982年。
費玉清,《長江水》,東尼唱片,1983年。
陳小雲,《舞女》,吉馬唱片,1985年。
王芷蕾,《王芷蕾的天空》,飛碟唱片,1985年。
林慧萍,《走在陽光裡》,喜馬拉雅唱片,1986年。
施孝榮,《你的眼睛》,新格唱片,1986年。
殷正洋,《雨中的歉意》,上揚唱片,1986年。
蔡幸娟,《唐山過臺灣》,光美唱片,1986年。
合輯:
《歌林好歌系列》第一集,歌林唱片,1975年。
《高雅歌曲精華》,麗歌唱片,1976年。
《精選歌曲專輯》第四集,海山唱片,1976年。
《中國創作民歌系列─我們的歌》第一輯,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77年。
《臺北66》合輯,海山唱片,1977年。
《高雅歌曲精選》專輯,麗歌唱片,1978年。
《歌唱情侶金曲之歌》專輯,麗歌唱片,1978年。
《時代心聲》專輯,歌林唱片,1979年。
《鄉城組曲專輯》,鄉城唱片,1980年。
《惜時》創作專輯,麗歌唱片,1980年。
《金韻獎》第五輯,新格唱片,1980年。
《金韻獎》第八輯,新格唱片,1981年。
《真愛臺灣:歌林之星愛國環保優良淨化歌曲精選》,歌林唱片,1984年。
六、網站部份:
「中文電影資料庫」:http://www.dianying.com/ft/
「臺灣電影資料庫」:http://cinema.nccu.edu.tw/cinemaV2
「臺灣電影筆記」:http:// movie.cca.gov.tw
「臺灣咁仔店網站」:http://www.taiwan123.com.tw/index.htm
「軍歌傳唱主題網」: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020
「銀河民歌世代」:http:// www.iwant-folk.com
「漢聲電臺軍歌網頁」:http://freeman2.com/song0004.htm
「魔鏡歌詞網」:http:// mojim.com
「救國團網頁」:http://www.cyc.org.tw/AboutUs.asp。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http://www.music.ntnu.edu.tw/about_director_003.php。
「孫中山學術研究資訊網」:http://sun.yatsen.gov.tw/。
「李天祿布袋戲文物館」:http://ltlpuppet.pixnet.net/。
「九歌文學網」:http://www.chiuko.com.tw/author.php?au=detail&authorID=947。
「喜馬拉雅音樂網」:http://www.cdnet.com.tw/。
「歌詞帝國」:http://lyrics.oiktv.com/album.php?sid=411&aid=3060。
「國立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網站」:http://humanitiescenter.nsysu.edu.tw/。
「中華民國海軍全球資訊網」:
http://www.cna.edu.tw/~na/chinese_web/index.htm。
「臺灣文學作家系列網頁」: 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content.aspx?id=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