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珊蕙
Li Shan-Hui
論文名稱: 從戲劇與音樂論康絲丹采在《後宮誘逃》中的角色定位
指導教授: 曾道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莫札特歌劇後宮誘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4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詮釋報告共分為四章,第一章論述莫札特的歌劇作品,及將歌劇作有系統的整理,捨棄了一般性描述的生平,只論述與歌劇相關的生平與事蹟。第二章論述《後宮誘逃》的創作背景,劇作家的生平,《後宮誘逃》歌劇本身的戲劇和作曲背景,並將劇情與劇中人物作角色分析與概述。第三章是康絲丹采的角色分析,重要唱段的音樂與詮釋分析,也是本詮釋報告的重點所在。第四章談論莫札特對後人的影響,也是筆者在此詮釋報告所做簡短的結論。

    緒論 1 研究動機 1 研究目的 1 研究方法與結構 2 第一章 莫札特的歌劇作品 3 第一節 莫札特歌劇概說 3 第二節 歌劇年表 7 第二章 《後宮誘逃》之創作背景 11 第一節 劇作家生平 11 第二節 《後宮誘逃》戲劇與作曲背景 14 一、戲劇背景 14 二、作曲背景 16 第三節 劇情簡述及劇中角色分析 18 一、劇情簡述 18 二、人物分析 21 第三章 康絲丹采之角色分析與樂曲詮釋 23 第一節 角色分析 23 第二節 各幕整體結構 26 第三節 樂曲分析與詮釋 31 1. 序曲(Ouverture) 31 2. No. 6第一幕第7場 康絲丹采的詠嘆調 35 3. No. 10第二幕第2場 康絲丹采的宣敘調和詠嘆調 40 4. No. 11第二幕第3場 康絲丹采的詠嘆調 46 5. No. 16第二幕第9場 康絲丹采、布隆黛、貝爾蒙特、佩德里歐的四重唱 54 6. No. 20第三幕第7場 康絲丹采、貝爾蒙特的朗誦調和二重唱 64 7. No. 21第三幕第9場 終曲 69 第四章 結論 75 參考書目 78

    吳祖強。《莫札特:後宮誘逃》。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4。

    音樂之友社。《莫札特》。林勝儀 譯。台北:美樂出版社,2000。

    許鐘榮。《維也納古典的樂聖》。台北:錦繡出版,1999。

    麥可帕洛悌。《莫札特:樂神的愛子》。張容 譯。台北:時報文化,1994。

    曾道雄。《歌劇藝術之理念與實踐》。台北:揚智文化,1997。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社,2001。

    趙鑫珊,周玉明。《莫札特之魂》。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6。

    劉志明。《西洋音樂史與風格》。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8。

    劉志明。《西方歌劇史》。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5。

    韓鴻鷹。《莫札特》。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刑子青,〈莫札特歌劇中的女性人物〉,《幼獅文藝》No. 541(一月號,1999):80-83。

    張己任,〈由歌劇的發展談莫札特與試情記〉,《音樂與音響》(十月號,1990):6-16。

    陳盤安,〈莫札特歌劇的研究〉,《藝術學報》(六月號,1976):21-57。

    蔡順美,〈Aria Forms in the Viennese Singspiele of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台北市立師範學報》No. 23(六月號,1992):637-660。

    Solman, Joseph.《莫札特的禮讚》。林芳如 譯。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9。

    Schtz, Alfred.〈從哲學觀點看莫札特的歌劇〉(上)。莊顥 譯。《音樂與音響》(十二月號,1984):100-109。

    Schtz, Alfred.〈從哲學觀點看莫札特的歌劇〉(下)。莊顥 譯。《音樂與音響》(三月號,1985):78-84。

    Biancolli, Louis Leopold. The Mozart Hand Book.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75.

    Bauman, Thomas. Die Entfhrung aus dem Serai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Cross, Milton, and David Ewen. The Milton Cross New Encyclopedia of The Great Composers and their Music. U. S. A.: Doubleday & company Press, 1969.

    Hoyle, Martin. Mozart. London: Butler & Tanner Ltd, 1996.

    Hunter, Mary and James Webster. Opera Buffa in Mozart’s Vienna.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 The Culture of Opera Buffa in Mozart’s Vienna: a poetics of entertainmen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Korevaar, David. “Exoticism Assimilated: 'Turkish' Elements in Mozart's Sonata, K.331 and Beethoven's 'Waldstein' Sonata, op. 53.” Journal of Musicological Research 21 Issue 3(2002): 197-233.

    Lang, Paul Henry. The creative world of Mozart. N. 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63.

    Mersmann, Hans. Letters of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Trans. by M. M. Bozman.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72.

    Mller, Ulrich, Franz Hundsnurscher und Oswald Panagl. Die Entfhrung aus dem Serail. Salzburg: Verlag Ursula Mller-Speiser, 1993.

    Osborne, Charles. The complete operas of Mozart. New York: Atheneum, 1978.

    Till, Nicholas. Mozar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ruth, virtue and beauty in Mozart’s operas. N. Y.: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1995.

    Yeazell, Ruth Bernard. “Harems for Mozart and Rossini.” Raritan 16 Issue 4 (Spring 1997): 86-106.

    樂譜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989.

    Mozart, Wolfgang Amadeus. Die Entfhrung aus dem Serail. Germany: Brenreiter: 198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