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立庭 |
---|---|
論文名稱: |
當時尚女星嫁入豪門──「大汪戀」新聞的批判話語分析 |
指導教授: | 林東泰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6 |
中文關鍵詞: | 女星 、豪門 、影劇新聞 、批判話語分析 、階級區辨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8 下載: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女星嫁入豪門一直是既存已久的台灣社會現象,近十年來更是普遍。女星與豪門的結合往往是影劇新聞追逐的焦點,社會大眾也藉此以觀看與自己不太一樣的婚姻敘事,或而充滿憧憬,或而不甚看好,這些情緒多少都受到新聞話語的影響。其實,新聞話語並非只是單純報導新聞事件,當中更涉及意義和意識形態的置入。本研究以女星大S與汪小菲的婚姻新聞為研究主題,自《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四家報紙中選材,並以Fairclough(2006)所提出的批判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來剖析新聞報導背後之深層意涵及社會文化脈絡。
本研究共有三點研究發現:首先,影劇新聞報導依舊複製父權體制。在這場豪門婚姻的新聞文本裡,貌似平等的「男財女貌」之社會交換其實也蘊藏著不平等的兩性權力關係,父權社會中的父系霸權主導了媒體的產製邏輯;總之,父權社會結構影響了媒體的實踐,然透過媒體的社會實踐,實也鞏固了父權社會結構。第二,現今社會依然被傳統父系霸權所主宰。即便當代女性意識逐漸抬頭,但傳統父權思維裡「男高女低」的婚姻配對模式及「男性主導」的思維仍未被翻轉,且這些意識型態不僅是外人對女性的規訓,也是女性對於自身的規訓。第三,「階級的區辨」仍以一種隱而不顯的方式紮根於現代華人社會結構。「階級」無疑是這場婚姻市場中的商品,當「階級」被賦予交換價值時,其實也凸顯了它在社會結構中的重要性,再加上階級的區辨也不斷被媒體的實踐強化與複製,使其得紮根於當代社會結構裡。
中文部分
《教育部網路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2)。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7s%A6n%A4k%A4H&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大紀元(2009年7月21日)。〈票選豪門戀誰最幸福小S與曾馨瑩居冠亞軍〉。上網日期:2011年1月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9/7/21/n2597421.htm
中時晚報(1998年9月10日)。〈女藝人與企業小開的感情〉,《中時晚報》。
方苑(1994)。《明星談美容》。台北市:雨墨文化。
王文君(2007)。《解讀台灣女性的名牌Logo消費現象》。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王玉波(1988)。《歷史上的家長制》。台北縣:谷風。
王雨晴、朱梅芳、黃識軒、陳世宗(2011年3月22日)。〈百警支援 大汪婚勞民傷財 巴士直開停機坪 一路紅燈變綠燈〉,《中國時報》,D1。
王雨晴、影視組(2011年3月24日)。〈大S白目說 偷拍要提告 辯無獨厚陸媒 夫家強勢 徐家聽令〉,《中國時報》,D1。
王崇名(1995)。〈從『階級態度』到『個人品味』的轉換:伊利亞斯與布狄厄論西方日常生活特質之比較〉,《思與言》,33(4): 171-192。
王雅蘭(2011年8月10日)。〈小菲與小江 大陸金龜婿〉,《聯合報》,A12。
王雅蘭(2010年3月24日)。〈合體代言 陶子以夫為尊〉,《聯合報》,C2。
王雅蘭(2010年2月20日)。〈藝人怎麼瘦 肉肉女星 吃大薏仁粥 消腫有效果〉,《聯合報》,G6。
王筱君(2011年3月3日)。〈喜帖有四包 大小戀婚宴包吃包交通 外加消夜趴〉,《聯合報》,C2版。
王慶春(2010)。〈娛樂新聞:通俗但不可媚俗〉,《理論觀察》,2010(4): 168-169。
王輝(2005:63)。〈商品化運作中的明星製造〉,《商場現代化》,450: 63-64。
可凡(2010年7月4日)。〈溫柔能為女性加分〉,《聯合報》,D1版。
台灣立報(2012年12月6日)。〈百年結婚潮 台灣8成單身女性嚮往婚姻〉,《台灣立報》。上網日期:2012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362
任寅虎(1998)。《中國古代婚姻》。臺北市:臺灣商務。
江宜倩(2001)。《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嘉珍(2006)。《精品消費─女性的體驗》。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庄瑜霞(2007)。〈近二十年來兩岸通婚模式的演進及趨勢探析〉,《南方人口》,22(2): 23 -31。
何晨(2009)。〈影劇新聞中的女性刻板印象─以李嘉欣結婚相關報導為例〉,《青年記者》,8C: 32-33。
吳江泉(2008年9月14日)。〈媒婆感嘆也束手 「三高」女挑對象 學歷薪水不能低〉,《中時電子報》。上網日期:2012年5月22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14/4/15vd6.html
吳婉芳(1993年11月20日)。〈牽手走一回 倒吃甘蔗 愈來愈甜 王令麟蔡咪咪建共識行過風雨歲月〉,《經濟日報》,26版。
李世達(2010)。《台灣化與去中國化─高中歷史教材中台灣史書寫的批判話語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李全生(2008)。〈布迪厄的社會結構理論述評〉,《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6): 81-85。
李安君(2004年11月8日)。〈女星嫁小開她們幸福花開 葉玉卿、林青霞老公疼入心〉,《中國時報》,D6。
李長莉(2004)。〈從晚清上海看女性家庭角色的近代變遷〉,張國剛編,《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頁401-42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李曉玲(2008)。〈布迪厄的場域和慣習:一個消費的視角〉,《社會科學論壇》,2008(11B): 26-30。
周新富(2005)。《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臺北市:心理。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林克雷、李全生(2007)。〈廣義資本和社會分層―布迪厄的資本理論解讀〉,《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4): 63-68。
林東泰(2011)。〈對國內三大報 ECFA「讓利說」新聞的批判話語分析〉,「2011年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林東泰(2008)。《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富美(2006)。《臺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解析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勞動》。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林毅夫(2009)。《解讀中國經濟》。臺北市:時報文化。
林鉦棽、蕭淑月、何慧清(2005)。〈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下組織支持、組織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信任與關係為分析切入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 77-110。
邱莉雲(2005)。《名牌服飾「迷」探索》。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秀瑛(2010年11月2日)。〈李蒨蓉哈買名牌包 冤惹沒愛心罪名〉,《中國時報》,D2。
洪鐮德(1995)。〈卜地峨社會學理論之析評〉,《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4: 1-34。
胡潤百富(無日期a)。〈2009胡潤餐飲富豪榜〉,《胡潤百富》。上網日期:2011年11月9日,取自:http://www.hurun.net/hurun/listcn171.aspx
胡潤百富(無日期b)。〈餐飲富豪平均財富創歷史最高 《2010胡潤餐飲富豪榜》〉,《胡潤百富》。上網日期:2011年11月9日,取自:http://www.hurun.net/zhcn/NewsShow.aspx?nid=44
倪炎元(2012)。〈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Norman Fairclough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10: 1-42。
倪炎元(2011)。〈批判論述分析的脈絡建構策略:Teun A. vanDijk與Norman Fairclough的比較〉,《傳播研究與實踐》,1(2): 83-97。
倪炎元(1999)。〈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58: 85-111。
唐小唐(2011)。〈明星嫁富豪的婚姻經濟學〉,《南方人物周刊》,2011(13): 95。
宮留記(2007)。〈場域、慣習和資本:布迪厄與馬克思在實踐觀上的不同視域〉,《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7 (3): 76-80。
徐光國(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市:揚智文化。
徐俊、尚文鵬譯(2005)。《性別化的人生:傳播、性別與文化》。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原書Julia T. Wood[2004]. Gendered Lives: Communication, Gender, & Culture, 6ed.)
袁千雯(2006)。《時尚消費、名人效應的閱聽人接收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世瑜(1998)。《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市:臺灣商務。
高朗(2006)。〈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7(2): 53 -94。
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原書Storey, J.[1999]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Arnold.)
張建(2009)。〈試談時尚消費的傳媒敘事中文化解讀〉,《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5(5): 75-78。
張慧玲(2010年11月2日)。〈必也「中國」乎?〉,《工商時報》,A5。
張錦華(1994)。《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臺北市:正中。
梁玉芳(2005年7月7日)。〈豪門家暴,戳破的神話〉,《聯合報》,A15。
梁玉芳(2004年12月1日)。〈投資豪門的風險〉,《聯合報》,A15。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
許美瑞、阮昌銳(2001)。《家庭人類學》。台北縣蘆洲:空大。
許晉榮(2010年10月28日)。〈大S文定 115億中國餐飲少東 認識20天閃電被汪小菲套牢〉,《蘋果日報》。
許韶君(2011)。《影劇新聞之批判畫與分析─以「伊能靜婚變事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陳立強(2008)。〈論影視傳播的明星身體機制〉,《藝術探索》,22(6): 135-137。
陳坤宏(2009)。《消費理論》。台北縣:揚智文化。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韋伯文化。(原書McQuail, D [200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4ed.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陳姿羽(2001)。《女性政治人物的報紙新聞再現──以呂秀蓮副總統為例(2000/3/18~2001/3/18)》。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薰、吳文傑、呂秋霞(2005)。〈玻璃天花板效應:企業女性員工升遷發展之實證研究〉,「2005第九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陳曉宜(2003)。〈新聞記者如何跨越固定消息來源的常規?〉,「2003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陳靜華(2003)。〈影劇新聞敘事之女性呈現-以陳奕迅、徐濠縈事件為例〉,「2003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陶福媛(2010年9月12日)。〈GUCCI之夜 華麗搖滾 星光閃閃 秋冬重現70、90年代 金銀相間條紋對映伸展台〉,《聯合報》,C4。
章倩萍(1994)。《新聞記者的認知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論文。
粘嫦鈺(2004年11月18日)。〈聚光燈照鳳凰 小心灼傷翅膀〉,《聯合報》,D2。
粘嫦鈺、葉君遠(2004年12月12日)。〈立委選舉/投票冷清名模忙走秀:人家沒空豪門女星賈靜雯、何如芸、李蒨蓉都缺席賈永婕則帶著孩子參與〉,《聯合報》,D2。
粘嫦鈺、顏甫珉、江芷稜(2009年9月29日)。〈微整型 商機數十億 李蒨蓉自爆 兩周整一次〉,《聯合報》,C1。
程文怡(2004)。《媒介論述中明星的擬象建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論文。
費勇、吳曣譯(2001)。《時尚的哲學》。北京市:文化藝術。(原書Simmel, G. The philosophy of fashion.)
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台北市:桂冠。(原書Goodman [1993].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HaperCollins Publishers.)
黃尚智、陳世昌(2005年12月18日)。〈藝人狂接尾牙秀 大賺過年紅包 張菲身價掄魁 胡晴雯、曲艾玲場子多最熱門〉,《中國時報》,D2。
黃麗莉(2008)。《單身熟男擇偶條件、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久瑩(2012年5月8日)。〈職場媽媽滿懷罪惡感 夢想蹺家〉,《自由電子報》。上網日期:2012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8/today-life7.htm
楊靜利、李大正、陳寬政(2004)。〈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
葉宜欣(2004年11月25日)。〈新聞事件拖棚 歹戲難了〉,《聯合報》,D1。
詹曉卿(2009)。《名牌包消費與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慧娟(1996年11月26日)。〈女星與豪門第二代聯姻的事例雖然不多〉,《中時晚報》。
網易娛樂(2010年10月28日)。〈大S未婚夫揭秘母親張蘭擁25億身家繼父為攝影師〉,《網易娛樂》。上網日期:2011年11月9日,取自:http://ent.163.com/10/1028/16/6K3L7P7D00032KMI.html
維基百科(無日期a)。《姐弟戀》。上網日期: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7%8A%E5%BC%9F%E6%88%80
維基百科(無日期b)。《新浪微博》。上網日期:2011年6月1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6%B5%AA%E5%BE%AE%E5%8D%9A
趙大智(2009年2月6日)。〈陳喬恩 變態瘦身 雙峰沒變小〉,《Upaper》,23版。
劉育良、李雨勳(2010年10月31日)。〈大S送愛馬仕包 張蘭窩心打滿分 包天包海搞世紀婚〉,《中國時報》,D1。
劉宗輝(1998)。《國內電視廣告性別角色描繪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道鋒(2009)。〈《史記》嫁娶類動詞的句法考察及其所反映出的性別等級〉,《現代語文》,2009: 30。
潘罡(1998年3月16日)。〈音樂家自我促銷之道文〉,《中國時報》。
蔡文輝(2007)。《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蔡文輝(2003)。《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蔡文輝(1998)。《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鄭如珺(2010)。《從奢華時尚到多元混搭:台北東區的消費空間與空間象徵》。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盧希悅(2009)。〈中國崛起的理性思考-文化力量與民族復興研究〉,《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6): 3-8。
賴美佳(1998)。《我國報紙新聞品質之研究-以影劇新聞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駱德恩(2011)。〈【99傳播科系畢業生問卷系列三】蘋果日報連續蟬聯最常閱讀報紙〉,《MOL銘報即時新聞》。上網日期:2011年6月15日,取自http://mol.mcu.edu.tw/show_2009.php?nid=138181
戴佑家(2008)。《「城市與消費」:紐約都會女性部落生活分析─以《慾望城市電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比較文學所碩士論文。
薛佳甯、邱瑩(2011年11月27日)。〈舒淇登時尚女王 Wow露背西裝紅毯唯一亮點〉,《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2年2月8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846362/IssueID/20111127/applesearch/
謝高橋(1985)。《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韓浩月(2009)。〈女明星和富二代〉,《中國經濟周刊》,2009(46): 60-61。
魏正元(1997年3月)。〈名牌生與死〉,《突破雜誌》,140: 128-129。
魏章玲譯(1988)。《家庭社會學》。台北市:桂冠。(原書Goode, W, J. [1982]. The Family.)
羅燦煐(1997)。〈性(別)規範的論述抗爭:A片事件的新聞論述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169-208。
顧玉珍(1995)。〈性別知識的生產─以國內傳播學院的性別論述之生產為例〉,《新聞學研究》,51: 1-31。
英文部分
Abbott, P., Wallace, C.& Tyler, M. (2005).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3rd ed.). London: Routledge.
Allington, D. (2011). Distinction, intentions,and the consumptionof fiction: Negotiating cultural legitimacy in agay reading group.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4(2), 129-145.
Barker, C.,&Galasinski, D. (2001).Cultural studie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 a dialogue on language and identity.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Barnard, M. (1996).Fashion as Communication. London: Routledge.
Blau, P.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 Wiley.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London :Routledge.
Coltrane,S.,& Adams,M (2008).Gender and families.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Coskuner, G., &Sandikci, O.(2004). New clothing: meanings and practice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31, 285-290.
Crowley, H. & Himmelweit, S. (1992). Knowing Women: Feminism and Knowledge. Cambrid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Fairclough, N. (2006).Language and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
Fairclough, N. (2003). Analysing discourse: Tex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London, NY: Routledge.
Fairclough, N. (1995). Media Discourse. London: Routledge.
Fairclough, N.(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ombridge: Polity.
Fairclough, N., & Wodak, R. (1997).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T. A.van Dijk(Ed.), 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 (pp. 258-278). London: SAGE.
Fairclough, N., Mulderrig, J.,&Wodak, R. (2011).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n T. A.van Dijk(Ed.),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pp. 357-378). London: SAGE.
Featherstone, M. (2007).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s Angeles, London: SAGE
Fowler, R. (1991).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London, NY: Routledge.
Garrett, P.,& Bell, A. (1998). Media and discourse: A critical overview. In A. Bell & P. Garrett (Eds.),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 (pp.1-20). Oxford: Blackwell.
Goldthorpe, J, H., Llewellyn, C.,&Payne,C.(1980).Social Mobility and Class Structure in Modern Britai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Grenfell, M. (2004).Pierre Bourdieu: Agent Provocateur. New York: Continuum.
Han, Y, J., Nunes, J, C., &Drèze, X. (2010).Signaling Status with Luxury Goods:The Role of Brand Promin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74(4), 15-30.Retrieved March 7, 2012, from database(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Hartley, J. (1995). Understanding news. London: Routledge.
Hu, Zuliu & Mohsin S. K.(1997).Why Is China Growing So Fast?Economic Issue, 8. Retrieved November 9, 2011, from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issues8/
Juggessur, J. & Cohen, B.(2009). Is fashion promoting counterfeit brands?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6(5/6), 383-394.Retrieved March5, 2012, from database(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Kuruc, K. (2008). Fashion as communication: A semiotic analysis of fashion on ‘Sex and the City’.Semiotica, 171(1-4),193-214. Retrieved February 27, 2012, from database(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McDonald, P. (2000). The star system: Hollywood's production of popular identities. London: Wallflower Press.
Paltidge, B. (2006). 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NY: Continuum.
Phillips,N& Hardy, C. (2002).Dicourse analysis: Investigating processe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Richardson,J. E. (2007). Analysing newspapers: An approach 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NY: Palgrave.
Rinker, H. (2007). Buying into the Hype: Trophy Antiques and Collectibles. Retrieved April 10, 2012, from http://www.worthpoint.com/blog-entry/buying-hype-trophy-antiques-collectibles
Simmel,G. (1978/2004).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T. Bottomore & D. Frisby, Trans.).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Thomas Hine (2002). I WANT THAT! How We All Became Shoppers. New York :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van Dijk,T. A. (1998). Ide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London: SAGE.
Weedon, C. (1987). 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 Oxford; New York: B. Blackwell.
Weiss & Wodak(2003).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NY: Palgrave Macmillan.
Wodak, R. (2001).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 SAGE.
Wodak, R., Cillia, R. d., Reisigl, M., & Liebhart, K. (2009).The Disco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 Hirsh, R. Mitten & J. W. Unger, Trans.).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Yuniya Kawamura (2005). Fasio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Fashion Studies. Oxford :Berg Publishes.
新聞文本
許晉榮(2010年10月28日)。〈大S文定 115億中國餐飲少東 認識20天閃電被汪小菲套牢〉,《蘋果日報》。
陳慧貞(2010年10月28日)。〈大S閃電訂婚小開?〉,《自由時報》。
陳慧貞(2010年10月28日)。〈大S閃電訂婚小開?〉,《自由時報》。
褚姵君、王雅蘭(2010年10月28日)。〈大小戀僅20天 大S汪小菲傳訂婚 汪小菲身價破80億拍拖張雨綺大S殺出勝 藍正龍:衷心祝福她〉,《聯合報》,C1版。
劉育良、張雅文(2010年10月28日)。〈大S微博傳情被爆訂婚汪小菲大陸富二代疑是展店炒作〉,《中國時報》,D4版。
白喬茵、王景新(2010年10月29日)。〈李敖:大S婚前協議書要簽〉,《聯合報》,C2。
王雅蘭(2010年10月30日)。〈大小戀 見面4次就訂婚 女王見慈禧→大S拜見準婆婆 遇到對的人→他工作 她顧家〉,《聯合報》,C1版。
王雅蘭(2010年10月30日)。〈大小戀 見面4次就訂婚 女王見慈禧→大S拜見準婆婆 遇到對的人→他工作 她顧家〉,《聯合報》,C1。
朱梅芳、黃雯犀(2010年10月30日)。〈大小S嫁金龜婿徐家富可敵國〉,《中國時報》,D2版。
許晉榮、彭素娟(2010年10月30日)。〈大S見汪小菲4次就訂婚明年2/18結婚十指緊扣金龜婿〉,《蘋果日報》。
陳尹宗(2010年10月30日)。〈大S急婚勇退〉,《自由時報》。
陳珮伶(2010年10月30日)。〈小S保證姊姊沒懷孕 徐媽滿意金龜婿〉,《自由時報》。
劉育良、李雨勳、朱建陵(2010年10月30日)。〈大S小菲宣布訂婚 張蘭:我沒參加不算 見4次面訂終身 十指緊扣秀婚戒〉,《中國時報》,D1。
謝菀婷(2010年10月30日)。〈半個月「只看到錢和臉」閃婚考驗大〉,《中國時報》,D2。
娛樂中心(2010年10月31日)。〈大汪閃電婚網友一路唱衰〉,《蘋果日報》。
張瑞振、趙大智(2010年10月31日)。〈大S 2/18 出嫁 張蘭嫌快 婆媽不同調 婚期生變〉,《蘋果日報》。
陳珮伶(2010年10月31日)。〈大S嫁汪小菲 準婆婆添變數〉,《自由時報》。
楊起鳳、陳若齡(2010年10月31日)。〈安以軒是紅娘 汪小菲訂情美鑽大S形影不離〉,《聯合報》,C1。
王筱君、王景新(2010年11月1日)。〈汪小菲護妻否認大S是小三 主動發文嗆網友:別長那麼多髒心眼,行嗎?〉,《聯合報》,C1。
李雨勳、謝菀婷(2010年11月1日)。〈汪小菲駁小三說首度談結婚以超人比喻男友大S撇為名利結合〉,《中國時報》,D2。
特勤組、張瑞振、江祥綾(2010年11月1日)。〈大S年賺8000萬 趕入厝搬家 2億豪宅當新房〉,《蘋果日報》。
劉育良、林志勳、朱梅芳、林淑娟、謝莞婷(2010年11月1日)。〈張蘭說了算 大小戀明年3月完婚 新娘盼簡單婚禮 婆婆要轟轟烈烈〉,《中國時報》,D1。
朱健弘(2010年11月4日)。〈大S牽動跨國21人情愛 台妹攪亂中港富二代慾海〉,《蘋果日報》。
顏甫珉(2010年11月6日)。〈大陸富二代 汪小菲的時尚品味〉,《聯合報》,C5版。
江祥綾(2010年11月10日)。〈大S戴蝴蝶結約會照流竄 網友酸裝嫩又浮腫〉,《蘋果日報》。
彭素娟、江祥綾(2010年11月12日)。〈大S熱炒小菲事業版圖 3/27海南島出嫁〉,《蘋果日報》。
陳珮伶(2010年11月19日)。〈緋聞是汪小菲成長護照〉,《自由時報》。
趙大智(2010年12月4日)。〈大S人妻熟樣公開露臉 張雨綺失戀「沒失身」〉,《蘋果日報》。
特勤組、趙大智、許晉榮(2010年12月30日)。〈大S婚宴敲定明年320〉,《蘋果日報》。
許晉榮、張瑞振(2011年2月17日)。〈大S陪陸客汪小菲逛101 「腳底流血」自詡時尚〉,《蘋果日報》。
宋志民(2011年3月22日)。〈大汪封鎖線失守 親友微博Po照 通霄狂歡做準備 伴手禮婦胃腸藥〉,《中國時報》,D2。
娛樂中心(2011年3月22日)。〈大汪3000萬豪奢喜酒 仰賴贊助僅花450萬元〉,《蘋果日報》。
王雨晴、朱方蟬(2011年3月23日)。〈大汪世紀婚 風沙中喊特別願意 獨厚搜狐直播 媳婦為台媒求情〉,《中國時報》,D1。
宋志民、江怡臻(2011年3月23日)。〈TVBS轟大汪婚「陸豪奢而無品」 網友痛批扭曲價值觀〉,《中國時報》,D2。
娛樂中心(2011年3月24日)。〈大S包機婚禮遭轟豪奢無品 回擊「從不炫耀」〉,《蘋果日報》。
謝莞婷(2011年3月24日)。〈吳宗憲恨台媒 以己度人牽拖S姊妹〉,《中國時報》,D1。
顏甫珉(2011年3月24日)。〈兩個媽 金光閃閃 張蘭LV尬徐媽柏金包〉,《聯合報》,C1。
朱梅芳、謝莞婷(2011年3月25日)。〈厚陸媒抱大腿 徐乃麟:台星的悲哀〉,《中國時報》,D2。
朱方蟬(2011年3月26日)。〈張蘭喜服撞衫范冰冰 見證LV尺碼全〉,《中國時報》,2011年3月26日。
王雨晴、江怡臻(2011年3月28日)。〈大陸富豪豔羨 哈與台灣女星搞緋聞〉,《中國時報》,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