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唐書志 Tang, Shu-Jyh |
---|---|
論文名稱: |
終生學習概念下高職補校學生的數學之旅 |
指導教授: |
謝豐瑞
Hsieh, Feng-Ju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1999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9頁 |
中文關鍵詞: | 終生學習 、終身學習 、高職補校 、數學學習 、數學教育 、成人教育 、實地研究 、數學寫作 |
英文關鍵詞: | Lifelong Learn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field study, field research, Mathematics Writ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3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實地深入認識並瞭解高職補校學生文化中的數學與數學學習,同時探討從研究進展過程浮現出來的現象以及凝聚而成的問題。
本研究的參與者為台北市某商科高職補校裡資料處理科兩個年級共40位女學生。我依據研究目的將本研究定位為「基礎研究」,秉持「實地研究」理念,以進入實地從事自然現場的深度探訪做為蒐集資料、達成研究目的之重要步驟;並且參酌「三角交叉法」的精神,採用「歸納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所得資料。我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定位則是這群學生的「數學教師」。
經過將近三個學期的現場瞭解,在分析包括學生上課相關文件、非正式晤談與教室觀察紀錄等資料後,本研究至少在這群高職補校學生「數學印象」以及「生活與數學」間聯繫的想法上獲致發現,並加以報導,從而建立以數學(M)、人(P)與時間(T)為主要向度的「MPT動態模型」,藉以描繪本研究參與者的數學印象模式及對於「生活與數學」的相關想法。種種想法顯示學生在「接近數學」的歷程中會對自己所有生活經驗(包括數學經驗)進行統整處理,這些處理包含了「理性」、「超越」與「虛擬」的成分。
我也利用先前蒐集的資料與分析結果,從高職補校學生的角度探討數學教育的存在意義及可能扮演的角色,進一步討論成人學習數學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他們期待數學教育回應的方式。結果發現:成人確實有學習數學的可能,「必要性」也不一定非得從「實用」角度設想,而他們所期待的回應內容更包含了許多對生活內涵與品質的深層需求,包括數學知識本身以及悠游於知識的生活知覺在內。
基本上,不論就報導形式,還是報導內容而言,本論文所要傳達的是這群學生從以前到現在、甚至可能延續到未來的數學經驗整體發展過程,我將之視為「體驗數學的旅程」,或是「數學之旅」。在這段旅程中,我觀察到學生豐富多樣的知覺使「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連為一個整體;整體中可能有令人驕傲的記憶,也可能有讓人感傷的場景,但無論如何,他們也似乎會帶著這些富含知覺的數學經驗繼續往生命的未知邊疆開拓出去,一如從過去帶著這些數學經驗走來。陪伴他們走過其中一小段旅程的我不禁也開始思索自己的「數學之旅」,還有眾人的「數學旅行環境」。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我們的行列,一同思考和享受這些問題;但是首先應該翻開這本論文,看看這群學生的「數學之旅」,聽聽這群學生很少被人聽到的聲音。
藉由察覺與討論浮現自學生身上的現象模式,我認為數學教育應該可以參考「終生學習」的觀點理論通盤考慮設計,一味地強調知識與一味地強調實用似乎都失之偏頗,都是小覷了學生的心智以及他們在實質層面與精神層面上的需求。學生的數學旅程中,數學教育必須能保持他學習的活力,盡量在當下的生命沃土裡植入日後可以繼續發展的種子。我也根據本研究的發現和從中獲得的反思,對有興趣的研究者或數學教育工作者提出建議,其中包括了可以繼續共同努力的主題與方向。我相信,我們沒有理由認為「數學」只和兒童與年輕人有關,數學教育與成人教育、終生教育聯繫的這塊領域仍將會是許多人繼續深入探究的範疇。
壹、中文部分
1. Bell, E. T.(民87):大數學家(井竹君等人譯)。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2. Gleitman, H.(民87):心理學(上)(下)(洪蘭譯)。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3. Hebdige, D.(民86):次文化:生活方式的意義(張儒林譯)。台北縣:駱駝出版社。
4. Howard, M. C. (1997):文化人類學(李茂興、藍美華譯)。台北市:弘智文化。
5. Keesing, R. (民78):文化人類學(張恭啟、于嘉雲合譯)。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6. Kline, M. (1995):西方文化中的數學(張祖貴譯)。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7. Singh, S. (民87):費瑪最後定理(薛密譯)。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8. Skemp, Richard R.(民77):數學學習心理學(林義雄、陳澤民譯)。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9. Skemp, R. R. (1995):小學數學教育──智性學習(許國輝譯)。香港公開進修學院出版社。
10. 王文科編譯(民86):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11. 王政彥(民85):終生學習的理論。載於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pp.241-268)。台北市:師大書苑。
12. 牛頓出版社編印(民78):科學教授──數學。科學教授叢書第15冊。台北市:牛頓出版公司。
13.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14. 成龍圖書公司(民88):八十七學年度教育廳公佈資格考共同科題庫(工科以外)──572國文、數學。台北縣:成龍圖書公司。
15. 朴福仙(民83):韓國市民教育之現狀與發展趨勢。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9-41)。
16. 吳明烈(民85)學習社會的展望:意義、特質與功能之分析。載於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pp.51-81)。台北市:師大書苑。
17. 吳佳倩主編(民73):教育學名詞辭典。台北市:名山出版社。
18. 吳延祺(民43):補習教育。台北市:正中書局。
19. 吳潛誠總編校(民87):文化與社會(J. C. Alexander、S. Seidman主編)。台北縣:立緒文化。
20. 何青蓉(民83):解析識字內涵、省視我國成人識字教育。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07-225)。
21. 何青蓉(民85):終生學習與個人發展。載於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pp.269-289)。台北市:師大書苑。
22. 李建興(民75):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23. 李建興和鄧運林(民77):我國終生教育的發展、現況及改進。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生教育(pp.181-202)。台北市:台灣書店。
24. 李瑛(民79):國中補校教師對成人學生與非成人學生教學行為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5. 李繼閔(民81):《九章算術》及其劉徽注研究。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26. 邱天助(民77):終生教育的理論基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生教育(pp.23-50)。台北市:台灣書店。
27. 林季宜(民86):某高職補校商科女生吸煙意向之研究──理性行動理論之應用。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28. 林振春(民83):台灣地區成人基本教育需求內涵之分析。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07-123)。
29. 林玉体(民83):教育概論。台北市:東華書局。
30. 洪志成和何青蓉(民87):成人識字教育中數學教材的編纂。課程與教學季刊,1998,1(1),99-122。
31. 洪萬生(民80):孔子與數學 ── 一個人文的懷想。台北:明文書局。
32. 胡作玄(1991):數學與社會。湖南教育出版社。
33. 胡夢鯨(民83):台灣地區成人基本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評析。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27-155)。
34. 唐書志(1998年11月):負數迷思。HPM台北通訊,第一卷第二期,pp. 6-10。
35. 唐鉞、朱經農、高覺敷主編(民53):教育大辭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36. 翁上錦和劉世勳(民86):我國當前技職學校課程與教材之改革。大安高工學報第九期。
37. 高強華(民77):諾爾成人教育論與羅傑斯學生中心論之比較。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生教育(pp.51-69)。台北市:台灣書店。
38. 高琦玲(民84):台北市高職補校學生輟學傾向危險群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9. 高琦玲(民85):台北市高職補校學生輟學傾向危險群之研究。社會教育學刊,25期,233-251。
40. 高廣孚(民78):教育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1. 教育部(民61):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2. 教育部(民62):補習教育研討會紀實。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印。
43.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4. 教育部(民7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5. 教育部(民76):高級工業職業進修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6. 教育部(民78a):高級中學進修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7. 教育部(民78b):高級商業職業進修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8. 教育部(民78c):高級家事職業進修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49. 教育部(民78d):高級農業職業進修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50. 教育部(民78e):高級海事職業進修補習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書局。
51. 教育部(民83a):補習教育規程。載於社會教育法規選輯(pp.173-176)。教育部編印。
52. 教育部(民83b):補習學校結業生資格考驗辦法。載於社會教育法規選輯(pp.198-200)。教育部編印。
53. 教育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台捷國際文化。
54. 教育部(民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教育部。
55. 教育部(民86a):補習教育法。http://www.edu.tw/society/rules/2.htm/
56. 教育部(民87a):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教育部統計處。
57. 教育部(民87b):台灣地區中等以下各級學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概況調查報告(八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教育部統計處。
58. 教育部(民87c):邁向學習社會(又稱「終身教育白皮書」)。教育部編印。
59. 教育資料文摘(民87):諾貝爾獎大師對美國教育有信心。教育資料文摘,87年5月號。
60. 陳玫玟(民83):台北市高職補校學生生涯決定程度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1. 陳金盛(民86):國小數學科學習任務性質與學生情意學習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62. 陳俊生(民69):從先進國家數學教育近代化之演進擬定我國中等數學教材改革大綱的芻議。教育學院學報,5,105-141。
63. 陳慶芳(民88):國中生初學正負數加減運算的解題情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4. 陳儀璇(民84):國中補校成人學生批判思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65. 陸師成主編(民68):辭彙。台北市:文化圖書公司。
66.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67. 張國珍(民84):識字與成人識字教育。載於關維雋、彭貴絹編:成人教育資料彙編上冊基本、婦女、老人教育篇(pp.23-24)。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印行。
68. 張瑞村(民83):高級職業進修補習學校學生學習技巧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7,233-262。
69. 曾秀瑜(民85):論維根斯坦生活型式的概念。台北縣: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70. 黃政傑(民84):成人基本教育的課程設計。載於黃政傑所著成人教育課程設計(pp.31-56)。台北市:師大書苑。
71. 黃振隆(民83):終生教育新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72. 黃富順(民77):終生教育與自我導向的學習。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生教育(pp.71-91)。台北市:台灣書店。
73. 黃富順(民80):成人識字教育的意義、目的、功能與發展。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基本教育(pp.45-67)。台北市:台灣書店。
74. 黃富順(民85):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pp.1-32)。台北市:師大書苑。
75. 偉烈亞力(清光緒12年):數學啟蒙。著易堂仿聚珍版印。
76. 葉東進(1998):為什麼我沒有數學細胞。載於人本教育電子報1998/7/24週五主題。人本教育基金會。
77. 葉學志(民77):終生教育的興起。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終生教育(pp.1-21)。台北市:台灣書店。
78. 楊國賜(民80):(成人基本教育)序。載於教育部社會教育司主編:成人基本教育(pp.3-5)。台北市:台灣書店。
79. 楊國德(民83):終生教育體系中成人識字教育方案的規劃模式與趨勢。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171-191)。
80. 楊國德(民85):終生學習與高等教育改革。載於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pp.345-362)。台北市:師大書苑。
81. 鄧運林(民83):台北市縣成人基本教育實施現況與發展。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87-104)。
82. 鄧運林(民84):成人教學與自我導向學習。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83. 鄭毓信(民87):數學教育哲學。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84. 簡茂發、李虎雄、江永明、朱玲玲、李秀玉、吳美麗、卓娟秀、林靜雯、唐書志、莊玉梅、曹博盛、曾文雄、陳文典、陳昭地、陳義勳、陳麗巧、黃長司、黃萬居、張武昌、張敏雪、蕭志明、鍾靜(民88):教育部八十六、八十七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學習成就評量研究數理學科實作評量工具研發國中二年級8A、8B、8C題本、評分手冊暨試測階段試題檢覈修訂。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85. 鍾和安(民83):美國成人識字教育的實施與趨勢。載於亞洲及南太平洋成人教育總會、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暨成人教育中心:一九九四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45-62)。
86. 韓豐年(民78):高職學生個人特徵與學習環境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北市大安高工印刷科學生為個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87. 蘇國樑(民82):空中教學之數學教育。空大學訊128期,pp.27-29。
貳、西文部分
1. Baltes, P. B. (1987).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of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n the Dynamics Between Growth and Declin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3(5), 611-626.
2. Baltes, P. B., Reese, H. W. & Lipsitt, L. P. (1980).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 65-110.
3. Borel, A. (1983). Mathematics: Art and Science. The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 5(4), 9-17.
4. Bunt, Lucas N. H., Jones, Phillip S. & Bedient, Jack D. (1976).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Elementary Mathematic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5. Carlson, Mickie A. (1989). Non-Traditional and Traditional Age Stud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Academic Advising Systems. Dissertation for Ph.D.,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90-17403).
6. Caron, Stephen F. (1994). Problems in Encoding and Retrieval Encountered by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New Mexico: Eastern New Mexico Universi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8956).
7. Cervero, R. M. (1991).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J. M. Peters, P. Jarvis and Associates (Eds.), Adult Education: Evolution and Achievements in a Developing Field of Study (pp.19-41).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Publishers.
8. Courant, R. & Robbins, H. (1996). What Is Mathematic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to Ideas and Methods (Revis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 D'Ambrosio, U. (1994). Ethnomathematics,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P. Ernest (e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p.230-242).
10. Davis, P. J. & Hersh, R. (1987). The Descartes' Dream: The World According to Mathematic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1. Davis, P. J. & Hersh, R. (1998). The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1998 edi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2. De Morgan, Augustus (1943). On the Study and Difficulties of Mathematics (fourth reprint edition). Chicago: Open Court. (original edition: 1898)
13. DF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ds.) (1995). Mathematics in National Curriculum (England and Wales). London, U.K.: HMSO.
14. Dumett, Michael (1994). What Is Mathematics About? In Alexander Georgr (ed.), Mathematics and Mind (pp.11-2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5. Euclid (1956). The Thirteen Books of The Elements. Translated by T.L. Heath. Canada: Dover Publications, Inc.
16. Fasheh, M. (1982). Mathematics, Culture, and Authority.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3(2), 2-8.
17. Fitzsimons, G. E., Jungwirth, H., Maasz J. & Schloeglmann, W. (1996). Adults and Mathematics (Adult Numeracy). In A. J. Bishop, K. Clements, C. Keitel, J. Kilpatrick, C. Laborde (Eds.), Internatio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755-784).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8. Gerdes, P. (1992).On Culture, Geometrical Thinking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In A. J. Bishop (e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Culture (pp.137-162). Netherland: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 Grabiner, J. V. (1974). Is Mathematical Truth Time-Dependent?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 81, 4, pp.354-365.
20. Hefendehl-Hebeker, L. (1991). Negative Numbers: Obstacles in Their Evolution from Intuitive to Intellectual Constructs. 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11, 1, pp.26-32.
21. Hersh, R. (1994). Fresh Breezes in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In P. Ernest (E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Philosoph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p.11-20),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22. Howson, A. G., Kahane, J. P. (Eds.) (1986). School Mathematics in the 1990s. ICMI Study Series; v.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3. Koetsier, T. (1991). Lakatos'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 History Approach. Netherlands: North-Holland.
24. Lakatos, I. (1990).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Epistemology. Edited by J. Worrall and G. Gurri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5. Long, Huey, B. (1991). Evolution of a Formal Knowledge Base. In J. M. Peters, P. Jarvis and Associates (Eds.), Adult Education: Evolution and Achievements in a Developing Field of Study (pp.66-96).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Publishers.
26.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1991).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India: Sage Publications.
27. NCT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Eds.),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Reston, Virginia.
28. NCTM (Eds.), (1991).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Reston, Virginia.
29. NCTM (Eds.), (1998).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Discussion Draft.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Reston, Virginia.
30. 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Eds.), (1989). Everybody Counts: A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Futur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31. Patton, M. Q. (1991).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ition). India: Sage Publications.
32. Quine, W. V. (1987). Quiddities: An Intermittently Philosophical Dictionary.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 Quiroz, A. M. (1994). Adult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Issues, Concer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ICA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Adult Education). 載於1994年國際成人基本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NTNU。
34. Rybash, J. W., Roodin, P. A. & Santrock, J. W. (1991).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 Dubuque, Iowa: W. C. Brown Publishers.
35. Sachs, Marvin C. (1985). Life in a Department: An Educational Criticism of a Mathematics Program for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Dissertation for ED.D.,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ew York.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86-01325).
36. Skovsmose, O. (1994). Towards a Philosophy of Critical Mathematics Education.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37. Sfard, A. (May, 1999). Some Questions About Students' Mathematical Experience That Must Be Asked before Sound DidacticDecisions Are Made. In Fou-Lai Lin (Ed.),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pp.241-244).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NTNU), Taipei, Taiwan.
38. Vygotsky, L. S. (1996). Thought and Language. Translation revised and edited by Alex Kozulin. The MIT Press.
39. Yanosko, Barbara J. (1985). The Relationship of Temporal Distance to Mathematics Training Period and Performance for Non-Traditional Post Secondary Students. Dissertation for ED.D.,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an Diego.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86-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