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鼎堯
HUNG TING YAO
論文名稱: 從現代法治理念探討我國高中學生之申訴制度-以臺北市立高中為例
指導教授: 林安邦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學生申訴人性尊嚴法治國權力分立正當程序教育關係特別權力關係學習權、受教權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2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傳統的教育關係,從師生間的教學關係到課程形成的老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甚或與家長間的關係,其傳統的倫理價值觀,在近代人權及法治理念的衝擊下,或許迫切需要進行通盤的反省與檢討。台灣的教育改革,在經過所謂「法律化」(juridification)的過程後,教育關係即從原先的以傳統(不明確)倫理關係為基礎,跨入到具體(明確)的法律規範之中。尤其是在「教育基本法」中,明訂「教育權」與「學習權」的法律關係,甚至成立權利救濟的制度之後,人權理念的落實,便非僅在於課堂上的理論陳述(言教),更應成為學校生活中,大家所信守的生活規範與核心價值(身教)。
    本論文的目的即在探討學生與學校或教師發生的緊張關係-學校或教師對學生施行懲處時,如何在「有權利,斯有救濟」的原則下,使得傳統上處於較弱勢的學生,能有合乎現代法治理念及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的申訴制度之保障下,理性地爭取應有之權利,進而能負責任地承擔自己行為的結果。申訴制度的建立,絕不是在校園中製造師生間衝突與對立的緊張關係,也絕非矮化傳統教師的崇高地位,而是期能藉由合乎現代法治理念及保障學生應有權益的制度設計下,教育學生在維護自我權利的過程中,亦能充分體會如何尊重他人權益的重要,並達到培養具有現代公民資質的教育目標。
    本論文試圖從現代法治的基本理念,探討現行我國高中學生申訴之辦法(法律規定)及其制度之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現代法治理念。對於人性尊嚴之尊重、民主原則、法治國原則、社會國原則、權力分立原則、正當程序之保障等現代法治的基本理念加以分析,則是檢討現行學生申訴辦法與制度的重要根據。
    二、學生與學校之教育關係。主要在探討學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演變及學生之受教權,尤其是長期主宰學校、教師與學生間之關係的『特別權力關係理論』。此外,並說明『部分社會理論』、『契約關係理論』及『倫理關係理論』的主要論點。
    三、學生申訴制度之實施原則,闡述學生申訴制度之意義與功能,並以現代法治理念為基礎,嘗試自實際規定與程序運作等方面,建立學生申訴制度之原則。
    四、現行學生申訴辦法及制度之分析與檢討,整理有關學生申訴之法律依據,並進一步蒐集台北市23所市立高中有關學生懲戒辦法與申訴制度,分析其共通要點、特殊規定及各校實際實施之情形,並探討現行學生申訴辦法與制度是否符合現代法治理念的重要原則。

    從現代法治理念 探討我國高中學生之申訴制度 -以台北市立高中為例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5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步驟………………………….…7 第二章 現代法治理念 第一節 人性尊嚴之尊重…………………………11 第二節 民主原則…………………………………..14 第三節 法治國原則……………………………….17 第四節 社會國原則……………………………….19 第五節 權力分立原則……………………………22 第六節 正當程序之保障…………………………25 第三章 學生與學校之教育關係 第一節 有關教育關係的理論………………...28 壹、概說……………………………………………..……28 貳、特別權力關係理論……………………………….29 參、部分社會理論……………………………………..35 肆、契約關係理論……………………………………..36 伍、倫理關係理論……………………………………..38 第二節 學生與學校教育關係之演變: 從國家教育權到國民教育權…………40 壹、概說…………………………………………………..40 貳、國家教育權…………………………………………41 參、國民教育權…………………………………………41 第三節 學生之教育基本權利…………………43 壹、概說…………………………………………………..43 貳、學習權……………………………………………….44 參、受教權……………………………………………….45 肆、其他學生權利……………………………………..46 第四節 小結………………………………………..48 第四章 學生申訴制度之實施原則 第一節 概說……………………………………….51 第二節 學生申訴制度之意義與功能……….52 壹、學生申訴制度之意義……………………….…..52 貳、學生申訴制度之功能……………………………53 第三節 學生申訴制度之原則…………………55 第五章 現行學生申訴辦法及制度 之分析與檢討 第一節 概說……………………………………………63 第二節 總則規定……………………………………...65 壹、法規訂定與宣導方式…………………………………65 貳、救濟教示………………………………………………...66 參、受理單位(收件單位)……………………………...70 肆、申訴件數………………………………………………...73 伍、申訴目的………………………………………………...75 陸、申訴當事人……………………………………………..76 柒、申訴範圍………………………………………………...79 第三節 申訴程序………………………………..84 壹、校內行政程序……………………………………84 貳、申訴期限…………………………………………85 參、逾期之處理……………………………………...86 肆、申訴的提起……………………………………...88 伍、撤回………………………………………………..91 陸、再申訴…………………………………………….92 柒、再議………………………………………………..95 第四節 申訴評議委員會……………………..99 壹、會議之召開………………………………………99 貳、組織成員…………………………………………100 參、人員之迴避與排除……………………………111 肆、委員之保密義務……………………………….114 伍、委員之任期與薪給…………………………….115 第五節 申訴之審議……………………………117 壹、審理原則…………………………………………117 貳、程序審理…………………………………………120 參、實體審理…………………………………………125 肆、審議與決定的期限……………………………128 伍、評議決定之範圍……………………………….130 陸、評議決定書(評議書)……………………..131 柒、評議書之效力………………………………….135 捌、核定與送達………………………………….….1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139 第二節 結論…………………………………..142 第三節 建議…………………………………..144 附錄一…………………………………………………………..156 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處理學生申訴案件實施要點 附錄二…………………………………………………………..158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處理學生申訴案件實施辦法 附錄三…………………………………………………………..161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學生申訴處理要點 附錄四…………………………………………………………..164 大學暨專科學校學生申訴案處理原則 參考書目…………………………………………………168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丁偉峰(1999)。淺論學生權利保障之演進與我國現況。搜神記,東吳大學社團人聯誼會刊,1期,6頁。
    三民書局學典編纂委員會(1995)。學典。台北:三民書局。
    王富茂(1977)。法政論叢。台北:作者出版。
    王佳煌譯(2000)。Unger, Roberto M.著。現代社會的法律。台北:商周出版。
    四一○教育改造聯盟教育法制重建委員會(1997)。重繪教育新圖像―教育基本法Q&A。台北:稻鄉出版。
    台灣中華書局編輯部(1971)。辭海。台北:台灣中華書局。
    朱玉葉(2000)。推動學校建立學生申訴制度。訓育研究,39卷2期,57-59頁。
    朱武獻(1996)。命令與行政規則之區別。載於氏著,公法專題研究。台北:作者出版。
    朱敬一、戴華(1996)。教育鬆綁。台北:遠流出版。
    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沈六(1995)。訓導生態學。訓育研究,34卷4期,1-16頁。
    沈六(1998)。社會學習論的道德發展觀與教育。師大公民訓育學報,7輯,27-66頁。
    汪祖華(1992)。民權初步的應用。台北:大眾時代。
    李茂生(1992)。法律與生活。台北:正中書局。
    李天健(2001)。教育的第三條路─公民社會。中國時報,7月28日,15版。
    李建良譯(1997)。基本權利之保護義務。政大法學評論,58期,33-64頁。
    李建良(1998)。行政爭訟。載於李建良等合著,行政法入門,409-605頁。台北:元照出版。
    李建良(1999)。論學術自由與大學自治之憲法保障。載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踐。台北:學林出版。
    李建良(1999)。遭留校察看的私校學生—公權力之授與、學校與學生間之法律關係及其行政爭訟。月旦法學雜誌別冊—公法學篇。台北:元照出版。
    李惠宗(1998)。憲法要義。台北:敦煌書局。
    李義男(1993)。訓導活動與學生權益之探討。師大公民訓育學報,3輯, 37-45頁。
    李震山(1992)。人性尊嚴之憲法意義。律師通訊,150期,34-45頁。
    何進財(1999)。教、訓、輔三合一方案實施策略與未來展望。訓育研究,38卷1期,1-10頁。
    邢泰釗(1998)。校園法律實務。台北:教育部。
    吳庚(1999)。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吳明孝(2000)。論在學關係與學生基本權利。大學、社團、人―社團學初論。台北:東吳大學。
    吳明益(1994)。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以教育權的保障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2001)。學習權,教師天地,113期,14頁。
    吳萬得(1991)。憲政與議學論集。台北:作者出版。
    林玉体(1987)。台灣教育原貌四十年。教育雜誌,19卷8期,26頁。
    林玉体(1986)。教育概論。台北:東華書局。
    林合民(1988)。校規之性質與學生懲戒程序。植根雜誌,4卷7期,277頁。
    林佳範(2000)。「法治教育」或「教育與法治」-從教師管教行為淺談法治教育之言教與身教。師大公民訓育學報,9輯,201-218頁。
    林佳範(2002)。從「訓導」(Discipline)到「發展」(Development)-淺論學生權利的概念。兩岸三地大學院校學生事務學術研討會,1-1-1-13頁。台北:東吳大學學生事務處課外活動組。
    林威志(1997)。我國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申訴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威志(1998)。日本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申訴制度簡介。教育研究資訊,6卷5期,142-158頁。
    林威志(1999)。國民中小學學生申訴制度之探討-兼評析台北市國民中小學學生申訴處理要點。教育研究集刊,43輯,185-221頁。
    林紀東(1968)。福利國家與基本人權。憲政思潮,2期,17頁。
    林紀東(1985)。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國漳(1994)。淺釋行政法學上之「正當法律程序」原則。載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書局。
    林毓生(2001)。什麼是「創造性轉化」?載於氏著,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出版。
    法治斌(2000)。行政法律關係與特別權力關係。載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223-239頁。台北:翰廬圖書。
    邱聯恭(1997)。程序制度機能論。台北:作者出版。
    周志宏(1989)。德國法上的學術自由。載於氏著,學術自由與大學法。台北:蔚理法律。
    周志宏(1995)。教育基本法的規範內容--幾個可能的思考方向。現代學術研究專刊,7期。
    周志宏(1997)。析論我國學生懲戒制度之法律問題。載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出版。
    周志宏(1997)。析論美國法上之學生懲戒制度。載於氏著,教育法與教育改革。台北:稻鄉出版。
    周志宏(2000)。第十五講 社會權(一)─總論、教育權。載於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179-194頁。台北:元照出版。
    周宗憲譯(2001),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編著。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台北:元照出版。
    城仲模(1994a)。四十年來之行政法。載於氏著,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城仲模(1994b)。分權思想與法治主義。載於氏著,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柯志堂(2000)。從第六次修憲析論我國中央政府體制與職權之變革。德明學報,16期,143-154頁。
    姚立明(1989)。憲法工作權之性質—簡介西德憲法法院四個判例。中山社會科學暨刊,4卷2期,141頁。
    翁岳生(1990)。論特別權力關係之新趨勢。載於氏著,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作者出版。
    翁岳生(1994)。行政法院對特別權力關係之審查權。載於氏著,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台北:月旦出版。
    高宣揚(1991)。德國哲學的發展。台北:遠流出版。
    高廣孚(1976)。杜威教育思想。台北:水牛出版。
    孫邦正(1996)。教育概論。台北:臺灣商務。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Shirley F. Heck及C. Ray Williams編著。教師角色。台北:桂冠圖書。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圖書。
    許志雄(2000)。第二十講 權力分立原理。載於許志雄等合著,現代憲法論,249-264頁。台北:元照出版。
    許宗力(1993)。論法律保留原則。載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台北:月旦出版。
    許宗力(1999)。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載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出版。
    許育典(1999)。從「人的自我實現」作為基本權本質建構多元文化國的教育基權核心以及教育行政中立與寬容原則(上)(中)(下)。月旦法學雜誌,49、50、51期。
    許慶雄(1992)。社會權論。台北:眾文圖書。
    許慶雄(1997)。憲法入門。台北:月旦出版。
    陳志華(1983)。美國勞資仲裁。憲政時代,9卷1期,51-65頁。
    陳志華(2000)。中華民國憲法。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憙(1986)。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憙、高強華、張鐸嚴(1997)。教育社會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清秀(2000)。依法行政與法律的適用。載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145-221頁。台北:翰蘆圖書。
    陳愛娥(1988)。論法治主義涵義之演變。憲政時代,13卷3期,75頁。
    陳愛娥(1997)。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原則的交互作用。臺大法學論叢,16卷2期,125-126頁。
    陳新民(2002)。論「社會基本權利」。載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95-128頁。台北:元照出版。
    陳新民(2002)。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載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181-284頁。台北:元照出版。
    陳新民(1991)。行政法學總論。台北:作者出版;總經銷:三民書局。
    教育部(2002)。全國大專院校學生事務(訓導)工作調查分析報告。台北:教育部
    張正藩(1969)。民主教育的真諦。載於氏著,近三十年中國教育述評。台北:正中書局。
    張含譯(1969)。個人權利與政府功能。憲政思潮,7期,115頁。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心理學基礎。師大公民訓育學報,7輯,97-118頁。
    張秀雄(2000)。潛在課程與公民教育。高等教育潛在課程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張佛泉(1995)。自由與人權。台北:臺灣商務。
    張春興、林清山(1982)。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東華書局。
    張家洋(1993)。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張家洋、陳志華(1992)。行政法基本理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榮福(1986)。國軍申訴制度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繡霞(1996)。論學生基本權之保障—若干教育法制之憲法問題。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建元(2000)。美國模範學生法之研究。第一屆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工作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黃玉(1996)。大學學生事務的角色與功能。師大公民訓育學報,5輯,167-192頁。
    黃玉(1995)。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發展之省思與借鏡。訓育研究,34卷1期,11-26頁。
    黃金鴻(1991)。英國人權六十案。台北:聯經出版。
    黃桂興(1994)。淺論行政法上的人性尊嚴理念。載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書局。
    黃清和(1983)。我國現行訴願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湯梅英(2001)。落實教育基本法對學生學習權與受教育權的保障。教育研究月刊,84期,61-73頁。
    湯德宗(2000)。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出版。
    湯德宗(2001)。論訴願的正當程序。載於氏著,行政程序法論,317-359頁。台北:元照出版。
    湯德宗(2001)。行政程序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
    項程華(2002)。我國大專院校學生申訴制度之研究,載於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2輯,363-378頁。台北: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彭國能(1994)。法治國之基本理念。載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書局。
    傅木龍(2000)。跨世紀大學生學生事務工作發展與輔導。第一屆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社團輔導工作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傅木龍(2000)。學生權益維護之省思與展望。訓育研究,39卷2期,21-29頁。
    董保城(1996)。師生權利與義務。教育資料與研究,10期, 29-33頁。
    董保城(1997)。論教師法「教師輔導與管教」,載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出版。
    董保城(1997)。大學生學習自由之研究。載於氏著,教育法與學術自由。台北:月旦出版。
    葉憲峻(1993)。台灣初等教育之演進。載於徐南號主編,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楊日然譯(1968),覺道豐治著。現代福利國家的概念。憲政思潮,2期,38頁。
    楊日然(1997)。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檢討—兼論釋字第一八七號解釋的意義。法理學論文集。台北:月旦出版。
    楊宗仁(1984)。從三種角度談大學生申訴權的問題。崑崙雜誌,31卷2期,20-24頁。
    管歐(1993)。法學緒論。台北:作者出版。
    鄭玉波(1988)。法諺(二)。台北:作者出版;總經銷:三民書局。
    蔡志方(1993)。從人性尊嚴之具體化,論行政程序及行政救濟法之應有取向。載於氏著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一)。台北:三民書局。
    蔡志方(2000)。行政救濟法新論。台北:元照出版。
    蔡志方(2001)。訴願法與訴願程序解說。台南:正典出版。
    蔡茂寅(1995)。在學關係與司法審查—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三八二號解釋評釋。月旦法學雜誌,4期,60-63頁。
    蔡維音(1992)。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18卷1期,36-48頁。
    蔡震榮(1995)。特別權力關係和基本人權的限制。警政學報,27期,1-23頁。
    蔡震榮(1994)。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台北:三鋒出版。
    蔡震榮(1999)。論比例原則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載於氏著,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101-144頁。台北:五南圖書。
    劉小菁譯(2002),William Glasser著。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台北:張老師文化。
    謝文全(1984)。教育行政制度比較研究。高雄:復文。
    謝文全(1993a)。教育行政。台北:文景出版。
    謝文全(1993b)。學校行政。台北:五南圖書。
    謝世憲(1994)。論公法上之比例原則。載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台北:三民書局。
    謝瑞智(1992)。教育法學。台北:文笙書局。
    謝瑞智譯(1993),橫川敏雄著。公正的審判。台北:商鼎出版。
    錢建榮(1995)。行政契約之主體與範圍。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化元(1995)。戰後國家教育權發展的考察--「教育基本法」爭議的歷史思考,現代學術研究專刊,7期,19-39頁。
    薛波(2001)。法律漢英辭典。台北:五南圖書。
    聯合國有關「學習權」的會議宣言(1996)。教改通訊,25期。
    簡妙娟(1997)。郭爾堡之道德發展論對我國當前道德教育之啟示。訓育研究,36卷2期,13-22頁。
    顏厥安(1998)。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之規定是否牴觸學術自由。載於氏著,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出版。
    羅理平等譯(1984),Rosa A. Webber原著。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桂冠圖書。
    羅傳賢(1985)。美國行政程序法論。台北:五南圖書。
    羅傳賢(1997)。行政程序法基礎理論。台北:五南圖書。
    龔寶善(1983)。從倫理的觀點談人權。載於氏著,倫理為本談教育。台北:臺灣開明書局。
    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Eastern Montana College, and the Montana University System. (1985). 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 between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Eastern Montana College, July 1, 1985-June 30, 1989.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23 774).
    Birch, I. & Richter, I. (eds.)(1990). ‘Law and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Law’, Comparative School Law, Oxford and et al: Pergamon.
    Blacker, David: (2000) ‘Proceduralism and the Orthodox Backlash against Students’ Rights’,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8, August 2000.
    Boyer, E.: (1990) Campus Life: In search of Community, Princeton, NJ: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Dannells, Michael: (1997) From Discipline to Development: Rethinking Student Conduct in Higher Education, 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Volume 25, No 2, Washington, D.C.: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Dewey, John (1915). 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Eisenhower, R. W. (1976). Grievance procedur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7 306).
    Footer, Nancy S.: (1996) ‘Achieving Fundamental Fairness: The Code of Conduct’, 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Critical Issues in Judicial Affairs-Current Trends in Practice, Wanda L. Mercer eds., No 73, Spring 1996, Jossey-Bass Publishers.
    Fox, James W. & Minor, Kevin I. & Wells, James B.(1997). ‘Three Faces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Toward a Clarification of Definition’, in Williamson, D. & Minor, K. I. & Fox, J. W.: (1997) Law-Related Education and Juvenile Justice, Illinois: Charles C. Thomas.
    Gehring, Donald D.: ‘The Objectives of Student Discipline and The Process That’s Due: Are They Compatible?’, NASPA Journal Summer 2001, Vol. 38 No 4.
    Grace W. Holmes (ed.) (1970). Student Protest and the Law. Benton Harbor: R.W. Patterson Printing Company.
    Greenleaf, Tanner, Buchanon. (1978). InE. H Hammond and H. Hammond (eds.), The Legal Foundations of Student Personnel Services in Higher Education (P.45, P.47, PP. 98-103). The American College Personnel Association(ACPC).
    Habermas, J. (1987).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 2 Lifeworld and System- A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 translated by Thomas McCarth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Kolb, D. A.(1974). Learning Style Inventory Technical Manual. Boston: McBer & Co..
    McCarthy, M. M. & Cambron-McCabe, N. H. (1992). Public School Law – Teachers’ and Students’ Right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ill, J. S. (1991).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ffice for Civil Rights (ED), Washington, DC. (1995). Sexual harassment: It’s not academic.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2 856).
    Robbins, S. P. (199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Ted Honderich, (1989). Punishment-The Supposed Justifications. Polity Press,.P.153.
    Teubner, Gunther (eds.) (1987). Jurisdiction of Social Spher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Areas of Labour, Corporate, and Social Welfare Law. Berlin & New York: De Gruyter.
    Valente, William D. (1994). Law in the Schools. N. 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Wilson, Jeanne M.: (1996) ‘Processes for Resolving Student Disciplinary Matters’, New Directions for Student Services: Critical Issues in Judicial Affairs-Current Trends in Practice, Wanda L. Mercer eds., No 73, Spring 1996, Jossey-Bass Publisher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