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元翔
Lin, Yuan-Hsiang
論文名稱: 非政府組織在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功能之研究-以台灣省商業會為例
指導教授: 黃城
Huang, 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8
中文關鍵詞: 非政府組織兩岸交流台灣省商業會海峽交流基金會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不論政治、社會或經濟環境都有長足的發展,尤其在資訊科技與傳播媒體快速發展的今日,各種形式的非政府組織風起雲湧,突破了傳統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頻繁的交流與互動,得以讓不同地區或國家之間的非政府組織建立或發揮共同的目標與理念。
      在這個全球化的趨勢下,卻仍有海峽兩岸的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歷史的因素下存在著鴻溝,亟待溝通。在今天,海峽兩岸不僅民間在經貿、商務、探親、旅遊等方面的交流互動頻繁,政府間也設有大陸委員會等與大陸有關之組織,可見兩岸關係之重要性。
      台灣省商業會為政府立案的商業團體,以非政府組織的角色,在兩岸交流中也扮演著經貿、文化交流的一個環節,在推動兩岸關係的良性發展上有其具體的功能與貢獻,本論文即以台灣省商業會為對象,針對非政府組織在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能發揮的功能以及可建立的策略等進行研究解析,期能針對非政府組織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功能找出具體的研究發現與研究建議,提供兩岸政府有關機關、非政府組織、學術單位及各界作為參考。

    During these years, there has been an efficient improvement in the politics, society, and econom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ss media, a variety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s sprung up and surmounted the restrictions against the traditional time and space. By means of the frequent exchanges and interactions,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set up and the concerted goals and concept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in the various regions and countries.
    With the globalization tendency, there still exists the gap caused by the history and needed to be connected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Nowadays, not only does the non-governmental circle interact continually and frequently in the economy, commercial affairs, relatives visiting, and tourism, but also the governments establish the related organizations regarding the Mainland affairs, such as the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All these prov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Taiwan Chamber of Commerce, a non-governmentally registered organization of commer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non-governmental circles of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t has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in advancing the Cross-Strait relations. This thesis, which takes Taiwan Chamber of Commerce as an instance, aims at studying the role that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plays, the functions that it operates, and the strategies that it adopts on the Cross-Strait civil exchanges. It is hoped that concrete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can be obtained and further offered to the concerned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cademic institutes, and all circles for referenc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 重要文獻探討與名詞釋義.......................10 第二章 非政府組織的功能及其理論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的基本概念與種類....................31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的沿革與興起背景....................36 第三節 非政府組織的功能與定位.......................43 第四節 非政府組織的理論基礎.........................46 第三章 非政府組織的現況與發展 第一節 先進國家非政府組織的現況......................57 第二節 我國非政府組織的現況.........................72 第三節 大陸地區非政府組織的現況......................77 第四節 兩岸間非政府組織的功能分析....................84 第四章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參與及成果 第一節 歷史上的兩岸合與分...........................89 第二節 台灣省商業會的沿革...........................95 第三節 台灣省商業會的角色與組織......................99 第四節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經貿交流的具體成果...........105 第五節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文教交流的具體成果...........111 第五章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SWOT模式分析 第一節 SWOT模式分析的理論..........................121 第二節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優勢與劣勢.......126 第三節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民間交流中的機會與威脅.......130 第四節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交流的SWOT評析.............134 第六章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交流中可建立的策略 第一節 非政府組織在兩岸交流法律限制的突破............139 第二節 非政府組織在兩岸交流其他限制的突破............148 第三節 非政府組織在兩岸交流的發展策略................151 第四節 台灣省商業會在兩岸交流未來的策略..............156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63 第二節 研究建議...................................168 第三節 研究展望...................................173 參考文獻 中文資料.........................................175 外文資料.........................................181 網際網路資料......................................183 附錄 附錄一 商業團體法.................................185 附錄二 台灣省商業會章程............................201 附錄三 台灣省商業會兩岸經貿交流簡表.................211 附錄四 台灣省商業會兩岸文教(珠算)交流簡表............223

    一、中文資料
    David Lewis著,馮瑞麒譯(2007),《非政府組織—管理初探》,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Peggy Blumenthal(2002),《美國非營利組織展望及概況》,台北:非營利組織女性領袖培育工作坊談話稿。
    Varian著,劉楚俊、洪啟嘉譯(2000),「現代個體經濟學」。
    王宗安(2001),《我國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王思斌(2003),《組織管理與民間組織的發展》,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王振軒(2003),《非政府組織概論》,台中:必中出版。
    王振軒(2005),《非政府組織-議題與發展》,台北:鼎茂圖書。
    王振軒(2006),《非政府組織-議題、發展與能力建構》,台北:鼎茂圖書。
    王紹光(1999),《多元與統一:第三部門國際比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司徒賢達(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
    台北市商業會(1996),《台北市商業會兩岸經貿交流特刊》,台北:台北市商業會。
    台北市商業會(2006),《台北市商業會六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台北市商業會。
    台灣省商業會(1996),《台灣省商業界慶祝第五十屆商人節暨台灣省商業會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台灣省商業會。
    台灣省商業會(2006),《台灣省商業會成立六十週年紀念專輯》,台北:台灣省商業會。
    安.哈達客,江明修審定, 2003,《非政府組織》,臺北:智勝文化。
    朱延智(2004),《兩岸經貿》,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朱浤源等編(2000),《撰寫博碩士論文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朱莉、費希爾(JulieFisher)著,鄭國勝、趙秀梅譯(2002),《NGO與第三世界的政治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江明修(2000),《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江明修等(2003),〈再造公共性政府〉,《跨世紀政府再造研討會資料》,頁5-8,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何增科(2000),《公民社會與第三社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英明、林德昌(2001),《非政府組織》,臺北:商鼎文化。
    吳娟(1989),《國際非政府組織之研究:成長與挑戰》,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新興(1998),《海峽兩岸交流》,台北,國立編譯館。
    呂亦成(2000),《兩岸關係變遷(1949-1999)與反共真諦之探討》,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亞力(1997),《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李美華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台北:時英出版。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
    李洙德、靳國祥(2005),《法律與生活》,台北:華立出版。
    李崇生(2003),《台灣營造業在中國大陸經營策略之探討》,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官有坦、王仕圖(2000),〈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43-74,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官坤林(2004),《台灣晶圓代工產業分析與競爭策略之研究》,新竹: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官朝基(2002),《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與功能—以嘉義地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上仁(2004),《我國文教型非政府組織在兩岸關係中之角色與功能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吉郎、楊琇勳(2002),〈世紀之經營典範-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產業化經管〉、〈台灣宗教型非華利組織的國際化策略探討-以佛教惡濟基金會為例〉,嘉義:第三屆非營利組織研討會。
    林吉郎(2003),〈非政府組織(NGOs)外交:台灣經驗的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頁1-22,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林桓(2005),《公設財團法人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林基田(2000),《歷年(自1994年~2000年)來台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兼論陳總統就職後民眾對新政府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的看法》,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邵宗海(2002), 〈兩岸關係:變遷、定位與策略〉,台北:兩岸關係:變遷、定位與策略學術研討會,頁1-7。
    邵宗海(2006),《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柏楊(2005),《二十世紀台灣民主大事寫真》,台北:遠流。
    胡志強(1993),《我國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發展關係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
    范麗珠(2003),《全球化下的社會變遷與非政府組織(NGO)》,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高明士等(2006),《台灣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國家安全會議,(2006),《2006國家安全報告》,台北:國家安全會議。
    張五岳(1996),〈兩岸文教交流〉,輯於《八年來兩岸交流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6-120,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
    張五岳(2002),《制定兩岸經貿關係專法之研究》,台北:立法院。
    張英陣(1995),〈第三部門與社會福利政策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70期,頁146。
    張淑卿(2003),〈兩岸社會團體法制之比較〉,《兩岸關係與大陸事務研究》,頁3-36,台北:立法院。
    張喬博(1997),《泰國民主化過程中非政府組織的角色》,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景明(2001),《李登輝主政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以國家認同為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世雨(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江明修主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頁155,台北:智勝文化。
    許立一(2002),〈政治操作的後現代性反思--以提升社會資本與公共對話危改革策略〉,《國政研究報告》,頁8-23,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許致遠(2003),《塑膠光纖傳輸模組產業之競爭力分析》,新竹:交通大學國際經貿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許惠佑(2007),《兩岸交流政策與法律》,台北:華泰文化。
    郭昆明(2001),《利益團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的個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永鑫(2002),《台灣新中藥產業價值鏈中價值活動的SWOT分析與發展方向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之碩士論文
    陳銘薰、吳瓊恩等編(2005),《公共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陳鴻圖(2006),《台灣史》,台北:三民書局。
    陳麗娟(2005),《法學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彭夢娜(2002),《我國商業團體策略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市商業團體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程佳英(2005),中央日報,版4,2005年l月24日
    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頁1-12,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黃秀政等(2005),《台灣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黃城(1993),《孫中山思想與國家發展的整合研究--以現代中國的變遷為主體》,桃園:鍾郡出版社。
    黃城(1994),《中華民國國家發展體系研究》,台北:自印。
    黃浩明(2000),《國際民間組織─合作實務與管理》,北京:對外交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楊文琦(2004),《兩岸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歷程及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
    趙祐志(1998),《日據時期臺灣商工會的發展(1895-1937)》,台北:稻鄉出版社。
    趙黎青(1998),《NGOs非政府組織與可持續發展》,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劉漢廷(2003),〈受託處理大陸事務財團法人監督條例草案評估報告〉,《兩岸關係與大陸事務研究》,頁191-243,台北:立法院。
    劉興漢(1994),《國內外教育學術交流發展現況與評估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劉麗雯(2006),《非營利組織:協調合作的社會服務》,台北:雙葉書廊。
    潘文文(1995),《非營利組織公共關條策略之研究》,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家森(1989),《台灣區印刷公會組織及功能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錫堂(2006),《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
    蔡英文(2003),《大陸經濟情勢與兩岸經貿發展》 ,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蔡惠言(2001),《智慧財產管理問題與非政府組織發展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玉波( 2001),《民法概要》,台北:東大圖書。
    鄭讚源(2001),〈台灣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非政府組織》,吳英明、林德昌主編,頁102-103,台北:商鼎文化。
    蕭新煌(2005),《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薛化元(2004),《中國現代史》,台北:三民書局。
    謝登旺(2004),〈民間活力與兩岸關係:兼論NPO扮演的功能與角色〉,發表於第五屆海峽兩岸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父紀念館。
    顧忠箏(1999),《公民社會與非管利組織:一個遑論性研究的架構》,台北:亞洲研究。
    龔小夏(1996),《共產主義社會的新傳統主義;中國工業中的工作及社會威權力結構》,上海:牛津大學出版社。

    二、外文資料
    Austin, James E. (2000), "The Collaboration Challenge : How Nonprofits and Businesses Succeed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pp.20-26.
    Badelt , C. (1990), "Institutional Choice and the Nonprofit Sector" in Anheier H. K. and Seibel W. (eds.) The Third Sector: Comparative Stud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Brown, L. David, Sanjeev Khagram, Mark H. Moore, and Peter Frumkin (2000), "Globalization, NGOs, and Multisectoral Relations." In Governance in a Globalizing World. Edited by Joseph S. Nye and John D. Donahue.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pp.273-275.
    Brudney, J. L. (1991). "Volunteerism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J. L. Perry(ed.)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Research Annual. Greenwich, Connecticut: JAI Press.
    Bryson, John M. (1988),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harnovitz S. (1977), "Two Centuries of Participation: NGOs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Michig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18(2): pp.183-286.
    David Held, Anthony McGrew, David Goldblatt and Jonathan Perraton.(1999), "Global Transformations :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Edwards M. and Hulme D. (eds.) "Beyond the Magic Bullet: NGO Performance and Accountability in the Post Cold-War World." London: Earthscan.
    Ellis, Susan J. and Noyes, Katherine H. (1990), "By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Americans as Volunteers. rev.",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ansmann, Henry (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Yale Law Journal, 89(5): pp.835-901.
    Hansmann , H. (1987), "Economic Theories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Powel , W. 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arrison, Michael I. (2005) "Diagnosing Organizations: Methods, Models, and Processe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Hodgkinson, Virginia A., Lyman, Richard W. and Associate (1989), "The Future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Challenges, Changes, and Policy, Consideratio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Jossey-Bass.
    Holsti, K. J. (1984), "Along the Road to International The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39(2): pp.337-365.
    London N. (1991), "Japanese Corporate Philanthrop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 Padron, (1987), "The Contributors of NGOs to Development.", Asian Institute of Economic Social Studies, 17(1): pp.1-9.
    Meyer, John W. and Brian Rowan (1977), "Institutionalized Organizations: Formal Structure as Myth and Ceremon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pp.340-363.
    Najam, A.(1996), "Understanding the Third Sector: Revisiting the Prince, the Merchant, and the Citizen", 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7(2): pp.203-219.
    Salamon, Lester M. (1995), "Partners in Public Service: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the Modern Welfare state.",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pp.38-48.
    Salamon, Lester M., Anheier, H. K., List, Regina., Toepler, Stefan., Sokolowski, S. W. (1999), "Global Civil Society: 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pp.81-82.
    Schram, Vicki R. (1985), in Moore, Larry F.(ed.) "Motivating Volunteers How the Rewards of Unpaidwork Can Meet People’s Needs." Vancouver Volunteer Publication.
    Stenzel, A. K. and Feeney, H. M. (1968), "Voluntee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Seabury Press.
    Stepan, Alfred (1978), "The State and Society: Peru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7.
    Tachiki (1997), "Volunteers and Civil Society: Citizen Makes Publicness.", Kyoto: Koyo Shobo.
    Weisbrod , Burton A. (1989), "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isbrod, Burton A. (1986), "Toward of the Voluntary Nonprofit Sector in a Three - Sector Economy.", in Rose-Ackerman S. (ed.). 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iss, J. H. (1986), "Douations: Can They Reduce a Donor’s Welfare?", in Rose-Ackerman S. (ed.) The Economic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際網路資料
    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第三部門發展與中國希望工程國際研討會開幕式致詞-志願部門的促進與管理,http://www.cydf.cn/gb/
    conference/speech/john.html,2006.5.22。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i.gov.tw/home,2006.5.1。
    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immigration.
    gov.tw,2006.11.3。
    日本政府內閣官房,http://www.cas.go.jp,2007.5.1。
    台灣NGO網頁http://www.taiwanngo.org.tw/ngowbs/organization/F_
    OrgSummary_axtpg.jsp,2006.5.18。
    台灣省商業會-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http://www.taiwanchambers.net,2007.5.1。
    台灣省商業會-珠算全球資訊網,http://www.abacus.org.tw,2007.5.1。
    朱蒲青,《願景台灣/總統施政計畫提台灣新定位因應經濟發展趨勢》,台北:蕃薯藤新聞網,http://news.yam.com/ettoday/politics/ 200412/2004l229763l46.html,2004.12.2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頁,http://www.mac.gov.tw,2007.3.11。
    郁傑英,〈美國基金會概況〉,《基金會-美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均衛因素》,http://www.cydf.org.cn/gb/conference/speeech/paper-c/25.htm,2005.12.5。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網頁,http://www.sef.org.tw/index.html,2006.5.1。
    崔衛華,〈非營利組織在日本的發展〉,摘譯自《環境保護的對策──日本NPO團體的嘗試》,http://www.urbanstudy.com.cn/ show.asp?id=129,2003.5.26。
    國家圖書館全球資訊網,http://www.ncl.edu.tw,2007.4.20
    陳昭玲,中國科技信息報,「歐盟整合又一步」, http://www.stic-gov.tw/policy/horizon/25right.htm#al,2006.5.1。
    歐洲聯盟研究協會,http://www.eusa-taiwan.org/News.asp,2006.5.12。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