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董帝延 Di-Yan DONG |
---|---|
論文名稱: |
以古典地緣政治理論探索明鄭時期大陸與台灣的地緣戰略關係 Exploration of Geostrate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n Ming-Cheng Utilizing the Theory of Geopolitics |
指導教授: |
曾章瑞
Tzeng, Jang-Ruey 施人英 Shih, Jen-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全球經營與策略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Global Business and Strategy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4 |
中文關鍵詞: | 地緣政治 、現實主義 、海權 、明鄭 、朝鮮例 |
英文關鍵詞: | geopolitics, realism, the sea power, Ming-Cheng, Korea mod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將以古典地緣政治學說以及傳統現實主義的國際政治觀作為研究途徑,藉由分析明鄭地緣政治的歷史變遷來對中華民國的地緣政治做出未來展望。隔著台灣海峽對峙的清朝與明鄭,如同現在的中國大陸與台灣,從清朝與明鄭的談判過程可以得知,雙方都是以平等的立場進行談判,在最後也達成以朝鮮例最為雙方未來相處共識中的其中一項。
雖然清鄭的談判是失敗的,但明鄭以台灣為基地發展海權,維持國際貿易繁榮和區域戰略同盟等方式使台灣成為東亞核心。明鄭海權發展值得作為台灣未來發展參考。
This article utilized the theory of classical geopolitics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concept of traditional realism as the research approa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the geopolitics in the period of Ming-Cheng, described the future outlook of the geopolitic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Qhing Dynasty and Ming-Cheng is just like the curr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Through the negotiation procedure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Ming-Cheng, we know that both of them had an equal position at the negotiation table and the final agreement reached included one consensus, that is, the future interactive mode would imitate that between Korea and Qing Dynasty.
Though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Qing Dynasty and Ming-Cheng turned out to be a failure, Ming-Cheng developed the sea power based on Taiwan, maintaining properou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cal strategic allies and essured Taiwan the core position in Eastern Asia. The development of sea power of Ming-Cheng can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iwan.
(一) 外文資料
Nijman﹐Jan.〝Geopolitical codes〞in John O’Loughlin(ed),Dictionary of Geopolitics•Westport,1994.
Skocpol Theda.States and Social Revolutions﹐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ench﹐Russia and China﹐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Taylor﹐Peter J.Political Geography:World─Economy﹐Nation─State and Locality.London:Longman﹐1989.
(二) 中文資料
川口長孺 (1828)。臺灣割據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大通書局,新北市,1977年。
川口長孺 (1828)。臺灣鄭氏紀事。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大通書局,新北市,1977年。
Zbigniew Brzezinski原著,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略。人民出版社,上海市,1998年。
尹者江。冷戰前後臺灣地緣政治。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2004年。
江日昇(清)。臺灣外誌。古籍社,上海市,1994年。
Alfred T﹒ Mahan原著,安常容、成忠勤譯。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
林子侯。臺灣涉外關係史。三民書局,臺北,1978年。
林衡道、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臺灣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臺中市,1977年
林師模、馮君強。臺灣能源安全評估,臺灣經濟學會2008年會及論文發表會出版,2008年。
沈雲(清),黃胡群校釋。臺灣鄭氏始末校釋。臺灣書房出版,臺北市,朝日文化總經銷,新北市,2007年。
沈默。現代地緣政治-理論與實施。三民書局,臺北市,民國68年10月增訂再版。
吳志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國際關係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臺北,民國92年7月5日。
吳志中。地緣政治理論與兩岸關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學報,臺北市,2003年。
作者不詳(清)。閩海紀略。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大通書局,新北市,1977年。
李文志。海陸爭霸下亞太戰略形勢發展與臺灣安全戰略。東吳政治學報13期,臺北市,2001年。
李毓中。明鄭與西班牙帝國:鄭氏家族與菲律賓關係初探,漢學研究,第十六卷第二期,1998年。
周學普。十七世紀臺灣英國貿易史料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臺灣銀行,臺北市,1959年。
周雪玉。施琅攻台的功與過。台原出版:吳氏總經銷,臺北市 ,1990年。
金梁(清)。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順治年。華文書局影印本。
洪浦釗。中國地緣政治安全觀下的臺灣戰略價值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2007年。
施琅(清)。靖海紀事。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大通書局,新北市,1977年。
南棲。臺灣鄭氏五商研究,臺灣經濟史十集。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1959年。
袁方。社會科學研究法。五南書局,臺北市,2002年5月。
孫學峰。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人文出版社,北京市,2007年9月。
張樸。地緣戰略學研究-地略學的理論與實際。三軍大學,臺北市,1979年2月15日。
張樸。地緣戰略學研究-地略學的理論與實際。三軍大學,臺北市,1979 年2月15日。
張錫模。政治安全。收於丁渝洲所編臺灣安全戰略評估,2005─2006。遠景基金會出版,臺北市,2006年。
連橫。臺灣通史。眾文出版社,臺北,1979年。
陳國雄。臺海軍情超越2015年。共和國雜誌40期(網路資料),2005年1月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聯經出版社,台北市,1990年。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聯經出版社,台北市,2000年。
黃致達。臺灣地緣政治地位:歷史與現實。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2002年。
彭孫貽(清)。靖海志。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新北市,大通書局,1977年。
鈕先鐘。地緣政治的復活。國防雜誌15期6卷,臺北市,2000年。
楊友庭。明鄭四世興衰史。人民出版社,江西省,1991年。
楊儒堃。台灣國家安全的變與遷2000-2010 批判性地緣學視角的初探。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2011年。
趙爾巽、繆荃孫、秦樹聲、朱師轍、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撰(1929)。清史稿鄭芝龍傳。中華書局,北京市,1998年。
趙爾巽、繆荃孫、秦樹聲、朱師轍、馬其昶、姚永朴、姚永概撰 (1929)。清史稿鄭成功傳。中華書局,北京市,1998年。
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認識臺灣歷史論文集,頁30,引用自岩生成一,近世日支關於數量的考察,中學雜誌出版,昭和28年11月。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吉林大學出版社,長春,2002年7月。
劉達材。從馬漢海權思想看海權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海軍學術月刊社編,二一世紀中國海權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海軍學術月刊社,1991年5月。
蔡宏明。兩岸關係的國家安全因素。臺灣師範大學戰略所上課講義,2009年。
賴永祥,曹永和整理。十七世紀臺灣英國貿易史料。臺灣研究叢刊57種。臺北市,臺灣銀行出版,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