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莊克仁
論文名稱: 我國博物館與媒體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 李建興
Lee, Chien-Shing
黃光男
Huang, Kuang-Na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5
中文關鍵詞: 博物館媒體關係公共關係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6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我國博物館與媒體之關係,因此下列四項問題必須先加以分析:(一)我國博物館是否普遍設有公關部門或專職人員來從事媒體關係服務或新聞聯繫的工作?(二)我國博物館負責公關或新聞聯繫的專任或兼職人員是否具備公關或新聞傳播的專業背景?(三)我國博物館新聞消息來源,即公關或新聞聯繫人員與新聞記者的互動模式為何?(四)我國博物館組織特色與報紙新聞報導有何影響?
    為了探討前述三項問題,本研究先提出四個假設,並在第四個假設之下再細分出五個分項假設,同時採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和內容分析法等質與量兼俱的研究方法,針對國內122家公、私立博物館和4家主要民營報紙進行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一、博物館公關部門或專職人員之設置方面
    我國博物館只有少數設有公關部門處理媒體關係或新聞聯繫,同時,負責公關或新聞聯繫專任或兼職人員也只有少數具備公關或新聞傳播背景。以上三點均與本研究第一個與第二個假設不同。
    二、博物館公關人員專業背景方面
    我國博物館負責公關或新聞聯繫人員只有少數具備公關或新聞傳播的專業背景。這也與本研究的第二個假設不同。
    三、博物館新聞來源與新聞記者的互動模式方面
    我國博物館公關或新聞聯繫人員與新聞記者的互動模式是屬於「部分同化」即「合作」或「互惠」的關係模式。此與本研究第三個假設相同。
    四、博物館組織特色對報紙新聞報導的影響方面
    1. 設有公關部門及專職人員的我國博物館並不一定會獲得較多的新聞報導,反而是未設公關部門,但有專職人員的新聞報導量較多。此與本研究第四個假設之下的第一分項假設不同。
    2. 屬於公立、藝術類、大型,同時位於台北市的我國博物館,較其他類組的博物館獲得較多的新聞報導。此均與本研究第四個假設的二、三、四分項假設相符。
    其次,本研究晶,「變異數」分析與卡方檢定,我國博物館分布地區、規模類型與公關部設立與否,均會影響報紙新聞報導之次數、圖片照片使用數量及其表現形式等,值得博物院媒體關係人員注意。
    此外,本研究也提出我國博物館十六項公關工作指標,以公做制訂有關媒體關係策略的參考。
    最後本研究針對我國博物館與媒體關係之增進,提出下列之建議:
    一、體認為民服務、資訊公開之時代潮流,隨時與新聞界搭起友誼之橋。
    二、設立公共關係部門及人員,以建立服務新聞媒體之正常管道。
    三、前述新聞媒體聯絡人員宜具有新聞傳播或公關背景,以利工作之推動。
    四、應訂有媒體關係工作規範或原則,並定短、中、長程計畫,按步推動。
    五、我國博物館公關或聯繫人員應充分獲得上級之授權與內部之支援,以利媒體關係工作的進行。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引言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8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步驟 19 第六節 名詞解釋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4 第一節 公共關係開放系統理論 24 第二節 守門人理論 35 第三節 消息來源與新聞記者互動關係之研究 42 第四節 有關博物館與媒體關係之研究 67 第五節 媒體關係實務之研究 7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109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 10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110 第三節 問卷設計 119 第四節 試測及正式施測 123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統計方法 126 第四章 資料分析 133 第一節 問卷調查部份 133 第二節 新聞內容分析部份 1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11 第一節 結論 211 第二節 建議 232 參考書目 237 附錄一:本研究問卷之內容 249 附錄二:深度訪問紀錄 268 附錄三:本研究國內四家報紙之版面內容 282 附錄四之一:台灣民俗村的「媒體公關作業細則」 內容摘要 282 附錄四之二:財團法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媒體採訪資料借用申請表 282 附錄五:台灣地區博物館一覽表 282 附錄六之一:國立故宮博物院新聞稿 (88.3.16) 282 附錄六之二:國立故宮博物院新聞稿 (88.3.25) 282

    一、中文部份
    (一) 書籍
    卜正王民(1992),《行政院新聞局媒體公關之研究》,台北:新聞局。
    方怡文、周慶祥(1999),《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書局。
    王石番(1996),《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務》二版三刷,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王志剛(1988),《管理學導論》,台北:華泰書局。
    王鳳樟、方宏進(1990),《公共關係》,台北:書泉出版社。
    孔誠志主編,贓國仁等著(1991),《公關手冊:公關原理與本土經驗》,台北:商周文化,再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1),《博物館巡禮》。
    李瞻(1992),《政府公共關係》,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李金銓(1989),《大眾傳播理論》修訂五版,台北:三民書局。
    李金銓(1994),《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何傳坤等摘譯(1995),《迎向模擬實境的博物館---第二千年的危機與轉機》,《博物館行銷》,第九卷第二期,頁630。
    辛治寧(2000),<博物館公共關係的定位功能與策略>收錄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 《博物館之營運與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靜伶、吳宜蓁、黃懿慧,(1996)《公共關係》,台北:空中大學。
    林政弘、張沛華(1995),《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台北:教育部印行。
    邱傑(2000),《戰勝記者---媒體時代的公關技術》,台北:智庫公司。
    胡幼偉(1995),《發布社教活動新聞稿的基本原則》,收錄於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編)《社教雙月刊》,第66期,5:15。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漢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遠流,頁7-26。
    胡夢鯨(1997),《終生教育典範的發展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胡蕙霞(1988),〈文化觀光的行銷導向〉,載於《新世紀—博物館行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施寄青譯(1995),《公關手冊:公共關係與媒體運用》,台北:遠流出版公司。(William Parkurst , 1985 , How to Get Publicity)。
    徐佳士、潘家慶、趙嬰(1966),《改進台灣地區大眾傳播國家發展功能之研究》,台北:政大新聞研究所。
    徐佳士(198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正中書局。
    高登第(譯)(199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台北:遠流。(Philip Kotler , 1997 , Standing Room Only:Strategies for Performing Art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台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
    孫秀蕙(1998),《公共關係:理論、政策與研究實例》。台北:正中書局。
    翁秀琪(199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三民書局。
    翁秀琪(1993a),《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修訂初版,台北:三民。
    陳昭郎譯(1981),《組織傳播》,台北:國立編譯館。(Rogers & Agarwala-Rogers)
    陳媛(1998),〈博物館的行銷管理〉。收錄於夏學禮、凌公山與陳媛著《文化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頁308-。
    陳國寧(1978),《博物館的演進與現代管理方法之研討》,台北:文哲史出版社。
    陳國寧(1995),《博物館巡禮---台閩地區公私立博物館專輯》,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陳國寧(1997),《台灣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莊克仁譯(1988),《傳播科技學理》,台北:正中書局。(E.Rogers , Communication)
    曾萬(1993),《怎樣與媒體打交道:你必須知道的公關技巧》,台北:皇冠出版社。
    葉建麗(1982),《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台灣新生報。
    彭家發(1998),《新聞論》,再版,台北:三民書局。
    黃新生譯(1992),《媒介分析方法》,台北:Arthur Asa Berger著,台北:遠流書局。
    黃光男(1991),《博物館行銷策略》,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黃光男(1997),《美術館行政》台北﹕藝術家出版社,第二版。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
    黃光男(2000),《博物館之營運與實務---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深勳等著(1999),《觀光行銷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在山譯(1991),《非營利事業策略性行銷》,台北:授學出版社。
    張孟起(2000),《如何與記者打交道》,台北:智庫公司。
    鄭瑞城(1980),《組織傳播》,台北:三民書局,再版。
    鄭瑞城(1988),《透視傳播媒介》,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鄭貞銘(1999),《公共關係總論》,台北:五南圖書。頁265-267。
    臧國仁(1995),《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媒介框架與真實建構之論述》,台北:三民書局,再版。
    潘家慶(1983),《傳播與國家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趙俊邁(1982),《媒體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賴素鈴(1998),《不確定的友情-美、英、荷、法博物館與媒體關係研究》,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賴素鈴(1999),《博物館在地遊》,台北:朱省文化。
    謝高橋(1983),《社會學》,台北:巨流出版社。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
    翰林編譯(1992),《大眾傳播理論 Q&A》,台北:風雲論壇。
    (二)學位論文
    余穎(1998),《地方政府消息來源與記者互動關係之研究---以三重市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曉穎(1994),《私立美術館之設立及其營運管理之研究—以台北地區之案例分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
    吳明烈(1997),《學習社會理論的發展》,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育綺(1998),《我國公立藝術博物館組織結構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瑛(1987),《政府與新聞界溝通關係之研究-現階段政府發言人制度及其實務探討》,台北:文化新研所碩士論文。
    金士秀(1989),《我國媒介對中共的形象塑造》,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明(1994),《政府公共關係部門的結構與功能之研究—我國縣市政府之實證分析》,台中: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效正(1989),《政府官員與記者互動新聞之研究-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為例》,台北:政大新研所碩士論文。
    施惠獻(1999),《新聞記者與民意代表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議會記者與議員之互動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恆祺(1999),《消息來源與議題類型之關聯性研究---以84年「台中市衛爾康餐廳大火」報導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憶華(1996),《媒介與消息來源的意識型態建構媒介議題之研究---以報紙報導千島湖事件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開(1995),《新聞編輯的專家與生手解題表現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岳山(1998),《台灣報紙處理公關稿件之守門行為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藝芬(1980),《我國中央政府組織公共關係的運作—以古魯尼(Grunig)模式來描述》,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錦清(1999),《報業管理與報業競爭之關聯性研究:探討自由時報的經營管理、事業策略、行銷策略以及行銷專業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文文(1995),《非營利組織公共關係策略之研究-我國宗教型社會福利組織之個案分析》,台北: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建國(1998),《職業運動組織公關關係之研究---以中華、台灣兩職棒聯盟為例》,台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蕙苓(1989),「報紙消息來源人物之背景與被處理之方式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王玲(1999),《網際網路與基督教傳播機構的跨媒體合作---從整合行銷傳播的單一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期刊/報告
    中央日報社(編)(1998),《1998年中央日報簡報》。
    林政弘、張沛華(1995),《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台北:教育部印行。
    林美齡(1995),《博物館行銷—使命的運用或主導》,收錄於《博物館系列》,第九卷第二期,頁29-34。
    胡蕙霞(1998),<文化觀光的行銷導向>。收錄於《新世紀---博物館行銷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周功鑫(1996),<博物館的教育與導覽工作>,載於《故宮文物月刊》,三月號。
    高特勒‧菲利浦(Kotler Philip)(1998),<博物館參觀經驗、行銷方法>(New Direction in Museum Visitor Experience , and Marketing)。收錄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新世紀、新方向---博物館行銷研討會》。
    陳長華(1997),<博物館如何運用平面媒體之傳播---報紙記者的實務經驗>。收錄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編)《中小型博物館營運管理研究會---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與開發研習手冊》,頁109-112。
    陳金貴(1993),<美國非營利組織的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行政學行政學報》,第二十五期。
    崔佳蓉(1997),<科技組織的新聞發布作業與互動:科技公關人員的觀點>。收錄於張依依(編)《海峽兩岸公共關係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公共關係基金會。
    許怡先(1999),<行銷公關﹕理論與實務>收錄於國立歷史博物館(編),《新世紀,新方向-博物館行銷研討會輪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許芳蘭譯(1996a),<教育---最後理想國>。載於《天下1996年度特刊:海闊天空》。
    張慧端(1992),<大英博物館的人類分館>。載於《博物館學季刊》第六卷,第四期,頁84-85。
    新聞評議會(1997),《社會新聞記者與警方消息來源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新聞評議會。
    潘家慶/王石番/謝瀛春(1986),《台灣地區民眾傳播行為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鄭瑞城(1991),《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台灣的經驗》,新聞學研究,第四十五集。
    鄭瑞城/羅文輝(1988),「電視新聞消息來源人物之背景與呈現方式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臧國仁主編(1995),《新聞學與數的對話三: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編印。
    羅虞村(1998),<終身學習的理念與作法(一)>。收錄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編)《教育部「卓越專案」計劃成果報告》,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實務研討會:學校利用博物館資源網路之建立,頁27。
    蘇麗英譯(1995),<博物館管理架構的混合與配合>。收錄於《博物館學季刊》,第九卷,第二期,頁23-2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