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宇哲
論文名稱: 以社會企業模式活化歷史建築之探究-以香港美荷樓為例
Study on NPO`s Vitalization of History Buildings-A case study of HONGKONG`s MeuHo Building
指導教授: 李明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歷史建築再利用青年旅舍社會企業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歷史建築再利用以成為了歷史建築保存的積極策略,而再利用為青年旅舍的形式仍未被台灣所採行,目前自2000年以來的新興歷史建築再利用模式為餐飲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形式的確有符合目前的觀光以及美食的品味潮流,而同理可證,歷史建築於青年旅舍這樣的住宿空間,於國外已行之有年,這樣的再利用形式不但提供了古蹟與歷史建築新生,同樣的因為這樣結合了歷史文化、生活空間、及旅行的要素,其創造了新的文化創意模式以及消費,同樣的因為以社會企業的模式營運,其所帶來的是,帶動原來落沒的歷史街區以及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而於台灣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故本研究選擇以香港的美荷樓更新個案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香港推動歷史夥伴計畫政策下,如何透過社會企業的方式,將原本位於沒落的街區的歷史建築活化,並進一步分析有關社會企業應用在閒置空間再利用之做法與可行性。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屬於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採用文獻探討、文件分析、深度訪談以及參與觀察等研究工具進行操作,研究範圍則是從西元2009年香港青年旅舍協會開始參與歷史夥伴計畫至2013年,並且仍在進行,探討包括香港政府部門、青年旅舍協會及社區民眾的參與計畫歷程與情形。本研究首先分別針對台灣歷史建築再利用文獻進行回顧,以強化研究完整性並形成研究問題,經由實地參與觀察、相關資料分析,以及安排相關計畫參與人士的深度訪談,多重蒐集證據來源並相互驗證,將資料加以探討、歸納後產生結論與相關建議。
    本研究經由個案檢證香港歷史建築再利用以青年旅舍形式的歷程,並以社會企業形式模式經營,並且透過美荷樓在地社區歷史文物館的方式結合許多新的經營方法,這樣的形式於香港運行之現行狀況為何,並經過研究後探討兩國雖然法律不同,但是否有共通或是能互相學習以及進步的空間,希望以香港美荷樓歷史建築的經驗,為將來在台灣歷史建築甚或是閒置空間議題方面提供不同的創意。

    The reuse of historical building has become a positive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To reuse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as youth hostel is still a new option for Taiwan. For now the new type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is restaurant, which provide new combining culture, sightseeing, and increasing profit. As the same reason that reusing in youth hostel way are also combining culture, travel, living spaces, and also profitable, and it is already running more than 50 years in Europe or Japan.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building reuse in youth hostel. The Mei Ho historical building in Hong Kong was selected as a case study sample to explore how to transform the historical building into youth hostel and museum space through social enterprise with historical building partnership plan promoted by Hong Kong goverment. This research went a step further to figure out is there any possible to revitalizing historical building in youth hostel way in Taiwan.
    This research was focused on case study based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Literature review, depth interview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were adapted as research instrument. The research scope was from 2008, when the Hong Kong Youth Hostel Association started to participate revitalizing historic buildings through partnership scheme to run the Mei Ho building and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public sect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 and local residences. Firstly, this research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f historic building reuse and the current revitalizing status in Hong Kong and Taiwan , to enhence the research and to form the research questions. Then, with the fieldwork, observation, data analysis, and depth interview of stakeholder we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multi-collected evidence for exploring, and creating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
    The Hong Kong Mei Ho building revitalizing in youth hostel way is new combination, it takes 3 years to become the place into unique cultural landmarks, and the main objectives is to activ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create job opportunities, use the social enterprise concept and reach the “all-wins” situation. And provide a clear, positive and practicable pathway for Taiwan.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14 第五節 重要名詞界定 .............................................................................17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一節 非營利利組織與歷歷史建築之共生關係 .........................................22 第二節 社會企業 .....................................................................................27 第二節 歷歷史建築再利利用於台灣 .............................................................36 第三節 古蹟歷歷史建築相關法令令探討 .....................................................42 第四節、國外歷歷史建築再利利用探討 ......................................................49 第三章 研究對象現況及背景介紹 第一節 香港歷歷史建築活化情形 .............................................................58 第二節 美荷樓樓建築歷歷史環境與背景 ....................................................69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料收集分析 .........................................................82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流程 .................................................................90 第五節 研究嚴謹度度與研究倫倫理理 .............................................................93 第四章 個案分析與討論論 第一節 美荷樓樓背景分析 .........................................................................95 第二節 美荷樓樓做為社會企業的思維以及社會企業家精精神神 ...............104 第三節 美荷樓樓營運狀狀況分析與營運成效 ...........................................111 第四節 遭遇到的困難與未來來的挑戰 ...................................................121 第五節 小結 ...........................................................................................129 第五章 結論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0 第二節 研究結論論與建議 .......................................................................133 參參考文獻 …………………………………………………………… 140

    一、中文部分
    李永熾(1991)。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上)。當代,67,頁 24-29。
    李永熾(1991)。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下)。當代,70,頁 68-73。
    林鴻祐(1991)。布希亞的擬像社會理論。當代,65,頁 31-46。
    林本炫(1994)。對我國文化政策的省思。國家政策雙周刊,78,頁 2-3。
    施進宗(1993)。歷史性建築之再利用。建築師,11,頁 101~115。
    夏鑄九(1998)。台灣的古蹟保存:一個批判性回顧。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9,頁 1-9。
    徐明瀚(2003)。消費「消費文化理論」與實踐。文化研究月報,33,頁 11-15。
    許伯元(2001)。西門市場更新及再利用案。建築師,5,頁118~125。
    陳光興(1991)。真實-再現-擬仿:布希亞的後現代(媒體)社會學。當代,65,頁18-30。
    林吉郎(2008)。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價值創造途徑的分析,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頁93-107。
    辛治寧(2002)。繁榮的夥伴-文化觀光與博物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91 年3 月,第19 期博物館簡訊。
    榮芳杰(2008)〈歐洲文化遺產的歷史進程與管理觀點〉,《文化與建築研究集刊》,第 13 期,頁41-80。
    鄭勝分(2005)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在台灣應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頁65-107。
    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65-108。
    丘昌泰(2000),公共管理:理論與實務手冊,元照出版社。
    傅朝卿(1993)。老建築的第二春。建築師,11,頁93~99。
    John Storey 著/張君玫 譯(2001) 。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巨流。
    Robert Bocock 著/張君玫 等譯(2003) 。消費。臺北:巨流。
    王明珂(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
    星野克美 等著/黃恆正 譯(1988) 。符號社會的消費。臺北:遠流。
    陳坤宏(1995) 。消費文化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載於蕭新煌(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4頁。台北:巨流。
    楊明(2000) 。 老房子裡的老記憶,記憶中的味道。臺北:朱雀文化。
    朱淑慧(2004)。從經營觀點談歷史空間再利用修復之研究。淡江大學,臺北縣。
    池穎怡(2000)。民間機構參與文化建設整建、經營之可行性研究—以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為例。成功大學,台南市。
    巫基福(1995)。歷史性建築空間型態之再利用研究—以台灣日治時期公共建築為例。成功大學,台南市。
    邱靖娟(2006)。從社會企業觀點探討地方博物館合作關係─以「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清全(1993)。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計畫程序之初探。成功大學,台南市。
    李育行(2002)。歷史性建築再利用為展示館之空間形式探討。中華大學,新竹縣。
    林華苑(2002)。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政治大學,台北市。
    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觀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中原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秀梅(2003)。草根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關係之研究:以社寮文教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施進宗(1992)。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探討—以台灣的日據時期建築為例。成功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崚弘(2009)。台灣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企業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楊政學(2007)。企業倫理:倫理教育與社會責任。台北市:全華圖書。
    馮俊傑(2003)。以非營利組織之觀點探討其與政府間互動關係: 以社會福利財團法人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祖翔(2005)。非營利事業網路行銷運用之研究-以我國三百大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愫璜(2003)。前台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淡江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劉詠芬(2011)。旅出生活:談青年旅舍在當代中國社會情境下的空間想像與實踐。清華大學,新竹市。
    葉乃齊(1989)。古蹟保存論述之形成。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嘉琳(1998)。歷史性建築增建空間、結構及美學議題之探討。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旂彰(1999)。再利用歷史性建築為展示館之研究。成功大學,台南市。
    張昌明(1987)。從空間認知觀點探場所體驗的空間印象- 以中壢市書門第餐廳空間氣氛的印象研究為例。 中原大學, 桃園縣。
    張家甄(2005)。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為餐飲設施之文化與空間探討。成功大學,台南市。
    曾令正(2003)。Café:一個見面社交場所空間形式變遷之初探-以台中市為例 1983-2003。東海大學,台中市。
    劉福麟(1994)。古蹟維護管理之研究—台南第三級古蹟為例。成功大學,台南市。
    鄭仲昇(2001)。環境共生理念應用於歷史建築再生之研究—以台北市西門紅樓為例。文化大學,台北市。
    蕭紋娉(1997)。台灣古蹟保存癥結性問題的回顧與批判。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藍汀山(1996)。古蹟保存評估方法之發展。台灣大學,台北市。
    蘇俞如(2003)。文化新公共服務理論之政府與社區合作關係探討—以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為例。東華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趙志元(1998)。歷史性建築室內空間再利用之研究。中原大學,桃園縣。
    陳李綢 (1996)。個案研究。台北: 心理。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胡幼慧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 巨流。

    二、英文部分
    Arian Mostaedi (2003).Reborn buildings.Barcelona: Links International.

    Arian Mostaedi (2003).Building conversion & renovation. Barcelona: Links International.

    Bernard M. Feilden (1994).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Boston: Butterworth Architecture. David G. Woodcock, W. Cecil Steward, R.Alan

    Dees, J. Gregory(1998).Enterprising Non-Profits: What Do You Do When Traditional Sources of Funding Fall Short?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5-15.

    Wallace, S. L. (1999).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he Role of Social Purpose Enterprises in Facilitating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153-174.

    Young,D(2001).Organizational Identity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and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139-157.

    Forrester (1988).Adaptive reuse :issues and case studies in building preservation.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Elisabeth Kendall Thompson(1977).Recycling buildings :renovations, remodelings,restorations,and reuses. NewYork:McGraw-Hill.

    George Stephen(1989).New Life for Old House. Washington: National Trust for Historic Preservatio.Peter H. Smeallie, Peter H.

    Smith(1990)New construction for older buildings :a design sourcebook for architects and preservationists. New York: Wiley.

    三、網站資料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 http://www.heritage.gov.hk/tc/index.htm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官方網站: http://www.yha.org.hk/chi/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