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明宏 Xie, Ming-Hong |
---|---|
論文名稱: |
《生活》週刊中的外國書寫—以日、美兩國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陳惠芬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2 |
中文關鍵詞: | 《生活》週刊 、鄒韜奮 、外國書寫 、日本書寫 、美國書寫 、現代化經驗 、九一八事變 、經濟大恐慌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112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5 下載:4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晚清以來,由於外力入侵,中國在各領域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挑戰,知識分子紛紛求取外國經驗以「開民智」,尋求救亡圖存的方法。民國建立後,上海是重要的思想傳播地,由於《生活》週刊價格低廉、提供大量多元訊息、文筆平易近人,且以大眾的利益為利益,故迅速在上海竄紅,成為炙手可熱的刊物。
《生活》週刊創刊於1925年,共出八卷。雖然僅發行八年,卻反映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城市平民多樣的生活面貌。《生活》週刊的辦刊宗旨「以民眾的福祉為前提」、「自視為讀者的一個好友」,還以「暗示人生修養,喚起服務精神,力謀社會改造」為目標。九一八事變後,因關心時事而成為「時政評論刊物」。
《生活》週刊文章與時俱進、欄目多元,甚至還有不少外國書寫的文章。這些外國書寫不僅介紹國外狀況,還介紹外國人物、政治、知識與道理、奇聞軼事等,對於國際關係與糾紛、異國婚姻等跨國議題也不少關注。
《生活》週刊中的外國書寫,特別著重在日本與美國兩個國家。關於日本書寫,撰稿者欲藉由這些文章提供中國改革的建議,以建立屬於自己的現代化道路。至於美國書寫,撰稿者則是理性分析,希望藉由美國的政治經驗給中國做為參考。此外,本文還觀察九一八事變後的日本書寫和經濟大恐慌後的美國書寫變化。總之,稿者背後所要傳達的是「愛國、救國、改革」的理念,以利讀者和中國當局仿效、學習,進而達到國家進步的效果。
徵引書目
一、史料
《生活》週刊(上海),第一卷第1期—第八卷第50期,1925.10—1933.12。
《申報》(上海),1925.10.13,7版。
二、專書
(法)安德烈‧莫魯瓦著,復旦大學歷史系世界史組譯,《美國史:從威爾遜到肯尼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中國對西方及列強認識資料彙編》,第1輯,第2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2。
中國韜奮基金會韜奮製作編輯部編,鄒韜奮著,《韜奮全集(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方全林主編、陳揮著,《鄒韜奮:大眾文化先驅》,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王艷娥,《列寧的故事》,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0。
史考特.費茲羅傑著,林惠敏譯,《我失落的城市》,新北市:新雨出版社,2010。
生活書店史稿編輯委員會,《生活書店史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5,頁6。
余也魯,《雜誌編輯學》,香港:海天書樓,1980。
宋應離,《中國期刊發展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
李孝悌,《清末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1901-1911)》,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
李怡,《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李涯,《帝國遠行:中國近代旅外遊記與民族國家建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李焱勝,《中國報刊圖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李銘義主編,《民主憲政與法治》,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李濱,《中國近代報刊角色觀念的發展和演變》,長沙:岳麓書社,2011。
季平子,《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8。
尚丁,《黃炎培》,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頁43-47。
易顯石、張德良、陳崇橋、李鴻鈞,《九‧一八事變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1。
武志勇,《韜奮經營管理方略》,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侯久萱、趙雲田,《羅斯福》,天津:新蕾出版社,2000。
俞月亭,《韜奮論》,石家庄市: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俞月亭,《韜奮論編輯工作》,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洪煜,《近代上海小報與市民文化研究(1897-1937)》,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秦紹德,《上海近代報刊史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3。
張純明,《中國政治二千年》,長沙:商務印書館,1940。
許育典,《人權、民主與法治:當人民遇到憲法》,臺北:元照出版社,2009。
許清茂,《雜誌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陳室如,《近代域外遊記研究(1840-1945)》,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
陳偉忠、楊正德,《黃炎培故事》,上海:文匯出版社,2000。
陳勤、李剛、齊佩芳,《中國現代化史綱(上卷)》,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
陳靜瑜,《美國史》,台北:三民書局,2007。
復旦大學新聞系,《人民的喉舌—韜奮論報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程國強,《美國史(1607-1900)》,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5。
程國強,《美國史(1901-1985)》,臺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85。
黃嘉樹,《中華職業教育社史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葉文心,《上海繁華:都會經濟倫理與近代中國》,臺北市:時報文化,2010。
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竭寶峰,《愛迪生自學成才的故事》,瀋陽:遼海出版社,2009。
趙文,《《生活》週刊(1925-1933)與城市平民文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0。
趙君豪採訪、蔡登山主編,《民初旅行見聞:20位名人的旅行記》,臺北市:釀出版社,2015。
劉文立,《法國史綱要》,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8。
劉向先、沈興全著,《福特傳》,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
劉明山,《高爾基》,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
穆欣,《鄒韜奮》,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錢小柏、雷群明,《韜奮與出版》,上海:學林出版社,1983。
韓安俊,《美國100名人》,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關東生,《韜奮《讀者信箱》》,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
韜奮紀念館,《鄒韜奮研究(第二輯)》,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
龔明德,《民國文人私函真跡解密》,臺北:獨立作家,2015,頁25。
龔書鐸,《中國近代文化概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三、期刊論文
吳迪,〈我國30年代的雜誌出版業〉,《編輯學刊》,第5期,上海,1999.10,頁65-66。
胡道靜,〈一九三三年的上海雜誌界〉,收錄在上海通社,《舊上海史料彙編(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8,頁398-399。
劉政洲、鄧曉慧,〈20世紀30年代「雜誌年」興起的歷史背景研究〉,《今傳媒》,第11期,西安,2013.11,頁144-146。
胡愈之,〈韜奮與大眾文化〉,收錄鄒嘉驪,《憶韜奮》,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頁153。
畢雲程,〈鄒韜奮先生五周年祭(摘要)〉,收錄鄒嘉驪,《憶韜奮》,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頁198。
俞筱堯,〈鄒韜奮戰鬥在新聞出版戰線上—從《生活》週刊到《大眾生活》述要〉,《新文化史料》,第6期,北京,1995.12,頁8。
葉文心,〈從《生活週刊》看三十年代的上海小市民〉,收入洪澤《上海研究論叢》,第四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頁299-316。
羅國幹,〈韜奮《生活》週刊的經營方略—媒介經營管理研究之二〉,《廣西大學學報》,第4期,南寧市,2006,頁91-96。
黃偉迪、鮑仕蓮,〈從新聞專業主義角度看鄒韜奮及《生活》週刊〉,《新聞世界》,第5期,合肥:2011.5,頁134-135。
包曉玲,〈中國現代旅外遊記的文化心態〉,《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第5期,成都:2004.05,頁260-262。
黃方毅,〈黃炎培、鄒韜奮與《生活》週刊〉,《中國期刊年鑑》,第1期,北京,2013.1,頁81。
黃炎培,〈職業教育該怎麼辦—中華職業學校十五週年紀念〉,收錄中華職業教育社編,《黃炎培教育文選》,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頁194。
張文彥,〈論徐伯昕與鄒韜奮出版事業的合璧——以徐伯昕為中心〉,《河南大學學報》,第3期,開封市,2018.5,頁149-156。
趙文,〈略論《生活》週刊(1925-1933)的發行工作〉,《科學‧經濟‧社會》,28:4,蘭州市,2010,頁163。
黃云生,〈從元代筆記《真臘風土記》看吳哥文明和元代對外交流〉,《文史知識》,第2期,北京:中華書局,2012,頁97-101。
吳澤、黃麗鏞,〈魏源《海國圖志》研究〉,《歷史研究》,第4期,北京:1963.8,頁117-140。
傅及光,〈《瀛寰志略》之寫作思想研究〉,《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九期,高雄:2012.6,頁261-268。
宋美璍,〈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中外文學》,第4期,台北:1997.9,頁4-24。
四、學位論文
李思瑾,〈知識分子的轉型與中國現代域外遊記〉,開封:河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
李勝佳,〈《生活》週刊的抗日輿論研究(1931–1933)〉,保定:河北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周芳,〈鄒韜奮生活週刊之特色研究〉,開封:河南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7。
周翀,〈英國與1930年倫敦海軍會議〉,武漢:湖北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4。
孟芳,〈鄒韜奮期刊編輯思想研究〉,開封:河南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2003。
張啟鳳,〈黃炎培—中國職業教育之先驅〉,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0。
梁小建,〈《生活》週刊的改刊過程及意義研究〉,北京:北京印刷學院傳播學系碩士論文,2006。
陳怡芬,〈《山海經》的旅行紀錄〉,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蔡明純,〈近代中國的海外旅行文化(1866-1941):以遊歷風氣到旅行事業的推展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鄧淑英,〈晚清通俗性報刊與現代知識啟蒙:以《圖畫日報》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9。
簡敏如,〈晚清《啟蒙畫報》中的域外知識〉,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