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經庸 Hsieh Jing-Hong |
---|---|
論文名稱: |
數位電視中運動節目製播與發展之研究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ogram in Digital Television |
指導教授: |
楊美雪
Yang, Mei-Hsueh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數位電視 、運動節目 |
英文關鍵詞: | digital television, sports program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6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數位電視是電視技術發展未來的重要趨勢,配合國家的政策,未來不管是在數位技術的機器設備、軟硬體資源、各項配套的頻道規劃,以及閱聽人的收視習慣等,將會漸漸步上軌道,屆時整個數位製作的環境已然成形,各項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將隨之普及。
而體育運動與媒體發展之間的關係,長久以來也維持相當地密切,熱門的運動賽事造成高收視率的運動節目,媒體投資運動節目,就是因為看重職業運動背後強大的號召力;尤其近兩年來,在國內職業運動成長的帶動下,吸引了廣大的球迷作為收視的後盾,民眾對體育運動的投入日漸增加,運動節目也愈來愈受到重視。
職業運動的發展與數位電視環境的成形,將是未來數位電視運動節目製播與發展的重要基礎,為了提供運動節目在數位電視時代中的定位與方向,本研究針對運動節目的製作、播出、數位傳播科技的應用、以及電視運動節目在數位電視時代中的發展狀況等問題,對相關國內外文獻進行分析,同時訪談數位電視、硬體科技、運動節目等專家學者,透過整合各類專家的不同意見,為數位電視時代中的運動節目製作人員提供節目製作的藍圖,並釐清未來與職業運動、商業、閱聽人等各面向結合的多元發展。
本研究發現在數位電視時代中的運動節目,可應用各種新傳播科技,藉由新科技的互動、多線、高影音品質等特性,強化運動節目的本質。而在節目製作方面也可利用數位電視製播網的概念,增加工作人員效率。此外,多元化的播出型態、廣告呈現與加值服務都是未來數位電視時代中運動節目製播的趨勢,同時也是可帶來商業利益的基礎。本研究也針對數位電視運動節目的設計、加值服務的拓展、製播人員的職能等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使得未來運動節目能充分應用科技的優點,服務國內廣大的運動迷。
Digital Television (DTV)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broadcasting technique in the future. As long as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DTV has been ready, the equipments, hardwares, softwares, channel carriers, and the habits of audience will all be on the way. The digital program production environment will be matured,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iques will be univers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orts and media has been very close for a long time. Popular sports programs have very high rating number. That’s why media industry would like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to invest sports program. Recently, the professional sports in Taiwan are growing up. Many sport fans turn to be the faithful audience of TV sports program. It is very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ogram in DTV.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ports and a mature environment of DTV will be the base of sports program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the definition and direction of sports program in DTV, this research emphasized on following subjects: the production of sports program,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broadcasting techniqu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ogram in DTV.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ar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view. By integrating these experts’ opinions, this research drew a map for TV sports program stuffs in the digital era, and figur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TV sports program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sports, business, and audi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 1.) The characters of Digital broadcast techniques could strengthen the essence of sports program. 2.) The concept of Network Broadcasting Studio could increase efficiency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3.) Diversification of sportscast, advertising representation, and value-added service will be impressed in the future. The sugges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ccording to following subjects : the design of sports program,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add service, and the skills of production staffs.
一、 英文部分
Albarran, A. B.(2002). Media Economics. Ames: Iowa State Press
Arledge, R.(2002). We Are Going to Add Show Business to Sports. Sports Illustrated, vol.97 (24), p.122.
Ballard, C.(2001). Different Look. Sports Illustrated, vol. 94, p.30.
Berstein, A.(2002). Saying No to YES Bolsters Carriers. SpotsBusiness Journal, 5(10) p1-38.
Cook, K. & Marvic, M.(1999). That’s Tater-Tainment. Sports Illustrated, vol.90, p.33-45.
Fishwick, P. A.(2002). Aesthetic Programming:Crafting Personalized Software. Leonardo, 35(4), p. 383-390.
Hilliard, R. L.(1997). Writing for television and radio. Belmont: Wadsworth Pub.
Holden, M. C. & Wedman, J. F.(1993). Future issue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4, no.1, p.5-24.
Horne, J. & Manzenreiter, W.(2002). The World Cup and Television Football. In Horne & Manzenreiter( ed.) Japan, Korean and the 2002 World Cup. London:Routledge.
Klatell, D. A. & Marcus, N.(1988). Sports for sale: television, money, and the fa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indem, G. & Musburger, R. B.(2001). Introduction to Media Production:From Analog to Digital. Washing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Lefton, T.(1997). ESPN, Fox Commit to Virtual Signage. Brandweek, 38(4), p.24-56.
Murry, J.W. & Hammons, J.O.(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4), p.423-436.
Rending, V.(2001). Television without Frontiers: Amending the Directive. Intermedia, 29, p.4-7.
Robertson, R.(1992). Globalization:social theory and global culture. London : Sage.
Sims, M.(2001a).Digital TV: fulfillment the democratic promise. Intermedia, 29(3), p.10-13.
Sims, M.(2001b). Advertising: A Digital Future. Intermedia, 29(4), p.8-11.
Thomaselli, R.(2002). McCann forms Olympics shop. Advertising Age, Vol. 73, p.4-77.
Tyrka, K.(1998). Highlights from CeBIT and MICAD ’98. Design News. Vol.53(13), p.52.
Wimmer, R. D. & Dominick,J. R. (2000).Mass Media Research-An Introduction. N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Wenner, L. A.(1998). Playing the MediaSport Game. In Wenner, L.A. (ed.) MediaSport. London: Routledge.
Yang M.S. (楊美雪) & Hsieh J.Y.(謝經庸)(2003). A Study of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s for TV Sports Staffs in the Digital Era. The 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kforece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二、 中文部分
王亞維譯(1996)。紀錄與真實:世界非劇情片批評史。台北:遠流。
王聖欣(2002)。電視台及媒體製作室--「數位電視製播網」建構技術。數位視界,23,頁128-137。
王嫦瑛(2000)。影響數位電視地面廣播產業之重大議題。產業論壇,2(1),頁161-183。
王希俊(2002)。以影像處理為基礎的虛擬廣告板模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術研討會「轉移中的傳播現象—媒體科技的數位化思潮與應用」。
中華民國電視學會(1975)。中華民國電視年鑑。台北市:中華民國電視年鑑編纂委員會。
李長龍(1999)。迎接數位電視的來臨。科學月刊,34(4),頁285-292。
李家梵(2003)。運動雙頻所向無敵ESPN Star Sports。運動管理,4,頁75-80。
余淑美(2001)。家庭互動多媒體應用平台新標準:DVB MHP發展動向。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6月號,頁4-5。
呂沐錡(2003)。互動電視產業發展與未來的機會。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4月號,頁4-5。
汪琪、鍾蔚文(1998)。第二代媒介:傳播革命之後。台北:東華。
邱繡霞(2001)。媒體運動(MediaSport)的全球策略:以NBA在臺灣發展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何佳珊譯(1997)。運動節目製作。臺北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吳聲品(2002a)。非線性影音剪輯實務探討。藝術學報,71 期,頁125-140。
吳聲品(2002b)。電視後期製作析論。藝術學報,71期,頁141-148。
吳崇祺(2003)。淺析全球化潮浪中美國國家職業籃球聯盟(NBA)之發展。中華體育季刊,17(3),頁91-98。
林淼(1999)。數位化多媒體節目製作初探。海軍軍官學校學報,9期,頁94-100。
林千源(2003)。臺灣球迷對棒球的情感與認同--以2001年世界盃棒球賽中華對日本之季軍賽為例。體育學報,35期,頁167-177。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台北:滄海。
洪永華、林俊佑(2002)。歐規數位電視地面廣播DVB-T傳輸標準簡介。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8月號,頁4-5。
洪嘉蔆(2003)。運動、傳播產業與媒體。運動管理,4期,頁33-41。
徐聖智(2000)。如何架構有效率的電腦非線性剪輯系統。數位視界,9期,頁134-136。
徐鉅昌(2001)。電視理論與實務。台北:亞太。
施致平(2000)。高中籃球聯賽經營策略探討。中華體育,54期,頁34-42。
施致平(2002)。第三十四屆世棒賽民眾參與之實證研究。臺北市:漢文。
彭台臨(2001)。體育與台灣知識經濟的發展。李誠編,知識經濟的迷思與省思。台北:天下文化。
袁定文(2003)。享受今年勝利的喜悅,加速明年準備的挑戰。Passion,7期,頁44-45。
游清鑫、鄭夙芬、陳陸輝(2001)。面訪實務。台北市:五南。
莫季雍(1999)。運動節目閱聽眾:一個偏好閱聽眾群的社會人口面向及傳播行為分析。中華傳播學會「一九九九中華傳播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
莫季雍(2003)。運動、傳播產業與媒體。運動管理,4期,頁4-15。
麥威文(2003)。MHP 展示系統之設計實現。國立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電子與光電學程碩士論文。
陳世昌(2003)。我數位電視傳輸明春啟動。中國時報,2003/12/02。
陳欣宏(2000)。體育新聞從業人員專業性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芸芸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韋伯文化。
陳清河、劉立行、蔡念中(1996)。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
陳利仁(2002)。非線性剪輯緣起。數位視界,23期,頁134-135。
陳鴻彥(2002)。運動產業的根基:競技運動。國民體育季刊,135期,頁8-12。
陳湘眉、廖主民(2003)。電視運動轉播中的播報與青少年對運動暴力的知覺。中華體育季刊,17(3),頁115-119。
黃煜(2002)。美國職業運動發展趨勢分析。國民體育季刊,135,頁38-44。
黃國師(2003)。2015年台灣的數位環境。玉山科技月刊,17,頁60-61。
黃銘淳譯(2000)。社會科學研究法:社會關係研究取向。台北:桂冠。
曾敏雲(2000)。數位攝影與傳統攝影之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曾文誠(2003)。黃金72小時。Hit!職棒迷,7期,頁20-21。
楊宜真(1998)。傳播科技人才之能力需求與學程設計原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楊家富(2003)。導入無線數位電視服務模式關鍵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大同(2003)。數位電視節目製作技術報告-以民視製作「迎接每一天」為例。世新大學傳播所碩士論文。
齊若蘭譯(1995)。數位革命。台北:天下文化
鄭安翔(2001)。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台》、《東森育樂台》、《緯來體育台》 三家準專業體育頻道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碩士論文。
劉新白,陳清河,沈文英(2003)。電視節目概論。台北:空大。
鄧佳玲(1996)。衛星體育頻道風起雲湧--從緯來體育臺成立談起。廣告雜誌。67期,頁72-73。
蔡明里(2003)。感謝我們的敵人。Passion,7,頁12-13。
顧淑馨譯(1999)。電子媒介新論。台北:石英。
謝章富(1996a)。電子攝影技藝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出版委員會。
謝章富(1996b)。電視節目設計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出版委員會
謝章富,陳雯琪(2001)。數位化時代電視節目製作與企劃新趨勢。藝術學報,68期,頁119-128。
謝章富,許立明(2001)。從形式與內涵探討數位化時代的電視節目製播。藝術學報,69期,頁91-103。
謝光正(2003)。從無線電視的開播看看數位電視的健康發展。數位視訊多媒體月刊,7月號,頁8。
三、 網路部分
Brannan, S(2003a). How the First-Down Line Works. Howstuffwork. http://entertainment.howstuffworks.com/first-down-line.htm
Brannan, S(2003b). How EyeVision Works. Howstuffwork. http://entertainment.howstuffworks.com/eyevision.htm
Orad(2003)。Orad-home。http://www.orad.tv/
PVI(2003)。PVI Virtual Media Services。http://www.pvi-inc.com/pvi/
Ultimate TV(2003)。Ultimate TV-home。http://www.ultimatetv.com/
吳光中(2003)。4家無線電視台 砸2億轉播雅典奧運。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2003/12/17/sports/udn/4427984.html
林怡君。(2001)。寬頻做靠山 互動/數位電視即將登場??。數位觀察者56期。http://www.digitalobserver.com/51-60/56/linda.htm
徐秋華(2003)。數位無線電視之英國經驗。公共電視研究發展部(岩花館) http://www.pts.org.tw/~rnd/p9/p9-1.htm
郭和杰(2002)。互動電視商機隱現。科技資訊網http://taiwan.cnet.com/news/it/story/0,2000020870,20060541,00.htm
傅尚裕(2000)。迎接數位電視的大革命。http://www.lmcf.org.tw/Htm_F/tecno/tecno3.htm
傅尚裕(2002)。數位電視的節目設計和製作技術。http://www.bdf.org.tw/infor/broadcaster/84/./84-1/84-1.html。
彭玉賢(2002)。數位電視將改變閱聽人觀看電視的模式─個人影音紀錄器PVR的影響。公共電視研究發展部(岩花館) http://www.pts.org.tw/~rnd/p9/p9-1.htm
曾文祺(2003)。職棒總冠軍第6役決勝戰 430萬人同時盯著電視看棒球。Yahoo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2003/10/20/sports/ctnews/4320366.html
楊力州(2003)。數位獨立!製作驚悚。台灣電影筆記。http://www4.cca.gov.tw/movie/cinema/applivation/applivation08.htm。
廖慧君(2001)。民視數位電視發展,頻道不具意義品牌才是重點。電腦報。http://media.ithome.com.tw/daily/20011113/2220.html
網路脈動(2002)。線上廣告介面將日趨多樣化。http://www.find.org.tw/0105/news/ 0105_news_disp.asp?news_id=2136
數位之牆(2003)。MOD 服務的定價策略思考。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