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文永
CHEN WEN YUNG
論文名稱: 台灣東北角海岸水墨畫創作研究
A Study on the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of Taiwan Northeast Coast Depiction
指導教授: 林昌德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東北角水墨畫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7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台灣東北角海岸水墨畫創作研究」為題,藉由實際觀察東北角海岸之地形與地質的景象變化,認識其岩石紋理奇特的風貌來探討寫生創作時,在表現石的形與質之外,如何以水墨畫中特有的筆墨情趣體現詩情畫境。本論文共分為五章,其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主題與內容、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探討水墨畫山石造形之表現,先從傳統畫論中有關造形觀念對山水畫形象意涵的影響,及如何「用筆」來表現形與質。

    第三章由形象到意境之形成,藉由傳統文人論繪畫「意境」的內涵,由外在的形象經由繪畫形式的具體表現轉化為意象畫境。

    第四章為創作理念與實踐,論述個人創作思想、理念,分析作品的創作形式內容、方法與歷程。
    第五章為結論,以本次創作研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及領悟之道理做省思檢討,並做為日後創作努力的方向。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focus on the Chinese painting creation of Taiwan northeast coast depiction. Aside from discussing how to depict the appearance and texture of the rock, how to embody the poetic spirit of paintings with unique manipulations of ambiance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creations will be explored in this study as well by observing the ge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changes of northeast coast scenery and recognizing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the vein.
    The five chapters are as stated as below:
    Chapter1: Introduction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bjective and content, realm and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are elaborat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2: The discussion on the appearance and depiction of mountains and rocks in the Chinese ink painting
    In this chapter, the concepts of appearance in Chinese painting theory that influence the image and artistic connotation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will be first stated. Besides, how to manipulate the painting skills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image and the vein will also be discussed.
    Chapter 3: From natural appearance to artistic connotation
    Introduce literature reviews of aesthetic viewpoints from traditional painting theories as to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ambiance by means of transcending visible natural appearance into invisible aesthetic imagery.
    Chapter 4: Ideas and practice of my creation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thoughts and ideas of my creation, 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style, methods, and the process of the work.
    Chapter 5: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flection and examination derived from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my creation of this study, I expect there is deeper enlightenment as a guide in my future cre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主題與內容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第四節 關鍵詞釋義 3 第二章 水墨畫山石造形之表現 4 第一節 傳統山石之造形理論 4 第二節 造形的表現 6 第三節 物象之真與似 17 第三章 由形象到意境之形成 20 第一節 傳統的意境論 20 第二節 意境之形成 25 第三節 意境之創造 29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48 第一節 東北角海岸山石地貌與畫意概探 48 第二節 創作理念 51 第三節 創作實踐—個人作品解析 54 第五章 結論 75 參考書目 77 圖 目 次 一、 附圖目次 1. 圖 1,范寬,《谿山行旅圖》局部 10 3. 圖 3,黃公望,《富山春局圖》局部 11 4. 圖 4,米芾,《春山瑞松圖》 11 5. 圖 5,揉紙法 16 6. 圖 6,蠟、礬、膠法 16 7. 圖 7,浮墨法 16 8. 圖 8,拓墨法 16 9. 圖 9,濕畫法 17 10. 圖 10,趙孟頫,《鵲華秋色》 23 11. 圖 11,傅抱石,《西陵峽》 36 12. 圖 12,傅抱石,《瀟瀟暮色》 36 13. 圖 13,張大千,《煙雲曉靄》 37 14. 圖 14,張大千,《廬山圖》 37 15. 圖 15,黃賓虹,《峨嵋洗象圖》 38 16. 圖 16,黃賓虹,《為居素作山水圖》 38 17. 圖 17,李可染,《萬山夕照》 39 18. 圖 18,李可染,《高巖飛瀑》 39 19. 圖 19,余承堯,《華山天下壯》 40 20. 圖 20,余承堯,《絕壁蒼崖》 40 21. 圖 21,黃秋園,《江山雪齋圖》 41 22. 圖 22,黃秋園,《廬山高》 41 23. 圖 23,陳其寬,《飛》 42 24. 圖 24,陳其寬,《方壺》 42 25. 圖 25,劉國松,《寒山雪齋圖》 44 26. 圖 26,劉國松,《陰暗的山谷》 44 27. 圖 27,傅狷夫,《裂罅皴法》 45 28. 圖 28,傅狷夫,《雲山卷》 46 29. 圖 29,傅狷夫,《海濤卷》 46 30. 圖 30,傅狷夫,《東西橫貫公路寫生》 47 31. 圖 31,傅狷夫,《塔山之晨》 47 32. 圖 32,傅狷夫,《海濱一角》 47 33. 圖 33,南雅風化紋地形 49 34. 圖34,南雅霜淇淋奇岩 49 35. 圖 35,南雅靈獸巨岩 49 36. 圖 36,鼻頭角海蝕崖 49 37. 圖 37,鼻頭角山頂遠眺 50 38. 圖 38,龍洞岬四稜砂岩 50 39. 圖 39,龍洞南口海崖、海蝕凹壁、海蝕洞與海蝕平台50 40. 圖 40,北關豆腐岩 51 二、 作品圖次 1. 作品一,《但見群鷗日日來》 55 2. 作品一,《但見群鷗日日來》局部 56 3. 作品二,《古月今塵》 57 4. 作品三,《雞籠山曉霧》 59 5. 作品四,《岬灣遠眺》 61 6. 作品五,《北關觀潮》 63 7. 作品六,《相望(一)》 65 8. 作品七,《相望(二)》 67 9. 作品八,《矗立穹蒼》 69 10. 作品八,《矗立穹蒼》局部 69 11. 作品九,《閑靜海岸》 71 12. 作品九,《閑靜海岸》局部 71 13. 作品十,《海岩尋奇》 73 14. 作品十,《海岩尋奇》局部 74

    參 考 書 目
    1. 于安瀾 著,《畫論叢刊》,台北:華正書局,1984。
    2. 巴東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張大千》,台北:錦繡出版社, 1996。
    3. 巴東 著,《張大千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4. 王國維 著,《人間詞畫》,台北:金楓出版社,1987。
    5. 王琢 輯錄,《李可染畫論》,台北:華正書局,1990。
    6. 王鑫 著,《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北:遠足文化事業,2004。
    7. 米田水 著,《圖畫見聞志.畫繼》,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8. 杜哲森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李可染》,台北:錦繡出版社,1994。
    9. 李素芳 編著,《台灣的海岸》,台北:遠足文化事業,2001。
    10. 李霖燦 著,《山水畫皴法、苔點之研究》,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11. 李可染 著,《李可染畫論.中國畫研究》,台北:明道書局,1989。
    12. 李浩 著,《唐詩的美學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
    13. 何志明 編著,《唐五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14. 周義雄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余承堯》,台北:錦繡出版社,1997。
    15. 周積寅 編著,《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16. 俞崑 編著,《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2003。
    17. 高木森 著,《元氣淋漓》,台北:東大圖書,1998。
    18. 凌嵩郎 著,《藝術蓋論》,台北:全冠彩色印刷,1994。
    19. 孫克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黃賓虹》,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20. 孫克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黃秋園》,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21. 黃光男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傅狷夫》,台北:錦繡出版社,1996。
    22. 黃光男 著,《台灣近代水墨畫大系—傅狷夫》,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4。
    23. 郭斷生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陳其寬》,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24. 陳文山 著,《岩石入門》,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7。
    25. 陳傳席 著,《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
    26. 陳傳席 著,《六朝畫論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9。
    27. 黃錦鋐 註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1。
    28. 黃錦鋐 註譯,《文心雕龍》,台北:弘道文化,1976。
    29. 傅抱石 著,《中國繪畫理論》,台北:華正書局,1988。
    30. 傅抱石 著,《中國繪畫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31. 張涵,張中秋 著,《國學舉要》,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2. 楊家駱 編,《歷代論畫名著彙編》,台北:世界書局,1984。
    33. 楊大年 編著,《中國歷代畫論采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34. 葛路 著,《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台北:丹青圖書,1981。
    35. 葉朗 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36. 劉龍庭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趙孟頫》,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37. 劉曦林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傅抱石》,台北:錦繡出版社,1994。
    38. 劉文潭 著,《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
    39. 劉思量 著,《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
    40. 鄭惠美 著,《空間.造境.陳其寬》,台北:雄獅圖書公司,2004。
    41. 鄧球柏 編著,《白話易經》,台北:文化圖書公司,1995。
    42. 潘運告 主編,《元代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43. 潘運告 編著,《明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2。
    44. 潘運告 編著,《清人論畫》,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
    45. 潘運告 主編,《清人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5。
    46. 潘運告 編著,《漢魏六朝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47. 潘運告 主編,《宋人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
    48. 潘運告 主編,《宣和畫譜》,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49. 潘運告 主編,《宋人畫評》,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
    50. 薄松年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黃公望》,台北:錦繡出版社,1995。
    51. 蕭瓊瑞 著,《中國巨匠美術週刊—劉國松》,台北:錦繡出版社,1996。
    52. 蕭瓊瑞 著,《劉國松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