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金逸雯 Yi-Wen CHIN |
---|---|
論文名稱: |
未婚國小女教師休閒經驗之研究 A Study of Leisure Experiences of Unmarried Female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s |
指導教授: | 顏妙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9 |
中文關鍵詞: | 未婚女性 、國小教師 、休閒經驗 |
英文關鍵詞: | Unmarried Women,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Leisure Experienc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52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取向,旨在深入探究未婚國小女教師的休閒體驗、特性、轉變經驗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對象是十一名目前在大台北地區國小任教的未婚女教師。以現象學觀點為基礎,以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並將所得資料加以編碼,以進行分析性歸納。
根據訪談結果,研究者發現十一位研究參與者的休閒體驗,以「輕鬆感」、「變化性」及「主體性」三者為主。其休閒特性則為「休閒是次要的生活領域」、「休閒接觸面有限」、「休閒習慣植基於舊經驗」、「獨處是重要的休閒型態」、「重視社會互動的動態性休閒」以及「未婚身分的休閒窘境」等六項。另外,研究參與者的休閒轉變經驗可以概分為行為以及心理兩個層面,其影響因素眾多,詳列如下:
一、個人因素:又可分為生理與心理兩個層面的影響因素。生理層面主要受到健康、體力、技能、體態以及儀容的影響;心理方面,則是想法上的改變所造成。
二、社會因素:主要受家庭、工作、重要他人、住屋狀況、社會政策的影響。家庭因素包含陪伴家人、照顧家人等因素;工作方面受到轉變職業、調校、職務、教師角色的影響。
三、環境因素:主要是可及資源的差異、天候的變化以及傳染病的流行等。
最後,根據本研究發現作討論,並針對研究參與者、學校單位、教育主管機關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個人建議。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utline the manner of unmarried females in which reflected leisure experiences of 11 unmarried female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 qualitative approach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and a method of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s was conducted.
The findings which involved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data derived from interviews suggested that the prevailing leisure experiences of the interviewees were characterized as three perspectives, namely, relax, variety and empowerment. Within the leisure experiences, there had six elements such as subordinate life domain, limited access, previous-experience orientation, home-based leisure emphasizing on privacy, outside-home leisure for social interaction, and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of unmarried status were significantly recognized.
In addition, leisure experiences were reshaped in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and attributed to intra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structural factors. Intrapersonal factor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wo interacting subsets, which wer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personal ones were related to what roles they played in society, in which opportunities and constraints were complemented simultaneously. Structural ones included those of nature and those of man-made environment.
Finally, sugges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channel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leisure experiences of the unmarried female teachers of primary schools, to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with respect to leisure experiences for relevant groups as well as to constitute as a research reference to the proceeding researchers.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1998)。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提要報告,http://www.moi.gov.tw/W3/stat/Survey/survey13.htm
內政部統計處(2001)。國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內政部統計處。
孔令嘉(1996)。台中市婦女休閒行為與場所選擇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文崇一(1990)。台灣居民的休閒生活,台北市:東大出版。
王惠君(1999)。從女性的消費觀點看未來休閒產業的趨勢,婦女與休閒研討會,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丘玲玲(1998)。台北縣市中小學未婚女教師單身壓力、單身壓力因應與單身生活滿意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主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台北市:主計處。
主計處(2001a)。中華民國統計月報,431,台北市:主計處。
主計處(2001b)。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報告—休閒生活與時間運用,台北市:主計處。
主計處(2002a)。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國民所得統計摘要,http://www.dgbas.gov.tw/dgbas03/bs4/Abstract.htm。
主計處(2002b)。國情統計通報─工時、薪資與實質購買力,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91141.htm。
主計處(2002c)。國情統計通報─女性教育水準、就業地位均漸提昇,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report/N910306.htm。
主計處(2002d)。國情統計通報─主要國家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概況,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91422.htm。
伍連女、黃淑貞(1999)。台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學校衛生,35,1-31.
危芷芬、陳瑞雲譯(1996)。女性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何奇叡(2003)。台中市國小體育教師休閒運動行為與專業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余嬪(1998)。從「仰臥起坐v.s.伏地挺身」談平等的兩性休閒,兩性平等教育季刊,4,17-23。
余嬪(1999)。婦女與休閒文化,收錄於王雅各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中立(1999)。「工作、休閒、娛樂」專題研討紀要,1998『與全球同步跨越世紀』系列研討論實錄—廿一世紀休閒觀研討會,4-42頁。
吳承典(2003)。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吳淑女(2001)。小鎮婦女休閒體驗之初探,2001休閒遊憩觀光研討會論文集,III-271~III-286。
吳璧如(1991)。昨日、今日、明日的教師形象,高市鐸聲,2(1),106-109。
李素馨(1997)。都市女性休閒類型和休閒阻礙,戶外遊憩研究,10(1),43-68。
李國華(1993)。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活動狀況調查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6,313-332。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杜娟娟(1999)。休閒行為之性別分析,中華家政學刊,28,110-127。
周正秋(1998)。高雄市專業人員休閒態度與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周君佩(1999)。逾越/愉悅的身體政治-女子三溫暖的女性休閒經驗與空間意義,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周海娟(1990)。台灣地區居民休閒活動的選擇與類型:社會學的次級分析,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雅鈴(1998)。當代台灣文學中關於女性空間之研究—以女作家之小說為例,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學位論文,未出版。
林清崎(2002)。台南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林新龍(2000)。參與休閒活動行為之探討,大專體育,49,109-115。
林蕙瑛(1990)。快樂的單身女郎,台北:幼獅。
姜蘭虹(1997)。婦女研究在台灣的發展,收錄於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板橋:稻鄉出版社。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范姜美月(2003)。性/別養成經驗和性/別意識覺醒的歷程--以三位國小女教師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修慧蘭、陳彰儀(1986)。台北市就業者之休閒狀況分析,國立台灣政治大學學報,55,141-169。
唐先梅、陳芳茹(2000)。從性別角色理論看雙新家庭夫妻休閒生活之差異,生活科學學報,6,75-92。
師瓊璐(2001)。橫越生命的長河--三位國小女性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涂淑芳譯(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台北市:桂冠。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1996)。所得與消費政策分析,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35,23-24。
張君玫譯(1997)。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台北市:巨流。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張慧美(1985)。製造業未婚女性職工休閒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兩廠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統計處(2003)。各級學校概況,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user1/b87.xls。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畢恆達、黃千秀(1999)。都會休閒與女性間空間,婦女與休閒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莊慧美(2000)。小學女教師的性別障礙--一個小學學校的性別生態觀察,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121-24。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9。
許哲彰(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型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相榮、陳渝苓(2003)。傳統休閒理論的解構與重新探索—以女性休閒研究發展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3,75-94。
陳慧玲(1993)。昨日、今日、明日的教師形象,研習資訊,10(6),33-36。
黃恆正譯(1989)。女性時代—現代女性方活方式的變遷與新貌,台北市:遠流。
楊美慧(1991)。單身女性之婚姻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戶外遊憩研究,8(3),1-14。
廖和敏(1994)。如果妳想飛,台北市:方智。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俊昌(2000)。師院學生的體型、體型意識、以及有關行為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4,111-124。
劉穎芳(2000)。成人休閒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紋(2001a)。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紋(2001b)。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探討,輔導季刊,37(3),17-25。
鄭瀛川(1984)。生活型態對職業婦女工作與休閒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慧怡(1990)。女性勞工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以一個電子工廠的女作業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堂益(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
藍科正、黃茂源(1998)。台灣地區全時受僱者時間運用之實證分析,臺灣銀行季刊,49(1),93-125。
蘇瑛敏(1996)。台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2),297-327。
蘇維杉(2003)。性別角色與女性休閒參與之探討,大專體育,67,139-145。
顧燕翎(1997)。婦女學理論與方法初探,收錄於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板橋:稻鄉出版社。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畢恆達、黃千秀(1999)。都會休閒與女性間空間,婦女與休閒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莊慧美(2000)。小學女教師的性別障礙--一個小學學校的性別生態觀察,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121-24。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9。
許哲彰(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型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相榮、陳渝苓(2003)。傳統休閒理論的解構與重新探索—以女性休閒研究發展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3,75-94。
陳慧玲(1993)。昨日、今日、明日的教師形象,研習資訊,10(6),33-36。
黃恆正譯(1989)。女性時代—現代女性方活方式的變遷與新貌,台北市:遠流。
楊美慧(1991)。單身女性之婚姻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戶外遊憩研究,8(3),1-14。
廖和敏(1994)。如果妳想飛,台北市:方智。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俊昌(2000)。師院學生的體型、體型意識、以及有關行為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4,111-124。
劉穎芳(2000)。成人休閒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紋(2001a)。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紋(2001b)。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探討,輔導季刊,37(3),17-25。
鄭瀛川(1984)。生活型態對職業婦女工作與休閒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慧怡(1990)。女性勞工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以一個電子工廠的女作業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堂益(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
藍科正、黃茂源(1998)。台灣地區全時受僱者時間運用之實證分析,臺灣銀行季刊,49(1),93-125。
蘇瑛敏(1996)。台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2),297-327。
蘇維杉(2003)。性別角色與女性休閒參與之探討,大專體育,67,139-145。
顧燕翎(1997)。婦女學理論與方法初探,收錄於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板橋:稻鄉出版社。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畢恆達、黃千秀(1999)。都會休閒與女性間空間,婦女與休閒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莊慧美(2000)。小學女教師的性別障礙--一個小學學校的性別生態觀察,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121-24。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9。
許哲彰(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型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相榮、陳渝苓(2003)。傳統休閒理論的解構與重新探索—以女性休閒研究發展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3,75-94。
陳慧玲(1993)。昨日、今日、明日的教師形象,研習資訊,10(6),33-36。
黃恆正譯(1989)。女性時代—現代女性方活方式的變遷與新貌,台北市:遠流。
楊美慧(1991)。單身女性之婚姻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戶外遊憩研究,8(3),1-14。
廖和敏(1994)。如果妳想飛,台北市:方智。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畢恆達、黃千秀(1999)。都會休閒與女性間空間,婦女與休閒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莊慧美(2000)。小學女教師的性別障礙--一個小學學校的性別生態觀察,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121-24。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9。
許哲彰(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型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相榮、陳渝苓(2003)。傳統休閒理論的解構與重新探索—以女性休閒研究發展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3,75-94。
陳慧玲(1993)。昨日、今日、明日的教師形象,研習資訊,10(6),33-36。
黃恆正譯(1989)。女性時代—現代女性方活方式的變遷與新貌,台北市:遠流。
楊美慧(1991)。單身女性之婚姻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戶外遊憩研究,8(3),1-14。
廖和敏(1994)。如果妳想飛,台北市:方智。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畢恆達、黃千秀(1999)。都會休閒與女性間空間,婦女與休閒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莊慧美(2000)。小學女教師的性別障礙--一個小學學校的性別生態觀察,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0,121-24。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3-109。
許哲彰(1999)。國小教師從事規律運動意圖、型為之預測及影響因素之探討—驗證計劃行為理論,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許泰彰(2000)。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的質性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怡如(2002)。單身女性輔導教師休閒體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相榮、陳渝苓(2003)。傳統休閒理論的解構與重新探索—以女性休閒研究發展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3,75-94。
陳慧玲(1993)。昨日、今日、明日的教師形象,研習資訊,10(6),33-36。
黃恆正譯(1989)。女性時代—現代女性方活方式的變遷與新貌,台北市:遠流。
楊美慧(1991)。單身女性之婚姻觀—現象學方法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葉智魁(1995)。女權與婦女休閒,戶外遊憩研究,8(3),1-14。
廖和敏(1994)。如果妳想飛,台北市:方智。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俊昌(2000)。師院學生的體型、體型意識、以及有關行為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14,111-124。
劉穎芳(2000)。成人休閒刻板印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紋(2001a)。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質性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素紋(2001b)。未婚單身女性教師生涯之錨的探討,輔導季刊,37(3),17-25。
鄭瀛川(1984)。生活型態對職業婦女工作與休閒關係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慧怡(1990)。女性勞工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以一個電子工廠的女作業員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堂益(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
藍科正、黃茂源(1998)。台灣地區全時受僱者時間運用之實證分析,臺灣銀行季刊,49(1),93-125。
蘇瑛敏(1996)。台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2),297-327。
蘇維杉(2003)。性別角色與女性休閒參與之探討,大專體育,67,139-145。
顧燕翎(1997)。婦女學理論與方法初探,收錄於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合編,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板橋:稻鄉出版社。
二、外文部分
Alexandris, K. & Carroll, B. (1997) 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the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results from a study in Greece, Leisure Studies, 16, 107-125.
Altergott, K. & MdCreedy, C. C. (1993) Gender and Family Status Across the Life Course: constraints on five types of leisre, Loisir et societe/Society and Leisure, 16(1), 151-180.
Bialeschki, M. B. & Michener, S. (1994). Re-entering Leisure: Transition Within the Role of Motherhood,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6(1), 57-74.
Bittman, M. & Wajcman, J. (2000). The Rush Hour: the character of leisure time and gender equity, Social Forces, 79(1), 165-189.
Brown, B.A. & Frankel, B.G. (1993). Activity throught the Years: leisure, leisure satisfac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10(1), 1-17.
Brown, P.R., Brown, W.J. & Powers, J.R. (2001). Time Pressure, Satisfication with Leisure and Health among Australian women, Annals of Leisure Research, 4, 1-16.
Copper-Chen, A. (1994). Global Games,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women as TV spectators, in Creedon, P.J. (ed), Women, Media and Sport: challenge gender value, p.257-272.
Cyba, E. (1992) Women’s Attitude toward Leisure and Family, Loisir et société/ Society and Leisure, 15(1), 79-94.
Deem, R. (1988). Work, Unemplyment, and Leisure, London: Routledge.
Dixey, R. (1987). It’s Great Feeling When You Win: women and bingo, Leisure Studies, 6(2), 199-214.
Esteve, R., Martín, J. S. & López, A. E. (1999). Grasping the Meaning of Leisure: Developing a Self-report Measurement Tool, Leisure Studies, 18, 79-91.
Frederick, C. J. & Shaw, S. M. (1995). Body Image as a Leisure Constraint: Examining the Experience of Aerobic Exercise Classes for Young Women, Leisure Sciences, 17, 57-73.
Freysinger, V. & Flannery, D. (1992). Women’s Leisure: Affiliation, Self-Determination, Empowerment and Resistance?, Loisir et société/ Society and Leisure, 15(1), 303-22.
Freysinger, V. J. (1994). Leisure With Children and Parental Satisfaction: Further Evidence of a Sex Difference in the Experience of Adult Roles and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6(3), 165-81.
Gibson, H.J. (1996). Trill Seeking Vacations: a life span perspective, Society and Leisure, 19(2), 439-458.
Gloor, D. (1992). Women’s Versus Men?- The Hidden Differences in Leisure Activities, Loisir et société/ Society and Leisure, 15(1), 39-60.
Godbey, G. (1994) Leisure in Your Life: an exploration, PA: Venture.
Grogan, S. (1999). Body Image: understanding body dissatisfaction in men, women, and children, London: Routledge.
Harrington, M. A. (1991). Time after Work: Constraints on the Leisure of Working Women, Loisir et société/ Society and Leisure, 14(1), 115-132.
Henderson K. A., Bialeschki, M. D., Shaw, S. M. & Freysinger, V. J.(1989). A Leisure of One’s Own: A Feminist Perspective on Women’s Leisure, PA: Venture Publishing.
Henderson K. A., Bialeschki, M. D., Shaw, S. M. & Freysinger, V. J.(1996). Both Gains and Gaps: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Women’s Leisure, PA: Venture Publishing.
Henderson, K. A. & Bialeschki, M. D. (1993). Exploring an Expanded Model of Women’s Leisure Constraints, Journal of Applied Recreation Research, 18(4), 229-52.
Henderson, K. A. (1990). The Meaning of Leisure for Women: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3), 228-243.
Henderson, K. A. (1994). Broadening an Understanding of Women, Gender, and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6(1), 1-7.
Henderson, K. A. (1996).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The Meaning of Women’s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8(3), 139-154.
Hill, J. & Brackenrich, C. (1989). ‘My body’s a complete wreck’—The Contribution of PE to Physical Confidence,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2(2), 147-157.
James, K. (2001). “I Just Gotta Have My Own Space!”: the bedroom as a leisure site for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3(1),71-90.
James, K. (2000). “You Can Feel Them Looking At You”: the experience pfp adolescent girls at swimming pool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2),262-280.
Kay, T. (1996). Women’s work and women’s worth: the leisure implications of women’s chamging employment patterns, Leisure Studies, 15(1), 49-64.
Kay, T. (1998). Having it all or doing it all?: the construction of women’s lifestyles in time crunched households, Society and Leisure, 21(2),435-454.
Kelly, J. R. (1996) Leisure(3rd ed.), London: Pretentice Hall.
Kleiber, Douglas A.(1999) Leisure Experience and Human Development: a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 NY: Basic Books.
Madoc-Jones, B.(1996). Leisure, in Beryl Madoc-Jones & Jennifer Coastes ed., An Introduction to Women’s Studies, Oxford: Blackwell.
Mannell, R. C. & Kleiber D. A. (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PA: Venture.
Osgood, W. D. & Lee, H. (1993) Leisure Activities, Age and Adult Roles across the Lifespan, Loisir et societe/Society and Leisure, 16(1), 181-210.
Redican, B. & Hadley, D. S. (1988). A Field Studies Project in a City Health and Leisure Club, 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5, 50-62.
Robinson, J. & Mutrie, R. (1989). Factors in Adherence to Exercised, Physical Education Review, 12(2),138-146.
Robinson, J. P. & Godbey, G. (1993). Sport, Fitness, and the Gender Gap, Leisure Sciences, 15, 291-307.
Shaw, S. M. (1991). Body Image Among Adolescent Women: the role of Sports and Physically Active Leisure, Journal of Applied Recreation Research, 16(4), 349-367.
Thompson, S. (1992). “Mum’s Tennis Day”: the gendered definition of older women’s leisure, Society and Leisure, 15(1), 271-289.
Unkel, M. B. (1981) Physical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of females and males during the adult life cycle, Leisure Sciences, 4(1), 1-27.
Wearing, B. (1991) Leisure and Women’s Identity: comfirmity or individuality?, Sociology and Leiusre, 14(2), 575-586.
Wearing, B. (1998). Leisure and Feminist Theory, London: Sage.
Wimbush, W. & Talbot, M. (1988). Relative Freedoms: women and leisureu,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Woodward, D., Green, E. & Hebron, S. (1989). The Sociology of Women’s Leisure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constraints and oppoetunitie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4(2), 121-136.
Zuzanek, J. & Mannell, R. (1998) Life-cycle Squeeze, Time Pressure, Daily Stress,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a Canadian perspective, Society and Leisure, 21(2), 513-544.
松田義幸(2002) 後工業社會的商業模式—NIKE品牌經營的個案研究,發表於第二屆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