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芷若
Chih-Jo Lin
論文名稱: 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對大學生科學識讀影響之研究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Scientific Thinking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an Inquiry-based Civil Construction Project
指導教授: 楊文金
Yang, Wen-G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學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S-T-S教學科學識讀
英文關鍵詞: S-T-S teaching model, science literac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29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3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在通識課程中,參與依照STS教學模式所設計的「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後,科學識讀改變的情形及各階段相關的活動,並探究不同學科背景、不同生活經驗的學生其街頭科學識讀的改變歷程。
    本研究進行之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針對選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02學年度第1學期「街頭科學識讀」的大學生進行歷時一學期的觀察與訪談,利用半結構晤談法探究學生的想法。本研究在隨班上課過程中,觀察學生的課程參與態度,從70位修課學生篩選出11名學科背景、性別不同的學生分別搭配「街頭科學調查活動」,在活動過程共進行三次訪談,其晤談資料轉譯為文字檔,以此來分析探討。
    研究結果發現,街頭科學識讀與大學生是否屬於科學背景並無絕對關係,在參與本研究設計的活動後,大多數的研究對象在「過程技能」、「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科學應用」等四項科學識讀的指標有明顯進展。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未來大專院校科學化的通識教學及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be into the change of science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activity designed based on S-T-S teaching model - " inquiry-based civil construction project " in general course; to add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changing on every stage; to discuss the changing progress between different major and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 students.
    This study used qualitative methods for the 70 students who took the one semester general course- "Street Science Literacy" i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 the first elective school year first semester. Through the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in the semester, researcher finally selects 11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base and makes three times interviews from the activity start to the end. After the file-collecting and dialogue-transforming, researcher summarizes analysis, translates and interprets all th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no obvious evidence was found if the science literacy capability is related to the background of science of college or not students. After participating this research activity, most of the students have obviously progress on the four target of the science literacy as below: (1) science process skills (2) science attitude (3) Thinking Intelligence (4) scientific application. Base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made to the educators regarding to scientific general edu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es.

    中文摘要 I Abst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一、 研究目的 3 二、 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 一、 研究者主觀的限制 4 二、 研究對象的限制 4 三、 研究成果的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一、 科學識讀 5 二、 街頭科學 5 三、 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 5 四、 S-T-S 教學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科學識讀 7 第二節 STS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9 一、 STS起源與定義 9 二、 STS教學 10 三、 STS的缺點 10 四、 STS的限制 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研究流程 12 一、 研究前準備階段 13 二、 研究計畫發展階段 13 三、 研究實施階段 14 四、 資料分析與論文撰寫階段 14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對象 14 一、 研究情境 14 二、 研究對象 15 第三節 課程設計目標與架構 16 一、 「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課程設計 16 二、 「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課程介紹 17 第四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18 一、 資料收集 1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5 第一節 街頭科學識讀分組 25 一、 組別A 27 二、 組別B 31 三、 組別C 32 四、 組別D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改變 41 一、 對公共設施不一致性敏感程度的改變 41 二、 對設計不良的公共設施重視程度的改變 47 三、 設計不良的街頭公共設施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52 四、 街頭出現不良設計出現的原因? 55 五、 對公共設施不一致性的重視程度沒有明顯改變的原因:設計不好又怎麼樣? 57 六、 大學生在參與本研究之後,科學識讀能力上的改變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0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一、 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對大學生科學識讀的影響與大學生是否主修於科學相關科系並無絕對關係 61 二、 參與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多數研究對象在街頭科學識讀有明顯改變 62 第二節 建議 62 一、 STS教學活動內容與時間的調整 62 二、 找尋更適切的街頭科學主題 63 三、 推廣街頭科學的重要性 63 參考文獻 64 中文部分 64 英文部分 66 附錄一:街頭公共設施解讀課程活動學習單 67 附錄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021街頭科學識讀課程綱要 77

    中文部分
    王美芬、熊召弟(2008):國小階段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江宜樺。(2005)。從博雅到通識: 大學教育理念的發展與現況。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4),37-64。
    林樹聲(2001)。科學通識課程之設計與實踐-以「現代科學爭議探討」課程為例。通識教育季刊,8,頁109-134。
    林樹聲、趙金祁(1999)。大學教育中通識化科學課程的必要及實踐進向。通識教育,6(4),頁1-18。
    徐堯(2006)。大學生基本科學識讀調查—以開南大學為例。通識研究集刊,(9),137-153。
    徐慧璇。(2006)。大學生如何理解通識教育課程。大學通識報,2,65-95。
    翁正鴻(2002)。應用 STS 教學策略於大學科學教育通識課程之研究以核能發電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慧君(2006)。STS教學對於八年級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文典(1997a)。STS 理念下之教學策略。物理教育,1(2),89-95。
    陳文典(1997b)。STS 教學教師所需之專業準備。科學教育學刊,5(2),167-189。
    陳文典(1998)。STS 理念下之教學。臺灣教育,575,10-19。
    陳文典(2001)。第三屆STS科學教育研討會。(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90-2517-S003-005)
    黃俊傑(2007)。二十一世紀的大學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互動與融合。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1(2),頁1-28。
    黃振裕(2004)。STS 教學策略融入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研究—以『運輸科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靳知勤(2002)。效化基本科學識讀問卷。科學教育期刊,10(3),頁287-308。
    靳知勤、陳又慈(2007)。臺中縣市國小自然科教師對以 STS 議題從事教學之調查研究。科學教育學刊,15(1),25-52。
    蘇宏仁(1996)。科教課程模式-科學、技學、社會(STS)之探討研究。科學教育月刊,190。

    英文部分
    Bybee, R. W.(1987). Science education and the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STS) theme. Science Education, 71 , 667- 683.
    Bybee, R. W. et al.(1992). Te aching about the hi story and natur 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SCS/SSEC.
    Cheek, D. W.(1994). Students and learning:Student concep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social institutions. Workshop on STS approach in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Loucks-Horsley, S. et al.(1990).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for the '90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31703)
    Jenkins, E. (1990).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school education. Sch. Sci. Rev., 71(256).43-51.
    Mayhew, L. H.(1980). General Education and the Meta-theory of the Course. Teaching Resources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Yager, R. E. (1992).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model :a must for STS classroom . CASE Yearbook, 14-17.
    Yager,. E., ed(1996).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as Reform in Scienc Educatio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