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宣蘋 Wang Hsuan-Ping |
---|---|
論文名稱: |
日治時期留學日本的尼僧 Buddhist nuns studying in Japa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
指導教授: |
蔡錦堂
Tsai, Chin-T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5 |
中文關鍵詞: | 尼僧 、尼僧教育 、留學尼僧 、勝光法師 |
英文關鍵詞: | Buddhist nuns, education of Buddhist nuns, Buddhist nuns studying abroad, the master Shan-Kwa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4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探討的主題是日治時期的留學尼僧,所謂「留學尼僧」是指曾經到日本就讀佛教學校的尼僧,她們是臺灣歷史中第一批優秀的女性出家人。本論文根據限有史料、近人研究等初步整理出日治時期曾經到日本佛教學校學習的尼僧名單,並且針對留學尼僧赴日的時空背景及回臺發展作一探討。
日治時期,臺灣尼僧接受教育的管道來自參加講習會、或在尼僧道場學習,然而講習會舉行次數不多,且尼僧道場屬於草創時期,因此教育活動難以持續。日本的尼僧教育起步於明治時期,在日本統治臺灣以前,日本已有專門培養尼教師的佛教學校出現,因此臺灣的尼僧如要進一步深造佛學則可能選擇留學日本。
日治時期,臺灣約有二十多位尼僧曾經到日本學習,她們就讀「曹洞宗關西尼學林」,「淨土宗尼眾學校」、「私立駒澤大學」、「臨濟宗宗榮尼僧學林」等佛教學校。多屬於法雲寺派且隸屬寺院多來自新竹,此可由新竹的歷史背景與望族陳根傳夫人的佛教事業來探討,赴日年代集中於一九三○年代中期左右,這和臺灣佛教教育發展及佛教在此時代扮演的被動員的角色有所關聯,因此尼僧前往日本可能得到支援。
關於留學尼僧的出家背景與赴日學習內容,以勝光法師為探討中心,勝光法師從小在淨業院出家,其父母、家中的兄弟姊妹也多選擇出家。因日本僧侶和淨業院有所來往,加上個人對日本的嚮往決定赴日留學。勝光法師在日本學習共有八年多的時光,在「關西尼學林」學習五年半左右時間。後就讀「保母養成所」。
留學尼僧回臺發展,是本文最後要探討的問題,近半數左右尼僧選擇在臺灣繼續以「尼僧」身分弘揚佛法,回臺灣的尼僧一方面可能需要適應新的語言、文化,一方面必須在戰後民生困苦的環境整建寺院、各處辛勤募款、還有教化僧俗,以維持寺院的基本運作。關於留學尼僧如何在戰後的環境實踐理念及其對佛教的的影響等,本文以達超法師、如學法師、勝光法師的佛教事業作探討。
關鍵字:尼僧、尼僧教育、留學尼僧、勝光法師
The thesis introduces Buddhist nuns, who are the first group of people studied in Japan Buddhism schools during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he reason why they pursued further study in Japan, and their accomplishments in Taiwan are then further discussed.
During this period, professioal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s scarce for Buddhist nuns, even they participated in seminars and activities in temples, so the Buddhist nuns sought to study in Japan, where Buddhist education had started since Meiji period. At that tim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best knowledge, there were twenty eight Buddhist nuns studying in Japan. They learned in Komazawa University, Caodong school, Pure Land school,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m came from Hsinchu temples, which belong to Fayun Chan Temple Branch. Which affected by Cheng Ju-lan wife’s efforts in buddism. Most of Buddist nunse go to Japan in the midum of 1930,which has some to do with their role and the development buddism education.
Later, after they were back to Taiwan, half of them chose to be nuns throughout their life, and were struggling learning language, accommodating to culture, raising fund, building temple, and teaching Buddha dharma, in that difficult time. Finally, the master Dah Chiao、 the master Ju-Hsueh、the master Shan-Kwang is also discussed because of their influence to these Buddhist nuns' thought and achievemnets.
This theis specifically addressed the master Xan-Kwang, who became a Buddhist nun in the Purity Temple in her early childhood. .Almost everyone in her family choose to become a nun. And, because of academic exchange between the temple and Japan, she then went to Japan and studied in Caodong school for five years and Japan kindergarten teacher training school one year. The experience in Japan brought great influence to her mind, and thus her life after World War II.
Key word : Buddhist nuns、education of Buddhist nuns、Buddhist nuns studying abroad、the master Shan-Kwang
參考文獻
一、 文獻史料
(一)中文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臺北:民眾公論社,1934)。
徐壽,《臺灣全台寺院齋堂名蹟寶鑑》(台南:國清寫真館,1932)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文獻委員會,1958)
連橫撰,《臺灣通史》(臺北市:眾文書局,1979)頁579-580。
(清)陳朝龍,鄭鵬雲纂輯;王世慶校訂,《新竹縣採訪冊》,頁227。
新竹街役場編,《臺灣省新竹州要覽》(臺北市,新竹街役場,1926)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編,《臺灣社寺宗教要覽(台北州の卷)》
( 臺北市 : 臺灣社寺宗教刊行會編,193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臺灣私法人事編》(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
作者不詳,《臺灣人士鑑》(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1937)。
作者不詳,《臺灣實業名鑑》(臺中:臺灣新聞社,1934)頁51。
《月眉山圓光寺同戒錄》昭和12年印刷。
《毗盧寺創寺五十週年紀念專輯》(出版地不詳)
(二)日文
丸井圭治郎,《台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一卷(台北:台灣總督府,1919)
林蘇峰編,《高林玄寶大和尚鼎談錄》(日本美濃:鄉土を語る會,1962)
青山俊董編輯兼發行,《城林會會員名簿》愛知專門尼僧堂百拾周年紀念
(名古屋:特別尼僧堂/愛知專門尼僧堂,2012)
《新竹高等女學校同窓會會報附會員名簿》,昭和16年8月
二、專書
(一)中文
王見川,《漢人宗教、民間信仰與預言書的探索:王見川自選集》
(臺北縣:柏揚文化,2008)
朱其麟主編,《臺灣佛教名剎後部》(臺北:華宇出版,1988年)
江燦騰,《臺灣佛教百年史研究(1895-1995)》(臺北:南天書局,1996)
江燦騰,《日據時期臺灣佛教文化發展史》(台北:南天書局,2001)
江燦騰,《臺灣佛教史》(臺北:五南,2009)
江燦騰、侯坤宏、楊書濠合著,《戰後臺灣漢傳佛教史》(臺北:五南,2011)
李子寬,《百年一夢記》,1961年(未註明出版社)
如學禪師懷思錄編輯委員會,《如學禪師永懷集》(臺北:法光文教基金會,1993)
如學禪師懷思錄編輯委員會,《如學禪師紀念論文集》(臺北:法光文教基金會,1993)
如釋法師彙編,《善友漫談佛家事》(臺中:慈光學苑,2011)。
張德南、王郭章、林漢泉採訪編輯《新竹市耆老訪談專輯》(新竹市:新竹市政府,1993)
斌宗法師,《斌宗法師遺集》(臺北:中華佛教文獻編纂社,1992)
楊梓濱,《妙慧法師八十億往》(臺北:巨龍,2001)
釋禪慧編,《覺力和尚年譜》(永和:覺苑,1981)。
釋慧嚴,《臺灣與閩日佛教交流史》(高雄:春暉,2008)
釋慧嚴,《心遊佛教文化交流》(高雄:春暉,2012)
楊增文,《日本近現代佛教史》(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闞正宗,《臺灣佛教一百年》(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
闞正宗,《臺灣日治時期佛教發展與皇民化運動:「皇國佛教」的歷史進程(1895-1945)》
(臺北:柏楊,2011)
《美國法光寺成立二十週年慶紀念特刊》(中美佛教文化中心法光寺出版)
(二)日文
大岸佐吉著,《曉天叢林の響─気噴薬師堂と愛知專門尼僧學堂の来歴》
(名古屋:愛知專門尼僧堂,1981)
吉水学園高等学校編,《吉水學園史》(京都,吉水學園高等學校,1969)
淨土宗尼僧史纂委員會編,《淨土宗尼僧史》(京都:吉水學園高等學校,1961)
曹洞宗尼僧史編纂會,《曹洞宗尼僧史》(東京:曹洞宗尼僧團本部,1995)
駒澤大學百年史編纂委員會編,《駒澤大學百年史》
(東京:駒澤大學百年史編纂委員會,1983)
藤吉慈海著,《真実の仏法者 》(東京:春秋社,1993)。
三、 期刊論文
江燦騰,〈二十世紀台灣尼眾教育的歷史觀察〉收錄於
《2009佛教僧伽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伽耶山基金會,2010)。
李玉珍,〈出家入世--戰後臺灣佛教女性僧侶生涯之變遷〉,收錄於
《回顧老臺灣、展望新故鄉─臺灣社會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師範大學歷史系,2000),頁409-441。
李玉珍,〈齋姑和尼僧教育資源之比較》收錄於《2009佛教僧伽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市:伽耶山基金會,2010)。
林欐嫚,〈由訪談玄祐尼(黃玉灼女士)中─論日治時期臨濟宗妙心寺派在臺之尼僧教育〉
《圓光佛學學報》第22期(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2013),頁219-258。
黃玉慧,〈慈心幼稚園的風格--"方案"的經營〉,《國教月刊》42:1/2
(台北市:國教月刊社,1995),頁16-30。
何鳳嬌,〈戰後日產寺院的接收與處理之初探〉,《臺灣史學雜誌》第11期
(臺北:社團法人歷史學會,2011),頁119-170。
野川博之,〈台北善導寺 過去と今〉,《黃檗文華》第127期(2006),頁285-209。
鄭喜夫,〈清代在臺僧人錄〉,《臺灣文獻》41卷第2期
(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0.6),頁111-153。
釋慧嚴,〈從臺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臺灣的發展〉《中華佛學學報》12期,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1999),頁249-274。
釋慧嚴,〈再檢視日治時代臺灣佛教界從事的教育事業〉,《中華佛學學報》,16期
(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03),頁169-210。
釋慧嚴,〈日治時代來臺淨土宗的開教事業〉,《玄奘人文學報》,第5期
(新竹市:玄奘大學,2005 ),頁35-64。
釋慧嚴,〈略探尼僧在臺灣佛教史上的地位〉,《玄奘佛學研究》第8期
(新竹市:玄奘大學,2007),頁55-74。
釋慧嚴,〈一八九五年前臺灣佛教的信仰形態〉,《圓光佛學學報》18期
(中壢:圓光佛學研究所,2011),頁1-23。
釋慧嚴,〈一九四五年前臺灣尼僧教育實況〉收錄於《心遊佛教文化交流》
(高雄:春暉,2012),頁101-125。
闞正宗,〈新竹市的齋教與齋堂〉《竹塹文獻雜誌》(新竹市: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第38期,2007年4月,頁10-29。
四、 碩士論文
大野育子,〈日治時期臺灣佛教菁英的崛起─以曹洞宗駒澤大學為研究中心〉,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9。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羅玫讌,〈臺灣大湖法雲寺派的發展(1908-1960)〉,中正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8。
五、 期刊
《臺灣日日新報》
《南瀛佛教會報》(臺北:南瀛佛教會)
《城林》(名古屋:城林會本部)
《淨土教報》明治30年9月25日仲谷德念〈臺灣開教策〉
《風城法音》
《一心同道試刊號》
《壹心同道》創刊號
《覺風會訊》(新竹市: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
六、網路資源
靈山寺沿革志:http://tenci.myweb.hinet.net/html/Introduce02.html
佛光大辭典線上查詢系統:http://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臺灣佛教史料庫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dhism/tb/
德山寺網站:http://www.deshan.org.tw/BlogList.asp?Group_id=1&title_id=7
台灣佛教數位博物館─佛教人物《如學禪師大事記》
http://buddhistinformatics.ddbc.edu.tw/taiwanbuddhism/formosa/people/2-ru-xue-no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