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曉梅
Tu, Hsiao-Mei
論文名稱: 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人物與形象研究
指導教授: 詹素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3
中文關鍵詞: 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人物婦女形象形象建構
英文關鍵詞: Qing dynasty, Taiwan, aboriginal people, aboriginal female figure, image of women, image construc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33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0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與臺灣原住民相關的研究受到學界普遍重視,主題也相當多元,從地權轉移、人口遷徒、文化習俗,到原漢之間的交流與對抗,透過研究都得以逐一拼湊出臺灣原住民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生活樣貌。回顧臺灣原住民史的研究成果,女性一直是較被忽略的群體,清代的原住民女性更鮮少研究,遑論個別人物的深入瞭解。不過,現今已有一些研究,或藉由文本重建客觀的原住民女性集體特質、生活場域和傳統習俗,或聚焦於書寫者的主體意識、他者觀點,但共同的不足是缺少個體的角度、人物的案例。

    本文的研究重心,在爬梳各類清代文獻檔案後,先指出原住民女性在文獻中的樣貌,充滿書寫者在文化、性別、種族、階級上的偏見, 虛實參半的內容,致使她們的形象遭到扭曲或貶抑,真實面貌無法呈現。繼而,強調這些文本仍能偶見原住民女性的碎片記載,她們的故事只是不曾清楚描述,以致不為人知。因此,本文以人物為切入點,透過進一步的史料解讀,將這些原住民女性人物從歷史中一一挖掘出來,釐清史料的虛與實,在歷史文化脈絡下重新建構她們的人生故事,冀以補足清代臺灣原住民女性史的部分闕漏。

    The issues related to Taiwanese aborigines have received attention on diverse range recently; such as land tenure configuration, immigrant population, cultures and customs, interchange and confrontation between Han people and aborigines. The real life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could be gradually put together by these studies. However, women are always ignored in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about Taiwanese aborigines, neither aboriginal women of the Qing dynasty nor individuals. Currently researchers have tri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 life,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of overall aboriginal women, or the analysis of writing consciousness, point of view of the other. But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mselves and case studies of the individual is lacki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viewing various Qing dynasty archives, and to point out that the images of aboriginal women in records are usually accomplished with prejudice of culture, gender, race, and social class, which causes their image to be distorted and belittled. Although these records contain some stories about aboriginal women, but that was not complete enough, so those individuals are still unknown. Hence the study intends to us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excavate stories by collecting records, arranging and clarifying the truth, and to reconstruct image of individual aboriginal women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study could be a supplement to the partial insufficient history of aboriginal women in Taiwan of the Qing dynasty.

    第一章 緒論 ……………………………………………………………… 0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00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00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011 第二章 清人筆下的臺灣原住民女性 ………………………… 019 第一節 文人的華夷思想與性別偏見 ………………………… 020 第二節 清代史料中的原住民女性書寫 …………………… 025 第三節 從集體形象到人物建構 ………………………………… 032 第三章 人神溝通者:「尪姨」金娘……………………… 041 第一節 有關金娘的史料 …………………………………………… 042 第二節 金娘身世和「尪姨」身分探討 ………………… 048 第三節 加入莊營與被縛送京 ……………………………………… 055 第四章 部落頭人:「女土官」蘭雷 ……………………… 063 第一節 屏東地區傀儡山番與客民關係 …………………… 064 第二節 蘭雷事件的相關史料 ……………………………………… 070 第三節 蘭雷成為土官之因——兼論冷冷和寶珠 …………… 076 第五章 形塑模範:「社婦」大南蠻與茅朥……………… 085 第一節 彰顯婦德:「節婦」大南蠻…………………………… 086 第二節 道德教化:「拾金不昩」茅朥與媽媽………… 097 第三節 契約文書中的女性原住民 ……………………………… 105 第六章 結論 …………………………………………………………………… 113 附錄1:臺灣方志:女性原住民史料彙整 ………………… 119 附錄2:宦臺文人作品:女性原住民相關文句彙整 …………… 127 參考書目 …………………………………………………………………… 137

    一、機關檔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案」。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軍機處檔摺件」。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光緒朝軍機處檔摺件」。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同治朝軍機處檔摺件」。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朝宮中檔硃批奏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乾隆朝宮中檔硃批奏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道光朝上諭檔」,小方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史大臣列傳」,清國史館本。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劉銘傳傳包」。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望溪集」,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集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西河集」,清乾隆間寫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集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欽定平定臺灣紀略」,清乾隆間內府朱絲欄寫本。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淡新檔案」。

    二、史料文獻
    —,1964,《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二)》。臺北:華聯出版社。
    —,1964,《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三)》。臺北:華聯出版社。
    丁紹儀,1996[1873],《東瀛識略》,臺灣文獻叢刊第2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點校,1995,《大清律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1995,《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80,《天地會(二)》。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2002,《雍正朝內閣六科史書•吏科》。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必昌總纂,1993[1752],《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13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王瑛曾編纂,1993[1764],《重修鳳山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六十七,1996[?],《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獻叢刊第90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六十七,1996[1747],《使署閒情》,臺灣文獻叢刊第122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不著撰人,1959[?],《安平縣雜記》,臺灣文獻叢刊第5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0[?],《福建通志臺灣府》,臺灣文獻叢刊第84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97[?],《平臺紀事本末》,臺灣文獻叢刊第1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朱仕玠,1996[1766],《小琉球漫誌》,臺灣文獻叢刊第3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朱景英,1996[1774],《海東札記》,臺灣文獻叢刊第19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池志徵,1960[?],《臺灣遊記》,臺灣文獻叢刊第8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沈茂蔭纂輯,1996[1893],《苗栗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9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李丕煜主修、陳文達編纂,1993[1719],《鳳山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4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余文儀主修,1996[1765],《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吳子光,1996[?],《臺灣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3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吳德功,1961[1919],《彰化節孝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08種。南投: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元文纂輯,1996[1712],《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周鍾瑄主修,2005[1717],《諸羅縣志》。臺北:遠流出版社。
    周璽總纂,1993[1836],《彰化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5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姚瑩,1996[1832],《東槎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7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倪贊元,1993[1894],《雲林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37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郁永河,1996[?],《裨海紀遊》,臺灣文獻叢刊第44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俞正燮,1989,《癸已類稿》,臺北:新文豐。
    范咸纂輯,1993[1747],《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5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柯培元,1996[1836],《噶瑪蘭志略》,臺灣文獻叢刊第92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唐贊袞,1996[1891],《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30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高拱乾纂輯,1993[1696],《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黃叔璥,1996[1736],《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4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黃逢昶,1997[?],《臺灣生熟番紀事》,臺灣文獻叢刊第5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張燕嬰譯注,2015,《論語》。北京:中華書局。
    連橫,1980,《臺灣通史》。臺北:文海出版社。
    陳倫炯,1996[1730],《海國聞見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淑均總纂,1993[1853],《噶瑪蘭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60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培桂總纂,1993[1871],《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72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盛韶,1997,《問俗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雲林編,2008,《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北京:九州出版社。
    楊廷理,1996[1836],《知還書屋詩鈔》。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葉振豐,1993[1897],《苑裏志》,臺灣文獻叢刊第48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楊南群譯,2012,《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第二冊。臺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會編,1986,《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臺灣總府警務局理蕃課、周惠民主編,2011,《高砂族調查書•蕃社概況》,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董天工,1996[1753],《臺海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29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翟灝,1996[1808],《臺陽筆記》,臺灣文獻叢刊第20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鄧傳安,1994[1830],《蠡測彙鈔》,臺灣文獻叢刊第9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蔣師轍,1996[?],《臺游日記》,臺灣文獻叢刊第6種。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蔣毓英編纂,1993[1685],《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盧德嘉彙纂,1993[1894],《鳳山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73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良璧纂輯,1997[174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74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鄭鵬雲纂輯,1993[1893],《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謝金鑾總纂,1993[1807],《續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40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三、專書
    Teng, Emma Jinhua(鄧津華), 2005, 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 臺北:南天書局。
    石磊,1971,《筏灣: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1996,《臺灣踏查日記(上)》。臺北:遠流出版社。
    何偉亞,2002,《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衝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邱水金主編,1995,《系藏宜蘭古文書》。臺北: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邵式柏(John R. Shepherd)著,林偉盛、張隆志、林文凱、蔡耀緯譯,2016,《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臺北:臺大出版中心。
    林天蔚,1995,《方志學與地方史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
    林正慧,2008,《六堆客家與清代屏東平原》。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林建隆,2013,《刺桐花之戰》。臺北:圓神出版社。
    卓意雯,1993,《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
    孟華主編,2000,《比較文學形象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淵東一著、楊南郡譯註,2014,《臺灣原住民族移動與分布》。臺北:南天書局。
    洪麗完編著,2002,《臺灣社會生活文書專輯》。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洪麗完,2009,《熟番社會網路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1700-1900)》。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康培德,2016《殖民想像與地方流變: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臺灣原住民》。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莊吉發,1983,《故宮檔案述要》。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莊勝全,2013,《萬丈遙寄海一方:清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黃應貴主編,1995,《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黃應貴主編,1986,《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陳捷先,1996,《清代臺灣方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許功明、柯惠譯,1994,《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臺北:稻鄉出版社。
    費德廉著、羅效德編譯,2006,《看見十九世紀臺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2004,《知道了——硃批奏摺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素玢,2007,《苗栗鯉魚潭巴宰族史暨古文書彙編》。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曾振名、童元昭,1999,《噶瑪蘭西拉雅古文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喬治忠,1994,《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葉高樹,2002,《清朝前期的文化政策》。新北市:稻鄉出版社。
    潘英海,200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藏道卡斯古契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盧靜儀,2012,《清末民初家產制度的演變──從分家析產到遺產繼承》。臺北:元照出版社。
    薩依德,2000,《東方主義》。新北市:立緒文化出版。
    謝繼昌,1999,《凱達格蘭古文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戴炎輝,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
    戴寶村策畫,2012,《小的臺灣史》。臺北:玉山社。

    四、學術論文
    林昌華,2002.2,〈甘治士牧師《臺灣略記》:17世紀西拉雅族的人類學報告書〉,《新使者雜誌》110:35-43。
    吳元豐,2005.11,〈清代軍機處滿文月摺包及其史料價值〉,發表於國立故宮博物院主辦「文獻足徵——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頁113-135。
    施添福,2001,〈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為例〉,收於詹素娟、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頁33-12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陳玉美,2014.6〈熟番雙雙之死:論清代臺灣族群關係與地方治理〉,發表於崑山科技大學主辦「第二屆臺南學學術研討會」。
    陳昱升,2009,〈當代臺灣地區原住民婦女形象〉,收於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通識教育中心編,《性別文化與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277-295。新北市: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公司。
    陳龍廷,2003.7,〈相似性、差異性與再現的複製:清代書寫臺灣原住民形象之論述〉,《博物館學季刊》17.3:91-111。
    陳龍廷,2004.12,〈帝國觀點下的文學想象——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妖魔化書寫〉,《臺灣文獻》55.4:211-245。
    黃憲作,2004.11,〈天真與野蠻——論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塑追〉,《大漢學報》19:289-324。
    詹素娟,1997.4,〈族群關係中的女性——以平埔族為例〉,《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2:3-7。
    詹素娟,2008.12,〈清代平埔族的分佈與遷徙〉,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
    詹素娟,2015.3,〈以社為治——《康熙臺灣輿圖》的虛與實〉,《臺灣博物季刊》34.1:16-23。
    楊傑銘,2008.7,〈帝國的凝視——論清代遊宦文人作品中的原住民形象的再現〉,《臺灣文學評論》8.3:84-107。

    五、學位論文
    宋冠美,2014,〈圖像、知識與帝國統治:清代臺灣原住民形象的比較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瀞儀,2007,〈平埔族婦女形象與角色的變遷,1603-189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陳芷凡,2011,〈跨界交會與文化"番"譯:海洋視域下臺灣原住民記述研究(1858-1912)〉,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楊鴻謙,2002,〈清代臺灣南部西拉雅族番社地權制度變遷之研究-以鳳山八社領域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廖婉汝,2013,〈清代臺灣婦女的形象建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藍偵瑜,2008,〈清代來臺文人之臺灣特殊性書寫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