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耀城
Wang, Yao-Cheng
論文名稱: 運動比賽之微觀權力研究──以一場混雙網球比賽的分析為例
The Study of Micro-powers in Sport Tournaments Based on analyzing a Mixed Doubles Tennis Tournament
指導教授: 劉一民
Liu, I-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競技學系
Department of Athletic Performance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9
中文關鍵詞: 網球雙打權力關係規訓傅柯運動哲學
英文關鍵詞: tennis doubles, power relations, discipline, Foucault, philosophy of spor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4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運動比賽之微觀權力研究為題,主要著眼於網球雙打選手彼此在搭檔配合時所產生的種種關係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微觀權力。本研究以傅柯 (Michel Foucault) 之「權力的微觀物理學」(本論文簡稱微觀權力)概念作為理論基礎。其理論探討的是關於微觀權力不斷存在於人與人之間或是各種關係之中,透過對權力進行深入解析,而指向「權力關係」的運作。透過筆者自身在中華民國103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與搭檔合作的公開混合組雙打比賽案例,探討在這次合作關係中所產生的種種權力運作模式。結果發現,權力運作方面分析出包括父親、姊姊、教練、制度、學校、學長姊、金牌、隊友、搭檔等不同的權力運作。接著再從微觀權力的影響來看,則可發現臉孔、手勢、態度、溝通、外顯行為、思想、球技、外在的監督等權力關係運作。最後,這些微觀權力下細密繁複的權力關係脈絡建構出相對明晰的結構模式,主要可歸納為四個部分:肉體──有形的權力;看──無言的權力;語言──有聲的權力;規訓──可逆的權力。透過這種種的微觀權力網絡,從各個層面、角度,以不同程度的影響力主導了這整個網球雙打搭檔過程與合作關係。

    The research aims at studying the micro-powers in sport tournaments, and focuses on examining the micro-powers derived from the relations between partners in tennis doubles. In philosophy of sport,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ichel Foucault’s theory that explores micro-physics of power (micro-powers) existing constantly in persons and various relations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e operation of power relations by analyzing the powers. In the case study, the author takes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while he participated in mixed doubles tennis tournament in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2014 and explores the operation of power in partnership. The result shows various kinds of operation of power including father, elder sister, coach, system, school, seniors, championship, teammates, and partner. Moreover, the study evaluates the influence of micro-powers and finds out the operation of power relations including face, gesture, attitud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hought, technical skills, and supervision. Finally, the networks of micro-powers are clearly constructed based on examining the complex power relations and generaliz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angible power such as body, the second part is silent power such as look, the third part is vocal power such as language, and the fourth part is reversible power such as discipline. In summary, the micro-powers play a key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partnership in tennis doubles from various aspects.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5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貳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網球的相關文獻…...…………………………………………………………6 第二節 傅柯的微觀權力概念…...………………………………………..…………13 第三節 敘說研究相關文獻…….…...………………………………………………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36 第一節 研究方法…...…………………………………………………………………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架構…...………………………………………..…………36 第肆章 永無止境的「想像」世界…...…………………………………..…39 第一節 無限想像的搭檔…...…………………………………………………………40 第二節 初次見面的搭檔…...…………………………………………………………50 第三節 比賽期間的搭檔…...…………………………………………………………55 第四節 本章小結…...…………………………………………………………………59 第伍章 無所不在的「權力」世界…...…………………………………..…61 第一節 競賽場的微觀權力世界…...………………………………………..………..62 第二節 搭檔間的微觀權力世界…...………………………………………..………..72 第三節 本章小結…...…………………………………………………………………80 第陸章 肉體、看、語言、規訓……………………………………………....81 第一節 肉體──有形的權力………………………………………………………...82 第二節 看──無言的權力………………………………………………………......88 第三節 語言──有聲的權力………………………………………………………...93 第四節 規訓──可逆的權力………………………………………………………...96 第五節 本章小結…...…………………………………………………………………99 第柒章 結論…...……………………………………………………………100 引用文獻…...…………………………………………………………………105

    一、中文部分
    (一)一般書籍
    李猛,〈傅柯與權力分析的新嘗試〉,《再見傅柯》,黃瑞祺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104-139。
    吳芝儀,〈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齊力、林本炫編,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2005,145-188。
    馬達弟、曾精雄,《網球:基本技術與戰術》,臺北:台灣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1。
    楊大春,《傅柯 (Michel Foucault) 》,臺北:生智,2008。
    趙福生,《福柯微觀政治哲學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劉一民,〈人類為遊戲之靈──試論懷金格的遊戲理論〉,《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劉一民編,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5,3-23。
    劉一民,〈球場故事三部曲──運動故事的結構與意義〉,《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劉一民編,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5,177-191。
    劉一民,〈解除臺灣身體文化的魔咒──重建野性的身體〉,《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劉一民編,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5,301-311。
    劉一民,〈運動員的身體書寫世界──凝視生命的深度〉,《運動書寫》,石明宗、呂潔如編,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2006,1-19。
    穆瑞傑,《普通高校公共體育選項課教材~網球》,臺北:諾亞文化出版社,2004。
    (二)翻譯書籍
    史密斯 (Jonathan A. Smith) 編,《質性心理學:研究方法的實務指南 (Qualitative psychology: a practical guide to research methods) 》(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等譯),臺北:遠流,2011。
    傅柯 (Michel Foucault) 著,《臨床醫學的誕生》(劉北成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傅柯 (Michel Foucault) 著,《瘋癲與文明:理性時代的瘋癲史》(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
    傅柯 (Michel Foucault) 著,《性經驗史》(余碧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傅柯 (Michel Foucault) 著,《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劉北成、楊遠嬰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
    德勒茲 (Gilles Deleuze) 著,《德勒茲論傅柯》(楊凱麟譯),臺北:麥田出版,2012。
    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 Tamar Zilber著,《敘事研究:閱讀、分析與詮釋 (Narrative research:reading,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吳芝儀譯),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5。
    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著,《敘說分析 (Narrative analysis) 》(王勇智、鄧明宇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D. Jean Clandinin, F. Michael Connelly著,《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蔡敏玲,余曉雯譯),臺北:心理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
    (三)學位論文
    吳佳俊,〈蜘蛛網與獨角戲一位排球教練的自我敘說〉,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林慶宏,〈衝突、衝動、衝擊-桌球選手與教練互動關係敘說〉,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2007。
    林子揚,〈優秀女子網球雙打比賽主要得分技術之探討-以2008年海碩盃女子職業網球雙打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2009。
    林岱樵,〈職業男子網球雙打比賽中網前球員策略之研究-以布萊恩兄弟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碩士論文,2010。
    林志明,〈一個籃球教練的自我敘說──我MVP板凳球員〉,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
    陳宗霖,〈榮耀與挑戰:敘說華信國小排球教練故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黃玫貞,〈敘說汗水中的笑與淚:走過峰與谷的青少年桌球國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2。
    楊宗時,〈曾經滄海難為水:三位桌球少年國手的故事〉,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
    劉彥良,〈高齡馬拉松選手的經驗敘說〉,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劉得梭,〈「我的球會轉彎」:一位奧運棒球投手生涯轉換敘說〉,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四)期刊論文
    王苓華,〈網球的應用生理學──適能發展〉,《大專體育》,55(臺北,2001.08):127-132。
    江勁政、江勁彥、湯文慈,〈男子網球選手第一發球與第二發球持拍臂之運動學分析〉,《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0(臺北,2011.06):45-60。
    吳忠芳、李建平、郭世傑,〈網球單打比賽的生理學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4(臺北,2006.06):21-28。
    吳忠芳、陳麗玉,〈網球選手熱環境運動之策略〉,《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2(臺中,2008.12):215-219。
    吳忠芳、陳麗玉,〈網球選手的營養管理〉,《臺中學院體育》,8(臺北,2011.11):73-82。
    林俊宏、林學宜,〈網球運動心理策略〉,《大專體育》,74(臺北,2004.10):49-55。
    陳志榮、王宏義、簡瑞宇、張碧峰,〈網球雙打比賽勝負之技術分析──以生涯金滿貫選手布萊恩兄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1(嘉義,2014.04):138-148。
    陳志明、簡敬倫、張瑞興、洪雪鳳,〈青少年網球選手壓力知覺、因應策略與身心倦怠之關係〉,《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4.3(屏東,2014.06):93-108。
    翁麒焜,〈網球選手心理競技能力及競賽特質焦慮之研究─以契合度與區域分析為指標〉,《體育學報》,35(臺北,2003.09):107-116。
    麥吉誠、趙高政、林志隆、鄭鯤茂,〈網球雙打比賽技術應用之原則〉,《中華體育季刊》,19.1(臺北,2005.03):38-46。
    梁龍鏡、黃美雯、黎俊彥,〈個案分析女子網球單打正式比賽之運動強度〉,《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6(臺北,2007.08):143-151。
    梁龍鏡、范姜文妏、黎俊彥,〈女子網球單打正式比賽特徵與心跳率相關之個案分析〉,《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8(臺北,2008.12):25-33。
    董俊男、陳志榮、季力康、劉義群,〈優秀大專網球運動員心理技能之分析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2年度上(臺北,2003.06):533-540。
    彭譯箴,〈網球運動員接發球等待的技術-靜眼訓練〉,《中華體育季刊》,28.2(臺北,2014.06):145-153。
    溫廷傑,〈不同背景變項之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0(雲林,2011.08):123-134。
    蔡文程、郭志騰、楊坤芳,〈大專網球選手運動心理堅韌性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3(彰化,2010.06):177-187。
    歐陽振漢、徐育廷,〈網球選手壓力管理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臺北,2008.05):267-277。
    劉俊概,〈硬式網球發球技術之運動生物力學探討〉,《屏東體育》,9(臺北,2006.07):122-131。
    劉一民,〈職網陪賽經驗的知識建構:三色空間交往模式的發現〉,《運動文化研究》(臺北,2007.06):7-27。
    劉一民,〈運動風格經驗的現象學探討─風格與反風格間的周旋〉,《運動文化研究》,18(臺北,2011.09):7-39。
    謝麗娟、林育田,〈不同步法網球發球的動力學參數比較〉,《北體學報》,7(臺北,2000.04):228-236。
    謝勇圳、王苓華,〈網球運動單、雙手反拍與站姿之生物力學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1.2(臺北,2007.06):98-105。
    簡瑞宇,〈硬式網球雙打基本擊球及戰術應用分析〉,《大專體育》,58(臺北,2002.02):25-30。
    簡瑞宇、詹建人,〈網球截擊技術及雙打「搶球戰術」之應用分析〉,《大專體育》,114(臺北,2011.06):61-68。
    簡瑞宇、蔡文程,〈網球選手心理技能之研究-以參加第十五屆東方錶盃全國大專網球排名賽為例〉,《休閒運動期刊》,10(雲林,2011.08):45-54。
    羅國城、王苓華,〈網球發球軀幹及下肢運動學與重心力矩之分析〉,《大專體育學刊》,5.1(臺北,2003.06):205-215。
    羅志勇、劉先翔,〈網球運動員心理素質訓練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6.4(臺北,2012.12):483-489。
    二、英文部分
    Denzin, N. K., Interpretive interactionism,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1989.
    Michel Foucault,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 other writings 1972-1977,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