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顏溦伶 Yen, Wei-Ling |
---|---|
論文名稱: |
以教練策略詮釋東坡黃州詞之研究 The Study of using Coaching Strategy to explore Su Shi’s Huangzhou Ci Poetry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9 |
中文關鍵詞: | 教練 、策略 、東坡 、蘇軾 、黃州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0 下載:1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練(Coach)的系統思維成形於運動場上,每位金牌選手的背後必有一位能引導其發揮潛力的運動教練。將此概念運用至現代企業,以「教練」(Coach)取代傳統的「教導」(Teach),以同理、聆聽、肯定部屬取代指導、命令、責備的傳統方式,故近年來教練在企業管理上備受肯定,可用於發展人才,故能帶領組織邁向卓越。教練是一個與夥伴共創的合作關係,由激勵、深思和創造的過程,大幅提昇個人及專業潛能。教練可用於運動、學校、企業、情感、親子、家庭等各種範疇,目的是朝人生美好的方向前進。
北宋文豪蘇東坡在文學藝術領域造詣非凡,道德風骨亦令人景仰,有自己處世的原則,隨著遷謫的磨難更顯智慧。東坡樂天知命、坦蕩磊落、以順處逆、積極曠達等生命特質,與現代教練策略求新、求變、求好,以達到個人或團隊理想之境界不謀而合。東坡謫居黃州期間以詞抒發幽微心情,於詞境中與自然唱和,胸懷寬大,能沉澱反思,是他能突困的關鍵,以此心性,形諸於詞,展現意境清遠超然的生命情調。本論文選擇以東坡黃州詞為主要論述範圍,因「烏臺詩案」發生後,東坡謫居黃州,詞作達到質與量的高峰,開創詞境,本論文期以教練理念、教練技巧、基本教練模式應用等等各種策略,重新詮釋東坡的詞情心境,提供中西多元觀點,進一步深入闡述他在逆境中曠達的人生體悟。
一、教練專書
九戒居士:《做人的佛法》,臺北:七葉佛教書舍,2011年。
周震宇:《聲入人心──教你如何洞悉人性、說話動聽》,臺北:方智出版社,
2010年。
孫耀君《西方管理學名著提要》,臺北:昭明出版社,1999年。
陳朝益、王成著:《新領導力:由教訓型到教練型的經理人》,北京:機械工業
出版,2009年。
陳朝益:《幫員工自己變優秀的神奇領導者》,臺北:大寫出版,2012年。
陳恆霖:《Coach領導學:帶人才超越「現在職位」的企業教練心理&對話技 術》,臺北:大寫出版,2012年5月。
陳恆霖《Coach父母學:從「教養」變「教練」》,臺北:大寫出版,2013年。
梅家仁主編《教練吧》,臺北:城邦印書館,2014年11月。
黃俊華:《教練──幫助你成功》,臺北:經濟新潮社,2007年。
黃婷、黃仁勇、陳世明、成樹傑著《豐悅企業教練錦囊:塑造獨一無二的企業
DNA》,臺北:豐悅國際專業教練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聖嚴法師智慧語錄《大智慧過生活.心靈環保就是慈悲心》,臺北:七葉佛教書
舍,2010年。
傅麗英:《鏡子──與教練對話》,臺北:誌成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
穆景南《做個當下的生活教練:內求自我身心觀照,外達和諧人際關係》,臺北:
遠流出版社,2001年。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顧淑馨譯:《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臺北:天下文化,2014年。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著,殷文譯:《第8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 The 8th Habit:From Effectiveness to Greatness》,臺北:天下文化,2005年。
伊索《伊索寓言》,臺北:人類文化,2013年。
艾倫.費恩(Alan Fine)、蕾貝卡.梅瑞爾(Rebecca Merrill)著,黃涵音譯《10倍速成功》,臺北:高寶書版集團,2012年。
克莉絲汀.康瑪佛德(Christine Comaford)著,吳書榆譯:《部落領導學:全球百大CEO採用的組織改造計畫》,臺北: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柯萊恩(Stefan Klein)著,陳素幸譯《不斷幸福論Die Gluecksformel》,臺北:大塊文化,2004年。
約翰.惠特默爵士(Sir John Whitemore)著,江麗美譯《高績效教練,Coaching for Performance》,臺北:經濟新潮社,2010年。
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著,吳玟琪譯:《UP學:所有經理人相見恨晚的一本書》,臺北:李茲文化,2007年。
理察.班德勒(Richard Bandler)等著;吳孟儒譯《NLP之父,3天改變你的一生》,臺北:方智出版社,2013年。
梅若李.亞當斯(Marilee G. Adams)著,陳正芬譯《問的好》(Change Your Questions Change Your Life),臺北:商業周刊智商文化出版,2005年。
提姆西.葛維(W.Timothy Gallwey)著,郭寶蓮譯《工作學習地圖》,臺北:經典傳訊文化出版,2001年。
野口吉昭編《營業計畫&目標管理的方法》,臺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維吉尼亞.薩提爾(Viginia Satir)著,江麗美、魯宓譯:《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二、教練學位論文
陳茂雄《諮商輔導的新領域──「企業主管教練服務」的行動研究》,臺北: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楊念湘《國民小學校長混合教練、師傅教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劉美鈴《教練領導模式之研究──探討D公司現況》,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高階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論文,2012年。
三、教練期刊論文
胡稚群《企業教練模式的運用探討》,中國生產力中心網站,顧問服務室,顧問
專欄:http://www.cpc.org.tw/consultancy/article/742
曾郁卿《臺北e大鮮活電子報管理專欄.洞察人心的管理新技術──教練技術》
http://epaper.hilearning.hinet.net/images/tpec/115/04.htm
鄧雲暉〈歡迎進入教練時代!〉(Welcome To Coaching Generation)
http://coaching.com.tw/2010/2010/08/hello-world/
林其豪〈聆聽與覺察〉,達真國際教練學校專欄:
http://authenticcoaching.com.tw/article/457.html
四、網路資訊
MBA智庫 http://wiki.mbalib.com/zh-tw/%E8%88%92%E9%80%82%E5%8C%BA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3709
《中時雜誌》網站〈李國修〉http://mag.chinatimes.com/print.aspx?artid=12202
《天下雜誌》網站〈劇場國寶人生謝幕,李國修: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0156
〈天堂與地獄的差別〉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5unbZ4HXAI
火星爺爺TED演講,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t0XlFoCjU
王品集團網站: http://www.wowprime.com/vision_page.html
南山人壽企業網站:http://www.nanshanlife.com.tw/Public_web/About/CompanyProfile/Vision/vision.html
《商業週刊成功首部曲.孤獨少年的自學翻身》1047期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Article.aspx?id=29197&p=1
新局企管網:http://www.easy221.com/098.html
達真國際教練學校網站: http://authenticcoaching.com.tw/article/list/49/
國際教練聯盟(ICF: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網站
http://www.icftaiwan.org/index.php?module=intro&mn=1&id=12501
清.潘永因編《宋稗類鈔》網頁: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25/19/4993693_135801638.shtml
五、蘇軾個人作品及年譜、傳記資料
宋.蘇軾撰,傅成穆儔標點《蘇軾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蘇軾撰,明.茅維編,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蘇軾撰,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蘇軾撰,鄒同慶、王宗堂校注:《蘇軾詞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2
年初版、2007年二版、2012年重印)。
蘇軾撰,宋.傅幹注,劉尚榮校證:《傅幹注坡詞》,成都:巴蜀書社,1993。
蘇軾撰,龍榆生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蘇軾、辛棄疾撰,顏崑陽注:《蘇辛詞》,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宋.施宿編撰:《東坡先生年譜》,四川大學中文系唐宋文學硏究室編:《蘇
軾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宋.傅藻:《東坡紀年錄》,收入北京圖書館編:《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
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
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四川:巴蜀書社,1985年。
王水照、朱剛:《蘇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水照編:《宋人所撰三蘇年譜彙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王宗稷編《東坡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孔凡禮:《蘇軾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李一冰:《蘇東坡新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蘇東坡傳》,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
莫礪鋒:《漫話東坡》,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曾棗莊:《三蘇傳──理想與現實》,臺北:學海出版社,1996年。
六、古代專書
春秋.左丘明著,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2005年。
南朝劉宋.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
戰國.莊周:《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荀子集解.考證》,臺北:世界書局,2000。
宋.朱彧:《萍洲可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
宋.李熹撰、趙希弁補注:《續資治通鑑長編》,臺北:世界書局,1964年。
宋.朋九萬撰〈東坡烏臺詩案〉見嚴一萍選輯《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
書館印行,1968年。
宋.朋九萬撰《烏臺詩案》,見於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臺灣商
務印書館,1939年。
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四庫全書》收于子部小說家類,北京:中華書局,
2006年。
宋.費袞撰《梁溪漫志》引自《知不足齋叢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
宋.劉辰翁:《須溪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臺一版,1989年。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鮦陽居士:〈復雅歌詞序〉,陳良運主編:《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南昌:百花洲文藝,1998年。
宋.蘇過著,舒大剛、蔣宗許等校注:《斜川集》,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
宋.蘇轍:《欒城後集》卷21,收入蘇轍著,曾棗莊、馬德富校點:《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宋.蘇轍:《蘇轍集》,曾棗莊、舒大剛主編:《三蘇全書》,北京:語文出
版社,2001年。
元.脫脫等:《宋史.蘇軾》,臺北:鼎文書局,1978年。
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
清.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
清.陳廷焯著,杜維沫校點:《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清.梁廷枏:《東坡事類》下冊,臺北:廣文書局,1981年。
清.王先謙著《莊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2001年。
樓宇列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七、今人專著
王國維:《人間詞話》,見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8。
王水照:《蘇軾論稿》,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王水照:《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國瓔:《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論析》,臺北:允晨文化,1999年。
木齋:《蘇東坡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
孔凡禮:《孔凡禮文存》,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方瑜:《唐詩論文集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編《中國蘇軾研究》第一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編《中國蘇軾研究》第二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編《中國蘇軾研究》第三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年。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編《中國蘇軾研究》第四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年。
地球出版社編輯部《中國文學總新賞──唐宋詞(三)》,臺北:地球出版社,
1997年。
余秋雨《山居筆記.蘇東坡突圍》,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8月。
冷成金:《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定風波》,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2月。
昌彼得、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鼎文書局,
1986年。
范軍:《蘇東坡的人生哲學──曠達人生》,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唐玲玲、周偉民:《蘇軾思想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唐玲玲、石聲淮箋注:《東坡樂府編年箋證》臺北:華正書局,2000年。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臺北:廣文書局,1967年。
張再林:《唐宋士風與詞風研究──以白居易、蘇軾為中心》,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5年。
張海鷗:《宋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郭美美:《東坡在詞風上的承繼與創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黃啟方:《東坡的心靈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曾棗莊等:《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曾棗莊、曾濤編:《蘇詞彙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 年5月。
葉嘉瑩:《迦陵談詩》,臺北:三民書局,1971年。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3年。
葉嘉瑩:《詞學新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裴斐:《文學概論》,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2年。
樓宇列校釋《老子道德經注校釋》,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陳弘治:《唐宋詞名作析評》,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鄭騫:《景午叢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2年。
鄭騫編注:《詞選》,臺北: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1995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2年。
劉少雄:《學詞講義》,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劉少雄:《會通與適變-東坡以詩為詞論題新詮》,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劉少雄:《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劉石:《蘇軾詞研究》,臺北:文津閣出版社,1992年。
鍾來因:《蘇軾與道家道教》,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錢鍾書:《七綴集》,臺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
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
黃寶華選注:《黃庭堅選集.跋子瞻和陶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顏崑陽:《月是故鄉明:一夜鄉心五處同》,臺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00。
顏崑陽:《蘇辛詞選釋》,臺北:里仁書局,2012年。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六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
龍榆生:《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龍沐勛校箋《東坡樂府箋》,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古文觀止》,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波蘭.馬凌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著、朱岑樓譯:《巫術、科學與宗教》(Magic,Science and Religion),臺北:協志工業從書,1996年。
八、研討會及期刊論文
潘師麗珠〈論東坡詞的敘事性〉,發表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1敘事文學與文
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10月。
王立〈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登高望遠與中國古代思鄉文學主題〉,《文史雜誌》,1999年第4期。
王保珍〈東坡日月長──蘇軾在黃州〉,《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1990年4月。
王紅〈長江源的探尋與認定分析〉,《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
卷第1 期,2004年3月,頁55-60。
李國南〈論《通感》的人類生理學共性〉,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總第103期。
李文鈺〈漂泊與思歸──從東坡詞中的他界意象論其內在追尋〉,《漢學研究》
第27卷第1期,2009年3月,頁57-84。
李妮庭〈蘇軾詩中的「遊」與自我意識──以倅杭為中心的考察〉,東華人文學
報第二十期,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2年元月,頁59-105。
李慕如〈談東坡思想生活入禪之啟迪〉,《屏東師院學報》11期,1998年6月。吳擎華〈北宋官員致仕制度淺探〉,《文史雜誌》,2006年第2期,頁57-59。
呂愛梅〈鳥飛返故鄉兮,狐死必首丘──我國古代文學中的三種懷鄉類型〉,
《文史雜誌》,2000年第6期。
林增文《概念譬喻理論的詩歌詮釋──以蘇軾〈定風波〉詞為例》(《臺北:有
鳳初鳴年刊》第六期,2010年。
胥端甫〈東坡家庭與烏臺詩案〉上、下,《中華詩學》3卷6期、4卷1期,1970年
11月、12月。
孫桂麗〈蘇軾詩中「歸」意識探析〉,《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卷第1期,2005年3月,頁47-49。
唐凱琳〈蘇軾詩歌中的「歸」──宋代士大夫貶謫心態之探索〉,《國際宋代
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10月,頁535。
張袁月〈蘇軾詞中的人生境界──以定風波為例〉,天津:南開大學文學院。
陳滿銘〈蘇東坡的境遇與期詞風〉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報》第30 期,
2001年。
陶晉生〈蘇東坡的母親〉,《歷史月刊》,1995年第90期。
曹志平〈蘇軾歸隱嚮往新解〉,《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4期,2004年
8月,頁48-50。
喻世華〈執著與曠達:蘇軾詩詞的還鄉情結〉,《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1年第4期,頁54-57。
黃寬重〈蘇東坡貶謫黃州的生活與心境〉《故宮文物月刊》8卷1期,1990年4月。
彭智文〈歷史與空間:細論蘇東坡和白居易〉,香港:文匯報,2007年。
傅承洲、張璐〈歸去來兮,吾歸何處?──蘇軾「歸去」詞初探〉,《鹽城師
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 卷第5 期,2009年10月,頁35-41。
楊海明〈「歸心正似三春草」 略論蘇軾詞中的「懷歸」意蘊〉,《中國韻文
學刊》2002年第1期,頁80-85。
楊勝寬〈蘇軾利民思想芻議〉,《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7 期,1998年。
楊波〈藝術通感:一種統覺性創造性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的審美闡釋〉,新
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12月第31卷第4期。
趙愛萍〈通感過程中的隱喻思維〉,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
蔡英俊〈東坡謫居黃州後的心境〉(《鵝湖》2卷4期,1976年10月)
劉少雄〈東坡黃州文散論〉,《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5卷第3期,1995年9月,
頁143-158。
劉少雄《宋人詩餘觀念的形成》, 臺北:《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三期,2005年
12月),頁235-276。
劉昭明〈二蘇與章惇元祐交疏考〉,臺南:《國立臺南大學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第45卷第1期,2011年4月,頁1-30。
劉昭明〈人行佛心一文豪──蘇東坡在嶺南的佛教因緣〉(《慧炬》304期,1989
年10月。
鍾文伶〈蘇軾《寒食雨二首》析論〉,臺北:《明新學報》,2009年2月,卷35。
鄭園〈東坡詞題序研究〉,見《文史哲.文學研究》第二篇,濟南:山東大學,
2005年第5期,總第290期。
顏智英《東坡詞篇章結構探析──以黃州作〈浣溪沙〉五首為考察對象》,臺北:
《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類,2004年。
九、學位論文
袁蜀君:《東坡樂府用韻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69年。
許金枝:《東坡詞韻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
劉智濬:《蘇軾與莊子──東坡文學作品中的莊子思想》,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江惜美:《烏臺詩案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
羅鳳珠:《蘇軾黃州詩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年。
柳明熙:《蘇東坡詞所表現的心路歷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
博士論文,1988年。
蔡秀玲:《東坡黃州經驗之探討》,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吳淑華:《東坡謫黃研究》,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吳雅婷:《北宋士大夫的宦遊生活──蘇軾個案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
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許慈娟:《困境與超越──以東坡黃州詞為例》,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2002年。
黃惠暖《東坡詞草木意象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
學位班碩士論文,2002年。
張雯華:《東坡詞色彩意象析論》,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
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03年。
王秀珊:《論東坡詞中的仕隱情懷》,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2年。
周鳳珠:《東坡黃州詞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
論文,2003年。
邢莉麗:《蘇軾黃州時期書蹟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國文教
學碩士班學位論文,2004年。
李文鈺:《宋詞中的神話特質與運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博士論文,2004。
邱瓊薇《東坡黃州詞篇章結構探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在職進修
碩士論文,2004年。
田義勇:《通才的智慧──蘇軾思維特徵研究》,鄭州:鄭州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論文,2005年。
沈芳如:《魏晉詩歌中的懷歸意識》,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5年。
林融嬋:《蘇軾超曠情懷與文化關係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5年。
明雅妮:《蘇軾的時間意識與其文學創作的美學聯繫》,長沙:湖南師範大學文
藝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劉若斌:《蘇軾「自我超越」的人文精神初探》,濟南:山東師範大學文藝學碩
士學位論文,2008年。
蕭培民:《試論蘇軾詞的出世傾向》,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
位論文,2008年。
李芹香:《論蘇軾詩詞中的曠達風格》,貴陽:貴州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李天祥:《蘇軾的「寄寓」與「懷歸」──以時間、空間為主軸的考察》,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0年。
簡子芽:《蘇軾詞中「夢」字意象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語
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陳敬雯:《蘇軾的思鄉情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012年。
馬菁珍:《蘇軾東坡志林文學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12年。
李百容:《蘇軾詩畫通論之藝術精神研究》,臺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博士
班博士論文,2012年。
汪希瑜:《東坡詞中的三鄉情懷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
職專班論文,2013年。
黃秀琴:《蘇東坡的生命觀與生命教育的對話》,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
學院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