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梁翠兒
LEONG, CHOI-I
論文名稱: 東方的世外桃源:戰時澳門的畸形繁榮(1937-1945)
指導教授: 陳惠芬
Chen, Hui-F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澳門畸型繁榮中立區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5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2下載:8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1937至1945年中日戰爭及太平洋戰爭期間的澳門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澳門社會在戰時的變化,特別聚焦於其在戰火波及下畸型繁榮的一面。
    戰爭的爆發,使澳門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地理位置與戰區的接近,加上「中立區」的地位,使澳門成為鄰近地區居民躲避戰火的避難所,因而迎來人口的暴增。日軍在廣東沿海的軍事行動,亦使澳門的對外交通受限。在這情況下,澳門開始出現治安惡化、以及糧食、燃料及房屋短缺的危機,社會受到嚴重的衝擊。另一方面,戰爭亦使大量人才及資金流入澳門,使其社會生態出現變化。其中,高消費人口的增加,帶動餐飲及休閒娛樂業的勃興;文人、藝術家的移入,亦使澳門的文藝活動空前活躍,致而造就出澳門戰時畸型繁榮的景象。本文希望透過對上述現象進行探討,從而突顯出身處中立區的澳門戰爭時期多元的社會面貌。

    緒論 1 前篇:戰時澳門的變化與危機 19 第一章 戰前澳門發展概況 19 第一節 葡萄牙殖民地的形成 20 第二節 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 22 第三節 人口分布與社會變遷 29 小結 33 第二章 戰爭對澳門的衝擊 35 第一節 戰時澳門的中立政策 35 第二節 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 37 小結 49 第三章 戰時澳門危機 50 第一節 人口劇增與社會問題 50 第二節 糧食與電力的短缺 64 小結 75 後篇:戰時澳門的另類榮景 77 第四章 難民之外社會群體的流入 77 第一節 商人 78 第二節 各方政治權貴 82 第三節 專業人士 84 第四節 文藝界及體壇人士 86 小結 88 第五章 豐儉由人的餐館消費盛況 89 第一節 戰時餐飲業的發展 89 第二節 餐館中的酬酢歡宴 102 小結 107 第六章 燈紅酒綠的舞廳娛樂 108 第一節 戰時舞廳的勃興 108 第二節 縱情享樂的舞廳時光 110 小結 118 第七章 雅俗共賞的電影與戲曲演出 119 第一節 戰前戲院發展概況 119 第二節 戰時戲院的經營榮景 121 第三節 戲院功能的多樣性 132 小結 139 第八章 藝文活動的空前發展 140 第一節 戰前文化活動概況 140 第二節 戰時的文人雲集 141 第三節 詩歌創作與畫作展覽 144 小結 158 結論 159 徵引書目 163

    一、 史料
    (一)報刊
    1. 《華僑報》,澳門,1938-1945。
    2. 《大眾報》,澳門,1941-1945。
    3. 《西南日報》,澳門,1941-1945。
    4. 《市民日報》,澳門,1945。
    5. 《申報》,香港,1938-1939。
    6. 《南華早報》,香港,1939。
    7. 《大公報》,香港,1940。
    8. 《亞洲商報》,香港,1944。
    9. 《中華實事周刊》,廣州,1929。
    10. 《國貨月刊(廣州)》,廣州,1935。
    11. 《經濟月報》,廣州,1944。
    12. 《公評報》(廣州),1945。
    13. 《申報》,上海,1874-1949。
    14. 《禮拜六》,上海,1922、1936。
    15. 《影戲春秋》,上海,1925。
    16. 《新中華》,上海,1934。
    17. 《電聲(上海)》,上海,1936-1940。
    18. 《人言周刊》,上海,1934。
    19. 《社會周報(上海)》,上海,1934。
    20. 《娛樂(上海)》上海,1935。
    21. 《真光雜誌》,上海,1938。
    22. 《譯報周刊》,上海,1939。
    23. 《教育季刊(上海1925)》,上海,1939。
    24. 《金融周報》,上海,1941。
    25. 《國貨月刊(長沙)》,長沙,1935。
    26. 《申報》,漢口,1938。
    27. 《國魂》,漢口,1938。
    28. 《半月文萃》,桂林,1943。

    (二)檔案
    1. 《澳門指南》(Directorio de Macau),澳門,1936-1937
    2. 《澳門年鑒》(Anuário de Macau),澳門,1938-1940。
    3. 《政府公報》,澳門,1851-1945。
    4. 國史館藏檔案,檔號:118-010100-0027-003,〈陳耀祖電汪兆銘日方聯絡部通知澳門現有一批新式良好軍械擬與粵省交換穀米請准照辦並酌發款項〉(1943年7月6日)。
    5. 國史館藏檔案,檔號:001-035100-00067-008,〈李福林函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請獎敍澳門商會主席范潔朋以昭激勵〉(1938年8月2日)。
    6. 國史館藏檔案,檔號:001-035100-00139-031,〈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海外部函國民政府文官處為請頒給中央調查統計局澳門室王金玲等勝利勛章轉請核辦〉(1946年9月9日)。
    7. 國史館藏檔案,檔號:002-080200-00532-029,〈戴笠呈蔣中正制裁澳門巨奸何十與日紗廠經理浦地(次郎並破壞偽中華報館等行動案彙報)〉(1941年8月17日)。
    8. 國史館藏檔案,檔號:002-080103-00010-093,〈羅維玉電李宗仁強調前偽粵財長馮祝萬為奔走和平之中堅人物另戴恩賡均受汪兆銘勾結推動和平談判以陳璧君為策動中心等事〉(1943年10月9日)。
    9. 國史館藏檔案,檔號:002-020300-00003-062,〈特種技術研究室呈蔣中正言馮祝萬戴恩賽與日汪在澳門進行全面和平之內幕〉(1944年1月15日)。

    (三)其他
    1. 何翼雲,《澳門遊覽指南》,澳門:何超龍(發行人),1939。
    2. 何大章,《澳門地理》,廣州:廣東省文理學院,1946。
    3. 王定九,《上海門徑》,上海:中央書店,1935。
    4. 張澍棠,《張提法公(學華)年譜》,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六十三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5. 張海鵬,《中葡關係史資料集(上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6. 莫世祥、虞和平、陳奕平,《近代拱北海關報告匯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
    7. 〔葡〕莫嘉度著,薩安東編,舒建平譯,《從廣州透視戰爭:葡萄牙駐廣州總領事莫嘉度關於中日戰爭的報告》,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二、資料庫
    1. ProQuest Historical Newspaper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南華早報。
    2. 中國近代報刊資料庫《申報》典藏版。
    3. 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本機版)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4. 澳門華僑報歷史檔案資料。

    三、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馮翠,〈抗日戰爭時期澳門難民危機及其應對〉,《澳門研究》,第83期,澳門,2016,頁105-113。
    2. 馮翠,〈抗戰時期澳門華商的慈善活動〉,《澳門研究》,第78期,澳門,2015,頁117-127。
    3. 馮翠,〈抗日戰爭時期澳門難民危機及其應對〉,第83期,澳門,2016,頁105-113。
    4. 婁勝華,〈澳門救亡賑難社團的興盛與轉折(1931-1945)〉,《文化雜誌》,第63期,澳門,2007,頁79-88。
    5. 陳錫豪,〈抗戰時期澳葡政府的對華關係〉,《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廣州,2001,頁110-115。
    6. 莫世祥,〈抗戰期間葡日合流內幕窺探──依據台北「國史館」蔣中正檔案部分史料的透視〉,《澳門理工學報》,2013年第2期,澳門,2013,頁42-52。
    7. 莫世祥,〈抗戰時期的中葡交涉——蔣介石與國府高層處理澳門事項的內幕透視〉,《澳門研究》,83期,澳門,2016,頁86-104。
    8. 白爽,〈抗戰時期澳門鏡湖醫院和同善堂的救亡賑難活動〉,《澳門研究》,第69期,澳門,2013,頁168-173。
    9. 吳樹燊,〈抗戰時期的澳門鏡湖醫院〉,《日本侵華史研究》,2014第2期,南京,2014,頁68-85。
    10. 張曉輝,〈抗戰前期澳門的經濟社會:1937.7-1941.12〉,《民國檔案》,2005第3期,南京,2005,頁82-89。
    11. 杜俊華,〈抗戰時期葡萄牙的遠東政策及對澳門經濟的影響〉,《求索》,2015年第1期,長沙,2015,頁173-177。
    12. 林廣志,〈晚清澳門華商的崛起及其社會地位的變化〉,收入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編《澳門史新編》(澳門:澳門基金會,2008),頁223-261。
    13. 婁勝華,〈消逝與新生:澳門民間結社的變遷及其線索〉,收入吳志良、金國平、湯開建編《澳門史新編》(澳門:澳門基金會,2008),頁869-907。
    14. 查燦長,〈抗戰時期的澳門-華僑報〉,《新聞界》,2006年第4期,成都,2006,頁168-169。
    15. 齊春風,〈抗戰時期日本在港澳灣地區的走私活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3卷第3期,北京,2003,頁82-117。
    16. 盛恩養,〈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美術〉,《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33期,南京,2009,頁93-99。
    17. 李靜,〈澳門粵曲的歷史與現狀——兼談粵曲的文化價值〉,《澳門研究》,2011年第2期,澳門,2011,頁161-170。
    18. 張中鵬,〈詩社雪堂小考—以《詩聲》月刊為中心〉,《澳門研究》,第55期,澳門,2009,頁116-120。
    19. 黎明,〈黎明自述,懷念高師〉,《文化雜誌》,第61期,澳門,2006,頁23-43。
    20. 陳繼春,〈高劍父遺響觀音堂,嶺南派流芳澳門街〉,《文化雜誌》,第61期,澳門,2006,頁165-170。
    21. 潘鶴,〈難忘的澳門〉,《文化雜誌》,第39期,澳門,1992,頁181-184。
    22. 夏泉,〈晚清澳門教會教育研究〉,《澳門研究》,第17期,澳門,2003,頁181-191。
    23. 王鴻泰,〈從消費的空間到空間的消費:明清城市中的酒樓與茶館〉,《新史學》,第11卷第3期,臺北,2000,頁1-48。
    24. 侯凱,〈從虹口觀影到上海摩登——早期上海虹口地區的影院建設(1908—1936)〉,《文藝研究》,2015年第4期,北京,2015,頁93-102。
    25. 邱坤良,〈附逆與抗敵:汪精衞政權的戲劇界〉,《戲劇研究》,第15期,臺北,2015,頁117-148。
    26. 孫愛霞,〈日落餘暉盡,西山覓女幽情—清遺民行迹考論〉,《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2卷第1期,天津,2010,頁79-84。
    27. 趙雨樂,〈近代嶺南文人群像:「清遊會」的活動探析〉,《九州學林》,第14期,香港,2007,頁103-110。
    28. 沈潔,〈淺談中國新國畫的創始—嶺南畫派〉,《美術界》,2015第12期(南寧,2015),頁38。
    29. 〔日〕宜野座伸治,〈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澳日關係一關於日軍不佔領澳門的初步考察〉,《澳門研究》,第5期(澳門,1997.1),頁76-84。

    (二)學位論文
    1. 鍾子程,〈抗日戰爭時期澳門難民的救濟工作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7。
    2. 呂志鵬,〈抗戰時期澳門經濟發展與社會救亡運動〉,廣州:暨南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04。
    3. 李任欣,《葡據時代澳門華人社團研究(1840-1940)》,蘇州:蘇州科技學院歷史系碩士論文,2014。
    4. 劉翠,〈抗戰時期話劇女性形象研究(1937-1945)〉,保定:河北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論文。
    5. 王騰飛,〈爭議的遺產—淪陷時期上海電影研究〉,上海:上海大學電影學博士論文,2016。
    6. 楊學淵,〈20世紀澳門華文文學社團與文學發展〉,廣州:暨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7. 陳雅慧,〈嶺南三家之繪畫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四、專書
    (一)通史
    1. 費成康,《澳門四百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2. 鄧開頌、吳志良、陸曉敏,《粵澳關係史》,北京:中國書店,1999。
    3. 黃鴻釗,《澳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4. 鄧開頌、黃鴻釗、吳志良,《澳門歷史新說》,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9。
    5. 黃慶華,《中葡關係史(1513-1999)(下冊)》,合肥:黃山書社,2006。
    6. 萬明,《中葡早期關係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7. 張天澤著,姚楠、錢江譯,《中葡早期通商史》,香港:中華書局,1988。
    8. 吳志良、湯開建、金國平,《澳門編年史──第五卷》,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9. 〔葡〕施白蒂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1900-1949》,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10. 〔葡〕施白蒂著、金國平譯,《澳門編年史──二十世紀1900-1949》,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11. 〔澳〕杰弗里.C.岡恩(Geoffrey C. Gunn)著、秦傳安譯,《澳門史:1557-1999》,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

    (二)口述歷史
    1. 蔡珮玲,《口述歷史: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澳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2005。
    2. 蔡珮玲,《抗日戰爭時期的澳門(續篇):口述歷史》,澳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2005。
    3. 麥潔玲著,吳承義、高駿譯,《說吧,澳門》,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
    4. 林發欽、江淳主編,《平民聲音:澳門與抗日戰爭口述歷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5。
    5. 傅玉蘭,《抗戰時期的澳門》,澳門:文化局,2001。
    6. 温學權、楊珮欣,《會史留聲:澳門中華教育會口述歷史》,澳門:澳門理工學院,2015。
    7. 史友,《澳門上架木藝工會口述歷史》,澳門:澳門上架木藝工會、文聲出版社,2016。
    8. 林發欽,《澳門老街坊故事系列之情繫新橋坊》,澳門:澳門口述歷史學會,2008。
    9. 蔡珮玲,《口述歷史 : 昔日中秋在澳門》,澳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2007。
    10. 蔡珮玲,《口述歷史:神功戲與澳門社區》,澳門:澳門東亞大學公開學院同學會,2009。
    11. 鄭煒明,《氹仔、路環口述史:村落卷》,澳門:民政總署,2012。
    12. 鄭煒明、呂志鵬,《氹仔、路環口述史:行業卷》,澳門:民政總署,2014。
    13. 蔡珮玲,《澳門歷史的見證 : 陳大白大半個世紀的回憶》,澳門:澳門歷史檔案館,2015。
    14. 劉智鵬、周家建,《吞聲忍語: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香港:香港中華書局,2013。

    (三)回憶錄
    1. 李鉄口述、李冬執筆,《翔鴻乘風:珠江縱隊女戰士李鐵回憶錄》,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2. 陳大白,《天明齋文集》,澳門:澳門歷史學會,1995。
    3. 李烈聲,《回首風塵》,澳門:澳門基金會,2014。
    4. 李烈聲,《冷月無聲》,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4。
    5. Frederic A. Silva, Reminiscences of a Wartime Refugee: Macau and Hong Kong During World War Two : how People Lived and Coped, Macau: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Macau, 2013.
    6. John Pownall Reeves, The lone flag: Memoir of the British Consul in Macao during World War II,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4.

    (四)詩文集
    1. 廖平子著、陳業東點校,《淹留》,澳門:澳門基金會,2006。
    2. 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民國卷(上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3. 章文欽,《澳門詩詞箋注:民國卷(下卷)》,珠海:珠海出版社,2002。
    4. 方寬烈,《澳門當代詩詞紀事(下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
    5. 方寬烈,《澳門當代詩詞紀事(下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

    (五)其他
    1. 朱德新、孟慶順、周運源著,《二十世紀澳門漁民研究》,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2. 黃慰慈,《濠江風雲兒女—澳門四界救災會抗日救國事蹟》,澳門:澳門星光書店,1990。
    3. 查燦長,《轉型、變項與傳播:澳門早期現代化研究(鴉片戰爭至1945年)》,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4. 林廣志,《澳門之魂:晚清澳門華商與華人社會研究》,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17。
    5. 陳偉明,《清代澳門社會生活消費研究(1644-1911)》,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6. 梁錫雄,《澳門飲食業今昔》,香港:三聯書店,2009。
    7. 傅玉蘭,《澳門影業百年回顧》,澳門:澳門文化局,2000。
    8. 吳志良、楊允中,《澳門百科全書》,澳門:澳門基金會,1999。
    9. 鄭天祥、黃就順、張桂霞、鄧漢增,《澳門人口》,澳門:澳門基金會,1994。
    10. 劉羨冰,《澳門教育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11. 黃夏柏,《澳門戲院誌》,香港:麥穗出版社,2012。
    12. 吳志良、婁勝華、何偉傑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十八卷:革命、戰爭與澳門》,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13. 婁勝華,《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體制解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14. 關振東,《關山月傳》,澳門:澳門出版社,1992。
    15. 呂芳上,《中國抗日戰爭史新編》,臺北:國史館,2015。
    16. 張根福,《抗戰時期的人口遷移—兼論對西部開發的影響》,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6。
    17. 巫仁恕,《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18. 左雙文,《華南抗戰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9. 左雙文,《華南抗戰史稿》,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 周家建,《濁世消磨:日治時期香港人的休閒生活》,香港:中華書局,2015。
    21. 鄺智文,《重光之路:日據香港與太平洋戰爭》,香港:天地圖書,2015。
    22. 陳智德,《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香港:香港中華書局,2018。
    23. 連文光,《中外電影史話》,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2。
    24. 趙建民,《中國飲食文化概論》,北京:中國輕工業文化出版社,2012。
    25. 郭秉箴,《粵劇藝術論》,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
    26. 韋軒,《粵劇藝術欣賞》,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1。
    27. 陳繼春,《澳門與嶺南畫派》,香港:三聯書店,2013。
    28. 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北京:中華書局,2013。
    29. 〔日〕和仁廉夫著、張宏艷譯,《歲月無聲:一個日本人追尋香港日佔史迹》,香港:花千樹出版社,2013。
    30. 〔葡〕古萬年(Custódio N. P. S. Cońim)、戴敏麗,《澳門及其人口演變五百年(1500-2000年)──人口、社會及經濟探討》(中文版),澳門:澳門統計暨普查司,1998。
    31. 〔葡〕薩安東著、金國平譯,《葡萄牙在華外交政策──一八四一-一八五四》,澳門:澳門基金會,1997。
    32. 〔加〕黛安娜.拉里(Diana Lary),《流離歲月:抗戰中的中國人民》,台北:時報出版,2015。
    33. Geoffrey C. Gunn ,Wartime Macau: Under the Japanese Shadow,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7.
    34. Stephen R. MacKinnon, Diana Lary, and Ezra F. Vogel, China at war: Regions of China,1937-1945,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5. Christian Henriot and Wen-hsin Yeh, In the shadow of the rising sun: Shanghai under Japanese Occupation,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2004
    36. Wen-hsin Yeh, Wartime Shanghai, London: Routledge, 2003.

    五、網路資源
    (一)故影集:香港外語電影資料網(Play It Again)
    1. http://playitagain.info/site/1946/shepherd-of-the-hills-the-2/
    2. http://playitagain.info/site/1935/picture-snatcher/
    (二)IMDb網路電影資料庫
    3.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32138/
    4.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2094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