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萬岳憲
Yueh-Hsien Wan
論文名稱: 台灣手持式電視之服務內容研究
A Study of Mobile TV Service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楊美雪
Yang, Mei-Hsue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1
中文關鍵詞: 手持式電視行動電視服務內容
英文關鍵詞: Handheld Device, Mobile TV, Content Service, DVB-H, MediaFLO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9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數位匯流的發展趨勢令數位內容得經由無線傳輸環境在不同的系統平台展現,以往在類比時代功能區分明顯的服務內容,也因為數位傳播技術的精進,以及在使用者需求導向的商業行為帶動下,服務功能也將逐漸趨近於多元而一致,而當數位內容在廣播、電信與網路等平台匯流後,傳播媒介的界線已逐漸模糊,彼此產生跨領域傳播語音、視訊與數據的科技匯流現象。
    令消費者隨時隨地接收即時清晰的畫面是手持式電視最重要的基礎服務,而在手持式電視的傳播基礎設施建置完成之後,仍須規劃推出使消費者能接受且與傳統電視不同的服務內容,以使用者導向概念發展易學易用的使用者介面,製作具互動性與加值性的服務內容,以吸引消費者成為手持式電視的長期使用者,並成為與傳統電視的主要差異化服務內容。
    本研究搜集國內、外與手持式電視相關之文獻資料,以探討目前全球手持式電視的發展趨勢;並採用深度訪談法,搜集手持式電視參與業者在服務內容的發展現況、策略規劃與影響因素;藉由網路問卷調查,瞭解消費者對手持式電視的節目與資訊服務內容的使用期望。
    研究發現,手持式電視業者目前有執照核發及適用法令等迫切性問題待釋義,此兩項問題也同時會對手持式電視業者未來的投資與競合產生影響;消費者對於節目內容的期望以新聞性及娛樂性節目較高,資訊服務則較重視即時路況導航及家庭保全監控;期望未來可攜式裝置的主要功能組合,則以道路導航、行動電話及音樂播放為主要的搭配應用。

    The trend of digital convergence has served to distribute digital content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to different platforms. Services in the analog age of old we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but have grown more diverse yet unified on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broadcasting technologies as well as the stimulus of user-oriented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demarcation among transmission media of digital content has been blurred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various platforms - such as broadcasting,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 thereby creating the boom in cross-platform transmission of audio, video, and data.
    Feeding clear, real-time video ubiquitously to us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ervice of mobile TV. However,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mobile TV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related companies need to develop accessible service content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TV, develop user-friendly interfaces, and produce interactive and value-added service content, so as to coax consumers into becoming long-term users of mobile TV, and to create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on with traditional TV.
    This research brings together worldwide data on mobile TV and examines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global mobile TV sector. Furthermore, intensive interviews with relevant companies were conducted to garner information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variables of mobile TV service content. Online surveys were also us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onsumers' expectations of programs and data services on mobile TV.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mobile TV operators are currently faced with several urgent issues, including the lack of clearly defin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roblems with license issuance. These issues are expected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future investments of mobile TV operators as well as their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his research also shows that programs most favored by consumers are news and entertainment, while the most requested data services include real-time traffic navigation and home security monitoring. The highest anticipation is for mixing applications and functions of other portable devices together, with traffic navig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nd music playback being the main combin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一 行動通訊技術演進開創服務新思維 3 二 數位科技匯流改變使用需求 4 三 行動裝置創新應用帶動多元內容發展 5 四 行動通訊產業創造新商機 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解釋 9 一 手持式電視 9 二 服務內容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電視內容數位化的意涵與發展 13 一 電視內容數位化的意涵 13 二 主要國家電視內容數位化的發展 14 三 電視內容數位化的新興應用發展 20 第二節 手持式電視的發展現況 22 一 手持式電視的發展 22 二 手持式電視的現況 25 第三節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意涵與特性 30 一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意涵 30 二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特性 31 第四節、企業經營的策略與產品規劃 32 一 企業經營的策略規劃 32 二 企業經營的產品規劃 34 三 影響企業經營策略與產品規劃的因素 35 第五節 文獻探討小結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0 一 深度訪談 40 二 網路問卷調查 40 第三節、研究對象 41 一 深度訪談對象 41 二 訪談對象背景說明 42 三 網路問卷調查對象 44 第四節、研究工具 45 一 訪談大綱 45 二 網路問卷 45 第五節 研究實施 46 一 深度訪談之實施 46 二 網路問卷調查之實施 4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一 訪談內容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二 網路問卷調查之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發展歷程 53 一 政府各項階段性計畫的發展成果 53 二 廣播電視與內容服務業者的參與 55 第二節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發展現況 57 一 試播前的服務內容發展現況 57 二 試播後的服務內容發展現況 60 第三節、服務內容的策略規劃 64 一 初期的策略規劃 64 二 中、長期的策略規劃 67 第四節、服務內容的產品規劃 68 一 資訊服務的產品規劃 68 二 應用服務的產品規劃 70 第五節、消費者對服務內容的期望 71 一 網路問卷受試者基本資料統計 73 二 對手持式電視的消費期望分析 75 三 對資訊服務內容的期望分析 77 四 對應用服務內容的期望分析 79 第六節 消費者對服務內容的期望差異 82 一 對資訊服務內容的期望差異 82 二 對應用服務內容的期望差異 95 第七節、影響服務內容的內在因素 109 一 企業投資報酬率 109 二 經營團隊的競合關係 110 第八節 影響服務內容的外在因素 111 一 執照核發與適法性問題 111 二 內容提供者的授權方式 113 三 使用戶數的成長規模 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7 一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發展 117 二 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規劃 118 三 消費者對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期望 120 四 影響手持式電視服務內容的因素 122 第二節、研究建議 124 一 對主管機關的建議 124 二 對經營服務業者的建議 125 三 對內容提供者的建議 126 四 對電信服務業者的建議 126 五 對消費大眾的建議 127 六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29 附錄A 訪談說明函 139 附錄B 問卷調查表 141 附錄C 網路問卷信度表 145 附錄D 職業類別一覽表 149

    小約翰(John, L. C. Jr.)、賈桂琳(Jacqueline, L. D.)、羅伯(Robert, D. H.)著(2002)。企業策略:創造並執行強而有力的企業與部門策略(Corporate strategy,丁惠民、林宜萱譯)。台北市:麥格羅希爾。(原作2000年出版)
    中華電信MOD(2007)。認識MOD。2007年10月19日,取自:http://mod.cht.com.tw/MOD/Web/index.php
    中華電信研究所(2008)。網路問卷e點靈-隱私權保護聲明。2008年4月26日,取自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http://qqq.cht.com.tw/webform/privacy.htm
    尹維銘(2005)。3G的美麗與哀愁。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策進會(監製),3G蓄勢待發美麗新世界(頁7-18)。台北市:資訊尖兵。
    方世榮(2005)。統計學導論(五版)。台北市:華泰文化。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証(二版)。台北市:幼獅文化。
    王亞維(2004年3月24日)。數位電視節目內容製作的幾個面向。數位產業的發展趨勢與經營管理:台灣數位廣播電視傳播論壇會議實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頁63-82)。
    王郁琦(2006)。行動電視發展面臨之法規探討。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
    王郁琦、劉幼琍(2005)。美國與英國數位有線電視之發展與相關政策。載於劉幼琍(主編),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頁236-268)。台北縣:正中。
    王韻筑(2007)。掌中新視界-行動電視服務發展趨勢探討。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司徒達賢(2007)。整合的實踐:管理能力與自我成長。台北市:天下雜誌。
    史徒博(Gordon L. Stuber)著(2005)。行動通訊原理(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裴昌幸、聶敏、岳安軍譯)。台北市:五南圖書。(原作2004年出版)
    史富曼(Schiffman, Leon G.)、卡努卡 (Kanuk, Leslie Lazar)著(2006)。消費者行為 (Consumer Behavior,顧萱萱、郭建志譯)。台北市:學富文化。(原作2001年出版)
    台視財經台(2007)。台視財經台/網路直播2台一週節目表。2007年11月15日,取自:台視全球資訊網:http://www.ttv.com.tw/Finance/ProgramList.asp
    台灣數位電視協會(2007)。認識數位電視。2007年4月11日,取自:http://www.dtvc.org.tw/2-2.htm
    民視FTV(2007)。民視節目表。2007年11月15日,取自:民視FTV:http://www.ftv.com.tw/
    行政院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指導小組(2007)。2006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台北市:經濟部。
    何英煒(2007年10月9日)。MTube微網機訂後年量產搶市。工商時報,A12版。
    余瑞琁(2007)。Mobile TV市場現況與發展。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余麗姿(2007年9月4日)。公視手機電視測試上路。經濟日報,A6版。
    克里斯汀生(Christensen M. C.)、雷諾(Raynor, E. M.)著(2004)。創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ccessful growth,李芳齡、李田樹譯。台北市:天下雜誌。(原作2003年出版)
    吳思華(1999)。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二版)。台北市:臉譜文化。
    吳統雄(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頁29-53。
    吳善同(2007年4月12日)。從國際大展看行動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熱門發展趨勢。從國際大展觀察全球ICT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德國漢諾威CeBIT。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吳誠文(2007年4月17日)。您想要什麼樣的行動數位裝置?CE Era-行動、生活:終端設備之解決方案研討會。DigiTimes技術IT。台北市。
    李永定、洪子平(2005)。揭開下一世代行動通訊新序曲。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策進會(監製),3G蓄勢待發美麗新世界(頁102-111)。台北市:資訊尖兵。
    李南生、林盈妤、胡文山(2004)。國內無線電視台邁向數位化產業之發展契機研究。2004年數位廣電時代學術論文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頁31-150)。
    李盛雯(2006年7月28日)。行動電視試播執照最快10月發放。台北市:經濟日報。
    李曉雲(2005)。Any Device看電視-韓國DMB服務現況與產品發展動向。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李曉雲(2007)。初試啼聲-行動廣告模式分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杜拉克(Drucker, P. F.)著(2005)。杜拉克思想精粹-經營的哲學(Drucker saying on management,齊思賢譯)。台北市:商周出版。(原作2003年出版)
    帕墨(Palmer, I.)、哈代(Hardy, C.)著(2005)。管理學的探索(Thinking about management,張可翰、陳盈如譯)。台北市:韋伯文化。(原作1999年出版)
    林心湄(2004)。數位電視無所不在,商機無所不在。台北市:拓璞產業研究所。
    林羿分(2006)。影音娛樂隨手掌握:談行動內容應用發展趨勢。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林苑睛(2007)。行動電視主流標準逆轉,DVB-T/CMMB浮出檯面。新電子科技雜誌,256,頁50-58。
    林淑惠(2007年8月20日)。電信三雄擴大投資因應數位匯流。工商時報,A10版。
    林薰香(2006)。西歐行動電視業者服務模式分析。台北市: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林薰香(2007)。軟交換/IMS加持:FMC蔚為風潮。2007年版行動科技產業全蒐錄特刊,頁14-17。台北市:新電子科技雜誌。
    波特(Porter, E. M.)著(1996)。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李明軒、邱如美譯)。台北市:天下文化。(原作1990年出版)
    波特(Porter, E. M.)著(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周旭華譯)。台北市:天下文化。(原作1980年出版)
    施炳通(2006)。行動電視產業價值鏈與台灣行動電視營運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洪春暉(2007年4月24日)。數位匯流下之家庭娛樂產品前瞻。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網路數位匯流下之創新趨勢前瞻。經濟部技術處,2007我國產業生命力之新契機研討會。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
    科特勒(Philip Kotler & Gary Armstrong)著(2007)。行銷學原理(Principles of Marketing 11 ed.,方世榮譯)。台北市:東華書局。(原作2006年出版)
    科特勒(Philip Kotler)著(2003)。行銷管理學(Marketing Management 11 ed.,方世榮譯)。台北市:東華書局。(原作2002年出版)
    候俊宇(2007)。整體產業生態系統醞釀成熟,行動電視邁向導入期。新通訊元件雜誌,71,頁30-35。
    唐斯(Downes, L.)、梅振家(Mui, C.)著(2000)。Killer App-12步打造數位企業(Unleashing the Killer App: Digital Strategies for Market Dominance,邱文寶譯)。台北市:天下遠見。(原作1998年出版)
    秦素霞(2004)。東亞個人手持行動裝置產業展現況與趨勢分析。經濟部技術處。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秦素霞(2006)。數位聚合媒體變遷中之電視市場發展分析。經濟部技術處。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袁建中(2006)。科技管理。台北市:雙葉書廊。
    高振偉(2005)。由2005 IFA看數位行動影視標準與服務模式之發展。台北市: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高振偉(2007)。西歐付費數位衛星電視服務與市場發展現況。台北市: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高振偉(2007)。剖析歐洲高畫質電視服務發展趨勢。台北市: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高華琦(1998)。我國無線電視台數位化過程中組織創新傳佈的社會資訊處理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7)。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參與手持式電視試播計畫團隊評選結果。2007年4月11日,取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新聞發布:http://www.ncc.gov.tw/news/plan_detail.asp?id=256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7)。第二次甄選業者辦理手持式電視實驗性試播計畫。2007年4月11日,取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公報-公告及送達:http://www.ncc.gov.tw/newinfor/plan_detail.asp?id=424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7)。數位匯流。2007年8月17日,取自: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http://www.ncc.tw/chinese/banner_sub.aspx?sn_f=3
    張志育(2002)。管理學:新觀念、本土化、世界觀。台北縣:前程企管。
    張奇(2007年4月24日)。3G/WiFi/WiMax網路之創新應用探索。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網路數位匯流下之創新趨勢前瞻。經濟部技術處,2007我國產業生命力之新契機研討會。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
    張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
    許長田(2005)。策略管理。台北縣:新文京開發。
    陳怡君(2004)。電信傳播內容。載於周韻采、孫立群、高凱聲、陳怡君、郭明琪、蔡志宏、劉幼琍、劉美琪、謝穎青、蕭景騰等著。劉幼琍(主編),電訊傳播:Telecommunications(頁298-335)。台北市:雙葉書廊。
    陳清河(1999)。衛星電視新論:科技、法規與媒介應用之探討。台北市:廣播電視基金會。
    陳清河(2005)。數位科技對有線電視產業之衝擊。載於劉幼琍(主編),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頁607-627)。台北縣:正中書局。
    陳蕾琪(2006)。台灣有線電視產業現況分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陳繼曄(2007年7月4日)。全球行動電視發展與瓶頸。行動電視標準發展與區域市場商機。台北市電腦公會,2007產業合作研討會。台北市:電腦公會。
    陳耀聰(2005)。我國數位電視產業發展。台北市:台灣數位電視委員會。
    富士總研(2007)。2007年日本三種新興電視服務探討-寬頻電視、衛星電視及行動電視。富士Chimera總研。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程宗明(2003)。批判台灣的電視政策,2000-2002:無線電視台公共化與數位化之思辯。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費伊(Fahey, L.)、藍道(Randall, R.)著(2000)。企業策略(The portable MBA in strategy,陳綉里譯)。台北市:商周出版。(原作1994年出版)
    黃怡娟(2007)。義大利行動電視服務發展分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黃俊英(2004)。行銷學的世界。(二版)。台北市:天下文化。
    黃俊義(2006)。小螢幕大市場:3GSM行動通訊展為新傳播科技帶來無限的想像。零組件雜誌,173,頁18.
    黃曉玲(2004)。由台灣電視節目頻道經營現況看數位電視節目頻道未來發展。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楊文華(2006)。台灣手機電視服務關鍵成功因素與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
    楊惠安(2006)。行動電視掌握全球精采賽事。台北市:IDC
    葛瑞拉(Preston Gralla)著(2006)。行動通訊概論(How wireless works,王明輝譯)。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原作2006年出版)
    趙祖佑(2007)。手機功能引爆新商機。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劉幼琍(2004)。電信、媒體與網路的整合與匯流。載於周韻采、孫立群、高凱聲、陳怡君、郭明琪、蔡志宏、劉幼琍、劉美琪、謝穎青、蕭景騰等著。劉幼琍(主編),電訊傳播:Telecommunications(頁372-412)。台北市:雙葉。
    劉立行(2006年5月9日)。行動電視現況及產業展望。無線應用促進會,行動電視與數位廣播研討會暨展示會,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
    劉典嚴(2005),產品管理:策略性行銷觀點。台北市:普林斯頓。
    劉家瑜(2007)。行動WiMax市場展蓬勃。電工資訊,195,頁38-41。
    潘建光(2007年4月24日)。行動娛樂服務與產品發展趨勢。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網路數位匯流下之創新趨勢前瞻。經濟部技術處,2007我國產業生命力之新契機研討會。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
    蔡志宏(2007)。電信編碼與數位匯流:一個快被遺忘的關鍵議題。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簡訊(頁21-23),92(4)。新竹市: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蔡念中(2005)。無線電視與有線電視數位化競爭策略。載於劉幼琍(主編),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頁323-356)。台北縣:正中。
    蔡華展(2006)。DVB-H行動影視服務體系與業者布局分析。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蔡華展(2007)。台灣行動電視步入試播階段。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蔡華展(2007)。行動電視生態系統複雜,行動通訊服務商扮要角。新通訊元件雜誌,71,頁43-46。
    賴文惠(2005)。韓國衛星手機電視歷經波折曙光乍現。台北市:公共電視。
    賴文惠(2006)。IFA、IBC 2005參訪報告:行動電視技術發展趨勢。台北市:公共電視。
    賴文惠(2007)。突破消費者心防,行動電視付費意願高漲。新電子科技,256,頁65-69。
    賴柏洲、林世欽(2004)。數位電視應用與服務訊息。台北市:全華。
    戴國良(2004)。經營策略企劃全書:新事業與專案最佳實務解析。台北市:商周。
    謝光正(2004年3月24日)。我國數位電視產業發展現況。數位產業的發展趨勢與經營管理:台灣數位廣播電視傳播論壇會議實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頁1-21)。
    謝光正(2007年7月4日)。行動電視產業現況分析。行動電視標準發展與區域市場商機。台北市電腦公會,2007產業合作研討會。台北市:電腦公會。
    謝偉姝(2007年3月19日)。中環投入行動電視內容。台北市:經濟日報。
    謝進男(2006年3月20日)。數位匯流廣電營運創新服務模式。經濟部技術處,數位生活-數位匯流新商機。我國產業生命力之新契機研討會,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市:正中書局。
    蘇怡如(2005)。我國行動內容產業發展現況與挑戰。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蘇淑津(2006年3月20日)。媒體數位化下行動影視服務與產品發展趨勢。經濟部技術處,數位生活-數位娛樂。我國產業生命力之新契機研討會,台北市:國際會議中心。
    蘇璽文(2007年4月27日)。行動電視數位廣播中部試播。台北市:經濟日報。
    CTV網路電視(2007)。CTV新聞網、CTV娛樂網。2007年11月15日,取自:中視全球資訊網:http://www.ctv.com.tw/
    DiMO行動電視(2007)。DiMO TV。2007年11月15日,取自:公共電視:http://www.dimotv.com.tw/
    IMTV(2007)。IMTV節目表。2007年11月15日,取自:華視全球資訊網:http://cts.im.tv/
    Javaid, O. (2007)。全球試播與商用化輪番登場,2007年行動電視市場見曙光。行動科技產業全蒐錄特刊。新電子科技雜誌,頁71-72。
    Yonker, M. (2007)。DVB-H撐起半邊天,行動電視應用升溫。新通訊元件雜誌,71,頁39-42。
    Allamandri, F. & Campion, S. (2007). Service platform for converged interactive broadband broadcast and cellular wirel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53(1), pp. 200-211.
    Barclay G. (2006/11/21). Broadcast Australia & Arqiva Mobile TV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Digital New Wave: Mobile TV & Broadcast Transmiss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BBC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2007). The BBC’s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TV Channels.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http://www.bbc.co.uk/tv/
    Berger, A. A. (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Cablevision (2007). Products & Services. Retrieved October 8, 2007, from http://www.optimum.com/index.jsp
    Carlsson, C. & Walden, P. (2007). Mobile TV - To live or die by content. System Sciences, 40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Jan. 2007, pp51-61.
    Chan-Olmsted, S. M. & Kang, J. (2003). Theorizing the strategic architecture of a broadband television industry. The 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 16(1), pp 3-21.
    Chorianopoulos, K. (2007). Personalized and mobile digital TV applications.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Springer Netherlands.
    Clendenin, M. (December 4, 2006). Mandating China mobile TV spec a mistake, analyst says. EETimes, Retrieved September 7, 2007, from
    http://www.eetimes.com/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196601139
    Collins R. (1998). Back to the future-Digital television and converge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2(4-5), pp 383-396.
    Comcast (2007). Products & Services. Retrieved October 7, 2007, from http://www.comcast.com/corporate/about/pressroom/productsandservices/productsandservices.html
    Comrey, A. L. & Lee, H. B. (1992). A first course in factor analysis(2ed ed.). Hillsdale, NJ: L. Erlbaum Associates.
    Cox communications (2007). Digital Cable. Retrieved October 7, 2007, from http://www.cox.com/digitalcable/default.asp
    Creswell, J. W. (2003).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SAGE.
    Direct TV (2007). About DirectTV. Retrieved October 7, 2007, from http://www.directv.com/DTVAPP/index.jsp
    Duh, R.R., Chow, C.W. & Chen, H. L. (2006). Strategy, IT applications for planning and control,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impact of impediments to IT implementatio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3(8), pp. 939-949.
    DVB-H (2007). DVB-H Products. Retrieved September 7, 2006, from
    http://www.dvb-h.org/products.htm
    Dye, R. & Sibony, O. (2007). How to improve strategy planning. The Mckinsey Quarterly. 2007 (3), pp 41-49.
    FCC (2007). DTV is coming.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Retrieved October 7, 2007, from http://www.fcc.gov/cgb/consumerfacts/digitaltv.html
    FCC. (2007). Digital Television (DTV) Regulatory Information.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Retrieved September 4, 2007, from http://www.fcc.gov/dtv/
    Freeview (2007). Our Channels.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http://www.freeview.co.uk/channels/
    Guilford, J. P., Fruchter, B. (1978).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6th. ed.). McGraw-Hill. Inc.
    Hartung, F. (2007). Deliver of broadcast services in 3G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53(1), pp 188-199.
    Hoyer, D. W. & Maclnnis, J. D. (2007). Consumer behavior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2007). EU’s proposed changes to mobile TV advertising not welcomed. Mobile Media, 8(7), p 7.
    Inkyu Park (2006/11/21). Mobile Content Production in Korea. Digital New Wave: Mobile TV & Broadcast Transmiss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ITU (2007). Licensing Policy for 3rd Generation Mobil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etrieved September 11, 2007,
    from http://www.itu.int/osg/spu/ni/3G/
    Jy huh (2006/11/21). Mobile TV Broadcasting Development & Experience in Korea. Digital New Wave: Mobile TV & Broadcast Transmiss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Kenichi Ohmae (1989). Companyism and do more bett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1989. pp 125-132.
    Kornfeld, M. & May, G. (2007). DVB-H and IP datacast:Broadcast to handheld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53(1), pp 161-170.
    Kruger S. (2006/11/21). DVB-H on FIFA WC 2006 in Germany. New Wave: Mobile TV & Broadcast Transmiss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Foundation.
    Mattila, E. (2007). Operators risk losing out to broadcasters without own content. Mobile Media,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8(4), p 6.
    Mattila, E. (2007). Users have to jump through too many hoops to get to mobile video. Mobile Media,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8(7), p 6.
    Mullins, S. (2007). Mobile’s no television stand-alone, but part of the converged landscape. Converging Media,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6(6), pp 1-2.
    National Cable & Tele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 (2007). Industry Statistics. Retrieved October 7, 2007, from
    http://www.ncta.com/ContentView.aspx?contentId=66
    News Corporation (2007). Sky Italia: company information.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http://www.newscorp.com/management/skyitalia.html
    North America Mobile. (2007). Alternative revenue streams help operators offset slowing subs growth.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14(6), pp. 2-3.
    NTL Telewest (2007). Products & solutions: the right solutions for your business needs.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http://www.ntltelewestbusiness.co.uk/products__solutions.aspx
    Ofcom (2007). Key points: Television. Office of Communications, Ofcom. Retrieved September 29, 2007, from http://www.ofcom.org.uk/research/cm/cmr07/keypoints/
    Oppenheim, A. N. (2003). Questionnaire design, 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 (New Ed.). London: Continuum.
    Papacharissi, Z. & Zaks, A. (2006). Is Broadband the future? An analysis of broadband technology potential and diffusion. Telecommunication Policy. 30, pp 64-75.
    Parker, T. (2007). Ready or not, mobile advertising is coming to the U.S. customer feedback is negative, but targeted ads work. Global Mobile,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14(2), p 10.
    Paulson, L. D. (2006). TV comes to the mobile phone. IEEE Computer society. April 2006. pp 13-15.
    Peters, T. J. & Waterman, Jr. R. H. (1983).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run companies. NY: Warner books.
    Petersen, M. (2007). Personalized DVB-H service discovery beyond 3G.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40, pp 433-441.
    Picard, G. R. (2000). Changing business models of online content services: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ultimedia and other content producer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edia management, 2(2), pp 60-68.
    Porter, E. M. (1996). What is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ember 1996. pp 61-78.
    Qualcomm (2007). Technology and solution.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http://www.qualcomm.com/technology/
    Rauschenbach, U. (2006). Interactive TV: A new application for mobile computing. Computers & Graphics. 30, pp 727-736.
    Roberts, A. (2007). Finally unplugged: Wireless digital video (WiDV). Portable Design. Retrieved June 21, 2007, from http://www.portabledesign.com/archive_article/20460
    Sandham, D. (2006). What next for mobile TV? IEEE Review. March 2006. pp 20-21.
    Sang-Jin Lee, SangWoon Lee, Kyung-Won Kim & Jong-Soo Seo (2007). Personal and Mobile Satellite DMB Services in Korea. 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 53(1), pp 179-187.
    Simons, D. (2007). Watcha tackles subs YouTube battles suits and UK channels go to war. Converging Media,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6(9), pp. 3-4.
    Time Warner Cable (2007). Products. Retrieved October 6, 2007, from http://www.timewarnercable.com/Corporate/Products/
    Titsworth, T. (2007). Mobile opportunities: experiencing TV outside your living room. IEEE Computer Society, pp 6-7.
    Virgin Media (2007). Our Products. Retrieved October 10, 2007, from http://allyours.virginmedia.com/
    Watanabe C., Kondo R., Nagamatsu A., (2003). Policy options for the diffusion orbit of competitive innovations an application of Lotka-Volterra equations to Japan’s transition from analog to digital TV broadcasting. Technovation, 23, PP 437-445.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06).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8th. ed.). Belmont, CA: Wa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Wyler, E. (2007). Wonders who will drive the internet on mobile. Global Mobile,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14(8), p. 16.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