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弘慈
Lee, Hong-Cih
論文名稱: 國小學童桌上遊戲說故事圖卡設計之研究
Developing Story Game Cards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王健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1
中文關鍵詞: 說故事故事圖卡圖像設計桌上遊戲使用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storytelling, story cards, graphics design, board game, user satisfication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39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諸多研究顯示學童透過說故事活動能增進口語表達以及邏輯思考,對於其它能力的發展亦有正面成效,因此鼓勵學童多參與說故事活動有其必要性。然而學童的專注力與學習興趣難以持續,本研究將說故事活動與圖像的特性結合,透過遊戲式學習的方式引起學童的學習動機,具體作法為引用適當之圖像改良設計一款桌上遊戲故事圖卡。設計的前置階段先探究相關文獻並梳理各項設計要點,以圖像傳達相關理論的角度將故事圖卡分為圖卡風格、圖卡種類與圖卡元素三種構面,使從外觀設計到內容規劃以及遊戲方式皆考量到學童之需求與喜好。為了解學童對於說故事圖卡桌上遊戲之滿意度狀況,本研究亦透過問卷調查以及回收學童心得反饋做為評量之依據,其結果顯示一、學童對於整體故事圖卡的改良設計滿意度高;二、遊戲方式之滿意度為各項最高,顯示學童喜好多人接龍的方式來說故事;以及三、學童喜歡和同儕一起創作故事的情節與內容,並認為參與說故事桌上遊戲對於說故事能力是有幫助的。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並提出未來可延伸改良之建議,如風格多元性、尺寸適用性和圖像通用性;以及建議後續可再深入探討學童的使用狀況以及學習成效,以供相關研究者做進一步探討的方向。

    Many studies show that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oral expression, logical thinking or other abilities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storytelling activities; thus, encouraging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torytelling activities has its significant necessity. However, students’ concentration and learning interests are difficult to maintain, so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features of storytelling and graphic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through game-based learning. The practical approach of this study is to cite appropriate graphics and refine a set of story game cards of the board game.The reviews of related literature are probed at the pre-design stage. And according to pictogram communication theories, the story game cards are designed concerning three main facets: figure styles, event categories, and image identities. These facets are used as guidelines in designing appearance, content, and the game rules of the game cards. A questionnaire on user satisfaction was given after user experiencing proces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vels of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Students achieve high satisfaction with all designs of story cards, 2)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game mode is the highest, which shows that students like to play the add-on story game with teammates, and 3) Students like the plot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story which they created with classmates. And students also agree that participating storytelling board game can improve their storytell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refining the story game cards, including the diversity of figure styles, the applicability of dimension, and the commonality of appearance. And future researchers can further explore students’ usage conditions and learning effects, as a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in the same field.

    第一章 緒論 1 第1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2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3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4節 研究步驟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1節 說故事之探究 14 第2節 圖像傳達相關理論之探究 19 第3節 桌上遊戲之探究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1節 研究架構 38 第2節 研究流程 39 第3節 桌上遊戲說故事圖卡設計發展 41 第4節 研究對象與教學設計 54 第5節 研究工具 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0 第1節 受測樣本基本資料描述 60 第2節 滿意度資料分析 61 第3節 學童心得反饋整理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1節 結論 67 第2節 建議 71 參考文獻 73 附錄一:桌上遊戲說故事「人物圖卡」改良設計展示 81 附錄二:桌上遊戲說故事「事件圖卡」改良設計展示 91 附錄三:桌上遊戲說故事「物品圖卡」改良設計展示 98 附錄四:桌上遊戲說故事「地點圖卡」改良設計展示 105 附錄五:桌上遊戲說故事「狀態圖卡」改良設計展示 112 附錄六:桌上遊戲說故事圖卡滿意度調查問卷 119 附錄七:圖像授權同意書 120

    中文參考文獻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第四版)。臺北市:五南。
    王芯婷(2012)。桌上遊戲運用於兒童培力團體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40,94-106。
    王秀鳳、李宜芳(2019)。擬人角色對於兒童學習成效和內在動機的影響。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5(3),257-281。
    王鼎銘(2000)。數位科技對視覺文化的衝擊與展望。臺北市立師範學院主編,「視覺藝術與以數位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3-25)。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王銘賢、范丙林(2017)。運用桌上遊戲增進幼兒執行功能能力之行動研究。陳惠珍(主編),2017年「幼兒教育創新與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7-60)。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王柏宇、吳勤榮、潘寶石(2006)。大學院校學生對攀岩課程滿意度與再參與態度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5,86-95。
    王桂沰、 陳家暐(2015)。對偶修辭的視覺符號初探。設計與環境,16,89-109。
    王藍亭、黃詩佩(2016)。不同幾何圖像與對應詞彙之情感表徵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6,138-152。
    王筱妮、梁淑坤(2018)。桌遊融入國小三年級數與計算課程之設計與反思。臺灣數學教師,39(2),23-49。
    王瓊珠、陳姝蓉(2003)。故事結構教學對增進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221-242。
    石裕惠、蔡文榮(2019)。桌上遊戲融入國中英語教學對學生學習投入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2(1),127-161。
    伊彬、鄧逸平、黃永宏(2004)。從中華兒童叢書(1965-1999)到信誼基金會(1979-2001)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之演變及其意義。藝術教育研究,7,23-53。
    伊彬、林慧雅(2007)。台灣兒童圖畫書插畫之時代風格:1987-2003年民間出版現象與美感偏好。藝術教育研究,13,29-65。
    李育娟(2011)。商務華語學習者需求分析。華語文教學研究,8(3),23-46。
    李建霖(2015)。學習滿意度在體驗價值與再參與修課意願之間中介效果探討──以大一體育 課為例。華醫社會人文學報,32,39-54。
    呂惠紅(2009)。故事結構教學方案對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口與敘事能力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1-36。
    吳靖國、魏韶潔(2007)。從聽故事的心理反應談故事教學之原則。教育科學期刊,7(1),15-35。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臺北市:五南。
    何明泉(2011)。設計的核心價值與核心能力。朝陽學報,16,31-44。
    余佳穎(2017)。媒體設計系學生對桌遊角色圖像的情緒認知研究。工業設計,135,27-32。
    林文寶(2000)。敘述、敘事與故事。兒童文學學刊,3,20-63。
    林玉霞(2015)。聽覺障礙幼兒的早期讀寫概念發展(上)。雲嘉特教期刊,22,4-10。
    林怡萱(2000)。兒童繪本中友誼概念的探討。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7(3),39-47。
    林芳菁(2010)。繪本故事講述與討論對幼兒利社會道德推理之影響。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4(1),107-127。
    林志煒、張金玉、王雅倫(2005)。平面廣告圖像符號意義之初探──以第十一屆時報廣告金 犢獎平面類事務器材項得獎作品為例。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05,458-468。
    林伯賢(2006)。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八):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藝術欣賞,2(11),22-27。
    林秀慧(2008)。幼兒故事重述之內容分析研究。幼兒保育學刊,6,97-115。
    林品章、張照聆(2009)。圖像傳達系統化之理論基礎,設計學研究,12(2),45-68。
    林容如、劉光夏(2018)。幼兒想像力教學模式課程實踐之行動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0,73-105。
    林榮泰(1993)。評估圖像符號方法的研究。明志工專學報,25,239-256。
    林銘煌、艾序繁( 2004)。產品的審美判斷與符號意涵─以 Swatch 及其近似產品為例。設計學報,9 (1),47-62。
    林愛華(2010)。格林童話插畫、漫畫-及其在童話教學之運用。臺德學刊,18,79-102。
    林家緯(2017)。桌上遊戲運用在社區工作經驗分享:以「故事骰」為例。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7(1),151-166。
    林雯玲(2017)。圖像的誘惑:探繪劇場圖像學的理論發展與分析架構。戲劇研究,19,135- 188。
    林寶貴,錡寶香(2000)。國小兒童語言能力評量工具之發展。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雜誌,15,46-60。
    周憲(2008)。視覺文化的轉向。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
    洪忠聖(2019)。隱喻的視覺圖像對廣告效果的影響。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學報,10(2),81-93。
    郭光華(2004)。傳播學是什麼。臺北市:揚智。
    郭小安、楊紹婷(2019)。圖像傳播時代的符號載體與共意動員─對九起「絲帶行動」的綜合分析。傳播與社會學刊,49,103-139。
    施淑娟、郭伯臣(1995)。基模的評量(上)。測驗統計簡訊,7,8-16。
    陳光亮、黃田奇(2017)。屏東地區大專院校原住民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2),21-41。
    陳文烽(2013)。從思考風格探討傳統桌上遊戲與數位桌上遊戲的互動策略-以卡坦島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新竹市。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
    陳俊宏、楊東民(2004)。視覺傳達設計概論。臺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容瑋、許玉光(2016)。大學班級經營課程運用桌上遊戲的設計與實施。輔導季刊,52(3),36-46。
    陳宥瑄、陳瑩真、劉書偉(2019)。數位故事接龍遊戲對故事創作品質影響之研究。設計學年刊,7,207-229。
    陳聰堅、黃育成(2019)。中高齡族群參與社區桌上遊戲活動動機、滿意度及效益之研究。社會科學學報,27,33-57。
    陳烜之(2007)。認知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陳娜文、王藍亭(2011)。網頁視覺圖像意涵之訊息傳達研究。設計與產業學報,8,82-115。
    陸又新(1995)。怎樣指導兒童看圖說話。中國語文通訊,36,22-32。
    陸怡臻(2019)。以桌遊《妙語說書人》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動機之探究。慈濟科技大學學報,8,95-110。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兼談插畫在兒童圖畫書中的角色與創作。雄獅美術月刊,302,11-17。
    徐靜儀(2006)。童話電子書創作教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11,205-248。
    陳欣瑜(2012)。擬童式風格故事繪本之特徵與表現手法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
    張錦華、劉容玫、孫嘉蕊、黎雅麗(譯)(2003)。Fiske, J.著。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雅婷(2011)。桌上遊戲之轉化與設計-以「從前從前」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黃惠雯、邱淑惠(2015)。聽孩子說故事!資訊科技融入主題教學之課程軌跡。幼兒教育年刊,20,19-41。
    梁予緁、吳可久、曹筱玥(2015)。由兒童認知理解力初探兒童想像力量表-以國小三年級為例。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2015,95-100。
    許于仁、楊美娟(2016)。運用數位化桌遊探討理性情緒信念、同理心與情緒決策風格之關係。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5,59-72。
    許杏安、邱惠如(2013)。繪本裡的生命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2),122-125。
    許瑛玿、洪榮( 2003)。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新詮釋。科學教育月刊,260,2-9。
    許峰銘(2010)。童詩圖像教學。臺北市:秀威資訊。
    黃于玲、呂翠華(2014)。故事結構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低成就學生閱讀理解力之研究。黃秀霜(主持人),「提升中小學補救教學成效之理論與實務」研討論壇,國立臺南大學。
    黃意雯、劉姍姍(2011)。數位說故事在成語教學的創新應用。數位學習科技期刊,3(2),1-19。
    黃孟嬌(譯)(1998)。Susan, E.著。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臺北:成長基金會。
    邱明星(2006)。認知發展理論在教學應用之探討。教育趨勢導報,21,60-74。
    錡寶香(2003)。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與一般閱讀能力學童的敘事能力:篇章凝聚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4,63-84。
    錡寶香(2004),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與一般學童的敘事能力:故事結構之分析,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6,247-269。
    錡寶香(2009)。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盧姝如、 朱慶雄、盧昉暄(2013)。數位化桌上遊戲創新學習模式之開發設計— 以國小中年級生海洋教育為例。國民教育,53(4),45-55。
    翟治平、王韋堯(2009)。廣告圖像中對比形式設計之探討。設計學報,14(1),63。
    楊淨涵、鄭瑞菁(2012)。無字圖畫書教學對幼兒創造力表現之影響。陳仁富(主編),2012年 「一圖千言─ 圖畫書的繽紛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5-24)。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楊裕隆(2012)。符號理論與應用。科學發展,478,16-22。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趙毅衡(2016)。符號學:原理與推演。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寧海林(2012)。視覺傳播機制ACTS模式—以新聞圖像為例。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63-167。
    葉佩君、郭建良(2018)。遊戲化學習機制與模式的設計與成效初探──以某高職為例。中山管理評論,26(3),415-452。
    錢玉芬(2007)。傳播心理學。臺北市:威仕曼。
    蔡尚志(1996)。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臺北市:五南。
    鍾筱莉(2011)。故事結構教學對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生說故事能力之應用。東華特教,45,38-45。
    劉永慈、陳明珠(2016)。以圖畫故事書為教材運用交互教學法提升幼兒的閱讀理解能力。清華教育學報,34(2),1-44。
    劉黃佩姍、孫麗卿(2017)。運用桌上遊戲增進退縮幼兒社交能力之方案。幼兒教育年刊,28,137-157。
    劉漢 ( 2008)。 創意說故事後敘事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4,1-34。
    劉玟毅、陳志洪(2017)。以學童為對象之遊戲式漢字學習系統。數位學習科技期刊,9(4),1-24。
    潘世尊(2013)。說故事能力培育課程之探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139-171。
    潘怡吟、王美芬(2003)。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4,157-172。
    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臺北:威仕曼文化。
    簡馨瑩、楊瑋婷、簡淑真、王繼伶(2011)。故事結構教學對幼兒故事理解能力及故事結構順序之效果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5(2),1-24。
    魏美惠、鞠宗紋(2012)。教師實施自編圖像教學對幼兒語言能力發展之影響──以一位學前聽覺障礙為例。特教園丁,28(1 ),1-12。
    魏明崧(2015)。怪誕風格插畫應用於桌上遊戲設計-以四神獸傳說卡牌遊戲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麗玉(2010)。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羅亞琪(譯)(2016)。Crow, D.著。看得見的符號:154個設計藝術案例 理解符號學基本知識。臺北市:麥浩斯。
    羅葆善(1993)。提升兒童語文能力的方法。國教世紀,28(5),32-35。
    蘇文清、嚴貞、李傳房(2007)。符號學與認知心理學基礎理論於視覺設計之運用研究-以 “標誌設計” 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1),95-104。
    蘇珍蓉(2008)。閱讀 悅讀 越讀──型塑學習型家庭。家庭教育季刊,9,1-16。 
    蘇振明(2002)。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頁13-15)。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臺北:五南。

    英文參考文獻

    Anderson, R., C. & Pearson P., D. (1984). 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trieved from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hl=zh-TW&lr=&id=46cyc9Qnx9wC&oi=fnd&pg=PA255&dq=Anderson+%26+Pearson&ots=ROOQYQKbZZ&sig=v5jPysGGc9tAmRTKirInH_OJo88&redir_esc=y#v=onepage&q=Anderson%20%26%20Pearson&f=false
    Anderson, N., Potočnik, K., &Zhou, J. (2014).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in organizations: A State-of-the-science review, prospective commentary, and guiding framework. Journal of Management, 40(5), 1297-1333.
    Black, J. B. & Wilensky, R. (1979). An evaluation of story grammars. Cognitive Science, 3, 213-230.
    Breit-Smith, A., van Kleeck, A., Prendeville, J., & Pan, W. (2016). Preschool children’s exposure to story grammar elements during parent–child book read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Reading, 40(4), 1-20.
    Brown, J. D. (1995). The element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oston, MA: Heinle & Heinle.
    Cannella, G. S., & Kincheloe J. L. (2002). Kidworld: Childhood Studies,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Education. Switzerland: Peter Lang.
    Dondi, C., & Moretti, M. (2007). A methodological proposal for learning games selection and quality assessmen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8(3), 502-512
    Eco, U. (1965). Towards a semiotic inquiry into the television message. In J. Corner & J. Hawthorn (Eds.), Communication Studies. London: Arnold.
    Fujita-Stank, P. J., & Thompson, J. A. (1994).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environment on the satisfaction of noncredit continuing education student. Annual Forum Paper, 1994, 1-26.
    Geng, C. (2014). Syllabus design for business English based on need analysi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9(2), 53-56.
    John, S. F., Lui, M., & Tannock, R. (2003). 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and comprehension using a new narrative resource. Canadian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18(1-2), 91-113.
    Hamilton, M., & Weiss, M. (2005). Children tell stories: Teaching and using storytelling in the classroom. Lancaster: Richard C Owen Pub.
    Huhta, M., Vogt, K., Johnson, E., Tulkki, H., & Hall, D. R. (Eds.) (2013). Needs analysis for language course design: a holistic approach to ESP.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kiz, S. & Béziat, A. (2020). Dixit® Board game, a projective mediation for adolescents? Revue de psychothérapie psychanalytique de groupe, 74(1), 145-155.
    Isbell, R. T. (2002). Telling and retelling stories: Learn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Young Children, 57(2), 26-30.
    Kavak, N., & Yamak, H. (2016). Picture Chem: Playing a Game to identify laboratory equipment items and describe their u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93(7), 1253-
    1255.
    Kirikkaya, E. B., Iseri, S., & Vurkaya G. (2010). A board game about space and solar system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9(2), 1-13.
    Vayanou, M., Ioannidis, Y., Loumos, G., & Kargas, A. (2019). How to play storytelling games with masterpieces: from art galleries to hybrid board games.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6, 79-116.
    Laughton, J. M., & Morris, N. T. (1989). Story grammar knowledge of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arch, 4(2), 87-95.
    Labov, W., & Waletsky, J. (1997). Narrative analysis: Oral version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Narrative & Life History, 7(1-4), 3-38.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 game: Aligned learning through modern board games.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Nunan, D. (2005). The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China: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Ogershock, P. R., & Cottrell, S. (2004). The Pediatric Board Game. Medical Teacher, 26(6), 514-517.
    Petsche, J. (2011). Engage and excite students with educational games. Knowledge Quest, 40(1), 42-44.
    Panofsky, E. (1995). Three Essays on Style.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Raqi, S. A. & Zainab, A. N. (2008). Observing strategies used by children when selecting books to browse, read or borrow.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dia & Library Sciences, 45(4), 483-503.
    Roth, F. P. (2000). Narrative writing : Development and teaching with children with writing difficulties.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20(4), 15-27.
    Rumelhart, D. E. (1980). Schemata: 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hl=zhTW&lr=&id=Srw8DwAAQBAJ&oi=fnd&pg=PA33&dq=Schemata:+The+building+blocks+of+cognition&ots=QSf2ePrh1d&sig=O0VRza2mJ4vxBhcPy8mB2y8R4jI&redir_esc=y#v=onepage&q=Schemata%3A%20The%20building%20blocks%20of%20cognition&f=false
    Salen, K., & Zimmerman, E. (2004). Rules of Play:Game Design Fundamentals. 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
    Schell, J. (2014). The art of game design: A book of lenses. Retrieved from
    https://iums.ac.ir/uploads/%5BJesse_Schell%5D_The_Art_of_Game_Design_A_book_of_l(BookFi).pdf
    Smith, D. R. (2003). ‘Voyager’: An educational card game. Physics Education, 38(1), 47-51.
    Sung, H. C., & Ching, G. S. (2012). A case study on the potentials of card game assiste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Studie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1), 25-31.
    Wenxiu, P. (2015). Analysis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based on Lasswell’s 5W model. Journal of education of social research , 5(3), 245-250.

    網路資料

    陳介宇、王沐嵐(2017)。臺灣桌上遊戲研究與文獻之回顧分析【線上論壇】。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site/taiwanbgstudy/
    新天鵝堡桌遊(2019)。從前從前……Once upon a time。取自:http://www.swanpanasia.com/products/once-upon-a-time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