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雅淇
Chang, Ya-Chi
論文名稱: 運用UbD設計國中健康體位課程之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of Curriculum Designed by UbD — A Case Study of Fitness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卯靜儒
Mao, Chin-J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健康體位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行動研究
英文關鍵詞: UbD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ED.007.2019.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3下載:3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運用UbD發展一個完整的國中健康體位課程模組,幫助教學者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並設計有效評量以及了解教師運用UbD模式設計課程的優點與挑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彩虹國中(化名)九年級兩個班級55位學生為課程實施對象,進行兩階段循環的行動研究,先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如何運用UbD模式,再以此為基礎設計為期六週的UbD健康體位課程並記錄設計歷程。本研究課程實施期間為107年10月底至12月中,並於課程實施期間蒐集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札記、課程實施後修改課程的過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評量成果以及UbD課程評鑑等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UbD可協助教學者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並設計有效評量。二、教師在運用UbD模式設計課程的優點為幫助教師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掌握教學流程並能快速校準教學與課程,使課程聚焦在重要概念,將目標、評量、活動相連結,提升教學效能;挑戰則是對UbD課程要素定義及國家課程綱要不熟悉、UbD架構對單元課程設計的限制以及要避免以教學者為中心的設計。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提供給未來想嘗試UbD的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參考。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evelop fitness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hich are designed by UbD,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o see what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result and if UbD helps teachers to clarify the purposes of the courses and to design effective assessments. To reach the goal, the researcher has developed the UbD fitness courses for ninth grade students. Two classes took the courses in Rainbow junior high school once a week for 6 weeks.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materials including design notes and revisions, teaching notes, assessments such us work sheets, homework, and presentations. The results are generalized as follows: First, UbD can help teachers clarify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courses and design effective assessments. Second, UbD makes the classes focus on big ideas and connect with the overall purpose, assessments, and activities. It helps teachers modify the course quickly and rais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Third, the challenge of designing courses by UbD is understanding the definitions and meanings of the terms in a short amount of time. And 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is the disadvantage of finding the overall purpose of the courses. Also, there are some limits for lesson design by UbD structure . Last, we should avoid to be teacher-center design. I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ose who want to try UbD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bD) 11 第二節 運用UbD設計課程的實務研究分析 18 第三節 健康體位課程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32 第三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人員 3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方法 4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1 第四章 歷程分析與討論 43 第一節 課程設計及修改歷程 43 第二節 課程實施與修改歷程 61 第三節 教師省思與專業成長 68 第四節 UbD課程評鑑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5 參考文獻 89 壹、中文部分 89 附錄 91 附錄一 課程修改歷程札記 91 附錄二 教師教學省思札記 121 附錄三 課程實施修改後的課程設計UbD2.0改良版 123 附錄四 家長同意書 135 附錄五 《我的身體意象》學習單 136 附錄六 《我的身體,我最了解》學習單 138 附錄七 《我的健康日記》學習單 140 附錄八 《個人體位控制計畫》學習單 143

    壹、中文部分
    世界銀行(2016)。2018年《世界發展報告》把教育列為主題。取自:http://blogs.worldbank.org/voices/ch/education-topic-new-world-development-report
    李沅達(2016,12月)。 從UbD課程設計的實例回應課程改革之核心素養的落實。選才電子報,268。
    呂秀蓮(2017)。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學校改革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課綱導向課程發展設計案例分享。竹縣文教:偏鄉教育,47,21-26。取自:http://eb1.hcc.edu.tw/edu/data/edudoc/201705051113341.pdf
    林含諭(2017)。十二年國教與UbD模式之課程設計關聯探討。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9),232-235。
    許珮甄(2014)。促進中學生「歷史理解」的教案設計―以國中教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局勢」為例。歷史教育,20,41-74。
    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學生健康自主管理網,專家Q&A,民107年9月8日,取自:http://action.cybers.tw/
    臺灣健康促進學校輔導網路。取自:https://hps.hphe.ntnu.edu.tw/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促進學校國際認證標準。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89&pid=889
    潘玉龍(2017)。從健康與體育領域談UbD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92-97。
    蔡清田(200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118。
    劉文瑜(2016)。基於UbD理論之技職課程設計與實踐。2016年大學教師優良創新課程及教學競賽專刊,133-150。
    劉影梅、陳美燕、蔣立琦、簡莉盈、張博論、洪永泰(2007)。促進學生健康體位之全國性整合計畫經驗。護理雜誌,54(5),30-36。
    賴麗珍(譯)(2008)。G. Wiggins & J. McTighe著。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臺北市:心理。
    賴麗珍(譯)(2008)。G. Wiggins & J. McTighe著。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業發展實用手冊(Understanding by Desig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book)。臺北市:心理。
    賴麗珍(譯)(2015)。G. Wiggins & J. McTighe著。設計優質的課程單元-重理解的設計法指南(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Guide to Creating High-Quality Unit)。臺北市:心理。
    鍾昌宏、王國華(2015)。別被影片綁架了―逆向的翻轉教室課程設計。中等教育,66(2),69-87。
    藍靜義(2017)。運用反向課程設計之理論於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康大學報,7,121-13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