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雲月 |
---|---|
論文名稱: |
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政策與國小客語教育中語言位階之研究-以台北二都國小學生為個案 Policies for Certification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Language Status of Hakka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A Case Study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win Cities of Taipei |
指導教授: | 范文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3 |
中文關鍵詞: | 考試政策 、客語能力認證 、語言位階 、語言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exam policy, Certification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language status, language educ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5 下載:1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旨在探討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政策與國小客語教育中之語言位階的關係,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供客語行政主管機關進行規劃客語認證考試及提高客語學習成效之參考。
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對象以非隨機雪球抽樣方式,抽取曾經參加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國小學生443人為樣本。以「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政策與國小客語教育中語言位階之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回收率為95.3%。將所得資料經統計方法分析,得到以下結論及建議:
1. 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是科學的、有鑑別度的考試制度。
2. 客語能力認證考試提升學生對客語的重視,但對學童心目中的語言位階沒有顯著影響。
3. 客語能力認證考試的各項獎勵措施對學生影響各有不同。
4. 傳承客家文化,客語教師的責任重大,更要專業的師資。
5. 延續國中階段的客語學習,有助於通過客語能力認證。
6. 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平衡語言教學,重視客語教師的影響力。
7. 建議客語主管機關,提高客語認證證書對升學就業的實質功效,可鼓舞學生參加認證測試。
This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ies for Certification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language status of Hakka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planning of Hakka Language certifications by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learning efficiency of the language.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i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udy subjects werechosen through non-random and snowball sampling from the 443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previously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exam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questionnaire “The Study of Policies for Certification of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Language Status of Hakka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is distributed, and the recovery of effective samples is 95.3%.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obtained data,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1.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is a scientific, discriminable test system
2. Hakka Language Proficiency Certification improves the attention given to the language by students, but no distinguishable influence is found in the language status in their mind.
3. Different reward measures of the certification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students.
4. Hakka language teachers have a great responsibility in preserving Hakka cultural heritage, thus mor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re required.
5. Continuation of Hakka languag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helps passing the certification.
6.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should balance language teachings, and value the influences of Hakka teachers.
7. It is suggested that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should improve the actual effects of the certification in school and work applications, which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the test.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忠信(2005)。〈淺談客語教學〉,《師友》。台北:心理,454期,頁58-60。
王保進(2007)。《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9)。〈客語薪傳師座談會會議手冊〉。臺北:臺北縣客家事務局。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97年度客語生活學校南區座談會研習手冊》臺北:臺北縣客家事務局2008.12.19,頁24-25。
吳天泰(1997)。〈由多元文化的觀點看原住民母語教學的發展〉,《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北:臺灣大學。
吳玉雲(2010)。《台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接受讀經教育與品德表現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
吳雅惠(1999)。《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壬癸(1997)。《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市:常民文化。
李哲偉(2008)。《族語能力證明考試政策與學校教育中語言位階之研究:以一所原住民族高中為例》。中央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台北市:心理。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
施正鋒(編)(1996)。《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市:前衛。
施正鋒(編)(2002)。《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市:前衛。
施正鋒(2006)。《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市:財團法人新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任方(2003)。《屏東縣國小學童鄉土語言態度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載於施正鋒(主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前衛,頁501-542。
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著,蘇宜青譯(1994)。《語言、社會和同一性》。台北市:桂冠。
范文芳(1995)。〈客語教學的現況與展望〉載於曹逢甫、蔡美慧(主編),《臺灣客語論文集》。臺北市:文鶴,頁308-322。
范文芳(2006)。〈客語認證 樣般有意思〉,《客家》。台北市:客家雜誌社,第187期,頁35。
班克斯(James A. Banks) (1998)。載於國立編譯館主譯/李苹綺譯。《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臺北市:心理。
張美煜(2001)。〈鄉土語言教學推動後,弱勢語言(客語原住民語)的新危機〉,《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十五卷一期,頁63-72。
張美煜(2006)。〈母語教學面面觀(下)〉,《客家》。台北市:客家雜誌社,第191期,頁16-24。
張淑美(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凱(2002)。《語言測驗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張學謙(2002)。〈Aotearoa/紐西蘭的語言規劃〉,載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頁12-1--12-22。
莊錦華(2007) 〈從客語認證談客語在台灣之永續發展〉,載於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江敏華、張永利編輯。《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台北市:中研院語言所,2007年,頁143-157。
郭珍妦。(2004)。《美濃地區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調查暨其國客雙語能力與智力之相關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申(2001)。《語言文化教學策略與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陳依伶(2008)。〈語言教育政策促進族群融合之可能性探討〉。《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008年09月,頁 223-243。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如(2009)。《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第二版。高雄市:復文。
陳嘉甄(2004)。《系統結構圖與概念構圖的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馮厚美、吳耀明。 (2007)。〈鄉土語言教學政策形成與實施現況訪談分析〉。《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007年3月,頁 37-72。
黃希敏(譯)(1991)。Joshua A. Fishman 著。《語言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台北市:巨流。
黃志偉(2001)。〈力挽語言流失的狂瀾〉。《師友月刊》,12期,86-89。
黃志偉(2002)。《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研究》。台東師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宣範(199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再版。台北市:文鶴。
黃雅榆(2002)。《客家人對客語及客語教學的態度---以臺灣四個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家興(2007)。《國小學生對鄉土語言課程學習動機之調查研究-以高雄縣所屬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仁(2005)。《嘉義縣國小鄉土語言教學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勝耀(1999)。〈多元文化思潮下的語言教育議題〉。《原住民教育季刊》。14期,頁75-85。
鄭錦全、何大安、蕭素英、汪敏華、張永利編(2007)。《語言政策的多元文化思考》。台北市:中研院語言所。
鍾方廉(2008)。《客語生活學校實施現況與成效分析—以屏東縣內埔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楷木聖(2001)。〈學習動機的輔導〉。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頁209-242。
羅肇錦(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 語言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蘇伊玲(2007)。《高雄縣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環境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貳、西文類
Annamalai, E. (2003). Reflections on a language policy for multiculturalism. Language Policy, 2, 113-132.
Fishman, J. A. (1972).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 an interdisciplinary social science approach to language in society.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Fishman, J. A. (1991). Reversing language shift: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assistance to threatened languages. Clevedon, England: Mutilingual Matters.
Gardner, R. C. (1985).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König, M. (1999). Cultural diversity and language policy.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61, 401-408.
Krauss, M. (1992).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Language, 68 (1), 4-10.
Kriel, M. (2003). Approaches to multiculturalism in language planning and identity: Acritique. Society in Transition, 34 (1), 159-177.
Laponce, J. A. 1987. Languages and Their Territorie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Labov,W.(1996).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in New York City. Washington, DC:Center of Applied Linguistics.
Mckeachie. W. J.(1961).Motiv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college learning. In M. R.Jones.(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pp.111-142).Lin colo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Paulston, Christina Bratt. 1994. Linguistic Minorities in Multilingual Setting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Romaine, S. (1995). Bilingualism (2nd ed.). Oxford: Basil Blackwell.
Sasse, H.-J. (1992). Theory of language death. In M. Brenzinger (Ed.), Language Death: Factual and Theoretical Exploratio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ast Africa (pp. 7-30).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Trudgill, P. (1983). Socio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 New York, NY: Penguin Books Ltd.
Wright, S. (2004). Language policy and language planning: From nationalism to globalization. London: Palgrave.
叁、網路資料
行政院客委會. (無日期). 學術機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2011年1月27日 擷取自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hakka.gov.tw/lp.asp?CtNode=1892&CtUnit=80&BaseDSD=7&mp=1869&xq_xCat=3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無日期).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薪傳師資格認定作業要點. 2011年01月27日 擷取自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語薪傳師網站: http://master.hakka.gov.tw/lp.asp?ctNode=386&ctUnit=114&baseDSD=7&mp=1
聯合新聞網(2011.05.27),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447799.shtml
自由時報電子報(2011.05.2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26/today-p8.htm
成功大學首頁公佈欄(2011.05.27) 一群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對於「黃春明先生演講事件」的公開聲明. http://news.secr.ncku.edu.tw/files/13-1054-79259-1.php
肆、法規類
世界語言權利宣言(1996)。
國家語言發展法草案(2007)。
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聘任辦法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教育部台參字第 0960032537C 號令修正發布名稱及全文 12 條;並自發布日施行(原名稱:國民中小學教學支援工作人員進用辦法)。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推行客語能力認證作業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