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璐 Lin, Lu |
---|---|
論文名稱: |
明星的日常企劃:韓國觀察類真人秀的創造力與社會對話 Star’s projects of daily life: Creativity and Social Conversation in Korean Observation Reality Show |
指導教授: |
蔡如音
Tsai, Eva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3 |
中文關鍵詞: | 韓國真人秀 、名人/偶像 、製作團隊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76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0 下載:9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1世紀初,全球的綜藝節目類型開始朝向真人秀發展,韓國綜藝節目也不例外,從2005年MBC的《無限挑戰》開始,「真人秀」模式全面盛行。短短的十幾年時間,真人秀類型在韓國綜藝節目中不斷的變化與豐富,2013年以後有有新的類型出現,也就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觀察類真人秀。
韓國觀察類真人秀的出發點與過去的真人秀有所不同,更貼近日常生活,由明星展示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給觀眾,無死角的拍攝、真實的生活環境引起觀眾的興趣,生活任務降低觀眾理解的門檻,更容易從中獲得趣味,這也是相對之前的真人秀,觀察類真人秀的特徵。觀察類真人秀注重的是對生活態度、生活方式的描寫,放大日常生活的細節,用記錄的方式去製作節目。明星作為觀察類真人秀的主角,透過觀察類真人秀能夠塑造更加平凡的新形象,能夠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對於明星而言,公私界線更加模糊,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而他們展示的出來的生活狀態也只屬於明星。
韓國的綜藝節目類型不斷在變化,幕後製作團隊也滿滿出現在銀幕之上,以羅瑛錫和他的團隊為例,分析韓國綜藝節目產製環境變化,有線台和無線台不同的產製環境和產製文化,讓綜藝節目的製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無線台在公共性上的堅持,有線台在創意上的嘗試,讓製作團隊在各個不同的方面去發揮更多的創意,打造了良好的韓綜口碑。韓國真人秀的不斷變化,或許能成為台灣綜藝節目衝破現有框架很好的借鑑。
中文
ATELOO譯(2014)。《反正競賽還很長》(原作者:羅暎錫)。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Edgar Morin著,鄭淑玲(譯)。2012(1957)。《大明星 : 慾望、迷戀、現代神話》。台北:群學。
Jensen, K. B. and Jankowski, N. W. 主編,唐維敏譯。1996(1991)。《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質化取向》。台北: 五南。
Jung Duk-Hyun著,葛增娜譯。2015(2014)。《超人氣韓國綜藝節目大解密》。台北市:TRENDY文化出版。
P.L Berger & T. Luckmann著,鄒理民譯。1991(1966)。《知識社會學——社會實體的建構》(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台北市:巨流圖書。
王雅慧。2014。《韓國發展文化產業軟實力之研究——以韓流現象為例》。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亞太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叢。2015。《韓娛經濟學》。中國:中信出版集團
王慰慈。2003。<台灣紀錄片的類型發展與分析 -以 Bill Nichols的六種模式為研究基礎>,《廣播與電視》,第二十期,P1-33
方敏瑄。2017。《韓國育兒綜藝實境節目父親形象再現-以〈我的超人爸爸〉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廣播電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朴允善。2012。《韓國音樂產業全球化策略研究 -以「S.M.Entertainment」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玉君。2014。《由韓流看韓國如何打造文創產業及提升國家品牌形象》。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佩蓉。2004。《想像的文化圖景:韓流與哈韓族在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靜宜。2010。偷窺與驚奇-實境節目秀。擷取自網路:https://ir.nctu.edu.tw/bitstream/11536/33230/1/293.pdf
呂琪。2016。《真實的建構與消解——美國電視真人秀中的身體與社會》。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吳育仁。2011。〈勞動過程與勞動主體性:地方記者職場勞動之政治經濟分析〉。《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5.1: 1-37。《華藝線上圖書館》。網路。2019年5月15日。doi:10.6785/SPSW.201106.0001
吳筱儂。2015。《韓劇優勢與文化接近性對迷之階層線性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巧文。2011。《韓國電影產業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兼與台灣電影產業比較》。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怡瑩。2014。《喜歡韓綜、討厭韓國?台灣的韓國綜藝節目閱聽人矛盾情結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佩英。2005。《韓劇〈大長今〉之接收分析研究:男女閱聽人對「長今」角色的解讀》。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霖松。2013。《電視綜藝類談話節目的人性與社會想像:以【康熙來了】為例》。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台北市。
林文婷。2011。《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有慶。2007。〈韓國電影產業的資本變動與電影產製的變化〉,《新聞學研究》,第91期,頁 1-34。
林玲。2014。〈明星真人秀熱潮的消費主義批判〉,《現代視聽》,第10期,頁46-48。
林怡菁。2016。《綜藝節目閱聽眾收視行為動機與涉入程度之相關研究-以韓國綜藝〈Running Man〉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麗雲。2005。〈威權主義國家與電視: 台灣與南韓之比較〉,《新聞學研究》第85期,頁1-30
林麗雲。2011。〈節制私人資本、護衛公共責任:南韓電視體制的演進〉,《新聞學研究》第107期,頁:1-45。
季欣慈。2005。《 找尋台灣「韓流」的推手——韓國偶像劇的政經結構與文本特性之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筱婷。2016。《台灣哈韓族的跨國追星實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亞婷。2014。〈從明星消費視角對「爸爸去哪兒」的分析與反思〉,《新聞知識》,第7期,頁32-34。
侯政男、蔡宗哲、陳欣欣。2011。〈軟實力下的新亞洲文化貼近性與現代性:韓國電視戲劇在東亞地區觀眾之接受因素探究〉,《人文與社會學報》,2(8),頁115-142。
施佩姍。2013。《韓流在台灣的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秀姃、劉碩、董暘(主編)。2009。《韓劇攻略:當代韓國電視劇研究》。大陸: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郭秋雯。2011。〈韓流對臺灣的影響及其因應對策〉,《WTO研究》,第18期, 頁127-170。
陳欣渝。2013。《當韓流流入歐洲——以韓劇在荷蘭的接收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依秀。2004。《打造電視觀眾— 台灣韓劇市場興起之歷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傳播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相綾。2012。《韓國電視劇優勢資源之研究:市場結構與戲劇製程特點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郁竹。2010。《韓國文化產業之發展與策略》。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研利。2012。《「韓流」過境下的迷文化:探討「迷」群與網路科技的互動模式》。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思瑜。2016。《親子類真人實境節目的療癒認知研究─以〈爸爸去哪兒〉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廣播電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逸芳。2018。《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的敘事結構及主持人形象塑造分析》。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含碩專班)碩士論文
陳佩鈺。2013。《台灣韓流偶像迷群對應援文化的實踐與認同》。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韻竹。2015。《現場閱聽人參與類型談話性節目之接收分析: 韓國強心臟節目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新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際宇。2017。《激化中的競技遊戲:歌唱比賽節目的賽制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寶如。2006。《韓國電影產業競爭優勢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45期,頁141-166。
許如婷。2014。〈台灣閱聽眾之實境/真人秀《Running Man》 節目觀看的「迷」身份實踐〉,《國際文化研究》第十卷第一期,頁25-55。
許家豪。2006。《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辛炯冠、金容範、李明翰、羅暎錫著,張育青譯。2015(2015)。《綜藝就該這樣玩!韓國四大金牌PD創意獨門秘笈》。台北:眾文圖書。
張雅婷。2008。《探討閱聽人對韓劇〈我叫金三順〉的解讀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詠英。2018。《日常國族性:跨過K-POP場域中台灣粉絲的實作》。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張筱宇。2016。〈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研究〉,《新聞傳播》,第22期,頁82-83。
莊幃婷。2010。《「偶像假結婚」作為理想浪漫婚姻典範?-韓國實境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之台灣女性閱聽人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梅衍儂。2012。《 初探韓流下的偶像神話敘事——以Super Junior與E.L.F.的想像關係與情感認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建三。2002。〈反支配:南韓對抗好萊塢壟斷的個案研究,1958-2001〉,《臺灣社會研究》,第47期,頁1-32。
曾姝瑜。2012。《文化創意電影夢——以韓國電影產業之泛亞洲合拍製作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慧文。2007。《韓劇迷收看韓劇後對韓劇及韓國文化的認知及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閔慧。2016。《韓國真人實境節目〈超人回來了〉之臺灣閱聽人解讀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第8期,頁5-42。
萬婧。2014。〈從平民偶像到偶像平民:電視真人秀的文化解讀---以《爸爸去哪兒》為例〉,《現代傳播》,215:75-78。
楊帆。2015。《韓國綜藝節目模式在中國的在地化探析---以〈爸爸去哪兒〉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市。
楊萍。2014。〈文化消費語境下的親子類真人秀節目——以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儿》節目为例〉。《東南傳播》,2014年第一期,頁85-87。
董思齊。2013。《製造創意: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政策的起源與發展》。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葉寶玉。2016。〈從韓流新勢力 K-POP 窺探韓國軟實力之發展戰略〉,《WTO研究》,第28期,頁 73-107。
廖淑敏。2013。《韓國流行音樂在台灣之發展與成功因素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佳玲。2006。《韓劇風潮及韓劇文化價值觀之相關性研究: 從文化接近性談起》。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惠鈞。2009。〈勞動過程之研究:新聞記者的勞動控制和展現主體〉。《台灣勞動評論》1.1 : 89-113。《華藝線上圖書館》。網路。2019年5月15日。doi:10.29744/TLR.200906.0005
盧開朗。2015。〈「韓流後」與「後韓流」之間〉,《新聞學研究》,第122:期,頁219-231。
賴逸芳。2012。。〈韓流擴散策略與政策支援——以影視產業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5(7),頁92-97。
蕭韻純。2012。《韓國流行音樂進入大中華市場之行銷策略: 以Super Junior在臺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志鵬。2006。《韓劇崛起關鍵因素之研究——韓流現象的觀察與學習》。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佳媛。2017。《韓國流行音樂產業的全球化策略 研究-S.M. Entertainment Co., Ltd. 的日本市場開拓事例》。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班(日本研究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豫琦。2006。《真人實境節目的閱聽人解讀策略—以日本節目《戀愛巴士》的台灣閱聽人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妙如。2008。〈全球化的「更真實」狂熱:真人實境節目的心理技術〉,《新聞學研究》,94:1-60。
簡妙如。2008。〈觀看與被觀看:台灣真人秀的慾望監控, 螢幕機體與偽裝後現代〉,《廣播與電視》,28:95-124。
羅姣姣。2014。〈韓國真人秀節的「真實性」〉。《中國電視》,2014(07):84-86。
羅惠文。2018。《台灣編劇職涯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廣播電視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蘑菇。2016。《創意是發現不是發明 —— 韓綜王牌製作人羅PD的創意成學》。台北市:皇冠本出版社。
英文
An, Chairin. 2018. “The negotiated creative autonomy in the organization-based TV labor market,”in Routledge Handbook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Asia, edited by Lim Lorraine and Lee Hye-Kyung, pp123-136. New York: Routledge
Anne, Jerslev & Mette, Mortensen. (2016). What is the Self in the Celebrity Selfie? Celebrification, Phatic Communication and Performativity. Celebrity Studies, 7(2), 249-263. https://doi.org/10.1080/19392397.2015.1095644
Corner John. 2002. Performing the real: Documentary diversio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3(3), 255-269.
Deller, Ruth (2016). Star image, celebrity reality television and the fame cycle. Celebrity Studies, 7 (3). http://shura.shu.ac.uk/information.html
Ezzy Douglas. 1997. ‘Subjectivity and the Labour Process: Conceptualising"Good Work"', Sociology, 31 (30): 427-44
Hill Annette. 2002. “Big Brother: The real audience,” in Television & New Media, 3(3), 323-340.
Hill Annette. 2005. Reality TV: Audiences and Popular Factual Televis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Kim Yeran. 2016. “A portrait of the creative worker as a young economic man: digital creative labour in South Korea,” In Asian Cultural and Media Studies Now. edited by Koichi Iwabuchi, Olivia Khoo. and Daniel Black. pp. 175-189. MD: Rowman & Littlefield
Mast, Jelle. 2016.《Negotiating the ‘real’ in ‘reality shows’: production side discourses between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Media, Culture & Society》,2016, Vol. 38(6) 901–917。
Marshall P, David. 2006. New media – new self: the changing power of celebrity. In: P. David Marshall, ed. The celebrity culture reader. Abingdon: Routledge, 634–645.
Marshall P, David, 2010. The promo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self: Celebrity as marker of presentational media. Celebrity studies, 1 (1), 35–48.
Marshall P, David. 2010. The promo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the self: celebrity as marker of presentational media, Celebrity Studies, 1:1, 35-48, DOI: 10.1080/19392390903519057
Marwick, Alice. 2013. Status update. Celebrity, publicity & branding in the social media age.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Murray, Susan & Laurie Ouellette. ed. (2004). Reality TV: Remaking Television Cul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uellette, Laurie & Hay, James (2008). Better living through reality TV: Television and post-welfare citizenship.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Soo keung Jung.(2019). Dynamics of a Periphery TV Industry: Birth and Evolution of Korean Reality Show Formats. Film, Media & Theatre Dissertation,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노동렬(No Dong-lyeor)。2015。《방송 예능프로그램 포맷의 진화》(電視節目內容的發展)。성신여자대학교, 미디어커뮤니케이션학과。
동신일(Dong Sin-ir)。2010。《TV 리얼리티 프로그램에서 가상과 현실의 경계 허물기에 대한 연구 : MBC <우리 결혼했어요>를 중심으로》(真人秀中消除想像與現實界線研究)。국민대학교,영상미디어학과。
박혜련(Park Hye-Lyeon)。2016。《CATV tvN과 종합편성채널이 지상파TV의 편성과 제작에 미친 영향》(CATV tvN和綜合頻道對無線電視台的編輯和製作產生的影響)。홍익대학교 영상대학원, 프로덕션디자인 전공。碩士論文,未出版
서지윤(Seo Ji-youn)。2018。《관찰 예능 프로그램의 초점화 연구》(觀察綜藝節目的焦點化研究)。이화여자대학교 대학원, 융합콘텐츠학과。
서동진(Seo Dong-jin)。2012。《창의적 일로서의 미디어 노동?: 미디어 노동의 문화경제 분석을 위한 시론》(作為創意工作的媒體勞動?媒體勞動文化經濟分析的初探),in한국언론정보학보,Vol.57 No.1
양진샘(Yang Jin-seam)。2016。《‘관찰 리얼리티 프로그램’이 재현하는 ‘일상’에 대한 비판적 고찰: <나 혼자 산다>의 텍스트와 수용자 분석을 중심으로》(對「觀察真實節目)再現的「日常」批判性研究:以《我獨自生活的》的文本和受眾為中心)。연세대학교 커뮤니케이션대학원。碩士論文,未出版
이헌율(Lee Heon-Yul)。2016。 <지상파 텔레비전 방송의 위기와 제작진의 대응>(無線電視台的危機和製作人的應對)。방송문화연구(媒體文化研究), 28(2), 47-84.
이인혜, 권상집(Lee In-Hye,Kwon Sang-Jib)。2017。<tvN의 콘텐츠 혁신 : 폐기학습 및 흡수역량을 통한 탐험과 활용>(tvN`s Contents Innovation :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rough Unlearning & Absorptive Capacity)。 한국 엔터테인먼트 산업학회논문지(韓國娛樂產業學會論文集), 11(8), 355-368.
이종수(Lee Jong-su)。2004。 《TV리얼리티: 다큐멘터리, 뉴스, 리얼리티 쇼의 형실구성》(TV reality: 紀錄片、 新聞、 真人秀的現實構成)。<미디어,젠더&문화>(媒體、制度與文化), 제 9호, 51-86.
정덕현(Jeong Deog-hyean)。2018。《<무한도전>이후 예능은 어떻게 바뀔까-<무한도전>의 다음 주자, 관찰카메라》(<無限挑戰>以後綜藝如何變化—<無限挑戰>的下一個主角,觀察攝影機)。한국콘텐츠진흥원(韓國內容振興院)<방송트렌드&인사이트>(Broadcasting Trend&Insight)。2018년 1호(vol.14)
한국콘텐츠진흥원。<방송 트렌드&인사이트> 2016년 6,7월호(vol.06)
한국콘텐츠진흥원。<방송 트렌드&인사이트> 2016년 12월, 2017년 1월호(vol.09)
한국콘텐츠진흥원。<방송 트렌드&인사이트> 2015.12-2016.01 l vol.04
한국콘텐츠진흥원。<방송 트렌드&인사이트> 2015년 6,7월호(vol.01)
김규찬(Kim Kyu-chan)。2012。<문화콘텐츠산업 진흥정책의 시기별 특성과 성과: 1974~2011 문화예산 분석을 중심으로> (文化內容產業振興政策的時期特性和成果:以1974~2011文化預算為中心), 서울대학교 대학원 언론정보학과 박사학위론문.
報告書
KOFICE(2018)。2017 한류 파급효과 연구。(2017韓流波及效果研究)
2017방송포맷 수출입 현황 및 육성방안 수립 연구보고서(2018)。(2017廣播電視版權進出口現況及制定扶植方案)
新聞:
서울신문(首爾新聞)。2014。지상파 위협하는 ‘메이드 인 tvN’ 무엇이 다른가 (威脅無線電視台的“made in tvN”有什麼不同)。 http://www.seoul.co.kr/news/newsView.php?id=20141112017003
헤럴드경제(Herald 經濟)。2011。스타PD 지상파‘엑소더스’ (無線台明星PD大量離開) http://biz.heraldcorp.com/view.php?ud=20110428000207&ACE_SEARCH=1
하경헌(Ha Jyeo-hyeng )。2013。「다큐같은 예능, 예능같은 다큐 ‘다큐테인먼트’가 뜬다」(紀錄般綜藝,綜藝一樣的紀錄), 『스포츠경향』, 2013년 2월 14일.
https://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2718567&cid=55571&categoryId=55571
방연주(Pang Yeon-ju)。 2013。 깨알 캐릭터로 보는 요지경 대한민국 (看見眼花撩亂的韓國小人物)。PD journal。
http://www.pdjournal.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50541
김교석(Kim Kyo-seog)。2017。욜로 콘텐츠 대리만족과 괴리의 사이에서 (Yolo內容的代理滿足和背離)。PD journal。
http://www.pdjournal.com/news/articleView.html?idxno=60704
노은희(No En-hee)。2015/08/19。<"아빠가 달라졌어요"… 가정 속으로 돌아오는 아빠들(「爸爸變了」…回到家庭的爸爸),《Bridge News》。http://www.viva100.com/main/view.php?key=20150819010003823
이원호(Lee Wueon-ho)。2019/10/07。<"세입자는 언제까지 2년마다 이사걱정 해야하나요? "(租戶要擔心兩年一次搬家到什麼時候?) >,《Oh MY News》。http://www.ohmynews.com/NWS_Web/View/at_pg.aspx?CNTN_CD=A0002576604&CMPT_CD=P0010&utm_source=naver&utm_medium=newsearch&utm_campaign=naver_news
이종범(Lee Jong-beom)。2014 /07/27。<'슈퍼맨이 돌아왔다'는 또 하나의 연예인 복귀 프로그램? (《超人回來了》是又一個藝人迴歸節目?)>,《Mediaus》。http://www.mediaus.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42745
유지혜(You Ji-hyea)。2019/05/24。<‘나 혼자 산다’ 스타들 재출연 잦은 이유(《我独自生活)明星们频繁再次出演的理由)>,《sportsdonga》。https://sports.donga.com/3/all/20190523/95672320/3
윤효정(Youn Hyo-jeong)。2017。이효리♥이상순이 전한 ‘힐링·제주·결혼’ 판타지 (李孝利&李尚順的"治癒·濟州·結婚"的fantasy),《News1》。http://news1.kr/articles/?3030440
김경주(Kim Kyeong-ju)。2014/02/09。<'슈퍼맨', 추워도 힘들어도 아빠니까 가능..이런게 기적일까 (「超人)就算冷就算累, 因為爸爸所以可能.. 難道這就是奇蹟嘛?)>,《OSEN》。http://osen.mt.co.kr/article/G1109778919
김명은(Kim Myeong-en)。2008。'우결' 이휘재, 바람둥이 '이바람'으로 돌아오라? (「我們結婚了」李輝宰,花花公子「李風流」的回歸?) ,《Joynews24》。https://entertain.naver.com/read?oid=111&aid=0000103466
김종길(Kim Jong-kir)。2014。첫사랑 임상아부터 성장담까지...우리가 잘 몰랐던 이휘재(從初戀談到成長…我們不太了解李輝宰),《Oh MY News》。 http://star.ohmynews.com/NWS_Web/OhmyStar/at_pg.aspx?CNTN_CD=A0001945367
박세연(Park Syea-yeon)。2015。이휘재의 뒷심 혹은 뚝심…데뷔 23년만에 첫 대상(李輝才的後勁或韌勁...出道23年後首次獲得大獎),《Star Today》。https://www.mk.co.kr/star/broadcasting-service/view/2015/12/1215305/
騰訊娛樂。2015。《韓國綜藝節目實地調查篇:頂級製片5年沒休假》https://ent.qq.com/a/20150515/002914.htm
鳳凰娛樂。2016。《專訪詹仁雄:台灣綜藝衰弱,我本人就是幫兇》http://ent.ifeng.com/a/20160808/42663645_0.shtml
澎湃新聞。2015。《專訪王偉忠:內地綜藝節目開始有自信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