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俞萱
論文名稱: 臺灣東部西拉雅族的移動、定著與社會文化變遷
指導教授: 詹素娟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西拉雅族大庄新開園與里壠平埔空間邊緣化貧困化祀壺信仰宗教政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7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花東縱谷中、南段及長濱、成功地區的平埔族住民,是來自臺灣西南部地區的西拉雅族。自清代從西部移居至東部後,在人群中隱身,默默守護著自己的族群文化。近年來,由於平埔正名文化的影響,東部的平埔族人不再靜默,開始發聲、重新找回傳統文化。
    本文嘗試利用地理研究區方式,逐一探討這群東遷的西拉雅族,在不同的歷史下,對其文化內涵會造成什麼改變,並探討其如何在東部形成社群與人群。亦想瞭解西拉雅族在歷經清代的移動與定著後,對東部原有族群結構造成何種影響與變動。研究範圍涵蓋大庄、新開園與里壠、東海岸中南段等三個研究區域。
    首先,筆者就西拉雅族東遷的歷史背景做一相關論述、東遷路線作一系統整理。其次,將西拉雅族的遷移方式與中部平埔族、北部噶瑪蘭族、加禮宛族做對照。並分析這些東遷的西拉雅族是否因為某些政策、地理、環境、族群關係,呈現不同於原鄉的文化內涵。
    以日治時期的報章雜誌、廳報、國勢調查、統計報告書、日本學者研究論文、官員報告書等作為研究史料,觀看這些日治時期的東部西拉雅族人的遷移活動、生活文化情形,企圖以不同的角度與觀點,呈現當時西拉雅族的社會變遷情形。更利用史料、研究者的田野調查、方志中口述訪談,試著拼湊出平埔族東遷情形、路線及生活景況,探討平埔族在東遷後,在清代幾個重大事件中,其所扮演之角色背後的歷史意識與族群關係。
    此外,以日治時期為主要研究時間軸,針對這群平埔族在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情形做一相關論述。在各個研究區域內,不同歷史背景環境下,是否因此產生不同的文化與變動,對於外界的環境,這群人對於自我認同又是怎麼樣的態度與想法,我們藉著這群西拉雅人的社會變遷,去尋找相關的答案。

    Nowadays, the Plain Indigenous People (Pingpu People) of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East Rift Valley; Changbin and ChengGong areas are the Siraya from the southwest of Taiwan. Since Qing Dynasty, they have moved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Taiwan, hiding themselves in the crowd and protecting their culture silently.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the Name-Correction Movement, the Pingou People of eastern Taiwan have been not silent anymore. They have started to speak out and found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back.
    This study are adopted the Geographic Research Area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Siraya.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at kinds of cultural change; how to form the commun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eastern Taiwan; and understand what kinds of influence and change to the original eastern tribe structure after the Siraya move and settle down during Qing Dynasty. The three research areas include Da-jhanung, ShinKaiYuan and Lilong; the central and south of the East Coast.
    First, the researcher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Siraya’s eastern movement and collates its route systematically. Then, compare it with the central Pinpu Tribes, the northern Kavarawan and Kailawan. Besides, the researcher analyzes whether or not it presents different aboriginal culture connotations because of some policies,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the ethnic relations.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he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TingBao, national census, statistical reports, Japanese scholars’ research papers, official reports and other historical materials during period of Japanese Occupation. Because of the Siraya’ movement, life and culture in the eastern Taiwan, the data have showed the social change of the Siraya from various angles and perspectives; moreover, in advantage of above historical materials, researchers’ filed investigation and discourse interview of chronicle, the data portray the whole eastern movement, route and life of the Siraya. Furthermore, it explore its meaning of historical conscio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bes after the eastern movement from the major events in Qing.
    Additionally, the research aims at the Pingpu tribe’s social change during Japanese Occupation in Taiwan. In each field research, whether or not the different culture and change are generated under various historical backgrounds. For the external context, we find what kinds of attitudes and thoughts toward self-identity by the Pingpu tribe’s social change.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概念與方法…………………………………………………13 第四節 章節安排…………………………………………………………16 第二章 跋山涉水到東部…………………………………………………19 第一節 原鄉的平埔族……………………………………………………19 第二節 東遷與分布………………………………………………………25 第三節 土地拓墾與聚落的建立…………………………………………39 小結…………………………………………………………………………48 第三章 平埔空間的成立與變化…………………………………………50 第一節 基督教信仰的傳佈………………………………………………50 第二節 歷史事件中的族群關係…………………………………………55 第三節 族群結構與空間特性……………………………………………63 小結…………………………………………………………………………74 第四章 東臺灣的平埔社會………………………………………………77 第一節 從宗教現象看「平埔空間」的變化……………………………77 第二節 日本人眼中的平埔社會…………………………………………84 第三節 祀壺祭儀與「西拉雅」族群意識的再興………………………89 小結…………………………………………………………………………105 第五章 結論………………………………………………………………107 附表……………………………………………………………………………113 參考書目………………………………………………………………………122

    參考書目
    一、史料
    大庄公學校編
    1924 《大庄沿革誌》。臺東:大庄公學校。
    玉里郡役所
    1935 《昭和十年玉里庄勢要覽》。臺北:臺北帝國大學南方文化研究室。
    1939 《玉里郡要覽》。花蓮:玉里郡役所。
    邱顯明專訪
    2008 〈潘萬金帶領族人勇敢正名〉,《自由時報》2008年11月14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14/today-north23-4.htm(2012.12.10使用)
    金鈜主修、黃美娥點校
    2004 《康熙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花蓮港廳編
    1917 《花蓮港廳第一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18 《花蓮港廳第二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20 《花蓮港廳第三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22 《花蓮港廳第五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24 《花蓮港廳第七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1 《花蓮港廳第十三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3 《花蓮港廳第十四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3 《花蓮港廳第十五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5 《花蓮港廳第十八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6 《花蓮港廳第十九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7 《花蓮港廳第二十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40 《花蓮港廳第二十三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胡傳纂輯、詹雅能點校
    2006 《臺東州采訪冊》。臺北:遠流出版社。(1895年原刊)
    夏獻綸
    1959 《臺灣輿圖》。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880年原刊)
    馬淵東一
    1976 《馬淵東西著作集》(第二卷)。東京:雙文社。(1976.9.30第二版)
    鹿子木小五郎著
    1985 《臺東廳管內視察復命書》。臺北:成文出版社。(1912年原刊)
    黃茂卿
    1991 《迪街觀音山教會早期五十年史-英國長老教會東部宣教與觀音山教會現
    況》。花蓮:觀音山教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94 《臺灣私法物權編》(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教會公報社編
    1886 《府城教會公報》。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1896 《府城教會公報》。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1899 《府城教會公報》。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1910 《府城教會公報》。臺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臺灣慣習研究會著、吳文星譯
    1989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4:1。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89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4:2。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慣習硏究會原著、吳文星譯
    1987 《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3:7。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日日新報社
    1898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日日新報社。
    1910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日日新報社。
    1938 《臺灣日日新報》。臺北: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編
    1910 《熟蕃戶口及沿革調查綴》。臺北:民政部警察本署。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編;翁佳音、陳怡宏譯
    2013 《平埔蕃調查書》。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硏究室編,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著
    1935 《臺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東京:刀江書院。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編
    1985 《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成文出版社。(1900年原刊)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編
    1927 《大正十四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1937 《昭和十年國勢調査結果表》。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
    1993 《臺灣宗教調查報告書》(第1卷)。臺北:捷幼出版社。(1919年原刊)
    臺東廳編
    1926 《臺東廳第八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27 《臺東廳第九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28 《臺東廳第十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4 《臺東廳第十三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5 《臺東廳第十四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1936 《臺東廳第十五統計書》。臺北:臺北印刷株式會社。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原著、陳金田譯
    1990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南投:臺
    灣省文獻委員會。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1907 《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 (地方之部-上)》。臺北:臨時
    臺灣戶口調查部。
    1918 《大正四年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結果表》。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
    部。
    1921 《大正九年十月一日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結果
    槪数住居世帶及人口在鄉軍人ニ関スル諸表》。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
    部。
    蔣師轍纂、陳文騄修
    1984 《臺灣通志》。臺北:大通書局。
    劉銘傳
    1890 《臺東直隸州丈量八筐冊》,未出版。
    劉銘傳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1997 《劉壯肅公奏議》。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二、專著

    王學新譯著
    1998 《日據時期東臺灣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石萬壽
    1995 《臺灣的拜壺民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江燦騰主編、福田增太郎原著、黃有興中譯
    2005 《臺灣宗教信仰-福田增太郎名著-「臺灣の宗教」的全面解讀》。臺
    北:東大圖書公司。
    伊能嘉矩
    1973 《臺灣蕃政志》。臺北:祥生出版社。(1904年原刊)
    2000 《臺灣蕃人事情》。東京:草風館。(1900年原刊)
    伊能嘉矩著、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編譯
    2011 《臺灣文化志》。臺北:臺灣書房出版。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
    1996 《臺灣踏查日記》。臺北:遠流出版社。
    安倍明義
    1938 《臺灣地名研究》。東京:番語研究會。
    李壬癸
    1997 《臺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臺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出版。
    施添福總編纂
    2002 《關山鎮志》(下冊)。臺東:關山鎮公所。
    林修澈主持
    2001 《平埔族的分布與人口》。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1957 《花蓮縣志稿》〈民族、宗教〉。花蓮:花蓮縣文獻委員會。
    孟祥瀚
    2001 〈開拓篇〉《臺東縣史》。臺東:臺東縣政府。
    洪麗完
    2009 《熟番社會網路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歷史變遷(1700-
    1900)》。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陳正祥
    1993 《臺灣地誌》下冊。臺北:南天書局。
    夏黎明總編纂
    2001 《池上鄉志》。臺東:臺東縣池上鄉公所。
    夏黎明、林玉茹、李玉芬、姜國彰、江美瑤、李敏慧、姜柷山、柯芝群、鄭漢文、胡龍雄、趙川明、傅君
    1999 〈臺東縣〉《臺灣地名辭書》卷三。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宮本延人
    1988 《日本時代台湾における寺廟整理問題》。奈良:天理教道友社。
    張振岳
    1994 《臺灣後山風土誌》。臺北:臺原出版社。
    1996 《後山西拉雅人物誌》。臺北:常民文化。
    2002 《富里鄉誌》上冊。花蓮:富里鄉公所。
    張耀錡
    2003 《臺灣平埔族社名研究》。臺北:南天書局。
    康培德編纂
    2005 《續修花蓮縣志》〈族群篇〉。花蓮:花蓮縣政府。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賴永祥增訂
    199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臺南:人光出版社。
    溫振華
    1997 《高雄縣平埔族史》。高雄:高雄縣政府。
    溫國良譯
    1999 《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28年10月-明治35年4月)。南
    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0 《總督府公文類纂宗教史料彙編》(明治34年6月-明治35年8月)。南
    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葉振輝總纂
    2010 《玉里鎮志》。花蓮:玉里鎮公所。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編
    1965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硏究室編,移川子之藏、馬淵東一、宮本延人著,楊南郡譯
    2011 《臺灣原住民系統所屬之硏究》(第一冊:本文篇)。臺北:南天出版社。
    蔡錦堂
    1994 《日本帝國主義下台湾の宗教政策》。東京:同成社。
    潘繼道
    2001 《清代臺灣後山平埔族移民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潘文富、潘繼道、李宜憲、簡明捷、張振岳、翁純敏、楊盛凃
    2005 〈花蓮縣〉《臺灣地名辭書》卷二。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戴炎輝
    1984 《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社。(1984年第二版)
    簡炯仁
    2004 〈大武壠社群〉《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
    2006 《屏東平原平埔族之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
    Band, Edward著、詹正義編譯
    1976 《巴克禮博士與臺灣》。臺北:長青文化事業公司。

    三、論文(含學位論文)

    干治士著、葉春榮譯註
    1994 〈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臺灣風物》44(3):193-228。
    土田滋
    1991 〈平埔族諸語研究雜記〉,收入《東京大學言語學論集》12,頁147。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言語學研究室。
    今田巖
    1933 〈大庄の平埔族〉,《南方土俗》2(2):77-80。
    1934 〈大庄の平埔族(二)〉,《南方土俗》3(2):75-82。
    江美瑤
    1998 〈日治時代以來臺灣東部民移民與族群關係──以關山、鹿野地區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宜憲
    2000 〈晚清後山駐兵初探〉,《臺灣風物》50(1):13-42。
    〈晚清後山駐軍與民庄的關連性〉,《臺灣風物》50(3):83-114。
    李壬癸
    1992 〈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其相互關係〉,《臺灣風物》41(1):211-238。
    李國銘
    2004 〈鳳山八社舊址初探〉,收入《族群、歷史與祭儀–平埔研究論文集》,
    頁17-33。臺北:稻鄉出版社。
    2004 〈文獻上平埔族空白的高雄平原〉,收錄於《族群、歷史與祭儀──平埔研
    究論文集》,頁 101-125。臺北:稻鄉出版社。
    李文良
    1997 〈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東臺灣研究》2:169-196。
    林玉茹
    1996 〈白川夜舟〈臺東舊紀〉譯注與史料價值評介〉,《東臺灣研究》創刊
    號:117-140。
    1997 〈由魚鱗圖冊看清末後山的清賦事業與地權分配形態〉,《東臺灣研究》
    2:131-168。
    林聖欽
    1995 〈日治時期戶籍資料的內容及其史料價值:以玉里、池上為例〉,《臺灣
    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23:27-54。
    1995 〈花東縱谷中段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1800-1945)〉,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欣
    2003 〈日治前期臺灣總督府對舊慣宗教之調查與理解 (1895-1919)〉,國立
    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林江義
    2004 〈臺東海岸加走灣馬卡道族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林清財
    1988 〈西拉雅祭儀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3 〈大庄人的「沿革」與「歌謠」:東京外國語大學「臺灣資料」中大庄史
    料解讀〉,發表於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族群歷史、文化與認同-
    臺灣平埔原住民國際學術研討會。
    林燈炎譯、林清財校注
    1987 〈大庄「沿革」手寫文獻解說與摘譯〉,《臺灣風物》37(4):107-
    123。
    孟祥瀚
    1988 〈臺灣東部之拓墾與發展(1874-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
    所碩士論文。
    2002 〈日治時期花蓮地區客家移民的分布〉,收入《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129-158。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施添福
    1995 〈清代東部的族群遷移〉,收入邱水金編,《地方考古人才培訓班(第二
    期)實錄之一講義彙編:課程講義》,頁107-122。臺北:行政院文化
    建設委員會、財團法人蘭陽文教基金會。
    姜天祿、莊華堂
    1994 〈壁腳仔傳奇-訪大庄劉文一母子〉《山海文化》5:46-47
    〈平埔族的活字典-訪潘萬金先生〉《山海文化》5:48-52。
    宮本延人
    1931 〈加走灣頭の熟番〉,《南方土俗》1(2):135-136。
    翁佳音
    1991 〈府城教會報所見日本領臺前後歷史像〉,《臺灣風物》41(3):83-
    100。
    陳彩裕
    1983 〈臺灣戰前人口移動與東部(花蓮)的農業成長〉,《臺灣銀行》34
    (1):155-196。
    張振岳
    1997 〈西拉雅平埔族的歷史與現況──花東縣境內的祀壺現象初探〉,《臺東文
    獻》復刊1:34-50。
    張振岳、黃學堂、黃宣衛
    2012 〈從宗教層面看池上地區的族群互動〉,《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
    9-78。
    莊華堂
    1994 〈遙遠的夜行列車-大庄平埔族田野調查〉,《山海文化》5:33-41。
    鳥居龍藏
    1897 〈東部臺灣ニ棲息セル平埔種族〉,《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32:222-228。
    1899 〈東部臺湾に棲息する平埔種族〉,《蕃情研究會誌》2:26-32。
    詹素娟
    1998 〈族群、歷史與地域──噶瑪蘭的歷史變遷(從史前到1900年)〉,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
    葉慧雯
    2007 〈英國長老教會在東部的宣教-蟳廣澳、觀音山、石牌教會的建立與焚燬
    (1877-1896)〉,《臺灣風物》57(4):77-102。
    趙玉嫻
    2011 〈從族群遷移看玉里地區地方人口結構之重塑〉,收錄於康培德主編,
    《第三屆花蓮學研討會──文創、石雕、洄瀾事》,頁81-95。花蓮:花蓮
    縣文化局。
    廖秋娥
    2009 〈從《臺灣府城教會報》看晚清臺灣東部的交通〉,《臺灣史學雜誌》
    7:3-35。
    潘繼道
    2000 〈清代臺灣後山花東縱谷地區大庄「舊人」後山移民史〉,收入《「平埔
    族群與臺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頁1-23。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
    所、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
    2001 〈清代大庄「舊人」臺灣後山發展史〉,《臺灣風物》51(1):79-
    110。
    2010 〈評價林玉茹著《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灣史
    研究》17(3):183-196。
    潘英海
    1998 〈文化系、文化叢與文化圈-有關「壺的信仰叢結」分布與西拉雅族群遷
    徙的思考〉,收入劉益昌、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頁
    163-202。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福田增太郎
    1939 〈皇民化運動下の臺灣宗教政策〉《臺灣地方行政》5(1):56-60。
    鍾幼蘭
    1998 〈平埔族群與埔里盆地-關於開發問題的探討〉收入劉益昌、潘英海編,
    《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頁97-140。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簡正亮
    1973 〈臺東長濱平埔族散記〉,《人類與文化》2:42-43。
    Ritchie , Hugh
    1875 “ Notes of a journey in east Formosa.”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6: 207-208。

    四、其他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平埔文化專題〉http://www.ianthro.tw/p/116(2013.06.04使用)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A9E092C6104ACAD5
    (2013.06.04使用)
    吳榮順製作
    1998 《花蓮縣西拉雅族:幫工戲》(CD)。臺北:風潮音樂。
    臺灣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2011.10.24使用)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