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佑澤
LIN,YU-TSE
論文名稱: 歐陽脩山水詩研究
The Study about The Scenery Poems of Ouyang Xiu
指導教授: 王基倫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2
中文關鍵詞: 歐陽脩山水詩詩歌理論時空技巧手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8下載:4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宋代文儒歐陽脩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與史學家,且於經學、譜諜學、金石學等方面多有建樹,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對象,遂屢屢受到古今論者的關注。
    然而,卻鮮少有人特別留意到歐陽脩的山水詩創作,這是他一個相對輕鬆而閒適的面向,加上他性愛山水,並擁有豐富的山水詩篇,於是引發了本文對他與山水之關係的重視,期望能由這層關係切入,從而發掘出深刻的議題,進一步拓展世人對歐陽脩形象的整體認識。
    通過對歐陽脩山水詩創作過程的認知,可以擬出「天工——自然山水——作者——山水詩——讀者」之關係圖式,而此一關係圖式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架構。主要探討引發歐陽脩創作山水詩的內、外緣因素,而他對天工造化萬物的藝術想像也與「窮者而後工」、「意新語工」、「自然」、「妍醜」等創作觀念有所聯繫,並深入闡述他的情志與山水之雙向交流情況,以及分析他藉詩歌以再現山水所表現出來的藝術之美,最後歸納出他的山水詩風格特色,且說明風格特色的形成原因。
    本文論題儘管相當的平凡,但卻是以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自我期許,希望能經由深入的探討來開拓出新視野、新面向,並於山水詩史中為歐陽脩山水詩之成就尋求一個相對公允而客觀的評價與定位。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預期方向 4 三、研究目的 7 第二節 研究範圍 8 一、「山水詩」的定義 8 二、選擇版本 11 第三節 文獻探討 11 一、歐陽脩基礎研究方面 12 二、歐陽脩山水詩方面 13 三、歐陽脩自然觀方面 15 四、歐陽脩詩歌方面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0 第二章 背景的促成因素 23 第一節 內在質性的感發 23 第二節 外部環境的刺激 30 一、儒道佛與自然山水的關係發展 30 二、印刷技術的提升對保存山水文學資產的推助作用 35 三、宋代地理圖記與山水畫的成熟 38 四、右文政策於社會面向所造成的影響 40 第三章 山水詩的藝術創作主張 45 第一節 詩歌創作的理解層次 45 第二節 「窮」與「工」的媒介 48 第三節 「造化」的藝術想像 53 第四節 妍醜奇怪與「意新語工」的自然詩風 58 一、妍醜奇怪的審美感知 58 二、「意新語工」的創作觀點 62 第四章 情志與山水的雙向交流(慶曆五年春之前) 69 第一節 應試赴舉時期(景德四年六月至天聖八年五月之前) 69 一、傷春悲秋的無憀意緒 70 二、蒼茫飄渺的楚地山水 72 第二節 西京洛社時期(天聖八年五月至景祐三年五月之前) 74 一、閒遠風流的「逸老」與「達老」形象 75 二、幽深明媚的伊洛山水 79 第三節 初貶夷陵時期(景祐三年五月至慶曆五年春之前) 82 一、化愁為喜的強自振作 82 二、窮僻險絕的峽州山水 85 第五章 情志與山水的雙向交流(慶曆五年春以後) 91 第一節 遷謫滁州時期(慶曆五年春至至和元年六月之前) 91 一、憔悴任物的「醉翁」之意 91 二、清新虛靜的江淮山水 99 第二節 思歸致仕時期(至和元年六月至熙寧五年潤七月) 103 一、衰病多憂而急流勇退的「六一」素志 104 二、風物和美的湖光山色 110 第六章 山水的再現 117 第一節 應試赴舉時期:愁緒與「痕跡」的相乘 118 一、「痕跡」背後的學習態度 118 二、「痕跡」的內涵與表現 120 三、脆弱的暖色光景與擔憂惶恐 125 四、「尤有盤旋」與躊躇不安 126 第二節 西京洛社時期:任放與聲色的碰撞 127 一、步出陰霾:「官閒同小隱」的愉悅氣氛 127 二、擺脫「痕跡」:古體創作的嘗試 128 三、豐富形象與明朗輕快的發生 130 四、色彩明度的提高與自由情態的反映 133 五、「元阮清新」的悠揚深遠與「質術急驟」的短促嘹亮 134 第三節 初貶夷陵時期:振作與古體創作的激盪 135 一、長篇巨製的發展與山川氣勢的再現 135 二、雜言的出現與詩意的轉折變化 137 三、重出字的增多與率意的山水詩境 138 四、自暗沈而彩色的心路歷程 140 五、韻腳的靈活運用與「庚梗振厲」的奮起意味 140 第四節 遷謫滁州時期:任物與紆徐的交織 142 一、長短的句式與律動的感受 142 二、虛字的使用與敘述口吻的突出 143 三、迴環往復的結構安排與山水意象的深刻呈現 144 四、繁盛的色彩表現與自適的生命情調 146 五、「元阮清新」與嚮往自足的心理 146 第五節 思歸致仕時期:素志與近體創作的和合 147 一、體製短小的近體創作與精神境界的追求 147 二、細膩的特寫鏡頭與深趣的體現 148 三、麗彩與輝煌的鮮活情景 149 四、「支紙縝密」的精微與山水之意的傳達 149 第七章 山水詩風格的形成與特色 153 第一節 俊聲秀色 153 一、清麗 154 二、俊偉 155 第二節 自然平易 158 第三節 情韻紆徐 160 第四節 景致幽深 162 第八章 結論 167 附錄 Ⅰ (一)歐陽脩山水詩篇目 Ⅰ (二)宋代歷史地圖 Ⅲ (三)歐陽脩詩篇編年整理列表 Ⅸ 參考書目 甲

    一、古籍文獻(依撰者生年次序排列)
    〔春秋〕老子撰,〔晉〕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注》(臺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7月)
    〔戰國〕莊子撰,〔晉〕郭象注:《南華真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漢〕毛亨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8月,十三經注疏本)
    〔漢〕賈誼撰:《新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臺一版)
    〔漢〕桑欽撰,〔北魏〕酈道元注:《水經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漢〕王充撰:《論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魏〕曹植撰:《曹子建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晉〕嵇康撰:《嵇中散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晉〕陸雲撰:《陸士龍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晉〕釋慧遠撰:《廬山記略》(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
    〔晉〕陶潛撰,〔宋〕李公煥箋注:《箋注陶淵明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南朝宋〕范瞱撰:《後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臺一版)
    〔南朝宋〕劉義慶編:《世說新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誥》(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2月)
    〔南朝梁〕劉勰撰,〔清〕黃叔琳校:《文心雕龍注》(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9月)
    〔南朝梁〕釋僧祐編撰:《弘明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南朝梁〕蕭統撰:《昭明太子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南朝梁〕蕭統撰:《梁昭明太子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北魏〕楊衒之撰:《洛陽伽藍記》(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2月,四部叢刊本廣編)
    〔唐〕姚思廉等撰:《梁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月,臺六版)
    〔唐〕歐陽詢編:《藝文類聚》(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唐〕房喬等撰:《晉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6月,臺二版)
    〔唐〕許敬宗等奉敕編,羅國威整理:《日藏弘仁本文館詞林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10月)
    〔唐〕釋道宣編撰:《廣弘明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玄奘譯,〔唐〕辯機撰:《大唐西域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釋道世撰:《法苑珠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王勃撰:《王子安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楊炯撰:《楊盈川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陳子昂撰:《陳伯玉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孟浩然撰:《孟浩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王昌齡撰:《詩格》,收入〔宋〕陳應行編:《吟窗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唐〕王維撰:《須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高適撰:《髙常侍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李白撰,〔宋〕楊齊賢集注,〔元〕蕭士贇補注:《分類補注李太白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劉長卿撰:《劉隨州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杜甫撰:《分門集注杜工部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寒山子撰:《寒山子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皎然撰:《皎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皎然撰:《詩式》,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9月,五版)
    〔唐〕馬總編:《意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韓愈撰,〔宋〕朱熹考異:《朱文公校韓昌黎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白居易撰:《白氏長慶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李德裕撰:《李文饒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段成式撰:《唐段少卿酉陽雜爼》(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李商隱撰:《李義山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温庭筠撰:《温庭筠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唐〕司空圖撰:《二十四詩品》,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9月,五版)
    〔唐〕司空圖撰,郭紹虞集解:《詩品集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10月)
    〔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月,臺六版)
    〔宋〕徐鉉撰:《徐公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王禹偁撰:《小畜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魏野撰:《東觀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彭年等重修:《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9月)
    〔宋〕林逋撰:《林和靖先生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楊億撰:《武夷新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億編撰:《西崑酬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張君房撰:《雲笈七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范仲淹撰:《范文正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梅堯臣撰:《宛陵先生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歐陽脩撰:《歐陽文忠公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歐陽脩撰,李逸安點校:《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3月)
    〔宋〕歐陽脩撰,李之亮箋注:《歐陽脩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12月)
    〔宋〕歐陽脩撰,洪本健校箋:《歐陽脩詩文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
    〔宋〕蘇洵撰:《嘉祐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蔡襄撰:《端明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曾鞏撰:《南豐先生元豐類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王安石撰:《臨川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劉攽撰:《中山詩話》,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9月,五版)
    〔宋〕沈括撰:《夢溪筆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10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續編)
    〔宋〕蘇軾撰:《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蘇軾撰:《經進東坡文集事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蘇軾撰:《東坡題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2月,臺一版)
    〔宋〕蘇轍撰:《欒城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朱長文編:《墨池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秦觀撰:《淮海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郭祥正撰:《青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楊傑《無為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據北京圖書館南宋刻本原大影印)
    〔宋〕阮閱編:《增修詩話總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葉夢得撰:《石林詩話》,收入〔清〕何文煥編:《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9月,五版)
    〔宋〕李綱撰:《梁谿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李清照撰,曹樹銘校釋:《李清照詩詞文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1月)
    〔宋〕胡仔撰:《苕溪漁隱叢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江少虞編:《宋朝事實類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7月)
    〔宋〕陸游撰,〔宋〕羅椅編:《澗谷精選陸放翁詩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周煇撰:《清波雜誌》(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
    〔宋〕張孝祥撰:《于湖居士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沈作喆撰:《寓簡》(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傅良撰:《止齋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劉克莊撰:《後村先生大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宋〕林希逸撰:《竹溪鬳齋十一藁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陳輔之撰:《陳輔之詩話》,收入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81年12月)
    〔宋〕陳均撰:《九朝編年備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金〕王若虛撰:《滹南遺老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元〕劉壎撰:《隱居通議》(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8月)
    〔元〕袁桷撰:《清容居士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元〕黃溍撰:《金華黃先生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8月,臺一版,四部叢刊本初編)
    〔元〕劉將孫撰:《養吾齋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元〕脫脫奉敕編撰:《宋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月,臺六版)
    〔明〕王世貞撰:《弇州續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江盈科撰:《雪濤詩評》(清順治丁亥四年兩浙督學李際期刊本)
    〔明〕王志堅撰:《四六法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黃道周撰:《榕壇問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馮惟訥撰:《古詩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倪濤編:《六藝之一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清〕賀裳撰:《載酒園詩話》,收入郭紹虞編,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清〕吳喬撰:《圍爐詩話》,收入郭紹虞編,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上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清〕王士禎撰,張宗柟纂集,戴鴻森校點:《帶經堂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
    〔清〕宋長白撰:《柳亭詩話》,收入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二百0一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7月,臺一版)
    〔清〕納蘭性德撰:《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2月)
    〔清〕愛新覺羅胤禛敕編:《乾隆大藏經》(臺北:傳正有限公司,1999年1月)
    〔清〕姚範撰:《援鶉堂筆記》(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8月)
    〔清〕袁枚撰:《隨園詩話》(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9年4月,再版)
    〔清〕紀昀撰:《紀文達公遺集》,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一千四百三十五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3月)
    〔清〕趙翼撰,霍松林、胡主佑校點:《甌北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3月)
    〔清〕翁方綱撰:《石洲詩話》(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9月)
    〔清〕胡壽芝撰:《東目館詩見》,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三百五十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清〕方東樹撰:《昭昧詹言》(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10月)
    〔清〕方東樹撰:《半字集》,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五百0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清〕陸以湉撰,崔凡芝點校:《冷廬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月)
    〔清〕劉熙載撰:《藝概》(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5年9月)
    〔清〕蔣湘南撰:《七經樓文鈔》,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五百九十一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清〕尚鎔撰:《三家詩話》,收入郭紹虞編,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編》下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2月)
    〔清〕梁啟超撰:《梁啟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
    〔清〕王國維撰,姚淦銘、王燕編:《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5月)
    不著撰人:《尊前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不著撰人:《南窗記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3月,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專書(依撰者姓氏筆畫排列)
    〔日〕小尾郊一撰,邵毅平譯:《中國文學中所表現的自然與自然觀:以魏晉南北朝文學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
    王力撰:《古體詩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水照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6月)
    王水照主編:《首屆宋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
    王易撰:《詞曲史》(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88年8月,五版)
    王冠輯:《唐宋八大家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3月)
    王國瓔撰:《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0月)
    王毅撰:《中國園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中國政區大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方豪撰:《宋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4年7月)
    〔日〕吉川幸次郎撰,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7年4月)
    任仲倫撰:《遊‧山‧玩‧水——中國山水審美文化》(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6月)
    朱光潛撰:《朱光潛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年8月)
    朱德發主編:《中國山水詩論稿》(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1994年12月)
    李文初主編:《中國山水文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
    李健撰:《魏晉南北朝的感物美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義〕貝奈戴托‧克羅齊(Benedetto Croce)撰,黃文捷譯:《美學或藝術和語言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8月)
    宋柏年撰:《歐陽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5年5月)
    汪淳撰:《韓歐詩文比較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7月)
    吳梅撰:《詞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4月,臺七版)
    孟亞南撰:《中國園林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
    林書堯撰:《色彩學概論》(臺北:力文出版社,1963年9月)
    林書堯撰:《色彩認識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三版)
    洪本健撰:《宋文六大家活動編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
    洪本健編:《歐陽脩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5月)
    查明昊撰:《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姚瀛艇撰:《宋代文化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
    涂光社撰:《因動成勢》(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年10月,再版)
    夏咸淳撰:《明代山水審美》(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徐復觀撰:《中國藝術精神》(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5月,四版)
    徐復觀撰:《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12月,五版)
    陳水雲撰:《中國山水文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陳寅恪撰:《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7月)
    陳望衡撰:《中國古典美學史》(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1年8月)
    陳瓊花撰:《藝術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8月,修訂初版)
    張仁福撰:《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歐文風的文化透視》(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
    張高評撰:《自成一家與宋詩宗風》(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4年11月)
    張高評撰:《創意造語與宋詩特色》(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8年12月)
    張健撰:《歐陽脩之詩文及文學評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0月)
    陶文鵬、韋鳳娟主編:《靈境詩心——中國古代山水詩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4月)
    許地山撰:《道教的歷史》(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1月)
    〔法〕莫里斯‧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撰,楊大春譯:《眼與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6月)
    章尚正撰:《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9月)
    郭紹虞撰:《宋詩話考》(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1月)
    程杰撰:《北宋詩文革新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2月)
    黃美鈴撰:《歐、梅、蘇與宋詩的形成》(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5月)
    黃純艷撰:《宋代海外貿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3月)
    黃篤書撰:《宋代儒宗歐陽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
    曾雄生、徐鳳先等撰:《中國科技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1月)
    曾棗莊撰:《論西崑體》(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傅勤家撰:《中國道教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1月)
    〔瑞士〕費爾迪南‧德‧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撰,高明凱譯,岑麟祥、葉蜚聲校注:《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11月)
    童慶炳撰:《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8月)
    〔日〕滝本孝雄、藤沢英昭撰,成同社譯:《色彩心理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5月)
    楊辛、甘霖撰:《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三版)
    楊伯峻撰:《古漢語虛詞》(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2月)
    楊建波撰:《道教文學史論稿》(武漢:武漢出版社,2001年10月)
    楊渭生等撰:《兩宋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楊渭生撰:《宋代文化新觀察》(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熊海英撰:《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
    趙敏撰:《宋代晚唐體詩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9月)
    劉子健撰:《歐陽脩的治學與從政》(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10月,再版)
    劉若愚撰,杜國清譯:《中國詩學》(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5年6月,五版)
    劉若愚撰:《歐陽脩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5月)
    劉德清撰:《歐陽脩論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
    劉德清撰:《歐陽脩紀年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
    劉德清、歐陽明亮主編:《歐陽脩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年2月)
    劉麟生撰:《中國駢文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臺六版)
    蔣述卓撰:《山水美與宗教》(臺北:稻禾出版社,1992年2月)
    蔣維喬撰:《中國佛教史》(臺北:國史研究室,1929年12月)
    蔡英俊撰:《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5月)
    蔡英俊主編:《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9月,六版)
    蔡瑜撰:《中國抒情詩的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1月)
    鄭孟彤、黃志輝撰:《醉翁藝苑探幽》(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
    鄭騫等撰:《中國古典文學論叢》(詩歌之部)(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76年5月)
    閻平、孫果清等編撰:《中華古地圖集珍》(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1995年7月)
    謝佩芬撰:《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臺北:臺大出版委員會,1998年6月)
    戴麗珠撰:《詩與畫》(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7月)
    〔日〕鎌田茂雄撰,關世謙譯:《中國佛教史》(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年10月)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
    嚴杰撰:《歐陽脩年譜》(江蘇:南京出版社,1993年11月)
    〔美〕蘇珊‧朗格(Susanne K.Langer)撰,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
    三、期刊(依撰者姓氏筆畫排列)
    占旭東撰:〈歐陽脩古風〈廬山高〉賞析〉,《現代語文》2006年4期(2006年4月)
    李方擎撰:〈歐陽脩的魏晉風度略論〉,《文學界》2010年1期(2010年1月)
    李亮偉撰:〈唐五代山水詞〉,《文史知識》2010年4期(2010年4月)
    吳宏一撰:〈唐宋詩詞中的顏色字——以歐陽脩的一首七絕為討論重心〉,《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1期(2007年春)
    〔日〕佐藤保撰:〈歐陽脩の詩〉,《お茶の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報》4號(1985年4月)
    洪本健撰:〈歐陽脩天聖學韓:北宋「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1卷3期(2009年5月)
    陳伯海撰:〈山水文學與山水意識〉,《古典文學知識》1992年4期(1992年7月)
    陳宗敏撰:〈歐陽永叔的自然詩〉,《書和人》391期(1980年6月)
    張蜀蕙撰:〈現實經驗與文本經驗的真實——由歐陽脩、蘇軾作品探究北宋地誌書寫與閱讀〉,《東華人文學報》11期(2007年7月)
    張璟撰:〈歐陽脩文學中的自然觀〉,《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2卷4期(2001年12月)。
    黃啟方撰:〈宋初九僧與九僧詩〉,《書和人》197期(1972年10月)
    〔日〕鈴木哲雄、鄭夙雯撰:〈歐陽脩の排仏についての考察〉,《人間文化》17號(2002年9月)
    楊儒賓撰:〈「山水」是怎樣被發現的——「玄化山水」析論〉,《臺大中文學報》30期(2009年6月)
    〔日〕綠川英樹撰:〈欧陽脩の美醜意識とその表現——韓愈詩「醜悪の美」の受容をめぐって〉,《神戸外大論叢》56卷7號(2005年12月)
    劉德清撰:〈歐陽脩名號別稱考略〉,《井岡山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5卷3期(2004年6月)
    謝佩芬撰:〈歐陽脩與「茶」、「酒」關係小探——試以其詩作為考察對象〉,《中國文學研究》5期(1991年5月)
    謝佩芬撰:〈歐陽脩研究論著目錄初編〉,《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24卷2期(1991年12月)
    魏玉俠撰:〈走向自然 領悟人生——論歐陽脩前期的自然觀〉,《學術月刊》1994年4期(1994年4月)
    譚彼岸撰:〈日本刀歌作者新考〉,《社會科學戰線》(文藝學)1981年2期(1981年4月)
    四、學位論文(依撰者姓氏筆畫排列)
    江正誠撰:《歐陽脩的生平及其文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8年6月)
    廉紅紅撰:《歐陽脩山水文學作品研究》(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年5月)
    謝佩芬撰:《歐陽脩詩歌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5月)
    五、造字程式
    臺灣地區中央研究院:「漢字構形資料庫」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