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玲貴 |
---|---|
論文名稱: |
《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評點研究 |
指導教授: | 胡衍南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1 |
中文關鍵詞: | 西遊記 、李卓吾 、李評本 、葉晝 、評點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0 下載:4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是百回本《西遊記》成書後流傳甚廣的一部早期本子,在版本學上極富價值。在明清諸多評本中,它是最早全面細評《西遊記》的本子,評者與小說的寫定者年代最為接近,所處的文化、政治、社會環境近似,對文本提出的種種批評與論述頗具參考價值。此本是明清小說評點風潮下的產物,它採取了文字與符號共奏的批評形式,直接造成其內容上零碎、直截之弊。在思想方面,此本對《西遊記》的切入角度及某些基本看法,如哲理性、宗教性、社會性、修心寓言等,至今仍有不少研究者接續發展,李評本發為先聲的意義實不容抹煞。在藝術方面,此本揭示人物形象的特點,提示了文本「趣」、「幻」的藝術特徵,對於小說寫作技巧亦多所討論。此本實是一部富於時代性、前瞻性的《西遊記》研究之作。
一、專書
(一)古籍
〔明〕朱鼎臣著、陳新整理:《唐三藏西遊釋厄傳》、〔明〕楊致和著、陳新整理:《西遊記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明〕吳承恩著、李卓吾批評:《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明刊影本,鄭州:中州書畫社,1983
〔明〕吳承恩著,陳先行、包于飛校點:《西遊記》(李卓吾評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明〕吳承恩原著,徐少知校;周中明、朱彤注:《西遊記校注》(李卓吾批評本),臺北:里仁書局,1996
〔明〕吳承恩著、李卓吾、黃周星評:《西遊記》,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6
〔明〕吳承恩撰、李贄評:《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明刊影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明〕李卓吾批評、磯部彰編:《越中瓢簞庵藏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朝鮮國朴氏舊藏本),仙台市:明清出版機構研究會,2001
〔明〕李贄:《焚書/續焚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
〔明〕袁中道著,步問影校注:《游居柿錄》,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
(明)許自昌《樗齋漫錄》卷六,《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明〕楊景賢撰:《西遊記雜劇》,收入《元曲選外編》,臺北:中華書局,1967
〔明〕錢希言:《戲瑕》,《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據安徽省圖書館藏明刻本
〔明〕謝肇淛撰、郭熙途校點:《五雜俎》,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明〕顧憲成:《小心齋劄記》,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75
〔明〕顧與沐記略、(清)顧樞輯、顧貞觀訂補《顧端文公年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清〕永瑢、紀昀等撰:《武英殿本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發行,1983
〔清〕伍守陽:《天仙正理直論》,收於《古本伍柳仙宗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清〕汪憺漪箋評、黃笑蒼印正:《西遊證道書》,《古本小說集成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清〕周亮工:《因樹屋書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六年本
〔清〕黃宗羲:《明儒學案》,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
(二)小說研究專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方正耀:《中國古典小說理論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王汝梅、張羽:《中國小說理論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王平:《中國古代小說敘事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王平主編:《明清小說傳播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
朱一玄編:《明清小說資料選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
朱恒夫:《宋明理學與古代小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李辰冬:《文學欣賞的新途徑》,臺北:三民書局,1970
李辰冬:《李辰冬古典小說研究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
李希凡:《論中國古典小說的藝術形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李忠明:《17世紀中國通俗小說編年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2008
吳功正:《小說美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5
那宗訓:《京本通俗小說新論及其他》,臺北:文史哲出版,1985
何睫等著:《海峽兩岸明清小說論文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1
宋儉等編注:《奇書四評》,武漢:崇文書局,2004
宋珂君:《明代宗教小說中的佛教修行觀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杜貴晨:《數理批評與小說考論》,濟南:齊魯書社,2006
周先慎:《明清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周振甫:《小說例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周兆新主編:《三國演義叢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林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孟昭連、寧宗一:《中國小說藝術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胡勝:《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胡衍南:《飲食情色金瓶梅》,臺北:里仁書局,2004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9
馬蹄疾編:《水滸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0
柳存仁:《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臺北:鳳凰出版社,1974
柳存仁:《和風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美)浦安迪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徐朔方:《小說考信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徐揚尚:《明清經典小說重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孫楷第:《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臺北:鳳凰出版社,1974
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修訂本),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
袁世碩:《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99
夏志清著,胡益民、石曉林、單坤琴譯:《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高日暉、洪雁:《水滸傳接受史》,濟南:齊魯書社,2006
郭豫適:《中國古代小說論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郭英德、過常寶:《雅風美俗之明人奇情》,臺北:雲龍出版社,1996
郭英德:《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陳曦鍾、宋祥瑞、魯玉川輯校:《三國演義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陳曦鍾、侯忠義、魯玉川輯校:《水滸傳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陳文新、魯小俊、王同舟:《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陳文新:《傳統小說與小說傳統》,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陳洪:《滄海蠡得:陳洪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陳洪:《中國小說理論史》(修訂本),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陳大康:《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北京:中華書局,2006
陳大康:《明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張世君:《明清小說評點敘事概念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馮文樓:《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曾良:《明清小說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黃子平:《中國小說與宗教》,香港:中華書局,1998
黃慶萱:《與君細論文》,臺北:東大出版社,1999
黃永年:《文史探微:黃永年自選集》北京:中華書局,2000
黃霖編:《金瓶梅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7
黃霖、韓同文選注:《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修訂本),2000
黃霖等著:《中國小說研究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程毅中:《明代小說叢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葉朗:《中國小說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董國炎:《明清小說思潮》,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趙聰:《中國五大小說之研究》,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0
賈文仁:《古典小說大觀園》,臺北:天宇出版社,1991
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004.2重印)
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04.2重印)
楊昌年:《古典小說名著析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5
蔡鎮楚:《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長沙:岳麓書社,1999
蔡鐵鷹:《中國古代小說的演變與形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
蔡忠道主編:《中國小說戲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臺北:里仁書局,2008
劉世德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劉燕萍:《怪誕與諷刺:明清通俗小說詮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鄭振鐸:《中國文學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鄭明娳:《古典小說藝術新探》,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7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
魯德才:《古代白話小說形態發展史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歐陽健:《明清小說采正》,臺北:貫雅文化出版社,1992
歐陽健:《中國神怪小說通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謝明勳:《古典小說與民間文學:故事研究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英)魏安:《三國演義版本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
譚帆:《中國小說評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三)《西遊記》研究專書
(日)太田辰夫:《西遊記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84
(日)中野美代子著、王秀文等譯:《西遊記的秘密(外二種)》,北京:中華書局,2002
(日)磯部彰:《西遊記研究總覽稿》,富山大學人文學部紀要第十五號抜刷,1989
王國光:《西遊記別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西遊記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西遊記文化學刊》編委會:《西遊記文化學刊(1)》,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朱一玄編:《西遊記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李時人:《西遊記考論》,上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李安綱:《李安綱批評西遊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李安綱:《苦海與極樂──《西遊記》奧義》,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
李正明:《變調說西遊》,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吳聖昔:《西遊新解》,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89
何錫章:《解讀西遊記》,臺北:雲龍出版社,1999
余國藩著、李奭學編譯:《《紅樓夢》、《西遊記》與其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林庚:《西遊記漫話》,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周芬伶:《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竺洪波:《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胡適:《西遊記考證》,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6
張靜二:《西遊記人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張易克:《西遊記研究》,高雄:學術擂臺出版社,1998
張易克:《西遊記盜名學案》,高雄:學術擂臺出版社,1999
張錦池:《西遊記考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7
張錦池:《漫說西遊》,香港:三聯書店,2001
郭健:《取經之道與務本之道:《西遊記》內丹學發微》,成都:巴蜀書社,2008
陳敦甫:《西遊記釋義》,臺北:全真教出版社,1976
陳文新、閻東平:《佛門俗影:《西遊記》與民俗文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陳建功、傅光明主編:《插圖本話說西遊記》,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
超然:《探源:《西遊記》探源》,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陸欽選編:《名家解讀《西遊記》》,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梅新林、崔小敬主編:《20世紀《西遊記》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寧稼雨、馮雅靜:《西遊趣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蔡鐵鷹:《翫.西遊─70個你所不知道的西遊記之謎》,桃園:咖啡田文化館,2005
蔡鐵鷹:《西遊記的誕生》,北京:中華書局,2007
蔡鐵鷹:《西遊記的前世今生》,北京:新華出版社,2008
劉毓忱:《論西遊記及其他》,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
劉勇強:《西遊記論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
劉蔭柏:《西遊記發微》,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劉蔭柏:《劉蔭柏說西遊》,北京:中華書局,2005
劉耿大:《西遊記迷境探幽》,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劉戈:《西遊記新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鄭明娳:《西遊記探源》,臺北:里仁書局,2003
薩孟武:《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臺北:三民書局,2003
蘇興:《西遊記及明清小說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四)其他研究專書
于凌波:《簡明佛學概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方志遠:《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
玄奘法師原譯、吉布編著:《圖解心經》,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江燦騰:《晚明佛教改革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李書增等著:《中國明代哲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林其賢:《李卓吾事蹟繫年》,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林啟彥編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
林明德、黃文吉總策劃:《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二》,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易聞曉:《公安派的文化闡釋》,濟南:齊魯書社,2003
洪汛濤:《童話學》,合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1986
胡孚琛、呂錫琛:《道學通論:道家、道教、丹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南華大學主編:《傳播、交流與融合:明代文學思想與宗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出版,2005
袁安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孫琴安:《中國評點文學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會交往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商傳:《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
張振鐸:《古籍刻工名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臺北:里仁書局,1981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學生書局,1983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板橋:駱駝出版社,1992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臺北:滄浪出版社,1986
傅承洲:《明代文人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7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
賴永海:《中國佛教文化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繆咏禾:《明代出版史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
謝國楨:《明末清初的學風》,上海:上海書店,2006
龔鵬程:《晚明思潮》,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二、單篇論文
文革紅:〈袁于令「劍嘯閣」及其所刊戲曲小說考〉,《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第1期(總第79期),頁236-242
王崗:〈《西遊記》─一個完整的道教內丹修鍊過程〉,《清華學報》新25卷第1期1995年3月,頁51-86。
王成:〈趣:晚明新派文士一種重要的審美追求〉,《淮北煤炭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頁111-114
王海洋、何旺生:〈放言何必非遊戲─《西遊記》詼諧情境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總第78期),頁41-44
王麗娜:〈《西遊記》在海外〉,《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117
王齊洲:〈《西遊記》與《心經》〉,《學術月刊》,2001年第8期,頁78-83
王海梅:〈《西遊記》與觀音信仰〉,《濰坊學院學報》,第3卷第5期,2003年9月,頁82-84
王海梅:〈《西遊記》中的般若空觀〉,《山東電大學報》,2004年第2期,頁22-23
王裕明:〈《西遊證道書》成書年代考〉,《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4期(總第74期),頁24-27
王前程:〈遊戲形式中的精神突圍─《西遊記》對封建正統文化的消解〉,《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5期2004年9月,頁98-101
王婉甄:〈《西遊原旨》中「妖魔」的內丹意涵〉,《東華漢學》,第4期,2006年9月,頁147-170
王增斌:〈探尋迷失的古道荒徑─金元新道教與《西遊記》成書之關係〉,《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4期(總第86期),頁136-147
毛曉陽:〈修心與修命─《西遊記》心性修持觀與王畿性命合一論比較〉,《福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2001年6月,頁6-11
方本新、張寧:〈《西遊記》的遊戲筆法與人物形象藝術〉,《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5期2001年10月,頁103-105
白秀芳:〈近百年李贄研究綜述〉,《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6期(總第101期),頁115-120
石櫻櫻:〈《西遊記》政治諷喻的時代考察〉,《通觀洞識學報》,第5期,2006年5月,頁1-10
石昌渝:〈《朴通事諺解》與《西遊記》形成史問題〉,《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3期,2007年5月,頁52-57
付善明:〈閩齋堂刊《西遊記》窾言評語研究〉,《河北北方學報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2009年8月,頁1-5
江淑君:〈宋代老子學的一個詮釋觀點──以《論語》、《孟子》解讀《老子》的面向〉,《中國學術年刊》,第27期(春季號),2005年3月,頁19-46
朱恒夫:〈《西遊記》.目連故事.江淮儺歌〉,《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39-43
那宗訓:〈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中外文學》,第10卷第11期,1982年4月,頁66-78
吳達芸:〈天地不全─西遊記主題試探〉,《中外文學》,第10卷第11期,1982年4月,頁80-109
吳聖昔:〈《西遊記》藝術風格初探〉,《江海學刊》1983年第1期(總85期),頁52-56
吳聖昔:〈回目對讀的發現和啟示──《西遊記》版本研究之一〉,《明清小說研究》1991年02期(總第20輯),頁31-45
吳聖昔:〈《西遊記》世本三題〉,《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第5期,頁18-21
吳聖昔:〈李評本二探〉,《明清小說研究》1995年02期,頁117-126
吳聖昔:〈《西遊記》札叢(之一)〉,《文教資料》1996年03期,頁61-70
吳聖昔:〈《西遊記》札叢(之二)〉,《文教資料》1996年05期,頁58-66
吳聖昔:〈《西遊證道書》雜考二題〉,《文教資料》1995年第2期(總第218期),頁50-57
吳聖昔:〈論《西遊記》的「前世本」〉,《臨沂師專學報》第19卷第5期,1997年10月,頁61-65
吳聖昔:〈《西遊記》版本淺說〉,《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107-116
吳聖昔:〈世德堂本《西遊記》的夾批及其版本意義〉,《淮陰師專學報》1992年第4期(總第54期),頁62-64
吳聖昔:〈論《西遊記》清代版本的源流演變〉,http://www.xyjg.com/0/21/WU/xinkao/21-wu-3-4-007.htm
吳聖燮:〈清刻《西遊真詮》版本研考─《西遊記》版本史之一〉,《明清小說研究》,2007年第4期(總第86期),頁104-123
吳聖燮:〈關於閩齋堂本《西遊記》的底本及其特徵〉,《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年6月第2期,頁6-10
吳言生:〈《西遊記》佛經篇目及多心經稱謂考辨〉,《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4期,頁39-42
何滿子:〈《西遊記》研究的不協和音〉,《江海學刊》1983年第1期(總85期),頁42-46
李希凡:〈《西遊記》與社會現實〉,《江海學刊》1983年第1期(總85期),頁47-51
李奉戩:〈從假悟空看孫悟空形象的雙重性格〉,《大同高專學報》第10卷第4期,1996年12月,頁36-39
李富生:〈《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偽及評點的進步思想〉,《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4期,頁59-66
李金松:〈《西遊記》與醫學文化〉,《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81-84
李舜華:〈《西遊記》作者問題的回顧與反思〉,《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11-14
李忠明:〈從西天取經故事到《西遊記》〉,《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63-67
李忠明:〈《西遊記》遊戲背後的深層內涵〉,《明清小說研究》,2002年第2期(總第64期),頁165-176
李洪武:〈《西遊記》與《心經》〉,《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1期,2002年2月,頁27-28
李紅茹:〈《西遊記》陳評李評本中的虛實論研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學版,2002年第4期(總第123期),頁33-36
李黃臏:〈《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析疑〉,《東吳中文研究集刊》,第10期,2003年9月,頁237-254
李蕊芹、許勇強:〈《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評點接受活動分析〉,《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341-345
沈新林:〈猪首人身的成功典型─猪八戒形象談片〉,《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92-95
汪長林:〈迂疏漫良煢寂身,滑稽雄文千秋名─《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96-100
杜貴晨:〈《西遊記》悟空論─《西遊記》數理批評之四〉,《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5卷第1期,2005年1月,頁73-76
宋珂君:〈超越者的光輝─論《西遊記》中的仙佛形象及其佛教淵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12月,第16卷第4期,頁55-59
宋珂君:〈《西遊記》中的芸芸眾生及其佛教文化淵源〉,《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9月,第18卷第3期,頁84-90
宋珂君:〈指歸宗教的英雄氣息與自由精神─《西遊記》的主題傾向及其佛教文化淵源辨析之一〉,《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2年12月,第14卷第6期,頁48-52
宋珂君:〈陰暗心理的象徵─《西遊記》中的妖魔及其佛教文化寓意〉,《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9月,第19卷第3期,頁63-68
宋珂君:〈批判現實與遊戲人生─《西遊記》的主題傾向及其佛教文化淵源辨析之二〉,《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3年10月第15卷第5期,頁57-62
宋珂君:〈從《西遊記》看佛教對女性信仰問題的態度〉,《中華女子學報》,2005年10月,第17卷第5期,頁65-69
周中明:〈扣人心弦,發人深省─孫悟空大鬧天宮賞析〉,《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15-19
金望、志軍:〈金睛火眼無容赦,那怕妖精亿度來─三打白骨精賞析〉,《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20-24
林雅玲:〈論《西遊記》評點之儒學化詮評:以陳士斌、張書紳、劉一明評文為研究中心〉,《成大學報》,第12期,2005年7月,頁51-64
胡義成:〈《西遊記》作者和主旨再探〉,《中國文化月刊》,第255期,2001年6月,頁107-126
胡元玲:〈試論佛教四依的多重意義〉,《宗教哲學》第8卷第2期(總號第28期),2002年10月,頁185-195
胡健:〈不朽的童心,審美的遊戲─為《西遊記》進上一解〉,《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頁162-175
胡淳艷:〈《西遊記》道教評點本再解讀〉,《東方論壇》,2006年第3期,頁42-46
胡淳艷:〈試析清代的《西遊記》道教評點本〉,《宗教學研究》,2007年第1期,頁22-26
胡勝:〈抄本《西遊記記》發微〉,《文獻季刊》,2007年4月第2期,頁188-191
胡勝:〈閩齋堂本《西遊記》淵源初探〉,《文學遺產》2008年第2期,頁152-155
袁世碩:〈清代《西遊記》道家評本解讀〉,《文史哲》,2003年第4期(總第277期),頁150-155
徐子方:〈楊訥《西遊記》雜劇簡說〉,《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58-62
徐巍:〈中國古今小說遊戲、娛樂觀念的演化〉,《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2月第18卷第1期,頁50-53
徐峙:〈那一代人的怕和愛─從《西遊記》的悖論世界到吳承恩的精神家園〉,《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3期(總第73期),頁46-56
秦川:〈明清通俗小說評本署名考釋〉,《江西社會科學》,NO.10.2003,頁37-39
孫敏強、孫福軒:〈莊子文藝美學思想論略〉,《江淮論壇》,2004年4期,頁131-139
崔文印:〈李贄著作編年與考辨〉,《中國哲學》第12輯,人民出版社,1984,頁440-441
崔蘊華:〈《西遊記》─浪漫主義的人生歷程〉,《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74-80
崔小敬:〈石頭的天路歷程與塵世歷劫─《西遊記》與《紅樓夢》石頭原型的文化闡釋〉,《紅樓夢學刊》2000年2期,頁323-333
許麗芳:〈命定與超越:《西遊記》與《紅樓夢》中歷劫意識之異同〉,《漢學研究》,第23卷第2期,2005年12月,頁231-255
陳新:〈重評朱鼎臣《唐三藏西遊釋厄傳》的地位和價值〉,《江海學刊》1983年第1期(總85期),頁61-66
陳辽:〈談《西遊記》故事的演變〉,《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33-38
陳金枝:〈九十年代《西遊記》研究綜述〉,《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2期,2000年4月,頁24-26
陳文新:〈論明代的小說批評〉,《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2期,2005年3月,頁30-36
陳志、趙建新:〈李贄「化工」說探析〉,《濟南大學學報》,第16卷第3期,2006年,頁60-63
張經科:〈老子世界的「嬰兒」與「母」親──試說道德經的「復歸」思想〉,《孔孟月刊》,第33卷第4期,1994年12月,29-36
張強:〈新時期《西遊記》研究回顧〉,《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3-10
張錦池:〈道教文化與《西遊記》〉,《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68-69
張欽:〈道教煉養學的哲學基礎〉,《宗教學研究》,2000年03期,頁77-81
張小芳:〈葉晝《水滸傳》評點的通俗品格〉,《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9月,第17卷第3期,頁60-63
張天星〈論《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的評語與李贄思想的矛盾〉,《江淮論壇》,2007年第1期,頁142-147
張平仁:〈《西遊記》五行思想評析〉,《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第1期(總第91期),頁86-94
張婧:〈童話王國的遊歷─重釋《西遊記》的童話意味〉,《名作欣賞》2010年02期,頁39-40、43
馮巧英:〈論《西遊記》的心性說主題〉,《運城高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1期,1997年3月,頁24-28
梅維恒:〈《心經》與《西遊記》的關係〉,《唐研究》第十卷,北京大學出版社,榮新江主編,2004年,頁45-64
曹炳建:〈醇儒人格的反思與批判─唐僧新論〉,《中州學刊》,1999年7月第4期(總第112期),頁109-111
曹炳建:〈天界佛國的人世情懷─《西遊記》儒家思想論略〉,《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5期,2000年10月,頁31-37
曹炳建:〈仙界道門的榮幸與尷尬─《西遊記》道教思想論略〉,《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4期,2002年8月,頁32-40
曹炳建、齊慧源:〈《西遊記》版本研究小史〉,《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學版,第24卷(總97期),2005年第5期,頁24-33
曹炳建:〈《西遊證道書》評點文字探考(下)〉,《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卷第2期,2006年6月,頁22-24
曹炳建:〈明人的《西遊記》研究與明代小說審美觀念的歷史演變〉,《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11期,2006年11月,頁52-58
郭健:《是儒家心學還是道教內丹學─析《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批語的立足點》,《宗教學研究》2010年02期,頁39-42
黃慶萱:〈西遊記的象徵世界〉,《幼獅月刊》,第46卷第3期,1977年9月,頁50-61
黃霖:〈關於《西遊記》的作者和主要精神〉,《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頁78-84
黃霖:〈對於自我價值和人性美的追求〉,《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51-57
黃霖:〈論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北西廂記》〉,《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頁119-125
黃霖:〈《焚書》原本的幾個問題〉,《文學遺產》,2002年05期,頁89-95
黃霖:〈大眾國學、世代累作及其他─讀《在書場與案頭之間》有感〉,《學術研究》,2009年第5期,頁133-137。
黃培青:〈樹妖一定得死?論《西遊記》之〈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國文學報》,第37期,2005年6月,頁137-160
黃來明、徐國華:〈《西遊記》童話精神產生的機制〉,《牡丹江大學學報》第16卷第12期,2007年12月,頁14-16
單繼剛:〈《西遊記》中的儒釋道觀〉,《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1期(總第55期),頁98-113
董國炎:〈論小說韻文的價值與類別〉,《明清小說研究》,2005年第3期(總第77期),頁4-15
趙春寧:〈同而不同處有辨─葉晝的個性批評理論〉,《集寧師專學報》,1997年第02期,頁43-45
解玉峰:〈只落得我笑呵呵,呵呵笑我─《西遊記》雜劇村姑演說出賞析〉,《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25-28
廖向東:〈士大夫文化精神的指歸─《西遊記》三教合一新論〉,《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第27卷(總第118期),頁31-36
蔡鐵鷹:〈讀懂《西遊記》〉,《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8卷第5期,2000年10月,頁25-30。
蔡鐵鷹:〈再看《西遊記》:吳承恩眼中的現實社會〉,《淮陰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3卷,2001年4月,頁513-516。
蔡群:〈明清小說批評中人物性格”情理說”的歷史演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1期,2002年,頁111-114
蔣成德:〈金聖嘆反李承葉的心理分析〉,《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4年9月,頁47-52
蔣昆宏:〈《西遊記》和《天路歷程》中之心靈之旅:一個禪學闡釋〉,《新世紀宗教研究》,第4卷第1期,2005年9月,頁95-115
鄧平、式寧:〈失而復得倍覺親─李卓吾評本《西遊記》簡介〉,《江海學刊》1983年第1期(總85期),頁67-68
歐陽健:〈四方民物俱昭融─《西遊記》對人與自然美好關係的嚮往〉,《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44-50
劉懷玉:〈吳承恩與淮安〉,《江海學刊》1983年第1期(總85期),頁57-60
劉水云:〈柔情綿如水,法性冷似冰─《西遊記》第五十四回賞析〉,《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29-32
劉辰瑩:〈《西遊記》中三教地位辨析〉,《華僑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3期,頁83-90
劉瓊:〈中國小說人物「傳神」論表現方法淺析〉,《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2年第4期(總第50期),頁56-58
劉志鳳:〈從《西遊記》看晚明小說以趣為美的審美特徵〉,《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6卷第1期,2007年2月,頁27-28
談嘯:〈大悲精神:審美和證道的雙重境界─試析《西遊記》魔難結局模式〉,第19卷第1期,2001年2月,頁7-9
臧慧遠:〈李評本《西遊記》評點的心學闡釋〉,《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3期,2010年6月,頁93-95
蕭兵:〈《西遊記》的喜劇性─兼談接受心理〉,《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70-73
蕭相恺:〈孫悟空形象的文化哲學意義〉,《古典文學知識》,1999年第4期總第85期,頁85-91
薛梅:〈《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之幻〉,《運城學院學報》第23卷第3期,2005年6月,頁28-30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的敘事矛盾之一─兩張取經文牒〉,《靜宜人文學報》,第8期,1996年,頁75-82
謝明勳:〈百回本《西遊記》之敘事矛盾─孫悟空到底贏了誰的瞌睡蟲〉,《東華人文學報》,第2期,2000年7月,頁70-82
韓洪舉:〈葉晝《水滸傳》批評思想的現代闡釋〉,《河南社會科學》2002年7月,第10卷第4期,頁21-23
譚帆:〈小說評點的萌興─明萬曆年間小說評點述略〉,《文藝理論研究》1996年第6期,頁87-94
蘇興:〈談《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的板刻〉,《文獻》1986年1期(總27),頁35-37
羅龍治:〈「西遊記」的寓言和戲謔特質〉,《書評書目》第52期,1977年8月,頁11-20
蘭拉成:〈《西遊記》三教合一思想分析〉,《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3期,2004年9月,頁27-31
(匈)Csongor Barnrbas 著,胡復熊譯:〈水滸傳與西遊記分析比較─中國古典小說的藩離〉,《中外文學》第11卷第2期,1982年7月,頁60-66
三、學位論文
王婉甄:《西遊故事與內丹功法的轉換─以《西遊原旨》為例》,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博士論文,2006
吳璧雍:《西遊記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81
呂素端:《《西遊記》敘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林雅玲:《清三家《西遊》評點寓意詮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張曼娟:《明清小說評點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
張配君:《《李卓吾先生批評西遊記》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陳薏如:《三國演義評點研究─以毛評為中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陳俊宏:《《西遊記》主題接受史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孟君:《李卓吾《四書評》與晚明新四書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彭錦華:《《西遊記》人物的文字與繡像造形─李卓吾批評《西遊記》為主》,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曾國瑩:《《西遊記》接受史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鄭光熙:《兩種《水滸》評點及其小說理論研究之一(以袁無涯本與容與堂本為中)》,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鄭菡:《李卓吾小說戲曲評點研究》,復旦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5
謝文華:《金陵世德堂本《西遊記》成書考》,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