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康瓊文
Kang Chung-Wen
論文名稱: 國小音樂教科書各族群歌曲內涵之分析研究
The Study of Analyzing the Ethnic Songs in the Elementary Music Textbooks
指導教授: 黃政傑
Hwang, Jeng-Jye
賴美鈴
Lai, May-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5
中文關鍵詞: 音樂教科書族群歌曲多元文化教育
英文關鍵詞: music textbook, ethnic song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3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解嚴前後依不同課程標準所編寫的音樂教科書之歌曲內涵,研究對象為解嚴之前民國四十一年版審定本教科書,民國五十一年版審定本教科書,民國五十七年版國定本教科書,民國六十四年版國定本教科書,以及解嚴之後教科書開放民間編輯的康軒版、仁林版、翰林版與南一版審定本教科書一至八冊。探討各族群歌曲的選材分布與歌詞內容,並比較不同時期教科書中歌曲內容的差異,從而探討影響教科書歌曲選材與歌詞內容之因素,以及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檢視教科書中是否帶有偏見存在。在研究方法方面,採質量並重的方式以「演唱歌曲來源分布類目表」、「演唱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與「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對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與訪問教科書編輯人員,以獲取各項資料的來源,依據資料分析和結果的討論,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解嚴前歌曲選材及歌詞內容頻數分析方面
    首先,在演唱歌曲選材方面,國內歌曲的部份以創作歌曲居多,大陸地區之歌曲皆多於台灣本土的歌曲,以便提升對大中國之認同,直到民國六十四年始有改善;在國外歌曲的部份以歐美為中心。其次,在演唱歌曲歌詞內容方面,不同年代的教科書皆反映時代的需要,同時也有許多值得改進之處。此外,在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方面,偏向於民族文化類中的生活勞動類。
    貳、解嚴後歌曲選材及歌詞內容頻數分析方面
    首先,在演唱歌曲選材方面,合於課程標準之規定國內歌曲皆多於國外歌曲,康軒版、南一版教科書在台灣地區的歌曲選材多於大陸地區;仁林、翰林則反之;國外歌曲的部份趨向於多元的選材,加入亞洲、非洲及澳洲等地區之歌曲。其次,在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方面,在質與量上均較解嚴前對各族群的描述更生動。
    參、就解嚴前後各族群歌曲的特色比較
    一、解嚴前教科書中各族群歌曲的優點為具有「文學性」和「教育性」,解嚴後則是具有「趣味性」、「本土性」與「教育性」。
    二、解嚴前各族群歌曲的缺點為「民族中心」,以歐美音樂作為世界音樂的核心;「消失不見」,由於政治因素使然大中國意識盛行以及教育人員的主觀臆斷導致本土歌曲缺乏;「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採譜的困難和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扭曲真實」,主要表現在虛構族群融合時和諧相處的情景;「國家意識」,主要表現在「國家符號」、「愛國情操」、「政治楷模」、「敵意傾向」等方面。
    三、解嚴後各族群歌曲的缺點為「漢族中心」,以人口多寡的因素作為歌曲編排的 考量將原住民歌曲以及客家歌曲常被編排於補充歌曲的部份,易流於「附加課程」的型態;「刻板印象」,主要表現在以先入為主的固定印象評判不同的族群,或以漢人的立場對少數族群作價值判斷;「支離破碎」,主要表現在為了避免羅馬拼音的不當使用造成審查未通過的結果,以羅馬拼音出現的歌曲比例偏低以及歌詞僅以羅馬拼音呈現卻未加以釋義;「選材失衡」,主要表現在歌曲編排的問題、採譜的困難以及課程標準對音感及節奏的限制。
    四、經過訪談教科書編輯人員所得的相關資料,得知產生種種偏見的原因如下:編輯方面的限制、課程標準的規定、審查方面的問題和以人口多寡作為考量。
    根據上述結論,嘗試提出數點建議作為參考:
    對於教科書編輯人員的建議,包括編寫教科書時應避免帶有若干族群偏見,並豐富以母語演唱各族群歌曲的補充教材;對於教科書出版社的建議,包括蒐集本土歌曲、鼓勵歌曲創作、建立教材資料庫、擴大編輯成員、廣納教學資源;對於教科書審查單位的建議,包括重建審查制度、修正審查內容等;對於學校層級的建議,包括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設置教學資料庫、健全教科書選用制度;對後續研究的建議,包括探討當前其他階段教科書歌曲的內容分析研究,探討解嚴前後國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各族群歌曲內容的差異,或是探討未來九年一貫課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多元文化音樂課程的教材內容。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the songs in the music textbooks, which depends on different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1952, 1962, 1968, 1975 and 1993 during the periods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The research objects comprise the review textbooks printed in 1952 and in 1962, the national textbooks printed in 1968 and in 1975, and the versions of unofficial review textbooks after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Knsh textbooks, Ren-Lin textbooks, Hanlin textbooks, and Nani textbooks(volume 1 - 8). The research categories include the singing songs and the appreciating songs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ents of different ethnic songs , and to discern the difference in the textbooks of different periods . Then we can survey the factors that effect the choosing and the words of songs in textbooks, and see if there is any prejudice in textbooks from the angle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the par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research used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ways, the "Table of the origination of the songs categories" ,"Table of the words of the songs categories" ,"Table of the words of the songs categories" ,"Table of the words of the ethnic singing songs and appreciating songs categories",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s and to interview textbook editors. By this way, we also can obtain the source of each data.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d results, we can make some conclusions:
    Before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the songs from Taiwan were almost original writing ones. In order to raise the sense of identifying with the Mainland China, the songs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were more than those from Taiwan, but the condition changed in 1975. The singing songs from foreign countries were focus on those from Europe and American. In the words of singing songs, the textbooks in different ages reflect the needs of times and they also have much to improve. Besides, in the words of singing songs and appreciating songs of different ethnic nations, they leant toward the "working categories" of the "ethnic cultural categories".
    After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the martial law,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regulations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choosing the singing songs, the domestic songs are more than foreign ones. The choosing songs from Taiwan were more than those from the Mainland China in Knsh textbooks and Nani textbooks, but Ren-Lin textbooks and Hanlin textbooks were in the opposite condition. In choosing the singing songs, the multicultural ones and add to the songs from Asian, Africa, Australia. In the words of singing songs and appreciating songs of different ethnic nations, the description of different ethnic nations was more vivid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after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About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ethnic songs between th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1.The advantages of each ethnic songs in textbooks were literary, and educative before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but after the time of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they became interesting , native, and educative.
    2.The defects of each ethnic songs before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are as follows: "Ethnocentrism"-- European and American music were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music. "Invisibility"-- Because of some political reasons, the ideology of the big China and the educators' subjective judgments led to the lack of Taiwanese songs. "Imbalance"-- It was mainly shown in the difficulties of collecting songbooks and the limi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musical rhythms and notes. "Distortions"-- It is mainly shown in inventing a fake image that each ethnic nations can get along together peacefully. "The nations identity"--It is mainly shown in "the national symbols", "patriotic sentiment", "the political model", "the feelings of hostility".
    3.The defects of each ethnic songs after the time of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are as follows: "Ethnocentrism of Hans"-- Using the factor of the population as the consideration of song arrangements, the aboriginal songs and the Hakka songs were often arranged in the part of the supplementary songs, and they easily became the style of additional curriculums. "Stereotype"-- It was mainly shown in describing these ethnic nations by pre-fixing impression and in doing value judgments to the ethnic nations in the Hans' position. "Fragmentation"--The rate of the songs in Roman Spelling was low, in order to avoid the mistakes of using Roman Spelling and lead to the situation that cannot pass the examination. The words of songs were represented in Roman Spelling, but not in clear explanations. "Imbalance"-- It was mainly shown in the problems in song arrangements, the difficulties of collecting songbooks and the limi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musical rhythms and notes.
    4.By way of the analysis of interview data from the textbook editors, we knew that the prejudice were caused by editorial limitation, the regula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worrying about the review and approval problem, the thinking of Ethnocentrism, and the myth of the population proportion.
    According to what was mentioned above, I try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音樂課程之內涵 第二節 國小音樂教科書中之族群內涵 第三節 相關研究評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工具與信效度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各族群歌曲選材與歌詞意涵之頻數分析 第二節 各版本音樂教科書中各族群歌曲選材與歌詞意涵之特色分析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英文部份 附錄一 專家效度委託函 附錄二 演唱歌曲與各族群欣賞歌曲名稱 附錄三 訪談問題 附錄四 演唱歌曲選材來源分佈表 附錄五 演唱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 附錄六 各族群演唱歌曲與欣賞歌曲歌詞內容分析類目表

    中文部份
    王石番(民78),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
    王秀玲(民85),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浦劬譯(民81),David Easton原著,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台北:桂冠。
    王淑燕、陳光達、俞智敏譯(民82),文化,台北:巨流。
    石計生等(民84),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台北:前衛。
    朱容德(民87),光復後我國國民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演變之探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基、林淑貞(民84),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的理念及作法載於台灣省板橋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特色與精神,頁26-27,台北:板橋。
    呂錦明(民84),客家歌謠的演唱與賞析,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編,鄉土音樂,頁142-154,台北:教師研習中心編印。
    李子建、黃顯華 (民85),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美枝(民75),社會心理學,台北:天河。
    李苹綺譯(民87),James A.Banks 原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心理。
    李琪明 (民85),德育的政治意識型態批判--海峽兩岸義務教育階段德育之比較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李穗嘉(民79),日據時期台灣音樂教育及教科書剖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麗卿(民78),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六(民82),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理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周淑卿(民85),我國國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玉体(民88),西洋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林君穎(民87),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明幟(民86),減低族群偏見方案在國小實施成效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青青(民87),國民中學「認識台灣-社會篇」課程之分析--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灣師大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道生(民86),台灣原住民民謠與音樂教育,載於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手冊第三卷,頁1-10,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所主辦,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六、七日。
    林嘉誠(民71),政治系統的工程師:伊斯頓,台北:允晨。
    姚世澤(民88),音樂教育論述集,台北:師大書苑。
    施正鋒(民87),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
    施忠連譯(民83),意識型態,台北:桂冠。
    洪萬隆(民83),音樂概論,台北:明文。
    范儉民(民79),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孫大川(民83),族群觀,載於吳密察,江文瑜編著體檢國小教科書,台北:前衛。
    孫芝君(民86),日據時代台灣師範音樂教育發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民85),國民小學藝能科教科書評鑑研究,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崔光宙(民81),音樂學新論,台北:五南。
    康謳(民63),音樂教材與實習,台北:五南。
    張恭啟、于嘉雲合譯(民 78),文化人類學,台北:巨流。
    張渝役(民84),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耀宗(民85),教科書中的原住民圖像,載於原住民教育季刊,第四期,頁43-49。
    教育部(民41),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商務。
    教育部(民51),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民57),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民87),泰雅族教學活動手冊,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勵友中心編印。
    教育部編(民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台捷。
    教育課程審議會(1998),小學校學習指導要領-付學校教育法施行規則(抄),東京:文部省,平成十年十二月。
    教育課程審議會(1998),幼稚園、小學校、中學校、高等學校、盲學校、聾學校及養護學校教育課程 基準 改善(答申),東京:文部省,平成十年七月二十九日。
    教研學會(民85),國民小學藝能科教科書評鑑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許加惠(民86),阿美及布農族長老教會現代《聖詩》之音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常惠(民85),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
    許雲卿(民78),中日音樂教學之比較研究,台北:全音樂譜。
    郭禎祥(民82),多元文化教育與藝術教育,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387-390,台北:台灣書局。
    陳伯璋(民77),意識形態與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坤森、廖揆祥譯(民87),政治意識型態與近代思潮,台北:韋伯。
    陳枝烈(民83),從多元文化教育分析小學社會科原住民文化內涵,教師天地雙月刊,第七十期,頁67-73。
    陳枝烈(民87),國定本與審定本教科書原住民文化內涵之比較,載於八十六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頁158-159。
    陳俊斌(民86),台灣福佬系民歌,載於陳郁秀主編,台灣音樂閱覽,頁22-30,台北:玉山社。
    陳奎熹(民87),教育與文化,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頁413-419,台北:師大書苑。
    陳郁秀(民85),音樂台灣,台北:時報文化。
    陳郁秀(民88),台灣音樂教育之回顧與前瞻,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藝術與人文」之全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29。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四日、五日。
    陳碧娟(民84),台灣新音樂史-西洋新音樂在日據時代的產生與發展,台北:樂韻。
    陳鄭港(民86),台灣原住民族音樂文化及其發展,載於台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所主辦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手冊第三卷,頁1-10,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六、七日。
    陳麗華(民85),減低族群偏見課程與教學,載於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教育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教育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153,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國八十五年五月。
    彭懷恩(民85),社會學概論,台北:風雲論壇。
    曾郁敏(民87),國小音樂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靜悅(民84),台灣地區反共教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宣範(民82),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北:文鶴。
    黃政傑 (民84 ),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民81),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音樂、體育組,國立台灣師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民82),多元文化教育之課程設計途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349-357,台北:台灣書局。
    黃政傑(民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嘉雄(民84),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台北:師大書苑。
    黃鴻文(民78),教科書之成見,現代教育,第十三期,頁55-71。
    楊兆禎(民84),台灣客家系民歌,載於鄉土音樂,頁37-39,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印。
    楊孝爃(民78),內容分析法,載於楊國樞等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頁818,台北:東華。
    楊深坑(民76),柏拉圖美育思想研究,台北:水牛。
    楊麗仙(民75),台灣西洋音樂史綱,台北:橄欖文教。
    葉憲峻(民82),台灣初等教育之演進,載於徐南號主編,台灣教育史,頁97-106,台北:師大書苑。
    詹棟樑 (民87 ),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台北:台灣書局。
    劉英淑(民84),國民小學新舊課程之比較,載於板橋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特色與精神,頁171-180,台北:板橋。
    歐用生(民74),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型態分析,新竹師專學報,第十二期,頁91-125。
    歐用生(民79),我國國民小學社會科「潛在課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民84),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黃政傑(民88),國小審定本教科書評鑑報告(三),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盤治郎(民69),中共對兒童政治社會化研究,政大東亞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佳蓉(民88),現階段國中鄉土藝術活動課程「鄉土表演藝術」實施調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弈燦(民88),用奧福音樂編寫鄒族原住民音樂教材,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藝術教育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主辦,頁157-186,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八日。
    賴美鈴(民87),光復後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載於國立屏東師範學院主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小學音樂師資培育與音樂資訊應用發展論文集,頁66-87,民國八十七年五月二十至二十一日。
    賴美鈴(民88),台灣音樂教育史研究(1895-1945),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主辦的《藝術教育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頁63-78,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八日。
    謝世忠(民76),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
    謝俊逢(民87),民族音樂論理論與實證,台北:全音樂譜。
    簡良平(民80),國小教科書中「漢族中心」意識型態批判,現代教育,第六卷第四期,頁153-162。
    戴維后(民72),兒童歌曲創作探討:就國小音樂教材研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慶祥(民86),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分析--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比較,台北:五南。
    譚光鼎(民85),族群關係與學校課程改革,載於族群教育與族群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民族主義學會。
    譚光鼎(民87),社會與文化再製理論之評析,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主編,教育研究集刊第四十輯,頁23-44,台北:師大書苑。
    譚光鼎(民87),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民88),台灣原住民教育之師資培育檢討,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73-64,台北:師大書苑。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