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政勳 Lee, Cheng-Hsun |
---|---|
論文名稱: |
數位革命中國內兩大體育台之競合模式研究-緯來與愛爾達 A Study on the Co-opetition Modes of the Sports Channels in Digital Revolution-Videoland and ELTA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競合 、價值網 、緯來體育 、愛爾達體育 |
英文關鍵詞: | coopetition, value net, Videoland sports channel, ELTA sports channel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4 下載: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價值網之架構為基礎,分析國內兩大體育臺以達成本研究之三項目的:一、探討兩大體育臺開臺以來之競合模式;二、探討數位革命的推展對國內兩大體育臺之影響;三、思考數位革命中,在國內兩大體育臺的競合模式下,其可能的「新價值」。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採取次級資料分析法以及深入訪談法,次級資料分析上,主要以平面資料與電子檔案資料為蒐集範疇,包括碩博士論文、期刊、報章雜誌等。將搜集到之資料進行編碼,並將經過編碼的資料放置在價值網之適當位置上加以比較,再佐以半結構式訪談資料,用編輯式分析法分析兩體育臺之競合模式;最後併以產業價值鏈分析來探討數位革命的大環境對國內兩大體育臺之影響。藉由資料的分析與歸納,研究結果如下:1、緯來體育臺從1997年開臺以天價取得中華職棒轉播權以跟當時之年代體育臺相抗衡,直至近期購入HD轉播車、高速攝影機以製播賽事。其深耕本土、專業製播技術為其核心競爭力。2、愛爾達體育臺則以HD、3D等數位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但在國內賽事的轉播尚需依賴其它製播單位。3、兩體育臺在轉播權上與替代者易產生競爭關係,但偶而亦會形成潛在競爭,甚至是互補的合作關係。4、競合關係之判斷與價值網中的顧客 (廣告、收視率) 息息相關。各賽事、節目的競合模式都不同。5、在數位革命中,兩體育臺直接面對的問題是頻道價值稀釋、節目需求量大、廣告成長不明朗、後勤支援繁瑣,上述問題不乏與法規不符時代有關。望法規修訂後可為兩大體育臺創造出新的價值,穩固經營,帶動節目品質的提昇。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Value Net raised by Brandenburger and Nalebuff (1996) in the book of “Co-opetition”. The two sports channels are put on the center of Value Net to achieve three purposes in this research. 1. To discuss the coopetition Modes of two sports channels since commence. 2. To debate the impacts digital revolution will bring to two sports channels. 3. Deliberate the possible “new value” under two sports channels’ coopetition Modes in digital revolution。This research adopts documentary analysis, which mainly based on media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journal, newspaper and magazine. Coding all the data obtained and put each code on the proper position on Value Net to compare, then implement editing analysis to analyze two sports channels’ coopetition modes. Value chain analysis discusses the impact digital revolution brings to the two sports channe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ults of data,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since Videoland Sports Channel secured the Broadcast right of CPBL in 1997 to compete with ERA sports channel, and recently bought HD outside broadcasting truck and High-Speed cameras for broadcast, its core values are the professional producing ability and loca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re value of ELTA sports channel is it’s digital technology such as Digital Convergence, HD and 3D, but it still needs to rely on other channels for broadcasting domestic games. The competition on the broadcast right is generated between these two sports channels, but the complementary cooperation may sometimes happened as all the factors including customers and commercials in Value Net will affect the result. All the games and TV programs’ coopetition modes could vary. In digital revolution, two sports channels face the issues of the dilution of channel value, quantities demanded for programs, limited growth of commercials, and complicated back office support, and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issues are related to the inconsistence with regulation. Wish the amendment of regulatory could create new value to two sports channels, and further in
operating steady and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programs.
ESPN官網 (2004) 。《ESPN STAR SPORTS 10月6日聲明稿》針對中華職棒電視轉 播權協議 ESPN STAR SPORTS提出三大訴求爭取應有權益。http://www.foxsports.com.tw/news/baseball/2004/1006/86338.htm。
王希俊 (2002) 。以影像處理為基礎的虛擬廣告板模擬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術研討會「轉移中的傳播現象─媒體科技的數位化思潮與應用」。
王宗吉 (2004) 。媒體運動的社會歷程探討。學校體育,14,97-111。
王俊強 (2001) 。運動頻道節目之播映考量因素研究-以緯來體育臺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南雄 (2009) 。戶外直播運動比賽的媒體奇觀─以「奧視中華棒球隊、戶外直播派對」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王振寰、李金銓,林子儀、馮建三、翁秀琪、劉靜怡、鄭瑞城、鍾蔚文、瞿海源、蘇蘅 (1993)。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市:澄社。
王聖欣 (2002) 。電視臺及媒體製作室-「數位電視製播網」建構技術。數位視界,23,128-137。
司徒達賢 (2001)。策略管理個案集:2001。臺北市:智勝出版。
民生報 (1988,7月11日) 。三臺打退堂鼓﹖打錯算盤了 為了錢 不播六大賽 推廣體育 背道而馳。民生報,2版。
甘偉中 (2012,6月30日)。最後倒數!今午全面關閉無線電視類比訊號。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12/06/30/327-2829652.htm#ixzz2ZjuVZony
朱柔若 (譯) (2000)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臺北:揚智。 (Lawrence Neuman, 1999)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2011)。無線電視明年全面數位化。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5863
何伯陽 (2001,5月25日) 。數位電視標準政策思變。工商時報,13版。
何佳珊 (1997) 。運動節目製作。臺北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余俊穎 (2003)。以價值網觀點探討數位電視產業之競爭優勢─無線、有線、電信網路及衛星四類平臺之比較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元智大學,桃園縣。
余堃豪 (2009) 。愛爾達科技公司於策略發展個案研究:以產業價值鏈、策略地圖架構和關鍵成功因素分析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吳恩玲 (1998) 。有線電視體育新聞面面觀。廣電人,46,20-21。
吳素柔 (2004) 。「內容取勝」與「數位落差」-無線數位電視開播,你有興趣嗎?中央社,http://www.cnanews.gov.tw/service/magazine/cns/content_013/13-p86.htm
吳清正 (2005,2月23日) 。年代退出轉播行列。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php?no=6996&class=paper&category=sports
吳清正、黃照敦 (2010,2月9日) 。愛爾達有意轉播中職。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9/today-sp9.htm。
吳璿安 (2010) 。臺灣體育頻道經營策略與節目規劃之比較研究-以緯來體育臺與ESS為觀察對象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呂育全 (2000) 。臺灣半導體業赴大陸投資與競合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呂育誠 (2006) 。網絡治理與治理網絡:政府變革的新課﹝電子版﹞。臺灣民主季刊,3,207-210。
李一中 (2005,12月5日) 。SBL 緯來 ESPN搶播。聯合報,D8版體育。
李一中 (2006,8月9日) 。轉播金漲價7成 6000萬起跳。聯合新聞網,http://www.roundballcity.com/forums/thread/8587.aspx
李一中 (2009,1月5日) 。轉播喬不定,SBL玩完?連鎖效應,贊助商勢必抽腿,球團高層透露:到時會有好幾隊打不下去。聯合新聞網,http://www.udn.com/2009/1/5/NEWS/SPORTS/SPO6/4672292.shtml
李力昌 (2005) 。休閒社會學。臺北市:偉華書局有限公司。
李天任、藍莘 (譯) (1995)。大眾媒體研究。臺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Wimmer, Dominick, 1993)。
李安東 (2008,10月8日) 。SBL第六季轉播權利金 談判再破裂。中央社,http://tw.sports.yahoo.com/article/aurl/d/a/081008/4/2d2o.html
李明軒、邱如美 (譯) (2001) 。競爭優勢。臺北市:天下文化。 (Michael E. Porter, 1998)
李金銓 (2005)。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三民。
李長龍 (1998) 。美國數位電視地面廣播的發展近況。高傳真視聽,261,52-56。
李信達 (2005)。體育頻道整合行銷傳播運動之研究-以臺灣ESPN行銷超級籃球聯賽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家梵 (2004) 。中華職棒觀眾數預測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盛雯 (2012,11月30日) 。廣電三法修法 進度仍膠著。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1050904/112012113000475.html
汪琪、鍾蔚文 (1998) 。第二代媒介。臺北市:東華。
周旭華 (譯) (1998) 。競爭策略。臺北市:天下文化。 (Michael E.Poter, 1980)
周岳曇 (2002) 。臺灣有線電視頻道外國節目之經營策略與現況分析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上祚 (2010,6月20日) 。月繳500元,業者只花200元買節目。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5705x112010062000170,00.html
林上祚、張舒婷 (2009,11月10日) 。NCC:電視專題報導 可置入行銷。中時電子報,http://nccwatch.org.tw/news/20091110/52188
林能宗 (2007) 。從價值網分析探討兩岸晶圓代工的競合關係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林財源 (1999) 。臺灣地區有線電視系統 “定頻” 之初探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林淑惠 (2010,5月29日) 。凱擘、中嘉互槓 訴諸NCC。工商時報,http://nccwatch.org.tw/news/20100530/65796
林淑惠 (2010,5月7日) 。無線/行動電視釋照審、拍並行。工商時報,http://www.nccwatch.org.tw/news/20100507/64188
林淑惠 (2013,6月6日) 。有線電視 明年全部數位化。工商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171706/122013060600371.html
林雅菁 (2002) 。從消費者觀點探討臺南市傳統與新興商圈之競合關係-以中正與新光三越兩商圈的發展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林道燊 (2008) 。有線電視系統產業概況。臺灣工商銀行研究中心,http://www.ibt.com.tw/UserFiles/File/971007-Indus.pdf
林睿康 (2009,12月24日) 。釋5張數位無線電視照學者籲:通盤檢討電信法、廣電法。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09/12/24/185-2550457.htm
林睿康 (2009,2月10日) 。有線電視數位化不到4% NCC:數位機上盒普及率低是主因。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09/02/10/91-2406357.htm#ixzz2Zjvh9Kme
林潔禎、葉文正 (2010,12月24日) 。轉播世足 年代遭追稅800萬。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060488/IssueID/20101224
社團法人臺灣數位電視協會 (無日期)。什麼是數位電視,http://www.dtvc.org.tw/knowledge_01.html
邱繡霞 (2002) 。媒體運動 (MediaSport) 的全球策略—以NBA在臺灣發展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施美玲 (譯) (1997) 。大眾傳播研究方法。臺北:五南圖書。 (Michael Singletary, 1993)。
洪烱森 (2003) 。臺灣地區固網業者與有線電視業者競合關係研究-以經營整合寬頻服務為例 (碩博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洪嘉蔆 (2003) 。運動新聞文本的性別意涵分析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洪賢智 (2005) 。電視新論。臺北市:亞太圖書。
胡玉純 (1997) 。我國有線電視實施頻道分級收費制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臺北市。
孫文秀 (2008) 。掌握數位內容產業核心價值再造風華。Intelligent Times,327,http://web.iii.org.tw/itmag/article_single_526.htm
孫傳賢 (1998,1月8日)。SBL轉播金拍板 至少2000萬。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8/today-sp16.htm
孫傳賢 (2006,10月12日) 。5600萬得標ESPN再與緯來聯手轉播SBL。圓球城市,http://www.roundballcity.com/forums/thread/34600.aspx
孫傳賢 (2008,12月7日) 。SBL轉播談判 ESPN未放棄協商。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dec/7/today-sp12.htm
孫傳賢 (2009,1月19日) 。SBL 轉播權搞不定 各隊心慌。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19/today-sp9-2.htm
徐宗國 (譯) (1997) 。質化研究概論。臺北:巨流。
高堂堯 (2006) 。跨國媒體集團與全球運動文化生產─以ESPN STAR Sports (ESS) 的在臺發展為例 (1991-2006)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9) 。再談臺灣有線電視政策-從NCC的設立說起 。http://www.npf.org.tw/post/2/5347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2010) 。通傳會委員會議決議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以因應數位科技匯流之發展趨勢。http://www.ncc.gov.tw/Chinese/print.aspx?table_name=news&site_content_sn=8&sn_f=14786
張念慈 (2004) 。香港電視產業發展與競爭策略。世新大學,臺北市。
張欣玲 (1999) 。臺灣有線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影響面之研究─從價值鏈觀點分析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元智大學,桃園縣。
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 (無日期) 。數位革命,http://content.edu.tw/junior/life_tech/tc_jr/student/course/301/301source05.htm
梁偉銘 (2004,9月23日) 。ESPN保住SBL轉播權。自由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23/today-sp1.htm
許玉芳 (2008) 。電視數位化後收視調查機制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恩得 (譯) (2004) 。競合策略-賽局理論的經營智慧。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Brandenburger &Nalebuff, 1996)
連文川 (2008) 。應用模糊多評準決策於臺灣電視體育節目創業策略評選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銘傳大學,臺北市。
連寶如 (2003)。臺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郭和杰 (2002,12月6日) 。互動電視商機隱現。科技資訊網,http://taiwan.cnet.com/news/it/story/0,2000020870,20060541,00.htm
郭羿婕 (2007,11月16日) 。MOD/中華電信MOD合法上路 平臺服務費每月89元。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2007/11/16/10846-2187848.htm
陳子軒 (2010) 。運動與媒體文化。學校體育,117,119-120。
陳世昌 (2007,11月16日) 。愛爾達拒無線臺奧運再授權 卡有線臺24小時播奧運美夢。ETtoday東森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26/65775.htm#ixzz2XEBg75cZ
陳世昌 (2012,10月17日) 。NCC組「有線電視與MOD跨平臺小組」推兩平臺無差別待遇。ETtoday 新聞雲,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017/115881.htm#ixzz2cJweKl5b
陳欣宏 (2000) 。體育新聞從業人員專業性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臺北。
陳芸芸、楊意菁 (譯) (2001) 。媒體原理與塑造。臺北:韋伯文化。 (Grossberg, L., Wartella, E., & Whitney, D., 1998)
陳俍任 (2009,11月10日) 。電視廣告置入大幅放寬 新聞與兒童節目除外。聯合報,http://nccwatch.org.tw/news/20091111/52192
陳倚瑄 (2006) 。臺灣自行車A-Team產業互動策略之個案分析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浩翎 (2009) 。描繪未來電視藍圖 英特爾進軍互動電視。取自TAVIS.tw媒體知識庫網址http://tavis.tw/files/15-1000-10885,c1013-1.php
陳清河 (1997)。衛星電視新論─科技、法規與媒介應用之探討。臺北:廣電基金。
陳清河、劉幼琍 (1998) 。有線電視。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清河等 (2006)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有線電視頻道與系統交易秩序建立之研究。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http://info.gio.gov.tw/public/Attachment/74411544371.pdf
陳雯琪、謝章富 (2001) 。數位化時代電視節目製作與企劃新趨勢。藝術學報,68,119-128。
陳靖霖 (2011) 。臺灣電影產業鏈競合關係之數位轉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縣。
陳穎 (2012,2月2日) 。轉播權該分割 有競爭才會更進步。聯合新聞網,http://mag.udn.com/mag/sports/storypage.jsp?f_ART_ID=368861。
彭芸、鍾起惠 (1997) 。有線電視與觀眾。臺北市,廣電基金會。
彭資淵 (2006) 。互動電視體育節目加值資訊研究-以棒球節目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游家豪 (2005) 。數位電視廣告形式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程予誠 (1999) 。新媒體科技論。臺北:五南。
馮建三 (1998) 。大媒體Ι:媒體工業與媒體工人。臺北:元尊文化。
馮建三 (譯) (1994) 。媒介經濟學。臺北:遠流。 (Robert G. Picard, 1989)
馮建三、程宗明 (譯) (1998) 。傳播政治經濟學-在思考與在更新。臺北:五南。 (Vincent Mosco, 1996)
黃建仁 (2009,1月18日) 。SBL掛保證不斷訊 農曆年後電視臺轉播。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ports/20090118/31327142/
黃建仁、蔡裕隆 (2009,1月7日) 。SBL轉播異軍突起 民視+MOD爭取聯手放送。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sports/20090107/31295499/
黃惠敏 (2010,12月8日) 。總統嫌數位慢 NCC上緊發條。中央社,http://nccwatch.org.tw/news/20101209/77466
黃晶琳 (2010,8月4日) 。中華電信MOD突破71萬用戶 拚損平。經濟日報,http://nccwatch.org.tw/news/20100804/69941
黃晶琳 (2012,10月3日) 。有線電視跨區 邁向全數位化。經濟日報, http://www.nccwatch.org.tw/news/20121004/118067
黃銘淳 (譯) (2000) 。社會科學研究法:社會關係研究取向。臺北:桂冠。 (Charles, M. J., Eliot, R. S. & Louise, H. K., 2000)
楊育欣 (2012,3月17日) 。車游嵐包轉播桌 緯來:看收視率。聯合新聞網,http://interush.tw/news_list_1_detail.php?fname=6967784.xml
楊雅菁 (2006) 。探討行動商務價值鏈下可行經營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葉至誠、葉立誠 (2003)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董旭英、黃儀娟 (譯) (2000) 。次級資料研究法。臺北:弘智文化。 (Steward, David W.)。
管中祥 (1997) 。我國有線電視發展歷程中的國家角色分析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趙晉文 (2007) 。臺灣棒球運動電視轉播之歷史分析:1964-2008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趙羚 (2009) 。中華電信MOD經營模式之規劃-以Hamel模式為架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齊若蘭 (譯) (1996) 。數位革命。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Nicholas Negroponte, 1995)。
劉力仁 (2013,6月30日) 。頻道商:上MOD 會遭到系統業者報復。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30/today-taipei5-4.htm
劉幼琍 (1997) 。多頻道電視與觀眾。臺北:時英出版社。
劉幼琍、李秀珠、陳清河 (2005) 。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臺北:中正。
劉宜君 (2006) 。公共網絡的管理與績效評估之探討。行政暨政策學報,42,107-142。
劉昌德 (1998) 。媒體在運動商品化過程中的角色。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2,215-247。
劉昌德 (2005) 。電視運動轉播市場之分析:臺、美、英三國職業運-動轉播權利金的發展。廣播與電視,25,27-57。
劉新白 (2003) 。電視節目概論。臺北:空大。
蔡宜秀 (2005) 。臺灣數位無線電視產業價值鏈發展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世新大學,臺北市。
蔡承融 (2004) 。數位時代下的創新科技管理-探討中華電信MOD經營策略與產業分析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蔡淑瑜 (2001) 。有線電視因應分級付費制度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鄭安翔 (2001) 。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臺》、《東森育樂臺》、《緯來體育臺》三家準專業體育頻道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淡江大學,臺北縣。
鄭自隆 (2005) 。電視數位化的思考與因應:日、韓經驗的借鏡。傳播管理學刊,6,67-69。
駱彥融 (2004) 。「地方」與「全球」的競賽-體育頻道的節目策略規劃:以緯來體育臺、ESPN及衛視體育臺為例。中華傳播學會,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213_1.pdf。
薛文蔚、徐世昌 (2009) 。贏在競合:快速脈動下的產業協同策略。臺北市:商周。
謝文華 (2010,12月27日) 。英國經驗/學者籲廣告主 參與反置入性行銷。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27/today-p2-2.htm。
謝光正 (2004) 。我國數位電視發展現況-2004數位電視創新與應用論文。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謝宏暉 (2004) 。由模組化生產建構體育頻道的數位平臺:以緯來體育臺為例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經庸 (2004) 。數位電視中運動節目製播與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博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闕秋萍 (2005) 。探討臺灣廣告產業權力架構變遷因素及其影響之研究:以權力與競合關係觀點。中華傳播學會,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14_1.pdf
顏瓊玉 (2006,6月12日) 。中華電信經營MOD有失公平 NCC決議:需完全開放服務平臺。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06/06/12/301-1952974.htm#ixzz2ZkPxZS1D
蘋果日報編輯部 (2008,12月1日) 。辜仲諒回臺 斷扁尾 救中信中信東京分行疑扮轉帳窗口。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081201/31187418/
鐘惠玲 (2007年,11月16日) 。MOD資費正式定案 中華電拼2010年達250萬戶損平點 頻道上架費每月80萬元 15個試播頻道仍待取得衛星頻道執照。電子時報,http://nccwatch.org.tw/news/20071118/6088
鐘惠玲 (2010,11月23日) 。中華電信砸200億建寬頻。中國時報,http://nccwatch.org.tw/news/20101124/76627
英文
Brown,J, Blumler, J. G. & McQuail, D. (1972). The television audience: a revised perspective. Soci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s. Harmondsworth, UK: Pengin.
Barney, J.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 (1), 99-120.
Barton Carter, Marc A. Franklin, Jay B. Wright (1986). The First Amendment and the Fourth Estate : The Law of Mass Media. Minnisota, MN: Foundation Press
Bengtsson, M., & Kock, S. (2000). “Coopetition” in Business Networks — to Cooperate and Compete Simultaneously.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9 (5), 411-426.
David Taras (1993). Seeing Ourselves: Media Power and Policy in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8 (3), 403-404.
E. B. Daly, (1977) Management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SE-3, 229-242.
Gubrium, J. F. & Holstein, J. A. (2002). Handbook of interview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Jhally, S. (1984). Media, sports and society. Newbury Park, CA: Sage.
Lobmeyer, H., & Weidinger, L. (1992). Commercialization as a dominant factor in the American sports scene: sources, development, prospects.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 27, 309-327.
FCC (2001). Glossar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rms. [Online], http://www.fcc.gov/glossary.html
Goldsmith, Stephen & William D. Eggers (2004). Governing by Network. The New Shape of the Public Secto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Head, S.W. Sterling, C.H & Schofield, L. B (1996). Broadcasting in America:a survey of electronic media (2nd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McGourty. J.
Hedman, A. (2002). A media rich interface VS. a simple interface for interactive televi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Learn 2002 World Conference, Montreal, Canada.
Hitt, M. A., Ireland, R. D. and Hoskisson, R. E. (1997). Strategic Management: Competitive and Globalization. St. Paul, MN: West.
Hall, R. (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 135-144.
Joshua Meyrowitz (1986). 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Oxford OX2: Oxford Univ Pr on Demand.
Joseph.R.Dominick & Wimmer, Roger D (1997) :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MA: Wadsworth.
Lindlof, T. R. (1991). The qualitative study of media audience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35 (1), 23-42.
Livaditi, J., Vassilopoulou, K., Lougos, C., & Chorianopoulos, K. (2003). Needs and gratifications for interactive TV applications: Implications for design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6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Maguire, J. (1999). Global sport: identities, societies, civilizations.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Maria Bengtsson & Sören Kock (2000), ”Coopetition” in Business Networks—to Cooperate and Compete Simultaneously.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9 (5), 411-426.
Miller, D. & Shamsie, J. (1996). 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in two environments: The Hollywood film studios from 1936 to 1965.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519-543.
Michael W Nicholson (2007), The Impact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IPR Policy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43 (1), 27-54.
Negroponte, N. (1995). Being Digital. 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f Inc.
Smythe, D. (1954). Realty as presented by televis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8, 143-156.
Sims, M. (2001). Advertising: A Digital Future. Intermedia, 29 (4), 8-11.
Stephen Goldsmith & William D.Eggers, (2004). Governing by Network: The New Shape of the Public Sector.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s.
Thompson, Michael W. (2004). Governing by Network. The Jefferson Journal, 4, 12-13.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71-180.
日文
NHK日本放送協會 (無日期) 。dNHKデータ放送,http://www.nhk.or.jp/data/miru/detail01.html
Japan.internet.com編集部 (2010,10月29日) 。デジタルマーケティングの将来に必要な「4つの要素」- ad:tech tokyo 2010が開幕。Japan.internet.com,http://japan.internet.com/wmnews/20101029/1.html
山名尚志 (1992) 。映像ビジネスの読み方。東京都:株式会社 日本実業出版社。
日本博報堂DYメディアパートナーズ、Tメ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テレビCM完全連動データ放送送出システムを活用した双方向スポットCM手法「InteractiveAD」を開発,http://www.hakuhodody-media.co.jp/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1/02/HDYnews110214.pdf
西正 (2007) 。新版図解放送業界ハンドブック。東京都:東洋経済新報社。
西正 (2008a) 。IPTV革命。東京都:日経BP社。
西正 (2008b) 。放送と通信の融合がよくわかる本。東京都:株式会社 毎日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岡村黎明 (1993) 。テレビの明日。東京都:岩波書店。
岡村黎明 (2003) 。テレビの21世紀。東京都:岩波書店。
神原直幸 (2001) 。メディアスポーツの視点。東京都:株式会社 学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