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孟可
MENGKE CHEN
論文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校友職場發展調查研究
Status of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Alumni of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of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周儒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6
中文關鍵詞: 環境教育人力資源發展專業發展
英文關鍵詞: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6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簡稱:臺師大環教所)成立十九年來,校友離校後職場發展狀況、在環境教育實務工作所面臨的困難與從事環境教育實務工作所需的重要能力、最後瞭解校友對臺師大環教所的課程、學習環境之看法與建議,以期提供環境教育人力資源發展參考。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行發展設計之問卷為研究工具,共發放137份問卷,回收問卷123份,回收率達89.8%。分析歸納重要結論如下:

    一、環境教育專業人員是一推動永續發展之整合性人才,從101位具有從事環境教育工作經驗的校友調查結果,認為從事環境教育實務絕對不可或缺的三項能力,為「良好環境素養」、「規劃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及整合企畫能力」、「人際互動溝通能力」。

    二、在調查執行過環境教育工作經驗校友所面臨的困難中,認為比較困難的項目為「同儕中大都未經過環境教育訓練」、「協助環境教育工作的人力不充沛」、「環境教育活動經費不充足」,顯示目前實務工作中環境教育專業人力的缺乏與經費預算的不足。

    三、校友認為臺師大環教所提供的課程、學習環境應加強與實務工作的連結度、並與其他環境社群、組織做連結,以培養更具理論結合實務之環境教育專業人才。

    This study aims to look in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alumni of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ince the institute’s establishment 19 years ago.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alumni,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alumni in real work situations, the capabilities required in the practical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view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alumni regarding their alma mater, this study hopes to shed light on the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is study designed a questionnaire. 137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with a valid response rate of 89.8% (123 out of 137).

    In summary,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A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educator serves to facilit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rom the 101 responses of the alumni who have working experience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ields, three qualities emerged as indisputable: a. literacy in environmental concerns; b. ability to desig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esson plans and facilitate integration into existing curriculum; and c. communication ability.

    2.Challenges faced by practicing alumni include: a. most peers are untrained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 understaffed; and c. limited budgets.

    3.The alumni suggested that the Graduate Institute should provide stronger guidance in terms of practical work, as well a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environmental group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需求及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目標…………………………………………….………………7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四節 研究限制………………………………………………….…………………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環境教育人力資源發展的重要性…………………………….……………11 第二節 我國環境教育的發展背景與推動多樣化…………………….……………15 第三節 我國大學培育之環境教育專業人力…………………….…………………23 第四節 環境教育人員專業發展……....………………………….…………………33 第五節 工作滿意度探討…………………………………….………………………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發展與實施………………………….……………………………5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73 第二節 臺師大環教所校友職場發展狀況……………………………….…………83 第三節 校友對環境教育職務工作看法和在職專業成長狀況…………….………89 第四節 校友執行環境教育面臨的困難與從事環境教育工作的能力需求…….…91 第五節 校友對臺師大環教所的課程、在學生學習之建議……………….………95 第六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5 第二節 建議……………………….………………………………………………..10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11 英文部分……………………………………………………………………………....115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審查意見彙整表 ………………………………………………………119 附錄二 正式問卷 ……………………………………………………………………127 附錄三 楊冠政老師訪談大綱…………………………………………………..……135 圖 次 圖3-1研究流程…………………………………………………………………………56 表 次 表2-1 我國環境教育相關政策大事紀摘要.…………………………………………...16 表2-2 我國環境教育發展各階段………………………………………………………19 表2-3 環境教育教師之專業職能類別、內涵及項目…………………………………43 表2-4 學者們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46 表3-1 接受問卷調查之各學年校友人數統計…………………………………………58 表3-2 問卷架構表………………………………………………………………………61 表3-3 工作滿足量表……………………………………………………………………64 表3-4 在職專業成長構面及內涵………………………………………………………65 表3-5 校友在職專業成長狀況量表題項………………………………………………66 表3-6 校友在執行環境教育時面臨的困難量表題項…………………………………67 表3-7 七項重要能力選項………………………………………………………………68 表3-8 校友對臺師大環教所所提供課程、學習環境之看法題項……………………69 表3-9 校友對臺師大環教所的培育課程提出建議選項………………………………70 表3-10 校友對目前在學研究生之學習方式建議選項 ………………………………70 表3-11 問卷回收天數與數量 …………………………………………………………71 表4-1 校友的性別人數比………………………………………………………………74 表4-2 校友年齡分佈區間………………………………………………………………74 表4-3 校友的目前就業狀況……………………………………………………………75 表4-4 校友目前從事工作列表…………………………………………………………76 表4-5 校友就業年資區間………………………………………………………………77 表4-6 校友薪資月所得分佈區間………………………………………………………78 表4-7 校友近三年參與環教研習狀況………………………………………….………78 表4-8 校友近三年參與環保活動狀況………………………………………………….79 表4-9 近三年參與環保活動程度……………………………………………………….79 表4-10校友持續參與環保活動時間長度狀況…………………………………………80 表4-11校友參與環保服務性志工狀況…………………………………………………80 表4-12校友參與環保服務性志工單位與服務性質……………………………………81 表4-13校友行業別………………………………………………………………………83 表4-14校友擔任職務……………………………………………………………………84 表4-15校友工作內容與環境教育相關程度……………………………………………85 表4-16校友未曾從事環教相關領域工作的原因………………………………………86 表4-17在校的教育訓練,對未曾從事環教工作校友職場上發展幫助………………87 表4-18校友對所擔任環境教育職務狀況之看法………………………………………89 表4-19校友在環境教育專業成長的狀況………………………………………………90 表4-20校友在職場上執行環境教育時所面臨的困難…………………………………92 表4-21從事環境教育所需的七項重要能力內涵………………………………………93 表4-22從事環境教育所需的重要能力排序……………………………………………94 表4-23校友對臺師大環教所所提供課程、學習環境之看法…………………………95 表4-24校友對臺師大環教所的培育課程提出之建議…………………………………96 表4-25校友對目前在學研究生之學習方式建議………………………………………97 表4-26校友從事環境教育工作滿意程度構面………………………………………..100 表4-27校友在職專業成長狀況構面…………………………………………..………102 表4-28校友在執行環境教育時面臨的困難構面………………………………..……103

    中文部份

    王順美 (2004)。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1(2),47-69。

    王文科、王智弘 (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美珍 (2013)。環教法帶動405萬人,學習愛這塊土地。遠見雜誌,322,130-141。

    王喜青、林慧年、周儒、陳維立 (2011)。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教師專業職能
    表現及成長需求初探。環境教育研究,9(1),79-108。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989)。組織立法。載於環保署(主編),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環境資訊,
    272-281。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組織條例暨現階段環境保護政策綱領 (1987)。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7)。環境保護20年回顧與展望。台北市。

    汪靜明 (1992)。河川生態保育。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189。

    汪靜明 (1995a)。社會環境教育之推動與落實。教育資料集刊,20,213-235。

    汪靜明 (1995b)。自然保育內涵及其教育特徵。環境教育季刊,26,23-36。

    汪靜明 (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推動。2000年民間環保政策白皮書研討會論文。
    厚生基金會於2000年1月26-27日假國立台灣大學舉辦。

    宋世雯 (2000)。成人參與志願服務之工作投入與滿足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鈴筑 (2010)。國內外環境教育法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台北市。

    周祝瑛 (2003)。淺談大學教學評鑑—以政大為例。研習資訊,20(3),49-57。

    周儒 (1993)。環境教育基本概念的建構之探討。中華民國第八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
    論文彙編,253-270。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周儒、張子超 (1997)。民間團體推動環境教育模式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 85-2511-S-003-009,未出版。

    周儒(編譯) (2003)。環境教育最佳實務準則,(原作者:Joyce Meredith等編著)。台北: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原著出版年:2000)

    周儒 (2004)。環境教育的理論與資源運用。「第1394期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中學部)教師
    研習班」研習資料,99-113頁。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周儒 (2006)。林務局環境教育之整體規劃與策略發展。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周儒、蔡慧敏、王喜青 (2006)。探索國家公園解說員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專業成長需
    求與課程架構。國家公園學報,16(2),61-83。

    周儒、高翠霞 (2007)。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策略分析與發展。行政院環境保護
    署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合作計畫。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綜合計畫
    處。

    周儒 (2011)。實踐環境教育-環境學習中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儒 (2012)。環境教育導論。「公害防治領域環境教育訓練課程(環境教育人員核心科目
    30小時研習)」,1-17頁。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人員訓練所。

    周儒、陳湘寧 (2012)。探索林務局人員自然教育中心專業知能。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12(2),37-45。

    邱豐德 (2004)。導遊人員專業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
    雄市。

    高若凞(譯) (2011)。綠色成長企業(原作者:Andrew S.Winston)。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
    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9)

    黃正忠 (2011)。綠色創新─競爭力重新洗牌的關鍵。高若凞譯,綠色成長企業(推薦序,
    原作者:Andrew S.Winston):06-10頁。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翁招玉 (2010)。成人教育志工工作價值、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子超 (2003)。永續發展研究中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新環境典範的內涵概念。全
    球變遷通訊雜誌,38,11-14。

    戚樹誠 (2008)。組織行為。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葉俊偉(譯) (2005)。人力資源發展(原著:Richard A. Swanson & Elwood F. Holton III)。台
    北:五南書局。(原著出版年:2001)

    葉欣誠 (2012年12月19日)。高等教育體系與環境教育的聯結。自然科學通識講座【投
    影片】。南投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梁明煌 (2005)。北美的環境教育證照計畫與制度內涵與臺灣的回應,中華民國環境教
    育學會年會專題論文。

    楊冠政、吳京一、魏明通、黃乾全、張校裕、楊昌年、吳家誠 (1988)。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設置環境教育中心之規劃研究報告。環境保護署委託之規劃研究報告。台北: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楊冠政 (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楊冠政 (1999)。永續發展的倫理。環境教育季刊,37,82-86。

    楊冠政 (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1,1-12。

    楊冠政 (2003)。生態倫理的內涵及其實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6,57-74。

    楊冠政 (2011)。環境倫理學概論。台北:大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許士軍 (197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學報,35,13-56。

    許士軍 (1990)。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蔡承志等(譯) (2008)。組織行為(原作者:Stephen P. Robbins)。台北:桂冠。

    鍾任琴 (1990)。救國團基層社會團務組織氣氛與義務工作同志工作滿足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環境教育法 (2010年6月5日公布)。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及管理辦法 (2011年06月22日訂定)。

    吳育昇等24位委員 (2008)。環境教育法草案。2008年6月25日立法院第7屆第1會期第17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院總第1422 號、委員提案第8262 號)。2009年1月28日取自:
    http://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8cfcecec85.

    林素華 (2011)。環教法上路 環教所不見了?!。環境資訊中心網站。2013年3月1日,
    取自:http://e-info.org.tw/node/6768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網站 (無日期)。簡介。2011年4月17日,取自:
    http://www.giee.ntnu.edu.tw/about/pages.php?ID=about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網站 (無日期)。簡介。2011年4月17日,取
    自:http://www.ntcu.edu.tw/giene/index.html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網站 (無日期)。簡介。2011年4月17日,
    取自:http://www.nknu.edu.tw/~eed/a.htm

    國立東華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網站 (無日期)。簡介。2011年4月17日,取自:
    http://www.nhlue.edu.tw/~gieee/Untitled-2.htm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含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網站 (無日
    期)。簡介。2011年4月17日,取自:http://environ.tmue.edu.tw/main.php

    英文部份

    Adams, J. S. (1962).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Eds). L. Berkowtiz: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67-299.

    Alderfer, C. P. (1969).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need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Aves, C. M. (1969). The voluntary worker in the social service. London: The Bedford Square
    Press.

    Compbell, J. P., et al. (1970). Managerial behavior,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Davis, R. C. (1951). The fundamental of top management. New York: Happer & Row.

    Day, B. A., & Monroe, M. C. (Eds.). (200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communication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hand book for international practitioner. U. S.: the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Lawler, E. E. (1968). Motivation in work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Brooks/Cole.

    Locke, E. A. (1976). 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job satisfaction. In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ed. I. M. D. Dunnetter. Chicago: Rand McNally.

    Herzberg, F., B. Mausner, & Snyderman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iely & Sons Inc: 34-58.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Inc.

    Hemlich, J. E. (1993). Nonformal environemntal education toward a working definition.
    ERIC/CSMEE Information Bulletin. U. S.: Ohio. (ED 360154)

    Maslow, A. H. (1943).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

    McGregor, D. (1957). 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McLean, G. N., & McLean, L. D. (2001). If we can't define HRD in one country, how can we
    define it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4(3), 313-326.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AAEE)(2000). Guidelines for
    the initial prepar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ors. Rock Spring, GA: NAAEE.

    Orr, David W. (1992). Ecological literacy : edu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to a postmodern
    world.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orter, L. W. (1962). What job attitudes tell about motiv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46(1), 118-126.

    Robbins, T. B. (1983). The comparative and combined utility of work value and interest data
    in areer counseling with adult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7, 32-36.

    Seashore, S. E., & Taber, T. D. (1975).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s. American Behavior & Scientists, 18, 346-356.

    Staw, B. M. (1977). Two sides of commit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Orlando, FL.

    Telep, V. G. (1986). The relationship of volunteer 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 to
    volunteer work satisfaction. Ph. D. Dissertation of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1987). Our common
    fu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2009). Global Green New Deal Policy
    Brief – UNEP. Retrieved Sep 24, 2012,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unep.org/pdf/A_Global_Green_New_Deal_Policy_Brief.pdf

    UNESCO (1978). The world's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bilisi. Columbus, Ohio: 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ED 179408)

    UNESCO (1980).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light of Tbilisi conference. Publish by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Vendome.

    Wilke, R. L., Peyton. R. Ben, Hungerford, H. R. (1987). Strategies for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NESCO, Paris.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Inc.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