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高彬 Chen, Kao-Pin |
---|---|
論文名稱: |
宜蘭縣國中學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調查研究 A Survey Study on the Obstruction and Future Motivation in the Leisure Activit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i-Lan |
指導教授: |
林竹茂
Lin, Chu- Ma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5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學生 、休閒運動 、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休閒運動阻礙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isure Activities, Sporting Activities Participating Motive in Sporting Activities, Constraints to Sporting Activiti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4 下載:7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宜蘭縣國中學生課後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之收集,以宜蘭縣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樣本的選取採分層隨機叢集抽樣法,從23 所國中抽取12 所學校,得有效問卷840 份。並將所得之有效問卷分別以描述統計、t 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休閒運動參與動機
(一)影響宜蘭縣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前五項依序為:增加體能、熟練運動技巧、學習運動技術、培養運動精神、認識新朋友。
(二)宜蘭縣國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類型之強弱程度依序為:「舒暢身心」、「社會期望」、「自我成就」、「運動技能」、「健康身心」。
二、休閒阻礙因素
(一)影響宜蘭縣國中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因素前五項依序為:天氣、時間、運動場地、器材裝備、朋友。
(二)宜蘭縣國中學生休閒阻礙因素類型之強弱程度依序為:「外在因素」、「內在因素」、「設施因素」。
三、不同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宜蘭縣國中學生在不同性別、年級、學業總成績、是否參加學校運動社團、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職業等背景變項中,各類型的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與休閒阻礙因素之差異比較
宜蘭縣國中學生在不同性別、年級、學業總成績、是否參加學校運動社團、父親教育程度及父母職業等背景變項中,各類型的休閒運動阻礙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國中學生、休閒運動、休閒運動參與動機、休閒運動阻礙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activities, motives of participation and the constrai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i-Lan in sporting activities,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under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motive in participating and constraints in sporting activities.In this study, the data required are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i-Lan Sporting Activities, Motive of Participation and Constrains Survey Questionnaire was employed as tool for the study. The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are students from 23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i-Lan area and chosen 12 by cluster sampling. There are a total of 840 people chosen.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major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study are:
Ⅰ.The motives for participation
1. The first five reasons are to help students 1) increase fitness, 2) improve athletic skills, 3) familiarize them with different sports, 4) learn sportsmanship, 5) and make new friends.
2. The extent of the effects to which the five reasons above benefit students, in decreasing order of importance, is 1) relax the body and mind, 2) increase social status, 3) a sense of personal achievement, 4) learn various sports skills, 5) and improve physical and m health.
Ⅱ.In barriers from obtaining recreation
1. The first five reasons are 1) weather, 2) time, 3) places to play sports 4) equipment, 5) and participants.
2. The extent of the effects to which the three reasons above deter students, in decreasing order of importance 1) outside environment, 2) personal motivation, 3) and availability of sports equipment.
Ⅲ. For the difference of participation motive between student’s different background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re affected by factors such as sex, grade level, personal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sports teams,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i-Lan.
Ⅳ. For the difference of obstruction between student’s different background
Factors that deter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nclude sex, grade level, personal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sports teams,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occup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Yi-Lan.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isure Activities, Sporting Activities Participating Motive in Sporting Activities, Constraints to Sporting Activiti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秋娟(2004)。臺北縣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三重區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鐘和(1983)。兒童發展。台北:大洋。
王美芬(1993)。單親青少年休閒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水文(1994)。台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怡菁(1998)。休閒能力、涉入程度與休閒利益關係之研究—以自行車參與者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建堯(1998)。影響國中生休閒活動的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王薰禾(2004)。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阻礙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台北市研考會(1995)。青年對休閒活動的喜愛程度調查報告。台北市政府。
行政院主計處(1996)。八十五年青少年狀況調查。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衛生署(1998)。國民健康體能促進。中華民國公共衛生概況。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台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江書良(2001)。台北縣立三和國中學生參與休閒運動傾向與學校軟硬體設施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
江書良(2002)。台北縣國中生休閒運動參與傾向與場地設施及休閒參與機會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 嬪(1998)。國中生之學業成就與遊憩參與型態。高雄師大學報,9,119-147頁。
呂建政(1994):開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卷,2期,21-28頁。
吳宏蘭(1992)。某教學醫院參加健康檢查者之運動及攝鈉行為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 綿(1994)。正視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問題。台灣教育月刊,523期,
33-34頁。
沈易利(1995)。台中地區勞工休閒運動需求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季瑋珠、符春美(1992)。社區民眾從事體能活動之研究。中華衛誌,
11(4),328-339頁。
宜蘭縣政府教育局國教課(2006年11月2日)。宜蘭縣政府教育局網站。資料引自http://www.ilc.edu.tw/。
林建地(1996)。我國青少年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蒲玲(1987)。台北市國小兒童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及家庭社經地位對其休閒活動類型影響之調查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慶忠(2006)。高中職教師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因素之相關研究—以屏東縣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Gene Bammel,& Lei Lane Burrus-Bammel 原著,1992出版)。台北:桂冠。
張火木(1989)。青少年休閒生活手冊。中華民國青芯志工服務協會,1-4頁。
張坤鄉(1991)。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狀況之調查研究。教育資料文摘,160卷,129-169頁。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玉鈴(1999)。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張少熙(2000)。台北市不同層級學生休閒運動之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張廖麗珠(2001)。運動休閒與休閒運動概念歧異詮釋。中華體育,15(1),28-36頁。
張良漢(2002)。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身體活動態度、休閒運動阻礙及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許義雄(1985)。青少年之休閒生活。當前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學術專題研究,第13輯,691-698頁。
許義雄(1993)。青年休閒活動現況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許義雄(1998):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台北:師大書苑。
陳思倫(1993)。休閒遊憩參與阻礙區隔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6(3),25-52頁。
陳鏡清(1993)。台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台北市一級機關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寶山(1993)。國民小學導師手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陳定雄(1994)。休閒運動相關術語之歷史研究。國立臺灣體專學報,4,1-29頁。
陳文長(1996)。德國慕尼黑大學學生運動參與行為、參與興趣及參與動機之研究。嘉南學報,22,123-134頁。
陳德海(1996)。南區專科學校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原因之探討。台灣體育,87,52-58頁。
陳淑湘(1999)。青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藝文(2000)。休閒阻礙量表之建構--以北部大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桂菊(2001)。宜蘭地區親子休閒教育活動實施因素之探究~以宜蘭縣歡樂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萬結(2003)。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玉鳳(2004)。休閒類型選擇對國中生體適能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曹天瑞(2002)。原住民國中學生休閒活動現況之研究--以宜蘭縣泰雅族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家球(2002)。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需求之探討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游家政(1987)。台北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兒童在學期間校外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文聰(1992)。在學青少年午夜休閒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晏婷(2001)。台東師院學生休閒喜好與休閒行為之研究--檢證 Bourdieu 文化資本論。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程紹同(1994)。現代體育發展之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7(4),
25-30頁。
程紹同(2000)。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模式研究。台北:漢文書店。
馮麗花(1998)。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卷,103-107頁。
黃振球(197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施。師大教育學刊創刊號,545-694頁。
黃文真(1986)。台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德祥(1996)。休閒教育與休閒輔導。輔導通訊,46,13-17頁。
黃金柱(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暨發展對策之研究。
黃壬要(2003)。苗栗市高中學生課後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麗蓉(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斐瑜(1991)。台北市高中(職)學生休閒學習狀況與休閒教育需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重新(1992)。心理測驗。台北:三民。
楊瑞蓮(1976)。大專院校學生休閒時間與休閒活動現況。大專體育總會六十五年度體育學術專刊,195-244頁。
楊燕餘(2006)。澎湖地區民眾參與休閒運動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志猛(1994)。休閒運動參與者生活型態及運動態度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廖建盛(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斗六市國小學童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鄭瀛川(1984)。生活型態對職業婦女工作與休閒關係的影響。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洧駿(2004)。臺北縣蘆洲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政諭(1989)。休閒運動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幼獅。
謝政諭(199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台北市:幼獅。
鍾瓊珠(1997)。大專運動員休閒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台灣體專專長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顏妙桂(2002)。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台北,桂魯。
羅明訓(1998)。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簡茂發(1996)。評量。載於黃政傑編:教學評量。台北市:師大書苑。
蘇瑛敏(1996)。台灣婦女休閒活動與休閒圈域初探。台北技術學院學報,29(2),297-327頁。
蘇振祥(2001)。正心中學學生休閒活動阻礙因素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二、英文部份
Beard, J.G., & Ragheb, M.G.(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 119-127.
Ford, E. S. (1991).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in lower and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popu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33(12), 12646-1255.
Gene Bammel,& Lei Lane Burrus Bammel. (1996, 3ed.).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Times Mirri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Inc.(Thired Edition).
Huang, A.C.H. (2000). (Taiwanese university stusents’satisfaction withsports facilities and exercise equipment in school). Doctor’s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Vernilliom, U.S.A.).
Iso-Ahola ,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
Dubugue, Iowa: Wn.C.Brown Company .
Iso-Ahola, S.E. (1989). (Motivation for leisure. In JacksonE.L.& Burton T.L.
(Eds)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 ).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Iso-Ahola, S. E., Jackson, E&Dunn, E.(1994).(Starting,ceasing,and
replacing leisure activities over the life-spa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6,227-249.
Jackson, E. 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 203-215.
Kaplan, M.(1975).(Liesure:Theroy and Policy). New York: John Wiliey and Sons.
Stephens, T. Craig., & Ferris, B. f. (1986). Adult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ada fittness survey.(Canada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77,28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