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佘韋瑾 |
---|---|
論文名稱: |
王正平琵琶作品之研究以《琵琶行》、《月牙泉之歌》、《童謠三章》為例 |
指導教授: |
許瑞坤
Hsu, Jui- Kun 王正平 Wong, Ching-P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5 |
中文關鍵詞: | 王正平 、琵琶作品美學 、琵琶行 、月牙泉之歌 、童謠三章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1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作曲家王正平,在台灣國樂界中具有多重身分的拓荒者,是作曲家、指揮家,也是琵琶演奏家,不僅在台灣耕耘出個人獨特的琵琶美學,並有雄厚文人素養之背景,加上接觸佛學,在多因素影響下,致使作品風格獨特。有鑑於此,本論文將針對王氏的琵琶作品,研探其時代背景與琵琶作品風格特色。
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緒論」。主要是探討本論文寫作的方向與方法,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王正平樂壇生涯」。筆者與作曲家深入訪談後,針對作曲家學習音樂的背景與多重音樂人身分作一詳盡介紹。
第三章「王正平的琵琶作品概述」。研探王正平創作美學觀。將其琵琶作品分為早、中、後三個時期,並對三個時期的創作特點、風格特色作一詳盡解說。
第四章「早期作品《琵琶行》的分析與探討」。筆者將早期代表作品《琵琶行》作詳細的研探。在第一節介紹樂曲創作背景與曲意內容;第二節分析其樂曲結構;第三節將樂曲特色作解析,包括散板的運用、泛音與特殊技法的運用及行韻的運用;第四節將早期代表作品《琵琶行》作綜合性的小結。
第五章「中期作品《月牙泉之歌》的分析與探討」。筆者將中期代表作品《月牙泉之歌》作詳細的研探。在第一節介紹樂曲創作背景與曲意內容;第二節分析其樂曲結構;第三節將樂曲特色作解析,其中包括散板的運用、泛音與特殊技法的運用;第四節將早期代表作品《月牙泉之歌》作綜合性的小結。
第六章「後期作品《童謠三章》的分析與探討」。此章節包含『前進曲—只要我長大』、『搖籃曲—搖囡仔歌』、『嬉遊曲—兩隻老虎』等三首小品,筆者將其作詳細的研探。第一節將『前進曲—只要我長大』的第一部分,介紹樂曲創作背景與曲意內容,第二部分分析其樂曲結構,第三部分則將樂曲中琵琶特殊技法的運用與音色變化作詳細研探;第二節『搖籃曲—搖囡仔歌』的第一部分,介紹樂曲創作背景與曲意內容,第二部分分析其樂曲結構,第三部分則將樂曲中琵琶特殊技法的運用與音色變化作詳細研探;第三節『嬉遊曲—兩隻老虎』的第一部分,介紹樂曲創作背景與曲意內容,第二部分分析其樂曲結構,第三部分則將樂曲中琵琶特殊技法的運用與音色變化作詳細研探;第四節將早期代表作品《童謠三章》作綜合性的小結。
第七章「結論」。總述前六章的內容,將王正平早、中、後各期琵琶代表作品的研探作一總結,並針對樂曲中所表現的風格特點、音樂特色及作曲家所欲表達的真實意念加以論述。筆者期盼藉由詳細的研究,除了了解作曲者的音樂背景,也進一步了解他對於琵琶創作的獨特人文風格。
一中文書目
于潤洋。《音樂美學文選》。北京:中央音樂院,2005。
王次炤。《音樂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王寧一、楊和平。《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北京:現代出版社,2000。
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北京:世紀出版集團,2006。
呂鈺秀。《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
伍國棟。《民族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華樂出版社,2002。
林清玄。《在刀口上》。台北:時報文化,1982。
周海宏。《音樂與其表現的世界》。北京:中央音樂院,2004。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黃淑基。《中西音樂美學的對話》。台北:洪葉文化事業,2002。
傅偉勳。《善男子》。高雄:佛光出版,1993。
梁寒衣。《26位名人禪修經驗》。台北:秋雨印刷,1993。
劉月珠。《唐人音樂詩研究》。台北:威秀資訊科技,2007。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韓鍾恩。《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問題研究—上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韓鍾恩。《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問題研究—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二、中文期刊
于春哲。〈白居易詩歌中的唐代琵琶藝術〉。《西安音樂院學報》(Vol.23,No.1,2004):72-74。
王曉齊。〈藝術不朽 魅力永存—淺談《琵琶行》的藝術特色〉。《鄭州廣播電視學校》(2009):315。
王懷通。〈審美意識的起源與本質〉。《合南大學學報》(第5期,1988):1-6。
石 蔚。〈論琵琶傳統樂曲的藝術特徵〉。《淄博師專學報》(第一期,1998)。72-76。
朱志榮。〈審美意識歷史變遷的基本特徵〉。《學術月刊》(第12期,2001):67-71。
李祖超。〈《琵琶行》藝術談〉。《荊州師專學報》(第1期,1993):25-26。
侯文正。〈論白居易敘事詩的藝術特色〉。《中國音樂》(1994):46-50。
徐 鑫。〈談琵琶樂曲的創作〉。《藝術教育》(2010):91。
張 虹。〈談琵琶演奏中的音色變化〉。《張家口師專學報》(Vol.19,No.1,2003):84-86。
劉 陽。〈古詩與琵琶〉。《南都學坛人文社會科學學報》(Vol.29,No.3,2009):69-70。
羅小平。〈審美意識與音樂創作〉。《音樂研究》(第4期,1997):42-52。
三、學術論文
陳沛慈。〈盧亮輝國樂合奏作品《春》之研究與指揮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0。
苗 佳。〈唐代琵琶藝術的歷史貢獻〉。大陸東北師範大學,2009。
李家瑜。〈盧亮輝二胡協奏作品分析及演奏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洪敏薰。〈六首臺灣琵琶創作作品分析與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8。
黃婉綺。〈盧亮輝二胡協奏曲《貴妃情》之演奏探討〉。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方暄懿。〈永暉四首琵琶作品《蠶》、《寒雲路》、《一指禪》、《千章掃》析與詮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7。
彭群傑。〈論中國書法為創作理念的琵琶作品—《點》、《千章掃》之詮釋與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呂佩嬑。〈衛仲樂琵琶演奏風格例析〉。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2006。
張碧蘭。〈劉德海琵琶古曲新奏藝術研探〉。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2005。
王宣惠。〈琵琶古曲中的武套音樂探討—以【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清拿天鵝】為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2004。
王涬薇。〈現代琵琶作品創作理念與詮釋手法之探究—以《文明記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2004。
許牧慈。〈「摧藏千里態,掩抑幾重悲」--指法在琵琶音樂語境中地位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2001。
陳怡蒨。〈六首琵琶獨奏曲目之剖析〉。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1998。
王正平。〈琵琶獨奏曲五首〉。藝術作品升等主要作品。
四、影音資料
貝特音樂有限公司。《梵天之音—王正平琵琶精選輯》。貝特音樂有限公司出品,2010,CD。
佛光事業有限公司。《振衣千仞崗—文人音樂家王正平的琵琶神韻》。局版台省音字第286號,2001,CD。
佛光事業有限公司。《誰念南無》。局版台省音字第286號,1999,CD。
加麗有限公司。《琵琶行--王正平琵琶獨奏--樂器之美第一集》。局版台音字第0034號,1995,CD。
加麗有限公司。《琵琶行--王正平琵琶獨奏--樂器之美第二集》。局版台音字第0034號,1995,CD。
五、樂譜
本篇論文之樂譜係由王正平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