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子允 Lee, Tzu-Yun |
---|---|
論文名稱: |
楊萬里飲酒詩研究 |
指導教授: |
潘麗珠
Pan, Li-Ch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5 |
中文關鍵詞: | 楊萬里 、誠齋體 、活法 、飲酒詩 、酒詩 、意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54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歌創作成就上,被後人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詩歌風格多樣,從早期受「江西詩派」遺風的影響,直至後期獨創通俗風趣的「誠齋體」,深為後人所推崇,誠齋常謂:「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莫辦。」在南宋詩壇有重要的影響。自古以來,酒對於詩人創作,為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亦是抒發心情的重要媒介。本論文針對楊萬里飲酒詩作,從主題意涵、意象經營、語言藝術、韻律節奏四大方面進行研究分析,試圖擴大楊萬里的研究範圍與面向,讓讀者對於他的詩歌創作,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欣賞體會。
本論文第一章為緒論,建構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二章為探討楊萬里的創作分期,因為前人研究頗多,僅簡要概述,主要以第二節誠齋體特色的飲酒詩進行分析。第三章探討主題意涵,以出現次數多寡可分為酬贈唱和、山川風情、排遣悲緒、詠物細膩、四季節氣五個部分進行討論。第四章討論的是意象經營,主要以月、梅、雨、秋四個意象,分析詩作中視覺與心理的交互作用而產生情景交融的效果。第五章研究語言藝術,包括誠齋體善用活法、江西詩派遺風而經常引用典故、在詞句中鑲嵌許多顏色,使畫面鮮明、或是巧置修辭,讓詩的語言更為精煉。第六章分析韻律節奏,探討韻腳的選韻及其音質特色、平上去入的聲調組合是否和諧美聽、詞句構成是否靈活,產生節奏感。第七章結論,統整探討其飲酒詩作的具體結論,以期使楊萬里詩作的相關研究能夠更具完整性。
一、古籍研究文本(先按朝代排列,相同朝代再依姓氏筆劃排列)
〔漢〕劉向:《列仙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南朝〕鍾嶸:《詩品》。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南朝〕劉勰著,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南朝〕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
〔唐〕房玄齡:《晉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明末毛氏汲古閣合刊本)
〔宋〕姜特立:《梅山續稿》(東海藏書樓烏絲欄精鈔本)
〔宋〕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宋〕蘇東坡:《東坡詩話補遺》(螢雪軒叢書:明治27年至明治30年,靑木嵩山堂鉛印本)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
〔宋〕韓愈:《昌黎先生集》(清同治八年江蘇書局重刊本)
〔宋〕嚴羽:《滄浪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元〕方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周濟編:《宋四家詞選》。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年。
〔清〕吳喬:《圍爐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陳衍:《宋詩精華錄》。四川:巴蜀書社,1992年。
〔清〕陳衍:《石遺室詩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二、專書(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楊萬里專書
于北山著,于蘊生整理:《楊萬里年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周啟成:《楊萬里和誠齋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胡明珽:《楊萬里詩評述》。臺北:學海出版社,1976年。
張瑞君:《楊萬里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楊萬里:《誠齋詩集》42卷。上海:中華書局,1936年聚珍仿宋版排印本。
楊萬里:《誠齋易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景印武英殿聚珍版。
楊萬里撰,周汝昌選注:《楊萬里選集》。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2年。
楊萬里撰,﹝宋﹞楊長孺編:《誠齋集》133卷。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楊萬里撰,章楚藩主編:《楊萬里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4年。
楊萬里撰,劉斯翰選注:《楊萬里詩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
楊萬里撰,辛更儒箋校:《楊萬里集箋校》全十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楊萬里:《誠齋易傳》。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
陳義成:《楊萬里生平及其詩之研究》(上、中、下)(臺北:木蘭花出版社,2010年)
歐陽炯:《楊萬里生平及其詩學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
蕭東海:《楊萬里年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二)近人專書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光前限公司,1987年。
朱光潛:《詩論》。臺北:書泉出版社,2001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新北:頂淵文化事業,2003年。
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林淑貞:《中國詠物詩「託物言志」析論》。臺北:萬卷樓,2002年。
林秋萍、蔡淑惠、黃綝怡:《色彩學2》。臺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高雄:麗文文化,1993年),頁354。
歐純純:《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較析》。臺南:漢風出版社,2006年。
陳慶輝:《中國詩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張正體:《學詩門徑》。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年。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臺北:尚友出版社,1983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黃永武:《詩與美》。臺北:洪範書店,1987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臺北:巨流圖書,2009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臺北:巨流圖書,2009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2008年。
葉慶炳等著:《文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郭有遹:《創造心理學》。臺北:正中書局,1991年。
魯樞元、錢谷融:《文學心理學》。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1990年。
劉斯翰選注:《楊萬里詩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年。
蔡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錢鍾書:《談藝錄》。臺北:書林出版社,1988年。
CR&LF研究所著:《配色王》。新北市:博碩文化,2006年。
三、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博士論文
朱連華:《楊萬里詩風演變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碩士論文
陳義成:《楊萬里生平及其詩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2年。
郭艷華:《楊萬里文學思想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彭庭松:《楊萬里與南宋詩壇》。杭州: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歐純純:《陸游與楊萬里詠梅詩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
(二)碩士論文
林珍瑩:《楊萬里山水詩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李成文:《試論誠齋詩的主體意識》。湖南: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汪美月:《楊萬里山水詩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李健莉:《誠齋詩及詩論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胡建升:《楊萬里園林詩歌研究》。江西: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侯美霞:《楊萬里文學理論研究——以詩為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原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陳懷心:《李白飲酒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陳念蘭:《李白酒詩與盛唐氣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班,2011年。
楊雪冬:《《誠齋詩話》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楊秀平:《楊萬里、范成大山水詩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2008年。
楊孝柔:《楊萬里《荊溪集》寫物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鄭全蕾:《楊萬里山水景物詩新變》。安徽: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龍珍華:《楊萬里詩歌及其詩論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四、單篇期刊論文(依姓氏筆劃排列)
于北山:〈試論楊萬里詩作的源流和影響〉,《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79年第3期,頁68-73。
于東新、曾米魯:〈楊萬里詩:「誠齋體」的誠齋氣象〉,《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頁297-301。
王守國:〈誠齋詩源流論略〉,《中州學刊》,1988年第4期,頁90-93。
王守國:〈吟詠滋味流于字句—誠齋詩味論探微〉,《殷都學刊》,1993年第1期,頁45-48。
王守國:〈誠齋新變詩論求解〉,《雲夢學刊》,1993年第2期,頁59-61、45。
王星琦:〈「誠齋體」與「活法」詩論〉,《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頁96-103。
王琦珍:〈論楊萬里的審美觀〉,《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3期,頁33-38。
王琦珍:〈楊萬里與江西詩派關係摭議〉,《九江師專學報》,1989年第4期,頁1-6。
王琦珍:〈論楊萬里詩風轉變的契機〉,《江西社會科學》,1989年第4期,頁88-93。
王琦珍:〈論禪學對誠齋詩歌藝術的影響〉,《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5期,頁3-7。
石明慶:〈楊萬里誠齋詩論的理學意蘊〉,《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頁37-42。
任亞娜:〈寫詩須透脫 信手自孤高——楊萬里詩歌創作探析〉,《滄桑》,2009年第3期,頁220、234。
呂肖奐:〈論「誠齋體」及宋調轉型的特徵〉,《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第4期,頁313-314、316。
宋皓琨:〈論理學與誠齋體形成的關係〉,《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5期,頁138-140。
宋皓琨:〈理學對誠齋體的負面影響〉,《棗莊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頁66-67。
宋皓琨:〈對誠齋體中「童心」的理學審視〉,《求是學刊》,2007年第2期,頁109-112。
宋道基:〈只是征行自有詩——讀楊萬里的紀行寫景詩〉,《柳州師專學報》,1994年第2期,頁50-54。
李文鐘:〈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活法與釋道美學思想之關係〉,《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4年第4期,頁24-26。
李成文:〈試論誠齋詩主體意識的內涵〉,《棗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6期,頁30-32。
李利霞,〈禪宗影響下的楊萬里詩論〉,《文史博覽》,2008年11月,頁13-14。
李軍:〈誠齋詩活法探析〉,《呼蘭師專學報》,1995年第1期,頁45-49。
李勝、張勤:〈試論「誠齋體」的創立要素〉,《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頁35-37。
李麗:〈楊萬里詩的透脫性表現〉,《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頁53-54。
邱怡瑄:〈味與法:「誠齋體」在宋詩發展中的歷史意義〉,《雲漢學刊》第十四期,2007年6月,頁1-22。
沈松勤:〈楊萬里「誠齋體」新解〉,《文學遺產》,2006年第3期,頁73-83、159。
肖瑞峰、彭庭松:〈百年來楊萬里研究述評〉,《文學評論》,2006年第4期,頁195-202。
卓松章:〈誠齋體詩歌哲學淵源探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6期,頁76-77。
周建軍:〈論「誠齋體」對南宋詩風的轉關作用〉,《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3期,頁134-136。
祁民建、左懷選:〈誠齋體的活法〉,《開封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頁122-123。
邱美瓊:〈楊萬里詩歌接受史及其詩法意義〉,《貴州文史叢刊》,2004年第1期,頁28-32。
胡冰冰:〈淺談誠齋體活法特色〉,《遠程教育雜志》,2001年4期,頁35-37。
胡建升、文師華:〈滿袖天香山水中——論楊萬里的游園、造園活動和園林審美意識〉,《九江師專學報》,2004年第3期,頁46-49。
胡建升、文師華:〈園林妙境 物我圓融—論楊萬里詠園詩中的園林審美追求〉,《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頁94-98。
胡建升、文師華:〈論楊萬里詠園詩的禪學意趣〉,《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104-108。
胡建升:〈楊萬里「透脫」考〉,《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頁31-35。
孫明材:〈誠齋體審美特徵論〉,《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年第5期,頁87-88。
孫紅梅:〈試論誠齋山水詩對袁枚之影響〉,《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8月,頁41-42。
崔霞、趙敏:〈論楊萬里對晚唐詩的接受〉,《天中學刊》,2004年第1期,頁83-86。
張玉璞:〈楊萬里與南宋「晚唐詩風」的復興〉,《文史哲》,1998年第2期,頁92-97。
張勇:〈論楊萬里對江西派的態度〉,《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第5期,頁11-12。
張瑞君:〈劉克莊與陸游楊萬里詩歌的繼承關係〉,《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頁51-56。
張福勛:〈誠齋詩的活法藝術〉,《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期,頁30-37。
張福勛:〈避熟就生與化生為熟〉,《文史知識》,2000年第8期,頁84-86。
莫礪鋒:〈論楊萬里詩風的轉變過程〉,《求索》,2001年第4期,頁105-110。
郭艷華:〈格物致知對誠齋體詩學品格的影響探析〉,《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頁74-78。
郭艷華:〈格物致知和誠齋體——理學、禪學對楊萬里文學思想的影響〉,《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頁55-58。
郭艷華:〈楊萬里焚棄千首「江西體」詩的原因新探〉,《井岡山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頁8-12。
郭艷華:〈論楊萬里對江西詩派內部「變調」理論的融通與超越〉,《井岡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頁19-22。
郭艷華:〈論楊萬里在中國文學思想史上的地位〉,《寧夏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頁14-18。
傅毓民:〈楊萬里詩口語詞考釋〉,《湖北社會科學》,2004年第12期,頁122-124。
馮瑜:〈楊萬里詩歌中的山意象〉,《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頁85-86、89。
黃之棟:〈論「誠齋體」形成的詩學淵源〉,《陰山學刊》,2003年第4期,頁50-54。
黃寶華:〈楊萬里與「誠齋體」——楊萬里詩學述評〉,《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頁76-83。
黃寶華:〈從「透脫」看誠齋詩學的理學義蘊〉,《文學遺產》,2008年第4期,頁70-77。
楊英:〈論「誠齋體」產生的文學原由〉,《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頁41-43、75。
楊理論:〈「誠齋體」的形成與杜詩的內在關聯〉,《社會科學家》,2006年第3期,頁22-24、35。
楊慧慧:〈從李白到蘇軾、楊萬里——另種視角看「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第1期,頁43-46。
葉幫義:〈20世紀對陸游和楊萬里詩歌研究綜述〉,《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頁130-139。
鍾美玲:〈楊萬里的詩歌創作論〉,《中國文化月刊》第251期,2001年2月,頁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