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蔡杏汶 Hsin-Wen Tsai |
---|---|
論文名稱: |
國中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完全中學國中部為例 The research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body image and weight control behavior – Take a certa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Kaohsiung County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姜逸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3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生 、身體意象 、飲食行為 、身體活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0 下載:6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國中部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的現況,並探討其間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民國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高雄縣某完全中學國中部一、二、三年級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抽出13班,採結構式問卷,以團體自填問卷方式收集資料,有效樣本共計467名,研究工具包括身體意象量表、飲食行為量表及身體活動量表,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平均值、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研究對象BMI平均為20.7,屬「正常」,期望體重較實際體重平均要輕4.2公斤,其中女生較男生期望更輕的體重。
二、研究對象有中間偏正向的身體意象,在七個層面中以外表適應得分最高,而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得分最低。男生的外表適應低於女生,其餘因素均顯著高於女生。一年級學生的體能適應與健康適應得分高於二年級學生。BMI過輕者與正常者的身體意象量表得分高於BMI過重者。
三、研究對象在整體飲食行為呈現中間偏負向。女生低熱量飲食技巧高於男生。三年級學生在飲食行為控制上較一年級好。學業成績佔前1/3與中間1/3在均衡飲食狀況上優於後1/3。期望減重者在低熱量攝食技巧上好於期望體重增重者。
四、男生的身體活動得分高於女生。
五、身體意象量表與飲食行為總量表達正相關,表示身體意象好的,會有較好的飲食行為。
六、身體意象的體能評價、身體部位滿意度與身體活動得分達到正相關,表示愈積極從事維持體能與增進體能的方法、對自我身體部位越滿意者,越會特意去進行身體活動。
最後,本論文根據研究所得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建議。
關鍵字:國中生、身體意象、飲食行為、身體活動
一、中文部份
尤嫣嫣(2002)。大學生體型及其身體意象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中原大學新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文星蘭(2004)。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減重意圖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秀紅、王瑞霞、許俊傑、陳慧霞、林子郁(2000)。以結構性方程式模式建立並比較城鄉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飲食行為模式及其預測因子之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科技研究發展計劃。計畫編號:DOH89-TD-1054。
王麗瓊(2001)。國中生身體意象之相關因素分析研究-以台中縣某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中小學生健康體位-Aid students to fit系列計劃。上網日期:2006年8月18日。網址http://www.cybers.tw
古琪雯(2003)。青少年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研究-以台中縣某中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連女(1999)。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伍連女、黃淑貞(1999)。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學校衛生,35,1-31。
行政院主計處、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主編(1997)。中華民國臺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
行政院衛生署(2005)。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上網日期:2005年8月18日。網址http://food.doh.gov.tw/chinese/health/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ppt
吳仁宇(1993)。教育部推動「校園學生體重控制」現況。學校衛生,23,56-69。
吳裴瑤(1992)。從行為影響因素探討台北市某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節制飲食的意象及行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慧嫻(1996)。台北縣國中肥胖盛行率調查、體重控制相關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明禹(1999)。台灣地區13-17歲青少年飲食型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佳蓉(2005)。影響身體活動量與健檢結果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家醫學中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曉蓉(1997)。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沮喪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彩華、方進隆(1998)。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與體適能相關因素研究。體育學報,25,139-148。
李彩華(1998)。台北市國中學生身體活動量及影響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碧霞、陳靜敏(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自尊與身體活動之研究。醫護科技學刊,7(1),43-55。
李蘭、曾東松、翁慧卿、孫亦君(1999)。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八十六學年度台北市國中生之現況。公共衛生,126,275-278。
李麗晶、鄭溫暖、謝麗娟、葉海山(2001)。大專男生運動員身體意象之探討。北體學報,9,27-36。
周玉真(1992)。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周雯翎(1998)。具身體形象廣告訊息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宜親(1998)。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宜親、林薇(2000)。青少女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9(1),33-41。
林秀惠(2005)。台北市高中職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薇、范郁如、黃巧燕、藍淑珍(1999)。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洪建德、鄭淑惠(1992)。台北地區女學生的身體形象和飲食行為。中華民國公共衛生雜誌,11(4),316-327。
洪婉卿(2001)。「身」援美麗,哈「瘦」第一。張老師月刊,288,8-35。
洪華君(200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體重控制知識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嘉謙(2001)。大專女生性別角色與身體形象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高毓秀(2002)。職場員工運動行為改變計劃之實驗研究--跨理論模式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玉雲、陳彰惠(1999)。身體心像概念分析。護理雜誌,46:6,109。
陳玉欣(1999)。國中生飲食行為及相關因子的流行病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端容、黃文鴻(2001)。社會關係、身體意象與婦女自服美容或減肥藥品之相關性。台灣衛誌,20(4),311-320。
連珮茹(2004)。台中市國中生病態飲食相關的心態行為及其營養攝取量和飲食狀況之調查。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美昭(2006)。台北市某國中學生運動社會心理、身體意象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美娟(2006)。國中生體型意識、身體活動及飲食行為相關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棋芬(2004)。台中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病態飲食相關的心態行為及其營養攝取量和飲食狀況之調查。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文芳(1998)。影響台北市青少年對身體意象認知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1999)。九十二年度學校實施「學生體重控制計畫」。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推動三三三學生體適能向前走活動。教育部公報,289,51。
教育部(2004,9月7日) ・「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劃」・2006年8月1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62/important.htm
教育部(2003)。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方案。
教育部(2004)。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劃。
教育部(2005)。走路上學計劃。
教育部體育司(主編)(1999)。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主編)(2001)。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3)。九十二年度台閩地區中小學校學生身體發育測量結果。上網日期:2006年8月18日。網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PHYSICAL/EDU7663001/health/hplan/921222-1.doc
梁文薔(2001)。減肥!減肥!--從減肥熱潮談為什麼這麼胖?。健康世界,189=309,39-46 、 49-54。
郭婉萍(2001)。某專科女學生減重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伶妃(2004)。某藝術大學學生體型意識、體重控制信念、飲食態度、飲食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之相關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維揚(2004)。北區某醫學校院學生身體意象對減重意圖之影響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淑珍(1987)。某大學女生體型意識、肥胖度、健康與飲食生活關係之研究。國立陽明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錦華(1998)。女為悅己者容?瘦身廣告的影響研究—以台北市一般高中職學生為例。民族研究季刊,203,61-90。
張錦華(2000)。1982-1999台灣瘦身廣告研究-多面向的研究。廣告學研究,15,67-114。
張錦華(2002)。女為悅己者瘦?:媒介效果與主體研究。台北:正中。
黃淑貞、姚元青(1999)。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4,43-53。
黃蕙欣(2003)。價值澄清法應用於國一學生身體意象教學介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賈文玲(2000)。青少年身體意象與自尊、社會因素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詹淑敏(2005)。不同身體質量指數青少年身體心像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國欣(2005)。台北市國中生自尊、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相關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瑞雯(1996)。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黎士鳴譯(2001)。身體意象。台北市:弘智。
衛生署(主編)(1997)。減重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衛生署(主編)(2000)。減脂之旅指導手冊。台北:教育部。
劉俊昌(2000)。師院學生的體型、體型意識以及有關行為之研究。國立臺中師院學報,14期,111-124。
劉雪娥、胡月娟、尹裕君、李和惠、周守民等(1997)。成人內外科護理。台北:匯華。
劉翠薇(1995)。北縣某商專學生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影梅主編(2006)。國中生動態生活寶典。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賴靖薇(2001)。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季蓉(1990)。台北市國中生體型意識滿意度與健康知識、健康行為相關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美瓊(2003)。某大學女生外表吸引力知覺與塑身美容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麗璣(2004)。肥胖國中生減重方案研發與介入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芳惠(1998):台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與心因性厭食症、暴食症傾向之相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蕭芳惠、林薇(1998)。台北市高中女生的體型意識及飲食異常傾向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1,107-127。
羅惠丹(2004)。某技術學院女生身體意象與社會文化因素對體重控制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幸珠(1998)。淡江大學體重控制課程介紹。大專體育,39,114-121。
謝幸珠(2002)。身體活動對健康的影響。淡江體育,5,93-100。
聶西平(1997)。瘦身廣告之內容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藺寶珍(1996)。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藺寶珍、王瑞霞(1996)。肥胖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自覺自我效力及其相關因素。護理研究,5(5),401-411。
藺寶珍、王瑞霞(2000)。過重國中生的體重控制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公共衛生,27(2),126-136。
蘇玉嬋(2003)。台中縣某國中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BBC網站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default.stm
Benjet, C., & Guzman, H. L.(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Mexican early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6(141), 47-65.
Brannon, L. (1999). Gender: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2nd/Ed, MA: Allyn and Bacon.
Blair, S.N.(1984).How to assess exercise habits and physical fitness, behavioral health : A handbook of health enhancemen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 424-447.
Bouchard, C., Shephard, R. J., & Stephens, T. (1993). Physical activity, fitness, and health: Concensus statement.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Cash, T. F., & Pruzinsky, T. (Eds.). (1990). Body image development dviance and change. New York: Guilford, Inc.
Cash, T.F.(1994).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ash, T. F. (2005). Body Imag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vailable from http://www.body-images.com/research/journal.html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s and discuss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 100, 126-131.
Collins, J. K., & Plahn, M. R. (1988). Recognition accuracy, stereotypic preference, aversion and subjective judgment of body appearance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7, 317-332.
Cullari, S., Rohrer, J. M. & Bahm, C.(1998). Body image perceptions across sex and age group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87(3), 839-847.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2nd). New York : Norton.
Garner, D. M. & Kearney, C. A.(1997). The 1997 body image survey results. Psychology Today, 1(2), 30-84.
Gecas, V.(1982). The Self-concept.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8, 1-33
Guinn, B. & Semper, T.(1997). Body image perception in female Mexican-American adolescent.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7(3), 112-114.
Havighurst, R. J. (1972). 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Jacobs,D.R.,Ainsworth,B.E.,Hartman,T.J.,&Leon,A.S.(1993).A simultaneous evaluation of 10 commonly used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5(1),81-91.
Keel, P. K., Fulkerson, J. A., & Leon, G. R. (1997). Disordered eating precursors in pre-and early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3-215.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evy, A. S., & Heaton, A. W. (1993). Weight control practices of U.S. adults trying to lose weight.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19 (7 pt2), 661-666.
McCabe, M. P., & Ricciardelli, L.A.(2001).Parent, peer, and media influences on body image and strategies to both increase and decrease body size amo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Adolescence, 36, 142, 225-240.
McCabe, M. P., & Ricciardelli, L.A.(2003).Socioculture Influences on body image and body changes amo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43(1), 5-26.
Miller,D.J.,Freedson,P.S.,&Kline,G.M.(1994).Comparison of activity levels using the Caltrac accelerometer and five questionnaires.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6(3),376-382.
Must, A., Spadano. J., Coakley, E.H., Field, A., Colditz ,G., & Dietz, W. H.(1999).The disease burden associated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JAMA , 282, 1523-1529.
Myers, P. N., & Biocca, F. A. (1992). The elastic body image: the effect of televion advertising and programming on body image distortions in young wome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2(3), 108-133.
O’Dea, J.A. & Abraham, S.(2001).Knowledge, belief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related to weight control, eating disorders, and body image in australian trainee home economic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33,(6), 332-340.
O’Dea, J.A., & Abraham, S.(1996).Food habits, body image and weight control practices of young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 Australian Journal of Nutrition & Dietetics, 53,(1), 32-38。
Ogden, J.(1992).Fat chance: The myth of dieting explained. London, NY: Routledge.
Oksoo Kim , Kyeha Kim(2001). Body weight,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in korean female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6(142), 315-322.
Papini, D.R. (1987). Adolescent Attractiveness Standards for Self and Significant Other (ERIC Document Reporduction Service No. ED 281 084).
Park, M. J., Kang, Y. J., & Kim, D. H.(2003). Dissatisfactioin with height and weight, and attempts at height gain and weight control in Korean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16(4), 545-554.
Paxton, S. J., Schutz, H. K., Wertheim, E. H., & Muir, S. L.(1991). Friendship clique and peer influences on body image concerns, dietary restraint, extreme weight-loss behaviors, and bing eating in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8(2), 255-266.
Paxton, S.J., Wertheim, E.H., Gibbons, K., Szmukler, G.I., Hillier, L., & Petrovich, J.L.(1991).Body image satisfaction, dieting belifs ,and weight loss behavior in adolescent girls and boy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3), 361-379.
Philippaerts,R.M.&Lefevre,J.(1998).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re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 in Flemish males.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47(10),982-990.
Rinderknecht, K., & Smith, C.(2002). Body-image perceptions among urban Native American youth. Obesity Research, 10(5), 315-327.
Rodin, J.(1993).Cultural and psychosocial determinants of weight concern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19, 643-645.
Ronald, K.A. & Frank, G.R.(1994).Weight control techniques among female adolescents: a comparative study.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 32(3), 283-292.
Sallis,J.F., Hovell,M.F., Hofstetter,C.R.,&Barrington,E.(1992).Explanation of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two years using social learning variable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34(1),25-32.
Schilder, P.(1950). The image and appearance of the human body: Study in the constructive energies of the psyche.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versities.
Sheryl , A. M.& Marita, P. M. (1997). The influence of societal factors on female body image.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7(6), 708-727.
Simmons, R., & Rosenberg, F. (1975). Sex, sex roles, and self-imag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 229-258.
Thompson, J. K., Cattarin, J., Fowler, B. & Fisher, E. (1995). The Perception of Teasing Scale (POTS) : A revis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physical appearance related teasing scale (PAR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5(1), 146-157.
Thompson, J.K., Coovert, M.D., Richard, K.J., Johnson, S.&Cattarin, J.(1995). Development of body image, eating disturbance , and general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female adolescents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and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18(3),221-236.
Thompson, J.K.,& Heinberg,L.J.(1999).The media’s influence on body image disturbance and eating disorders:we’re reviled them,now can we rehabilitate them?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55(2), 339-353.
Thomas F. Cash, Ph.D.網站(http://www.body-images.com)
Thomsen, S.R., Weber, M.M.,&Brown, L.B.(200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beauty and fashion magazines and the use of pathogenic dieting methods among adolescent females. Adolescence, 37, 145 , 1-18.
Weller,D.,White,J.,Davies,P.,Roberts,H.,&Fentem,P.(1997).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surveys of physical activity: The case of the Trent Health Lifestyle Survey.Health Education Journal,56(2),175-187.
WHO網站.http://www.who.int/zh/
Wiseman, C.V., Gray, J.J., Mosimann, J.E.,& Ahren, A.H.(1992). Cultural expectations of thinness in women: An updat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11,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