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常仁
Wang Chang Jen
論文名稱: 陳熾 (1855-1900) 之新政思想
Chen-Chin's new policy thoughts (1855-1900)
指導教授: 王爾敏
Wang, Erh-M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1999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9
中文關鍵詞: 陳熾新政思想陳次亮清季維新思想維新派改良主義清末思潮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從英國挾船堅砲利的優勢叩關以後,面對國土淪喪、列強環伺的局面,「中國將往何處去?要如何自處?如何才能擺脫帝國主義的欺凌,獲得獨立自主?」-遂成為時代的中心課題。百餘年來,志士仁人為解決這一問題而前仆後繼。在強勁的歐風美雨吹拂之下,向西方文化學習的同時,又時時回顧中國傳統的文化,成了先進知識份子在文化上所注意的兩個相互關連的方面。於是,古與今、中與西的爭論就成為近代中國政治鬥爭與文化樂章的主旋律。陳熾的合古今中外之學於一爐而治之 ,正是這個時代背景下的產物。
    陳熾成長於內憂外患嚴重的時代,於幼兒成童時期,受恩師的影響,即時時留心當世之務。自幼年到二十歲時,「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之役」更給陳熾帶來很大得刺激。這些經歷大抵都與其日後汲汲於關心國家大事,留心天下利弊,有著極為密切的關連。至於成年以後的陳熾,走的是一般傳統士子常走的路。綜觀陳氏一生,既非大員,更非重臣。他以一介中下層官員,又任職於京師,而能周歷沿海各地,廣泛收集資訊,以細心探索富國強兵之策 ;並將其心得匯集成專書(如《庸書》、《續富國》),以利其新政思想的傳播。這些作品的誕生,除了與早期的養成教育有關之外,更與其仕宦生涯及當時的盛行的經世思潮息息相關。
    整體而言,陳熾的新政思想,誠可視為「救亡」與「啟蒙」的產物。正由於此,它與思想覺悟上的啟蒙粘連在一起,同時又附著於「救亡革新」這一大目標。在這一點上,陳氏要做的工作與自強運動時期先進的知識份子是相同的。若以中國近代經世思潮來加以審視,陳熾的新政思想誠可視為魏源的後繼者之一。換言之,陳氏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重複著和深化著中西文化的課題,以期繼續完成這一尚未完成的任務。
    本文將陳熾的新政思想區分為兩個層次來研析,一、是思想的學理層次,即變法的理論部份。二、是思想的實際層次,即應行改革的部份。關於陳熾新政思想的理論依據,大抵可區分為「運會說」、「西學源於中國說」、「託古改制論」、「中體西用論」等四端。「運會說」是用以詮釋世變的必然性,它雖具有先驗性質,但也雜揉作者的研究和體驗,誠屬一種運用傳統固有成說的思維方式。在陳熾看來,未來世界將是中西文化互相激盪、融合的一個時空。因此,中國文化的前景必然在東來的西方文化衝擊之下得到改造和創新。「西學源於中國說」與其說作者利用它來鼓吹改革,推展西學;倒不如說作者深信它而適足以運用之。「託古改制論」則是託言古代早已存在的規制來為改革或西化作辯護。它與中國士大夫信古與好古傳統的根深蒂固有密切的關連。至於「中體西用論」,在陳熾的新政思想中,它往往是被用來作為中西之學的評價。換言之,它的範疇僅及於形而下的「器」,是屬於文化的一個層面,而非整個文化領域。對於整個中西文化比較的課題,他是以「道器」這組偶辭來進行說明和推論的。雖然,他未明確地揭示「中道新器」是未來中國應努力的目標;但是,這種理念在其著作之中卻是顯露無疑的。它不僅是一個文化見解,更是一個文化主張。然而,基本上,這四個理論依據,都與其「世界史觀」息息相關。若就其作用而言,它們所擔任的任務不外乎是弘揚富強之道、恢復國人自信心以及消弭反對西學的力量。若從另一個角度視之,它們無疑也為先進的泰西之學增添了美麗的外衣,以期能順利地推展改革的舉措。也就是說,陳熾沿襲了當世所流行的「中體西用論」、「西學中源說」、「託古改制論」、「運會說」等思潮(或理論),形成一整套的變革理論。然而,這一整套理論也使得他的新政思想具有了理論的基礎。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同時出現在一本著作裡,這不正也反映出當時思潮的重疊性和複雜性,深深地烙印在滿懷經世思想的士大夫心裡,陳氏的新政思想--誠可謂為典型。
    至於陳熾新政思想的實際層次,即應行改革的部份。也就是指陳熾「富國強兵」的主張。就整體而言,陳熾「新政思想的內容」不僅僅是建立在對中國社會和西方社會全面的對比和研究基礎上,而且也是「融合古今中外之學」於一爐而治之。至於其所探討的領域(或對象),則是具體的,有著豐富的政治、經濟、交通、教育文化、國防、外交等等內容。
    本論文於結構方面,共分為八章,除「緒論」以外,第二章:「陳熾的生平及其新政 思想的形成背景」,計分二節。第一節是依照時間的發展來介紹陳氏的出身、經歷及著作,並循著其思想著作的完成先後,找出其中的發展脈絡和變化。第二節則是介紹陳熾新政思想的形成背景。期能從清代中葉以後思潮發展的脈絡中,找出可能影響陳次亮新政思想發展的遠因和近因。
    第三章:計分五節,本章「新政思想之理論基礎」,是指陳次亮在其新政思想中的立論根據而言。陳氏新政思想之理論根據,大抵可區分為下列四端:首先,是「運會說」。次者,為「西學源於中國說」。再者,為「託古改制說」。最後,則為「中體西用說」。然而,這些理論依據的背後實蘊藏著一種「世界史觀」的建構。換言之,二者之間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四、五章:計分六節,將陳氏之新政思想概略區分為內政、外交、教育文化、經濟、交通、國防等數端予以探討,或縱或橫,交串成其救國之藍圖。
    第六章:計分四節,本章欲針對次亮「新政思想」的各個層面,作更進一步地分析,期能呈現其新政思想的核心訴求〔或特質〕。
    第七章:計分「著書立說」與「積極參與救國行動」二節分別論述,以佐證其實非屬「純理念型」的思想家。
    第八章:結論。即根據陳熾的新政思想與事業,作一個總體的檢討,期能予以一個適當的評價。並述說次亮新政思想的影響及其所具有的時代意義。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時代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的回顧與檢討 …………………………………………3 第三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論文結構 ………………………………12 第二章 陳熾的生平及其新政思想的形成背景 ……………………15 第一節 生平概述 ……………………………………………………15 第二節 陳熾新政思想的形成背景 …………………………………19 第三章 陳熾新政思想的理論基礎 …………………………………25 第一節 「世界史觀」 ………………………………………………26 第二節 「運會說」 …………………………………………………33 第三節 「西學源於中國說」 ………………………………………38 第四節 「託古改制論」 ……………………………………………48 第五節 「中體西用論」 ……………………………………………52 第四章 陳熾新政思想的內容--『救國藍圖』(上) ………………61 第一節 政治方面 ……………………………………………………62 第二節 外交方面 ……………………………………………………84 第三節 教育方面 …………………………………………………102 第五章 陳熾新政思想的內容--『救國藍圖』(下) ……………121 第一節 經濟方面 …………………………………………………121 第二節 交通方面 …………………………………………………151 第三節 國防方面 …………………………………………………164 第六章 陳熾新政思想中的特質 …………………………………185 第一節 重視政府統籌規畫的功能 ………………………………185 第二節 漸進式的改革方略 ………………………………………189 第三節 要求主權完整 ……………………………………………192 第四節 重實摒虛的色彩 …………………………………………195 第七章 新政理念的呈現 …………………………………………198 第一節 著書立說 …………………………………………………198 第二節 積極參與救國行動 ………………………………………205 第八章 結論 ………………………………………………………210 附錄 陳熾生平及有關大事年表 ……………………………217 徵引書目 ……………………………………………………………223 附表頁次 表一 陳氏新政思想中,「西學源於中國說」的例……………41 表二 清朝初期的「西學源於中國說」…………………………47 表三 中國主要出口貨的百分比分佈情形,(1870-1910) …121 表四 中國主要入口貨的百分比分佈情形,(1870-1910) …122 表五 《續富國策》農書卷中所列「值得推廣的經濟作物」表…126 表六 《續富國策》礦書卷中所列「具有經濟價值的礦藏」表…134 表七 《續富國策》商書卷中所述之商務要政表(依其題旨,概略區分而成)……………145 表八 《庸書》中所述之商務要政表(依前表題旨,概略區分而成) ……………………146 表九 ( 1870年至1884年)清朝邊防(或邊區)的大事記 …174 表十 陳氏之議論文章簡 ………………………………………200 表十 《庸書》、《續富國策》遭禁後,部份文章仍為其他書收錄之統計表………………205 圖次 圖一 《西政叢書》與《治平十議》均收錄陳氏的著作………14 圖二 陳氏新政思想之思考架構圖………………………………58 圖三 擔負文化採擷重任的「江南製造局繙譯館」……………59 圖四 清末租界裡維持治安的力量………………………………60 圖五 清末上海天足會集會動員不纏足的盛況…………………120 圖六 清代纏足婦女的弓鞋………………………………………120 圖七 清末上海所建立的官辦救水會……………………………150 圖八 清季時局圖…………………………………………………184

    一、 史料
    清.陳熾《庸書》,慎記書莊印,光緒二十三年。
    清.陳熾《續富國策》,慎記書莊印,光緒二十三年。
    清.陳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清.趙炳麟《趙柏嚴集》,台北縣:文海出版社,1969年。
    清.邵之棠編,《清朝經世文統編》,上海寶善齋刊,光緒二十七年。
    清.宜今室主人編輯《清朝經濟文新編》,成書年限不詳。
    清.陳忠倚編,《清經世文三編》,寶文書局刊,光緒二十四年。
    清.麥仲華編,《清朝經世文新編》,上海大同譯書局刊,光緒二十四年
    清.麥仲華編,《清朝經世文新編》,瑤林書館刊,光緒二十八年。
    清.鄭觀應《增訂盛世危言正續編》,光緒二十年。
    康有為著,康文佩編《康南海自訂年譜.康南海先生年譜續編》,台北市: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
    清.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台北市:華世出版社,1977年。
    梁啟超等編,《時務報》,台北市:京華書局,1967年。
    上海圖書館編,《汪康年師友書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秦國經主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六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趙中孚編輯,《翁同龢日記排印本》,台北市:中文研究資料中心,1970年。
    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趙靖、易夢虹編,《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資料選輯》,北京:中華書局
    ,1982年。
    孫子《孫子‧九變篇》。
    國家檔案局明清檔案館編,《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趙樹貴、曾麗雅編,《陳熾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安秋平、章培恒主編,《中國禁書大觀》,上海市: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年。
    清.朱壽朋編,張靖廬等校點,《光緒朝東華錄》,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吳天任編著,《民國梁任公先生起超年譜》第一冊,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清.盛宣懷《愚齋存稿》,卷二十六電報三,台北縣:文海出版社,1975年。
    清.盛宣懷《愚齋未刊信稿》,台北市:文海出版社,1975年。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