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惠恩
論文名稱: ─非傳統科系的選擇─家政領域男學生就學經驗之探討
-The Selection of Nontraditional Major-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Male Students in Home Economics Major
指導教授: 洪久賢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非傳統科系家政教育性別
英文關鍵詞: nontraditional major,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gend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46下載:7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男生選擇家政領域就讀之原因、瞭解男生在家政領域就讀之生活經驗與調適歷程、瞭解家政教學內可能存在之性別議題對男生的影響,以及探討男生對家政的期許與其自我成長。本研究以大學家政系畢業之男生為研究對象,採個別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法,探究選擇家政系就讀之男生的學習經驗與調適歷程。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求學過程中,男生身處性別少數的家政領域最需要也最缺乏的便是同性友伴的支持,亦缺乏男性的角色模範。研究對象對於適應環境所採取的共同策略:藉由時間的延長減低不適感、同性友伴的支持、以個人自我建構出的信念來突破傳統觀念,而僅將這段大學階段的家政學習視為是一種興趣而非做為未來可從事的生涯選擇。雖然是在女性佔大多數的家政領域裡,但是男性仍以男性中心的思考模式來生存。
    二、在家政領域內,由於男性的個殊性以及高能見度,在班級活動中時常成為師長、同學關注的焦點。在性別少數的情況下,家政系的男生比較不敢表現自己的特質。一旦與女性意見相左時,他們採取的行動是保持沈默與低姿態,方能避免不被女生認同。且研究對象與女同學維持著一種表象姐妹滔的關係。
    三、面對整個社會大環境,當研究對象所抱持的信念與現實情況衝突時,仍不免會產生矛盾的心理,質疑他們唸家政的價值何在。研究對象認為今日得以在家政領域內與不同性別者一起學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男女共學之體驗,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他們仍會選擇家政系。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of male students choose home economics as their major, explore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self-adaptation during studying home economics,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gender issues of home economic instruction in male students, and find out male students’ expectations of home economics and self-development. The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re the male graduates from department of home economics. Individual in-depth interview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are applied. The followings are the main findings:
    A. In the field of home economics, females outnumber male students. The support from male friends and male role model are the most needs of male students in home economics. These subjects utilize the same strategy of environment adaptation which are: time can erode the discomfort; the support from male friends; and reconstructing their own values and beliefs. These subjects regard studying in home economics as an interest but not a career. Even though females outnumber male students, male students still adopt male-centered thinking pattern for survival.
    B. Male students usually become the foci of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in home economics field. Outnumbered by females, male students are afraid of showing their personalities. They remain silent when conflicting with females, in order to be identified by females. Male students remain a “sisterhood” with female students.
    C. They query the choice of home economics as their major when encountering the conflict of traditional social values against their ideal. The male students consider it a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study with outnumbering female students in home economics. If they have chance to select again, home economics will be their choice agai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詮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政歷史沿革與男生學家政 壹、家政歷史沿革..…………………….……… 9 貳、男生學家政..……………………….……… 14 第二節 男性選擇非傳統生涯/科系.…………… 24 第三節 男性的性別角色及其學習與生活適應 壹、性別角色社會化對男性選擇非傳統性 別生涯/科系的影響…….………..…… 38 貳、男性的學習與生活適應…………………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9 第二節 研究工具與實施程序.………..……….. 53 第三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科系的選擇 一、大學聯考果然是人生的轉捩點.……….. 63 二、聯考落點分析之準確性…….……….…. 66 三、對於榜上有名的質疑…..………….…… 67 四、父母的期待與親戚之間的比較….…… 68 第二節 學習的歷程 壹、第一次接觸 一、尋找同性別友伴….…..……….…… 72 二、尷尬與不習慣的感覺….…….….. 73 三、「你為什麼要唸家政」的質疑?…… 77 貳、海裡的燈塔 一、男性友伴的支持…….………..…… 81 二、獨自生活的考驗…….………..…… 83 參、同儕互動 一、男女互動的角色模式.………..…… 86 二、表象的姐妹滔……….……..…….… 94 三、男性的面子問題…….……..…….… 99 肆、校園生活 一、不敢展現自己的特質……….…… 100 二、被關注的焦點與成為指標的壓力 …….………..………….………….… 101 三、教師潛藏的性別觀.….…….……… 105 四、學習應無性別之分…….……….….. 108 五、有所選擇的性別議題.……….… 110 六、實作課程經驗.…………….….…….. 115 七、家庭生活新體驗………….………… 118 八、寧願被遺忘的深刻體認……….… 121 第三節 對家政的期許與其自我成長 一、男生應否選擇家政為主修…….…….… 124 二、希望用能力來証明自己,非關性別.…… 128 三、家政系男生對自我的反思…..……..…… 129 四、對家政的期許………..……..……………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4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148 參考文獻 ………………….……..…..………….………….… 151 附錄一 研究架構………….………..………….………….… 163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64 附錄三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表.…………. ………..………. 166 表目次 表1-1-1 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家政系科男/女生人數百分比 (71-92學年度)………………………………………… 3 表2-1-1 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家政系科改制及招生沿革…… 13 表2-1-2 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家政系歷年男/女性教師人數百分比(81-89學年度)…………………………………… 19 表2-3-1 台灣大學生認為較適合一性而較不適合另一性的人格特質………………………………………………… 40 表3-1-1 研究對象描述………………………………………… 50 表3-2-1 訪談地點及情境表………………………………… 55 表3-1-1 編碼示例……………………………………………… 61 表3-1-2 編碼歸類、建構概念示例……………………………… 62 圖目次 圖2-2-1 男女對職業尊嚴的評定…………………………… 26 圖2-2-2 男性選擇非傳統生涯的促成因素……………… 33 圖2-3-1 O’Neil的男性性別角色壓力衝突模式…………… 44 圖5-1-1 影響家政領域男學生學習經驗之因素…………… 140

    中文部份
    方德隆(1999),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王燦槐 (無日期),心理衛生─適應心理學。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網同步遠距教學網。2002.05.25,取自:http://webclass.ncu.edu.tw/~wang024/chap4/ch4-4.htm
    王叢桂(1993),三個世代大學畢業工作者的價值觀。載於楊國樞主編,文化、心病及療法,2,206-250。台北: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本土心理學研究室。
    王浩威(1998),台灣查甫人。台北:聯合文學。
    王靜嫻(1998),男性護理人員臨床工作科別抉擇歷程與適應之初探。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天主教輔仁大學民生學院(無日期),院史。台北縣:天主教輔仁大學。2001.10.05,取自http://www.fju.edu.tw/chinese.htm
    呂俞徵(1985),家政學。台北:實踐家專推廣教育中心。
    余德慧(1990),中國男人的生涯觀。台北:張老師月刊。
    李美枝、鍾秋玉(1996),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美枝(1987再版),女性心理學。台北:大洋。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無日期),生應系系簡介。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2001.10.14,取自:http://140.137.12.219/dept/crf_group/
    crrmal/系簡介.htm
    利翠珊(1985),八0年代的男性自覺。張老師月刊,5(5),49-61。
    林麗珊(2001),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
    林美和(1997),兩性教育問題及其改革策略。社會教育學刊,26,1-13。
    林秋蘭譯(1994),男人為什麼不開放─打開男性拒絕親密關係的心結。台北:遠流。
    周麗端、林玉體(1985),我國普通中學家政課程發展之研究。家政教育,9(6),41-48。
    金春華(1988),影響男護生繼續從事護理的因素。護理雜誌,35(1),111-121。
    洪久賢(2001a),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家政教育的規劃與展望。家政教育學報,3,53-68。
    洪久賢(2001b),九年一貫課程兩性教育議題之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載於「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論文集,5-1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實習輔導處。
    洪久賢(2000),從家政教育談生活與素養。訓育研究,39(4),46-48。
    洪久賢(1994),高中生學習家政需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2(6),133-147。
    高淑貴、龔玟艷和鄭淑子(1997),日本中小學家政教育的研究(報告編號:NSC-86-2478-H-002-001-F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晏涵文(1983),家政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之一─男生學家政。家政教育,9(2),67-68。
    陳建志(2000),台灣地區科系、職業性別隔離與收入性別差異之變遷。教育心理研究,23,285-312。
    陳皎眉(1999),從性別差異看兩性平等教育。台灣教育,583,3-9。
    陳曉梅(1991),大男人與小女人。載於晏涵文主編,做個剛柔並濟的人─學習新的性別角色,38-48。台北:張老師。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2001.9.10),生活應用科學系系所簡介。屏東縣:國立屏東科技大學。2001.10.05,取自:http://tve.npust.edu.tw/
    Department/Lifesci/
    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編輯審查小組(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許智英(2002),國中學生生活科技課程經驗之性別分析:一個教室的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鶯珠(2000),選擇非傳統職業女性之生涯抉擇因素及其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許美瑞(1999),家政教材教法。台北:師大書苑。
    許美瑞(1995),最有價值的中小學核心課程─家政。中華家政,25,1-14。
    許美瑞(1987),教育立法與教育運動對美國中學家政教學的影響。中等教育,38(5),1-8。
    許美瑞(1986),中學家政師資培育之研究。台北:文景。
    許美瑞(1981),美國家政教育發展之研究。台北:文景。
    許美瑞(1978),國民中學家政教育之檢討與改進研究。家政教育通訊,7(7),1-11。
    黃淑君(2000),女性主義觀點的課程發展。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113-15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黃靜芬(1984),性別角色與國中男女生學習家政之需要及興趣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靜芬、晏涵文(1984),性別角色與國中男女生學習家政之需要及興趣研究。家政教育,9(4),90-100。
    黃安邦譯(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黃國正(1999),圖書館事業中男性館員的研究。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7(1),70-77。
    徐藝華(1998),給她多點空間成長─畢恆達所長談校園空間與性別關係。師友,371,8-13。
    畢恆達(1998),做為性別少數之就學經驗。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63-67。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張老師文化。
    教育部(1996),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無日期),71-88學年度畢業生教育統計資料。台北市:教育部。2001.9.1,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service/g88.xls
    教育部(無日期),89學年度在學生教育統計資料。台北市:教育部。2001.9.1,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service/s89.xls
    教育部(2002),大專院校科系別專任教師數(81~84學年度)。台北市:教育部。2002.6.1,取自:http://www2.edu.tw/statistics/
    index.htm
    教育部(2002),大專院校科系別專任教師數(85~87學年度)。台北市:教育部。2002.6.1,取自:http://www2.edu.tw/statistics/ index.htm
    教育部(2002),大專院校科系別專任教師數(88學年度)。台北市:教育部。2002.6.1,取自:http://www2.edu.tw/statistics/index.htm
    教育部(2002),大專院校科系別專任教師數(89學年度)。台北市:教育部。2002. 6.1,取自:http://www2.edu.tw/statistics/index.htm
    甯靜瑩(2000),選擇非傳統性別職業/科系之碩士生生涯發展歷程探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雅玲(2000),男護士─探討隱藏在性別與職業角色下的問題。護理雜誌,47(1),69-73。
    曾雅玲(1997),護理界也需要兩性教育─談如何避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對男護生之影響。護理雜誌,44(3),56-60。
    曾雅玲(1996),談男護生在產科單位的實習。護理新象,6(2),57-62。
    葉明昇(1999),男性社會工作者之職業選擇歷程。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游美惠(2001),性別意識型態、媒體視聽教育與性別教育。高雄:2001年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2001.10.23,取自: http://taiwan.yam.org.tw/nwc/nwc6/leisure/leisure05.htm
    張維安(1994),生活世界與兩性關係。婦女與兩性學刊,5,109-131。
    張定綺譯(1994),新男人─21世紀男人的定位與角色。台北:時報文化。
    傅綢妹(1980),男護士的特殊教育準備。國立台北護專學報, 7, 1-10。
    楊巧玲(2002),學校中性別差別待遇體驗之分析。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381-399。台北:五南。
    楊清芬(2002),國小男生與女生的校園生活。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401-440。台北:五南。
    楊政議(2000),男護士的緣起、發展與相關研究。護理雜誌,47(4),47-51。
    楊政議(1999),台灣男丁格爾的觀點:專業生涯發展路徑。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淑芬(1999),大學男生選擇非傳統職業科系相關因素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錢卓升(1986),家政.教育。台北:文景。
    盧孳艷(1997),護理的性別角色與專業發展。醫望,18,39-40。
    潘慧玲(1998),檢視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教育研究集刊,41,1-15。
    謝臥龍、駱慧文、吳雅玲(1999),從性別平等的教育觀點來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係。教育研究資訊,7(1),57-80。
    謝臥龍、駱慧文(1996),婦女研究在台十年發展過程中婦女及教育相關議題之回顧與省思。載於「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39-62。台北:台灣大學人口研究中心婦女研究室。
    謝臥龍、駱慧文(1996),由教育平等觀點檢視當前大學教育。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社會,247-264。台北:心理。
    謝臥龍(無日期),社會學習的理論與性別角色社會化。高雄:高雄醫學大學。2000.3.7,取自:http://www.nkfu.edu.tw/~set5n6
    /distance/class0307.htm
    謝小芩(1996),兩性與教育機會─以兩所北市國中為例。載於謝臥龍主編,兩性文化&社會,247-264。台北:心理。
    謝小芩(1998),性別與教育期望。婦女與兩性學刊,9,205-231。
    謝小芩(1995),教育:從父權的複製到女性的解放。載於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83-218。台北:時報文化。
    簡憶鈴譯(2000),質化研究的嚴謹性與關連性。載於張英陣校閱,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137-161。台北:洪葉文化。
    蘇素美(2001),兩性平權教育在家庭中的實施。兩性教育教師研習活動。2002.03.07,取自:http://140.127.44.6/gender/gender_new/
    homepage/home.htm

    英文部份
    Baker, L. G.(1971), The male role in home economics. Forecast for Home Economics, 47(74), 48-49.
    Baker, L. G.(1969), The enigma of men in home economics.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61(5), 371-373.
    Bentivegna, A. & Weis, S. F.(1977), Attitudes of acceptance toward males entering the home economics profession. Illinois Teacher of Home Economics,20(5), 230-236.
    Brown, A. (1984), Selected attributes of male primary teachers in Arizona.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 46(1), 68-69.
    Chusmir, L. H.(1990), Men who make nontraditional career choic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69, 11-16.
    Dohner, R. E.& Loyd, C. M.& Stenberg, L. (1990), Men: The other professionals in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82(4), 32-36.
    Engelbrecht, J. D. & Jacobson, A. L.(1990), Gender equity: Home economics as change agents.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82(1), 11-15.
    Etzkowitz, H.(1971), The male sister : Sexual separation of labor in societ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3 , 431-434.
    Grace, G. & Anne, B.S. (1993), The Participation of Boys and Girls in Home Economics. Gender & Education, 5(3), p251,18p. Retrieved August 10,2001, from database (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ebsco.com
    Hayes, R.(1986), Men’s decisions to enter or avoid nontraditional occupation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35(2), 89-101.
    Hughes, R. P.(1982), 25 Years of high school home economics and a look ahead. Illinois Teacher of Home Economics,23(1),156-164.
    Kadushin, A. (1976), Men in a woman’s profession. Social Work, 21, 440-447.
    Lawson, R. J.(1993), Men and home economics in the U. S. : 1900-1975.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85(1), 47-52.
    Lemkau, J. P. (1984), Men in female- dominated professionals: Distinguishing personality and background featur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4, 110-122.
    Levinson, R. M. (1975), Sex discrimination and employment practices: An experiment with unconventional job inquiries. Social Problems, 22, 533-543.
    Maccoby, E. E. (1990), Gender and relationships: A development accou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45(4), 513-520.
    Mills, M. (2000), Issues in implementing boy’s programme in schools: male teachers and empowerment. Gender & Education, 12(2), p221, 18p. Retrieved August 11,2001, from database (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http://www.ebsco.com

    Milligan, J. (1956), Why men choose home economics courses.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48(6), 438-439.
    O’Neil, J. M. (1981), Patterns of gender role conflict and strain: Sexism and fear of femininity in men’s lives. Th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 203-210.
    Paechter, C. (1998), Educating the other: Gender, power and schooling. Washington, D.C.: The Falmer Press.
    Peterat, L. (1995), Family studies: Transforming curriculum, transforming families. In J. Gaskell& Willinsky (eds.). Gensder in/forms curriculum.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Segal, B. E. (1962), Male nurses: A case study in status contradiction and prestige loss. Social Forces, 41, 31-38.
    Stenberg, L. A. & Dohner, R. E. (1992-3), Men in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The influence of a mentor on career choi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10(2), 28-37.
    Thompson, P. J. (1995), Reconceptualizing the private/ public spheres: A basis for home economics theory. Canadian Home Economics, 45(1), 53-57.
    Thompson, P. J. (1986), Beyond gender: Equity issues in home economics education. Theory into Practice,25(4),p276,8p. Retrieved May 25, 2002, from database (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The women’s role committee, AHEA(1973), The women’s role committee speaks out.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65(1),10-15.
    Touhey, J. C.(1974), Effects of additional women professionals on ratings of occupational prestige and desi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9(1), 86-8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