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婕禎
Kao, Chieh-Chen
論文名稱: 愛情風格意象應用於甜點設計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mage of Love Styles on Dessert Design
指導教授: 廖偉民
Liao, Wei-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6
中文關鍵詞: 食物設計甜點愛情風格共感覺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22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古至今,食物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發展程度,也透露出當地的氣候與地理狀況。因此,食物與社會的連結是非常緊密的。隨著2014年荷蘭DAE設計學院成立了第一個食物設計學院—Food Non Food,食物設計儼然成為一股新風潮,設計師以此作為媒介傳遞概念或提出議題。除了社會議題之外,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的多變與抽象性也是設計師經常取材的元素。近四十幾年來,心理與社會學者開始致力於愛情的研究,並試圖將愛情加以歸納分類為幾種風格,若要將愛情風格確切地傳遞予眾人,就「情緒」的流動性與多變性而言,單以一種感官刺激必無法完整呈現;而食物設計多元的可能性,恰好能對應到愛情的抽象與多變概念。因此,研究者以此作為研究方向,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八種愛情風格的色彩意象,並藉由文獻分析每種風格的味覺與造型意象。運用上述研究結果,設計出八種愛情風格的視覺意象,將之應用於展覽使用;結合食物設計的概念,創作出代表八種愛情風格的甜點,如肉體感官型之色彩為鮮橘及深紅,代表味覺為甜、辣的,主要造型為三角形及圓形,甜點品項為柳橙辣芒果泡芙塔;婚姻目的型之色彩為淺粉色及深紅色,代表味覺為酸、甜、辣的,主要造型為圓形及正方形,甜點品項為覆盆子玫瑰荔枝慕斯等。藉由上述研究目的與方法,試圖透過視覺與味覺共感覺將情感以新穎有趣、多重層次的方式更完整的傳達予眾人,並提供其他有關食物設計之研究參考。

    Food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life. It reflects the degre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n era and also reveals the local climate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food and society is very clos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food design school, Food Non Food, food design has become a new trend, and designers use this as a medium to convey concepts or raise issues. In addition to social issues, the variability and abstractness of emotional interactions between people are also elements that designers often draw on. In the past forty years, psychology and sociologists have begun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study of love, and try to classify love into several styles. Emotions are fluid and changeable, which cannot be fully presented with a sensory stimulation. The multiple possibilities of food design can correspond to the abstract and changeable concept of love.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lor images of the eight love style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analyzed the taste and shape images of each style through the document analysis. Using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e author designed eight visual images of love styles and applied them to the exhib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food design, created desserts representing eight love styles, such as colors of Sexual and Sensible style are fresh orange and deep red, the tastes are sweet and spicy, and the main shapes are triangle and circle. The dessert items are orange spicy mango saint-honore. The colors of Marriage-Purposeful style are light pink and dark red, the tastes are sour, sweet and spicy, and the main shapes are circle and square. The dessert items are raspberry, rose, and lychee mousse. With the above research go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conveyed emotions to people through visual and taste synesthesia, and provided references on food design.

    第壹章 緒論 1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3 三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四 研究方法 4 五 研究架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一 食物設計 6 二 愛情風格 9 三 色彩 15 四 造型 22 五 法式甜點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5 一 問卷設計 35 二 問卷發放與回收 38 三 結果分析 38 第肆章 研究分析與創作 45 一 研究分析 45 二 創作內容 5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0 一 結論 100 二 後續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3

    外文文獻
    1. Alysa Levene (2017)。蛋糕裡的文化史:從家族情感、跨國貿易到社群認同,品嘗最可口的社會文化。台北:行人。
    2. ArnheimRodulf. (1974)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3. BirrenFaber. (1965). Color, Form and Space. New York: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4. BowmanW.G. (1990). Graphic communica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Inc.
    5. Cho, W. C., Cross, S. E. (1995). Taiwanese love styl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elf-esteem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y, 121 (3), 283-309.
    6. Dion, K. K., & Dion, K. L. (1985). Personality,gender,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romantic love. In P. Shaver(Ed.) Self, situations, and social behavior: Review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everly Hills, CA: Sage.
    7. Hendrick, C., Hendrick, S. (1986). A theory and method of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2), 392-402.
    8. Itten, J. (1970). The elements of color: a treatise on the color system of Johannes Itten, based on his book The art of color.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9. Kandinsky Wassily (1959)。點線面。(吳瑪悧譯)。台北:藝術家出版。
    10. Kandinsky Wassily (1985)。藝術家的精神性。(吳瑪悧譯)。台北:藝術家出版。
    11. LeeJ.A (1977). A typology of styles of lov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 173-182.
    12. Mélanie Dupuis、Yannis Varoutsikos (2016)。看圖學甜點:烘焙技巧自學全書。(韓書妍譯)。台北:積木。
    13. RubinZ (1970). Measurement of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6(2), 265-273.
    14. SternbergJ.R.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15. Strongman T.K (2002)。情緒心理學。(游恆山譯)。台北:五南。
    16. ZampolloFrancesca (2016)。Welcome to Food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Design, 1.1.3_2.

    中文文獻
    1. 大山正 (2000)。色彩心理學——追尋牛頓和歌德的腳步。台北:牧村書局。
    2. 大智浩 (1982)。美術設計的基礎。(王秀雄譯)。台北:大陸書店。
    3. 小林重順 (1983)。カラーイメージ事典。東京:講談社。
    4. 王無邪 (1974)。平面設計原理。台北:雄獅出版。
    5. 王慶福 (2000)。當男孩愛上女孩: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搭配、愛情關係與關係適應之研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0,177-201。
    6. 呂清夫 (1984)。造型原理。臺北市:雄獅圖書。
    7. 李文淵 (1999)。有色立體幾何形態之意象研究。大同工學院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 卓紋君 (2004)。臺灣人愛情風格之分析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6,71-117。
    9. 林由男 (1992)。商標的形狀和創作構想。台北:古印出版社。
    10. 林宏銘 (1998)。色彩與味覺、嗅覺之共感覺研究以酸、甜、苦、鹹、辣、澀及花香性、果實性、腐臭性、樹脂性、焦臭性、藥味性為對象之配色及色彩意象調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林季誼 (2017)。台南市大學生之依附關係、人格特質與愛情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12. 林岳儒 (1996)。形成產品識別造形因素之探討—以小家電產品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13. 林芳穗 (1998)。從視覺傳達設計的觀點探討線條引起的心理感覺。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4. 林品章 (1985)。基本設計。臺北市:藝術家。
    15. 林書堯 (1987)。基礎造形學。台北:三民書局。
    16. 林書堯 (1993)。色彩學。台北:三民書局。
    17. 林書堯 (1999)。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
    18. 金洙璟 (2018)。完全解構!精品級甜點,從入門到進階!餅乾、泡芙、蛋糕、塔派,顛覆味覺與視覺的私房食譜X夢幻裝飾。(張雅眉、彭翊鈞、譚妮如譯)。新北:台灣廣廈。
    19. 翁嘉聲 (2004)。汽車造形形變對於意象認知與美感反應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20. 袁含薰 (2018)。消費者對食物設計認知與喜好研究—以便當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21. 高淑玲 (2004)。色彩認知和配色感覺之研究—以改變配色形狀和面積比對色彩意象影響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22. 張婷婷 (2019)。沉浸式體驗與食物設計於餐飲創新之可行性討論。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陳孝銘 (1994)。意、聯想--廣告視覺圖像化之研究。印刷與設計雜誌,第102期,84。
    24. 陳亮晴 (2011)。高雄市大學生愛情態度與失戀歷程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5. 陳俊才 (2017)。色彩調和美度與色彩味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業設計碩士論文。
    26. 陳俊宏 (1988)。色彩嗜好與色彩意象之調查分析。台北:藝風堂。
    27. 陳俊宏、楊東民 (2015)。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圖書。
    28. 陳竑霖 (2019)。以社會議題為背景之食物設計創作。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陳座成 (2015)。手工巧克力的造型與色彩對消費者喜好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30. 陳穎 (2020)。法式甜點學:從概念到鑑賞、從技藝到名廚,帶你看懂、吃懂法式甜點門道的行家養成指南。台北市:日出出版社。
    31. 朝倉直己 (1985)。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呂清夫譯)臺北市:梵谷圖書。
    32. 黃琡雅、嚴貞 (1997)。色彩屬性與造形特徵關係之研究。1997基本設計研討會論文集,E129-137。
    33. 黃鈴池 (2003)。以色彩表徵味覺意象之研究。設計研究,66-79。
    34. 黃鈴池 (2003)。色彩意象與設計相關事物關聯性之研究。台北:漢家出版社。
    35. 黃靜純 (2017)。巧克力味覺感知與包裝視覺設計關聯研究。藝術研究期刊,(13),167-189。
    36. 楊國樞 (2004)。華人自我的理論分析與實徵研究: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22,11-80。
    37. 楊清田 (1997)。構成(一)。臺北市:三民書局。
    38. 葉國松、張輝明 (1993)。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台北:藝風堂。
    39. 劉又嘉 (2015)。食物設計發展與應用之探討。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
    40. 魯燕芳 (1998)。從色彩心理的共感覺—來探索物體藝術的原理。色彩與生活特輯,17-22。
    41. 盧瑩娣 (2005)。色彩對誘發食慾影響之研究—以蛋糕盤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42. 蕭坤安 (2018)。造型與材質情感意象。高雄師大學報,(45),21-42。
    43. 韓毓珊 (2008)。平面複合圖形與色彩之聯想關係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學系碩士論文。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