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麗卿
論文名稱: 秦封泥地名研究
指導教授: 季旭昇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52
中文關鍵詞: 封泥地理及地方職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8下載:4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就《秦封泥集》所收錄的千餘枚封泥中的「地理及地方職官」部分來做研究的。此一大批出土的封泥,雖與所有出土文物相比,仍只是幾點星光,但卻也發揮了照亮秦史之功。
    第一章:本文全部以「考據」為主,因此寫作的方式大致可分二部分:第一部份是直接從原典找證據,引用第一手原典資料作為論據的基礎,依時間的先後,從《史記》、《漢書》入門,接著用四庫全書電子版的《地理志》資料,作為探討的依據;第二部分再從中選取要點,分(1)地名記載(2)名稱由來(3)相關歷史(4)今地考證(5)封泥詮釋,但首都部分多加入「遷都之因」,五項目加以整理說明,期待從這條時間脈絡的原典線索,追溯秦地的所在,並探討地名的異同以及歷史的變遷。
    第二章:封泥與璽印是一體的兩面,印章為陽文,封泥就變成陰文。封泥之用,主要是封閉簡書和財物,以達保密的目的。
    此批秦封泥是一九九五年夏天,於西安漢城遺址西北部的相家巷村,當地村民在農田挖糞坑時發現的。幸得夢齋先生發現後,盡一己之力蒐購,其後再經科學性挖掘,保護了這批文物。此批秦封泥的最初研究,由《考古與文物》一九九七年第一期的初次報告和《西北大學學報》一九九七年第一期的一組文章作了小結。其價值是可作為研究秦代帝室、官制、史地及璽印藝術上的重要依據。
    第三章:分「首都及故都」、「郡」、「縣」三節,分別條釋這些出土的封泥地方官印,這是本論文的主要部分。其歷代地名或地點的變遷;有無相關之地名名稱由來原因;或在此地曾經發生的種種事蹟;再回到現在去考證現今地點;最後對這一封泥作精要的總結性陳述,把每一枚封泥最完整詳細的一面盡可能呈現出來,此即本論文的主要用心。
    第四章:將此批封泥的首都、郡、縣,與裴駰《史記集解》、《漢志》、牟潤孫先生、譚其驤先生以及《秦封泥集》的觀點作一比較,得出一些結論置於後。期待我們可嘗試由其他相關出土文物的輔助印證,復原輝煌的秦史地之部分原貌,幫助焚毀殆盡的秦史,「找回自我」。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1 第三節 前人研究成果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封泥概論 5 第一節 封泥簡介 5 一 璽印概述 5 二 封泥釋義 6 三 封緘方式 6 四 封泥作用 7 五 封泥使用時期 7 六 封泥制度記錄 8 第二節 秦封泥的發現與價值 10 一 秦封泥的發現與最初研究 10 二 秦封泥的價值 10 第三節 秦封泥的鑒定 12 一 秦封泥的真偽 12 二 秦封泥的特色 13 三 秦封泥的斷代 17 第四節 秦代職官簡介 18 一 中央及職官 18 二 地方及職官 19 第三章 秦封泥條釋 20 第一節 首都及故都 20 第二節 郡(包括一些地區) 42 第三節 縣 115 第四章 結論 328 第一節 研究成果 328 第二節 研究展望 336 參考書目 338 一、專書部分 338 (一)古代典籍 338 (二)現代著作 339 二、期刊論文 342 (一)期刊 342 (二)論文 347

    一、專書部分
    (一)古代典籍
    (春秋)左丘明《國語》,里仁書局,1981年12月初版
    (春秋)呂不韋撰、漢高誘注《呂氏春秋》,藝文印書館,1974年元月3版
    (春秋)韓非著《韓非子》,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1版
    (西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九思出版社,1978年11月1版
    (西漢)司馬遷《新校本史記》,中研院二十五史電子版
    (東漢)王隆《漢官六種》,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台3版
    (東漢)何休注《周禮注疏》,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東漢)高誘注、宋姚宏續注《戰國策》,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東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漢書集注》,世界書局,1973年3月再版
    (東漢)鄭玄箋、唐陸德明音義、孔穎潁達疏《毛詩注疏》,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東漢)鄭玄注《禮記注疏》,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東漢)鄭玄注《春秋左傳注疏》,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東漢)衛宏撰《漢官舊儀》,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東漢)劉珍《東觀漢記》,台灣中華書局,1981年台3版
    (東漢)劉安著、漢高誘注《淮南子》,三民書局,1997年2月初版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萬卷樓,1994年4月初版
    (魏)酈道元《水經注》,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晉)郭璞撰、唐陸德明音義、宋邢昺疏《爾雅》,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洪氏出版社,1984年8月再版
    (劉宋)范曄《後漢書》,洪氏出版社,1978年10月4版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新校後漢書》,世界書局, 1972年9月初版
    不著撰人《三輔黃圖》,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唐)杜佑《通典》,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宋)王存,《元豐九域志》,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2月1版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宋)歐陽忞《輿地廣記》,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宋)祝穆編,《宋本方輿勝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1版
    (明)李賢等撰,《明一統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世界書局,1956年2月初版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中文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
    (清)和珅等撰《大清一統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張晉生等《四川通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田易等《畿輔通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阿桂、劉謹之等《盛京通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沈清崖等《陜西通志》,迪志公司出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清)孫楷《秦會要》,中華叢書委員會印行,1956年1月出版
    (二)現代著作
    4劃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文華出版公司,1968年11月出版
    王國維《水經注校》,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6月臺1版
    王輝《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三秦出版社,1990年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藝文印書館,1993年4月初版
    王輝、程學華撰《秦文字集證》,藝文印書館,1999年元月初版
    王輝著《秦出土文獻編年》,新文豐出版公司,2000年9月臺1版
    王輝《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四十週年暨馮漢驥教授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王學理《秦都咸陽》,陜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
    王學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
    王學理《咸陽帝都記》,三秦出版社,1999年8月1版
    王蘧常《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1版
    王志敏、閃淑華《中國的印章與篆刻》,台灣商務書局,1993年初版
    王天有《中國古代官制》,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5月2刷
    方述鑫編《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年10月2刷
    中華秦文化辭典編委會《中華秦文化辭典》,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元月1版
    中國考古學編委會《中國考古學研究論集---紀念夏鼐先生考古五十週年》,三秦出版舍,1987年出版
    5劃
    石璋如等《中國歷史地理》,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3年6月1版
    左言東編《先秦職官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7月1版
    6劃
    日本竹添光鴻《左傳會箋》,天工書局,1988年9月出版
    曲英杰《先秦都城復原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初版
    7劃
    李 零〈《史記》中所見秦早期都邑葬地〉《文史第二十輯》,中華書局出版,1983年9月
    吳松弟《中國古代都城》,台灣商務出版社,1994年初版
    吳福助《睡虎地秦簡論考》,文津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1版
    沙孟海《印學史》,西冷印社,1998年2刷
    8劃
    林潔民、張日昇合編《周法高上古音韻表》,三民書局,1973年9月出版
    林劍鳴《秦史稿》,谷風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林劍鳴《秦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2年11月1版
    周曉陸、路東之編著《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2000年5月1版
    周發增等主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辭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1998年12月1版
    帛書出版社編輯部《雲夢秦簡研究》,帛書出版社,1986年7月初版
    東大圖書編輯部《職官表簡釋》,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8月初版
    9劃
    《故宮歷代銅印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87年7月初版
    10劃
    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1987年5月1版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初版
    孫慰祖主編《古封泥集成》,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4月2刷
    孫慰祖《孫慰祖論印文稿》,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1月1版
    陜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編著《秦始皇陵園考古報告》,辭學出版社,2000年10月1版
    徐銀森《中國篆刻》,淑馨出版社,1994年初版
    徐復主編《廣雅詁林》,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1版
    徐無聞主編《甲金篆隸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年11月3刷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
    徐連達主編《中國歷代官制詞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1版
    高敏《睡虎地秦簡初探》,萬卷樓出版社,2000年4月初版
    容庚《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3月3刷
    馬非百《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版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編《秦俑秦文化研究》,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1版
    11劃
    許雄志主編《秦代印風》,重慶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
    張世超、張玉春撰集《秦簡文字編》,中文出版社,1990年12月初版
    張錫瑛《中國古代璽印》,地質出版社,1995年11月1版
    陳松長《璽印鑒賞》,漓江出版社,1993年11月一版
    陳橋驛《水經注校釋》,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1版
    陳初生編《金文常用字典》,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2刷
    曹錦炎《古璽通論》,上海書畫出版社,1996年初版
    曹樹銘《秦璽考》,香港萬有圖書公司,1966年12月初版
    郭維森主編,《古代文化知識要纜》,藍燈出版社1988年初版
    12劃
    程發軔《春秋左氏傳地名圖考》,廣文書局,1967年11月初版
    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觀沮秦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8月1版
    13劃
    葉其峰《古璽印與古璽印鑑定》,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10月1版
    楊家駱主編《秦會要訂補》,鼎文書局,1978年初版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
    楊志玖《中國古代官制講座》,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年4月初版
    15劃
    鄧散木《篆刻學》,北星圖書,(無出版年月記載)
    墨子著、小柳司氣太校定《墨子閒詁》,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0年8月出版
    臧勵龢編《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9月臺7版
    16劃
    錢穆著《史記地名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7月1版
    19劃
    羅福頤、王人聰《印章概述》,中華書局,1973年2月
    羅福頤《古璽印概論》,學海出版社,1983年9月初版
    羅福頤《秦漢南北朝官印徵存》,文物出版社,1987年出版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地圖出版社,1985年10月2版
    譚其驤主編《清人文集地理類匯編》,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1版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北京中華民族出版社,1988年9月1版
    藝文印書館編輯部《校正甲骨文編》,藝文印書館,1974年10月再版
    20劃
    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洪氏出版社,1986年9月初版
    21劃
    顧廷龍《中國官制大辭典》(上)(下)冊,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1版
    二、期刊論文
    (一)期刊
    3劃
    工藤元男著,李守愛譯〈秦內史〉,《簡牘學報》,1981年7月第10期
    4劃
    牛濟普〈秦印瑣記〉,《中原文物》,1988年第4期
    牛濟普〈楚系官璽舉例〉,《中原文物》,1992年第3期
    王人聰〈秦官印考述〉,《古璽印與古文字論集》,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0年
    王輝〈秦印探述〉,《文博》,1990年第5期
    王輝〈秦印零拾〉,《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2期
    王輝〈秦史三題〉,《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6輯,1999年6月
    王學理〈秦漢相承帝王同制—略論秦漢皇帝和漢諸侯王陵園制度的繼承與演變〉,《考古與文物》,2000年第6期
    王子今〈秦獻公都櫟陽說質疑〉,《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5期
    王之厚〈山東省博物館藏封泥零拾〉,《文物》,1990年第10期
    王愷〈獅子山楚王陵出土印章和封泥對研究西漢楚國建制及封域的意義〉,《文物》,1998年第8期
    王廷洽〈居延漢簡印章資料研究〉,《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5劃
    史黨社〈秦人祖先祭祀考述〉,《陜西博物館館刊》,第二輯1995年6月
    史黨社〈新發現秦封泥叢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7年第3期
    田 靜〈秦宮廷文化概說〉,《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6年第3期
    田亞岐〈秦漢置畤研究〉,《考古與文物》,1993年第3期
    仝晰綱〈秦漢鄉官里吏考〉,《山東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6期
    白共和〈清澗出土戰國封泥筒〉,《考古與文物》,1990年第4期
    6劃
    任隆〈秦封泥官印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7年第3期
    任隆〈秦封泥官印續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3期
    7劃
    李學勤〈秦封泥與秦印〉,《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李自智〈試論秦始皇陵園佈局對後代帝陵的影響〉,《文博》,1990年第5期
    李自智〈秦都雍城的城郭形態及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2期
    李自智〈略論中國古代都城的城郭制〉,《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2期
    李銀德〈徐州土山東漢墓出土封泥考略〉,《文物》,1994年第11期
    李令福〈秦成都「與咸陽同制」考辨〉,《陜西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李東湖〈子嬰乃始皇之弟考辨〉,《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2期
    吳榮曾〈西漢骨簽中所見的工官〉,《考古》,2000年第9期
    吳鎮烽〈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封泥〉(上),《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4期
    吳鎮烽〈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封泥〉(下),《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6期
    吳昌廉〈秦代職官人物考略〉,《簡牘學報》,1976年12月第4期
    吳昌廉〈居延漢簡所見郡國縣邑鄉里統屬表〉,《簡牘學報》,1980年第7期
    吳昌廉〈漢簡所見之候官組織〉,《簡牘學報》,1985年9月第11期
    汪桂梅〈漢印制度雜考〉,《歷史研究》,1997年第3期
    肖華忠〈秦置豫章郡的歷史地理探討〉,《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6年5月
    杜葆仁、禚振西〈秦城址考古述略〉,《文博》,1986年第1期
    何星亮〈官名的起源與圖騰〉,《西域研究》,1991年第3期
    何琳儀、徐在國〈釋「」及其相關字〉《中國文字》第27期,2001年12月初版
    8劃
    今夷、潘江〈再論中國璽印的起原〉,《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1期
    周曉陸、路東之、龐睿〈秦代封泥的重大發現〉,《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1期
    周曉陸、陳小洁〈秦漢封泥對讀〉,《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周曉陸、路東之〈空前的收穫重大的課題—古陶文明博物館藏秦封泥綜述〉,《西
    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周曉陸、劉瑞〈九十年代之前所獲秦式封泥〉,《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1期
    周曉陸、路東之、龐睿〈西安出土秦封泥補讀〉,《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2期
    周偉洲〈新發現的秦封泥與秦代郡縣制〉,《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周魁英、劉林西〈陜西帝陵概述〉,《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二輯1995年6月
    林泊〈驪山一帶發現戰國晚期小型秦墓祭位小坑—兼論對秦人墓祭制度的一些認識〉,《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6年第4期
    林劍銘〈秦俑效應和秦文化整合〉,《文博》,1989年第4期
    呼林貴〈《中國文物地圖集‧陜西分冊‧陜西省春秋戰國遺存圖》與秦歷史地理〉,《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9年第3期
    尚志儒、趙叢蒼〈秦都雍城佈局與結構探討〉,《考古學研究》,1997年第3期
    尚志儒遺稿〈秦巷的設置及相關問題〉,《文博》,1997年第2期
    9劃
    咸陽市博物館〈陜西咸陽塔兒坡出土的銅器〉,《文物》,1975年第6期
    10劃
    馬良民、張守林〈山東泗水尹家城出土封泥考略〉,《考古》,1997年第3期
    馬振智〈試論秦與中原諸國陵寢制度的異同〉,《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一輯,1994年6月
    高廣仁〈海岱區所見秦帝國烙印〉,《文博》,2000年第2期
    耿建軍〈試析徐州西漢楚王墓出土官印集封泥的性質〉,《考古》,2000年第9期
    徐衛民〈涇陽為秦郡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0年第3、4期
    徐衛民〈我國最早的陵墓園林〉,《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0年第3、4期
    徐衛民〈秦都雍城的幾個問題〉,《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2期
    徐衛民〈秦立國關中的歷史地理考察〉,《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4期
    徐衛民〈秦都咸陽的幾個問題〉,《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六輯,1999年6月
    徐衛民〈天水附近秦都邑地望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9年第2期
    徐衛民〈秦公帝王陵園考論〉,《文博》,1999年第2期
    徐衛民〈汧為秦郡考〉,《陜西博物館館刊》第七輯,2000年11月
    徐日輝〈對秦嬴「西垂」及相關問題的考察〉,《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七輯,2000年11月
    袁仲一、程學華〈秦代中央官署製陶業的陶文〉,《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3期
    袁祖亮〈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相國與丞相〉,《鄭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6期
    韋 正〈從出土印章封泥談漢初楚國屬縣〉,《考古》,2000年第3期
    晁中辰〈秦漢官制尚左尚右考辨〉,《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1期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陵考古隊〈一九八二年鳳翔城秦漢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2期
    陜西省雍城考古隊〈秦都雍城鉆探試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2期
    陜西省雍城考古隊〈秦芷陽制陶作坊遺址清理簡報〉,《考古與文物》,1995年第5期
    11劃
    陳國英〈秦都咸陽考古工作三十年〉,《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5、6期
    陳曉捷〈臨潼新豐鎮劉寨村秦遺址出土陶文〉,《考古與文物》,1996年第4期
    陳茂進〈臨淄城制和社會結構〉,《簡牘學報》,1992年3月第14期
    陳鴻琦〈前漢典理兵器的職官考述〉,《簡牘學報》,1985年9月第11期
    陳根遠〈西安秦封泥出土地在秦帝望芻議〉,《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8年第1 期
    張冬煜〈秦印與秦陶文〉,《西北大學學報》,1999年5月第29卷第2期
    張金光〈論始皇帝統一中國的年代問題〉,《文史哲》,1992年第6期
    張金光〈秦鄉官制度及鄉、亭、里關係〉,《歷史研究》,1997年第6期
    張懋鎔〈試論西安北郊出土封泥的年代與意義〉,《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張華松〈秦代的博士與方士〉,《孔子研究》,1999年第1期
    張海云、孫鐵山〈秦東陵再探〉,《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0年第3、4期
    陸曉延〈秦內史行政區劃初探〉,《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0年第3、4期
    曹發展〈秦甘泉宮地望考〉,《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7年第4輯
    12劃
    黃留珠〈秦封泥窺管〉,《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黃盛璋〈新出秦兵器銘刻新探〉,《文博》,1988年第6期
    黃盛璋〈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墓主與出土印章問題〉,《考古》,2000年第9期
    傅嘉儀、羅小紅〈漢長安城新出土封泥—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館藏封泥初探〉,《收藏》,1997年第6期
    傅嘉儀、倪志俊〈秦封泥欣賞〉,《收藏》,1997年第6期
    彭邦炯〈從出土秦簡再探秦內史與大內、少內和少府的關係與執掌〉,《考古與文物》,1987年第5期
    焦南峰、段清波〈陜西秦漢考古四十年紀要〉,《考古與文物》,1998年第5期
    程學華〈秦東陵考察述略〉,《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2年第1期
    溫廷寬〈漫談璽印〉,《文藝研究》,1980年第1期
    13劃
    楊樹藩〈西漢的郡國區劃〉,《簡牘學報》,1986年9月第12期
    楊東晨〈秦都咸陽新論〉,《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8年第5輯
    楊東晨〈論民族遷徙與秦東陵酈山陵的關係及其相關問題〉,《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二輯,1995年6月
    楊劍虹〈從雲夢秦簡看秦代手工業和商業的若干問題〉,《江漢考古》,1989年第2期
    楊作龍〈商鞅變法後田制問題商榷〉,《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1期
    陸東之〈秦封泥圖例〉,《西北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14劃
    趙超〈試談幾方秦代的田字格印及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6期
    趙化成〈隴縣店子秦墓讀後〉,《考古》,2000年第1期
    趙平安〈秦西漢誤釋未釋官印考〉,《歷史研究》,1999年第1期
    趙康民〈秦始皇陵原名麗山〉,《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3期
    趙康民〈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五座馬廄坑〉,《考古與文物》,1983年第5期
    15劃
    劉慶柱〈再論漢長安城佈局結構及其相關問題—答楊寬先生〉,《考古》,1992年第7期
    劉慶柱〈漢長安城的考古發現及相關問題研究—紀念漢長安城考古工作四十年〉,《考古》,1996年第10期
    劉慶柱〈漢代骨簽與漢代工官研究〉,《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7年第4輯
    劉慶柱〈秦漢考古學五十年〉,《考古》,1999年第9期
    劉士莪、馬振智〈秦國陵寢制度對西漢帝陵的影響〉,《文博》,1990年第5期
    劉 瑞〈也談長安城出土封泥的斷代與用途〉,《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7年第3期
    劉 瑞〈秦信宮考—試論秦封泥出土的性質〉,《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998年第5輯
    劉 瑞〈秦「屬邦」、「臣邦」與「典屬國」〉,《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16劃
    歐燕、葉萬松〈「上郡塞」與「塹洛」長城辨〉,《考古與文物》,1997年第2期
    18劃
    韓偉、焦南峰〈秦都雍城考古發掘研究綜述〉,《考古與文物》,1988年第5、6期
    聶新民〈秦始皇信宮考〉,《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1年第2期
    19劃
    羅福頤〈封泥證史錄舉隅〉,《文物》,1982年第3期
    羅運環〈論楚璽及其他〉,《江漢考古》,1994年第4期
    羅開玉〈秦國鄉、里、亭新考〉,《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5期
    關榮華〈試論秦政治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西南民族學院學報》,1996年第1期
    20劃
    嚴賓〈關於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年代問題〉,《文史哲》,1991年第5期
    蘆建華、閻紅霞〈簡述秦弩與弩的發展與演變〉,《秦陵秦俑研究動態》,1995年第1期
    29劃
    酈山學會〈秦東陵探查初議〉,《考古與文物》,1987年第4期
    (二)論文
    季師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0年6月
    洪燕梅《秦金文研究》,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徐曉婷《秦系文字構形研究》,彰化師大國文教育研究所,2001年5月
    陳昭容《秦系文字研究》,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1996年6月
    黃靜吟《秦簡隸變研究》,中正大學中文研究所,1993年1月
    劉 釗《古文字構形研究》,1991年
    鍾雅倫《先秦古璽與西方印章比較研究》,台大人類學研究所,1984年6月
    闕曉瑩《古璽彙編考釋》,台灣師大國文研究所,2000年6月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