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文杏
Lin, Wen-Hsing
論文名稱: 運用概念構圖策略於高中英文閱讀理解教學之研究
A Study on Applying Concept Mapping Strategies to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 郝永崴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概念構圖英語閱讀閱讀理解閱讀態度
英文關鍵詞: concept mapping, reading attitude, reading comprehension, English reading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64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0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運用概念構圖策略於高中英文閱讀理解教學之影響,期許能作為英文閱讀教學者和未來的研究者在應用概念構圖於閱讀理解教學時之參考。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運用概念構圖策略對學生英文閱讀理解學習的影響、學生在教學活動實施後的評價與建議以及教師在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困境及其解決策略。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的方式,以研究者目前任教高中三年級的一個班級為對象進行教學活動,藉由蒐集教師教學省思、學生的概念構圖作業和課後回饋、訪談和意見調查紀錄,進行質化為主,量化為輔的資料分析。
    從各項資料的分析與歸納結果中,本研究的主要發現,茲分述如下:

    一、運用概念構圖教學後,對於學生英文閱讀的學習態度具有正面的影響。
    二、學生肯定概念構圖策略能夠提升描寫文與論說文兩種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然而,不同文體文章的理解程度則依學生習性與教材特性而有差異。
    三、多練習和閱讀教材選擇都是影響學生理解和構圖能力進退步的原因。
    四、學生對於教師使用 Novak & Gowin (1984) 的概念構圖評分標準計分的方式持兩極看法。
    五、學生對運用概念構圖、線上繪圖及其融入英文閱讀教學持正向的評價。

    根據研究歷程中的發現,研究者歸納結論與建議,提供未來教學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using concept mapping strategies o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adopting the concept mapp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to discuss students’ evaluation and opinions on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implemented in their English reading courses, and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the researcher encounter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ir solutions.This study adopts a case study research approach and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are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teaches. Data are collected from teaching reflection journals, students’ concept mapping exercises, the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feedback, and interview recordings. And they are analyzed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supplemented by quant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es.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for example, that the use of concept mapping has positive effects on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English reading. Students generally hold positive viewpoints that concept mapping strategies can enhance comprehension in reading Descriptive and Argumentative articles.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draws conclusion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mak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both reading instructo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on how to apply concept mapping strategies to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閱讀理解的相關論述 7 第二節 概念構圖的理論基礎 19 第三節 概念構圖的教學應用 28 第四節 概念構圖在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45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50 第三節 教學活動設計 5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7 第六節 研究信賴度 73 第七節 研究倫理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概念構圖對學生英文閱讀理解的影響 75 第二節 學生在教學活動實施後的評價與建議 97 第三節 教師在教學實施中的困境與解決策略 118 第五章 結論 129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啟示 12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33 參考文獻 141 中文部分 141 西文部分 145 附錄 149 附錄一 概念構圖教學簡案 149 附錄二 學生概念構圖學習單 157 附錄三 教師教學省思札記 158 附錄四 【概念構圖融入英文閱讀理解】教學觀察評鑑表 159 附錄五 英文閱讀態度問卷 161 附錄六 學生課後回饋單 162 附錄七 概念構圖意見調查問卷 163 附錄八 訪談大綱 166 附錄九 概念構圖評量表 167 附錄十 國內概念構圖與閱讀相關之研究 169 附錄十一 概念構圖閱讀教材 178 附錄十二 家長同意書 180

    中文部分

    方朝郁(2005)。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高
     師),13,127-138。
    王慧筠(2009)。概念構圖在國中地理教學的實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
    余民寧(2002)。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
    余民寧(2002)。線上認知診斷評量模式之研究:以國小數學科低成就學生為對
     象。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
    李雅惠(2006)。概念構圖教學對八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國文學習態度之影
     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
    市。
    吳裕盛(2001)。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文章閱讀理解及概念構 
      圖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嘉義縣。
    吳裕聖(2007)。鷹架概念構圖教學模式的建立與實施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正大學課程研究所博士論文,嘉義縣。
    吳裕聖、曾玉村(2011)。鷹架式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童生物文章的閱讀表徵與 
      情意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43(1),1-23。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心理。
    李連珠(1992)。早期閱讀發展釋疑之一:兼談家庭閱讀活動。國立台中師院幼兒 
      教育年刊,5,109-126。
    林宜利(2003)。「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 
      文寫作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
      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盈秀(2010)。概念構圖應用於國小閱讀指導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清山(譯)(1991)。R.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市:遠流。
    林清山、張景媛(1993)。教育心理學報,26,53-74。
    林達森(2003)。概念圖的理論基礎與運用實務。花蓮師院學報,17,107-132。
    林璟芳(2012)。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讀報教育對閱讀理解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柯華葳(1991)。台灣地區閱讀文獻回顧。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
      告,31-76。
    柯華葳(1999)。閱讀能力的發展。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3,82-119。
     台北:心理。
    柯華葳(2008)。認識PIRLS–一項新閱讀運動的重要指標。載於天下雜誌教育基 
      金會編著閱讀,動起來,台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2008)。PIRLS 二○○六說了什麼–尋找未來台灣閱讀新方向。載於天下雜 
      誌教育基金會編著閱讀,動起來,台北:天下雜誌。
    洪麗卿(2002)。社會科概念構圖教學策略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 
      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
    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市。
    徐俊龍(2012)。概念構圖融入七年級資優班生物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凌秀英(2010)。運用概念構圖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說明文體理解能力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臺南市。
    范瑞東(2005)。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習成效影響的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張必隱(1992)。閱讀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盛嘉惠(2005)。概念圖教學策略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月亮空間概念的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自然科學教學所碩士論文, 
      臺北市。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李綢(1992)。認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陳勁宏(2013)。以時間序列概念構圖為基礎之歷史遊戲式學習─以鄭成功收復台 
      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陳淑芬(1997)。概念構圖式學習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惠秋(2002)。高中閱讀教學-小組設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英國語文學系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嘉成(1998)。合作學習式概念構圖在國小自然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育與心理 
      研究,21,107-128。
    郭靜姿(1992)。閱讀理解訓練方案對於增進高中學生閱讀策略運用與後設認知能
    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
    文,臺北市。
    黃台珠(1998)。概念圖:看重有意義的學習工具-科學教育的理念及趨勢。國民 
      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
    黃玉佳(2003)。概念構圖與摘要策略對不同性別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黃俊傑(2000)。概念構圖訓練在閱讀教學上的應用。教師之友,42,29-36。
    黃藍億(2004)。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大一學生英文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楊純妹(2012)。放聲思考法在國中生英文閱讀上字彙推論的效益(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英語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鄒永裕(2006)。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劉沛琳 (2008)。概念構圖理解策略在大學英文閱讀教學之成效。課程與教學季
      刊2008,11(4),頁137~162。
    劉美慧(2002)。花蓮縣國中社會科輔導團演講稿。
    劉美慧、洪麗卿(2001)。概念構圖與文化學習--三個不同文化脈絡之比較。九年
      一貫課程與多元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蔡姿娟(2006)。高中英文平衡閱讀教學模式及其教學效果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雅泰(2005)。概念構圖融入國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大意摘要能
      力與語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博士論文,高雄市。
    蔡銘津(1996)。增進學童閱讀理解的認知結構模式。資優教育季刊,61,19-24。
    蔡麗萍、吳麗婷、陳明聰(2004)。從概念構圖研究探討其在教學上之應用。台東  
      特教,19,48-55。
    鄭宜蘋(2009)。平衡閱讀教學對國中生英文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蕭建壯(1998)。英語學習策略-英語學習系列。臺北市:文橋出版社。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之閱讀理解策略的比較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市。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21-28。
    廖柏森(2012)。翻譯教學論集。臺北市:新銳文創。

    西文部分

    Ausubel, D. P. (1968). 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Beyerbach, B. A, (1988). Developing a technical vocabulary on teacher planning:
    Preservice teachers’ concept map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 339-347.
    Boyle, J. R & Weisharr, M. (1997).The effects of expert-generated versus student-
    generated cognitive organizers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students with
    mild disabilities. Learning Disability & Practice. 12(4), 228 -235
    Buzan, T. (1996). The mind map book : 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ntapped potential. New York: Plume
    Collins, A. M., & Quillian, M. R. (1969). Retrieval time from semantic mem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8, 240-247.
    Dole, J. A., Duffy, G. G., & Pearson, P. D.(1991). Moving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research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struc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 239-264.
    Downing, J. & Morris, B. (1984). An Australian program for improving high school
    reading in content areas. Journal of Reading, 28(3), 237-243.
    Ericsson, K.A. &; Simon, H.A. (1993). Protocol analysis-Verbal reports as dat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Evans, S. S., Evans, W. H. & Mercer, C. D. (1986). Assessment for instruc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Flavell, J. H. (1971). Stage-related properties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Cognitive
    Psychology, 2(4), 421-453.
    Gagné, E. 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oodman, K. S. (1976). Behind the eye: What happens in reading. In H. Singer &
    R.B. Ruddell (Eds.),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Goodman, K. (1986).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Harris. A. J., & Sipay, E. R. (1980). 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 A guide to
    developmental & remedial methods. New York: Longman.
    Huang, H.S.,& Hanley, J.R. (1995). An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reading ability. Journal of National Taipei Teachers College, 7,
    115-168.
    Hyde, A. A. & Bizar, M. (1999). Thinking in context. New York: Longman.
    Jonassen, D. H. (1991). Objectivism versus constructivism:Do we need a new
    philosophical paradigm?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39 , 5-14.
    Jonassen, D. H., Beissner, K., & Yacci, M. (1993). Structural knowledge: Techniques
    for representing, conveying, and acquiring structural knowledge.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Lamberg, W.J., & Lamb, C.E.(1980). Reading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Chicago:
    Rand Mc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mpany.
    Lerner, J.W.(1988).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5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erner, J. W. (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Sage
    Mayer, R.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MA: Little. Brown.
    Mayer, R. E. (1996).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making sense out of expository text: The SOI
    model for guiding thre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8, 357-371.
    Novak, J. D., & D. B. Gowin. (1984). Learning How to Learn. New York and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vak, J. D. (1990). Concept mapping: A useful tool for science educ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 937-949.
    Okebukola, M. (1992). Can good concept mapper be good problem solvers in science.
    Research in Science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10 (2), 153-170.
    Palincsar, A.S., & Brown, A.L. (1984). Reciprocal teaching 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and comprehension-monitoring activities.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 117-175.
    Pressley, M., Goodchild, M., Fleet, J., Zajchowski, R., & Evans, E. D. (1984). The
    challenges of classroom strategy instru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
    301-342.
    Rewey, K. L., Dansearu, D. F., Hall, R. H., & Pitre, U. (1989). Effects of knowledge maps
    and scripted cooperation on the recall of technical materi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4), 604-609.
    Robets, L. (1999). Using concept maps to measure statistical understan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30(5),
    707-717.
    Schoenfeld, A. H. (1985).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Swaby, B. E. R. (1989).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reading difficulties. Boston: Allyn
    and Bacom.
    Trabasso, T., Secco, T. & Van Den Broek, P. (1984). Causal cohesion and Story
    coherence, in H. Mandl, N.L. Stein e T. Trabasso (a cura di).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Text. Hillsdale, NJ, Lau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