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正宗
Huang Zheng-Zong
論文名稱: 老馬籃球運動員的美麗與哀愁-以臺師大球場為例
The Beauty and the Sorrow of the Old Horse Basketball Team - a Case of NTNU Court
指導教授: 石明宗
Shih, Ming-Ts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9
中文關鍵詞: 老馬運動員老馬隊需求理論身體經驗
英文關鍵詞: Old Horse players, Old Horse Team, Need-hierarchy Theory, Physical experi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0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為了解一群年過45歲的老哥們為何在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流失的體能狀況下,仍能固定於每週三晚間來到臺師大老馬隊場地活動,這種身心衝突所帶來的不協調實為研究者所欲探討之問題所在。本研究採馬斯洛(Abraham Maslow)需求理論、運動員的身體經驗以及籃球場塑造的新世界為理論基礎,並以深度訪談方式訪談十位固定參與老馬隊活動的老馬成員,以期了解使這群老哥們樂此不疲的真正原因。研究者亦透過每週至現場參與觀察,試圖了解老哥們在籃球場上的身體經驗為何。研究結果發現,老馬籃球運動員在球場上的身體經驗較多為負面的身體經驗,也因此有了許多因應身體狀況退化的改變。而吸引老哥們固定到場參與的原因有運動健身、交友、生活態度、抒緩壓力、成就感、掌握節奏等,研究者亦發現籃球場上竟有著充電以及交換夢想的功能。在研究中,師大老馬場地成為一個集結同好、分享榮耀甚至改造年輕人的奇特時空,而部分老哥們因年齡增長、手上工作繁忙而無法繼續參與該活動,是為美中不足之處。因此,在論文之末,研究者提出對本篇論文之反思,並以老哥們對籃球運動的不忘初衷作為研究者20年後之期許。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why a group of over fourty-year-old “old brothers” who lose their physical ability with age would come to the NTNU court for playing basketball regularly every Wednesday evening. The unbalance of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flicts is the thematic question. The study being based on Abraham H. Maslow’s need-hierarchy theory as well as the athletes’ physical experience and the new experience of the new world created by the basketball court,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o interview ten regular Old Horse members through the in-depth interview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al causes of their unexhausted happiness. The researcher also goes to the court every week to do th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o understand what the physical experience of the old brothers i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Old Horse players get mostly the negative physical experience, and therefore have many changes to cope with the physical degradation. Physical exercise, making friends, life attitude, soothing pressure,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controlling the rhythm in the body are all the causes of the old brothers to attend the game regularly. Players can even recharge the energy and exchange the dreams among themselves on the basketball court. The NTNU court becomes the peculiar space to gather the basketball buffs, to share the glory and even to reform the young players. The only pity is that some of the old bothers cannot keep on attending the game because of aging or busy work. As a consequesnce,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the reflections and encourages himself by the old brothers’ never forgetting the original passion for basketball in the following twenty years later.

    論文通過簽名表 i 論文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誌 v 目次 vi 表次 viii 圖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四節 研究問題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關於運動,你得到的是? 9 第二節 從身體出發 17 第三節 籃球運動塑造的新世界 27 第四節 總結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3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5 第五節 研究實施方式 4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肆章 比賽開始 49 第一節 身心衝突的饗宴 49 第二節 球場身體的改變 57 中場休息 球員介紹 64 第三節 籃球場:心之所歸、身之所屬 67 第四節 師大老馬情緣 75 第伍章 (OT)結論與省思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研究者省思 83 參考文獻 85 附錄 88 附錄一 訪談大綱 88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89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 100 表 次 表2-1 需求層次分類表 11 表2-2 運動員各項需求分類表 14 表3-1 訪談對象資料一覽表 45 表4-1 研究對象受傷部位一覽表 51 表5-1 受訪對象回到球場需求一覽表 80 圖 次 圖2-1 運動員年齡及表現趨勢圖 24 圖3-1 研究架構圖 41 圖3-2 研究流程圖 42 圖4-1 穿戴護肘的兩人 53 圖4-2 場邊一字排開盡是穿戴護膝的老哥 53 圖4-3 鞋中奧祕-足跟墊 53 圖4-4 不難發現滿身裝備的老哥 54 圖4-5 于大哥 64 圖4-6 潘Sir 64 圖4-7 吳大哥 64 圖4-8 張教官 65 圖4-9 Simon 65 圖4-10 宋哥 65 圖4-11 張Sir 65 圖4-12 老徐 66 圖4-13 黃Sir 66 圖4-14 簡Sir 66 圖4-15 臺師大老馬隊97年度比賽照片 69 圖4-16 97年度臺師大老馬成員賽後留影 79

    一、專書
    Abraham H. Maslow著,《動機與人格》,結構群編譯。臺北:結構群文化,19991。
    Dan Millman著,《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A Book That Changes Lives),韓良憶(譯),臺北:心靈工坊,2006。
    Danny L. Jorgensen著,《參與觀察法》,王昭正、朱瑞淵譯。台北: 弘智文化,1999。
    Jean Francois Revel & Matthieu Ricard著,《僧侶與哲學家-父子對談生命意義》,賴聲川譯,臺北:先覺,2007。
    Mircea Eliade著,《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楊素娥譯。臺北:桂冠圖書,2000。
    日本體育協進會著,《運動人際學》,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譯)。台北:幼獅文化,1983。
    石明宗,〈山難與苦痛的經驗〉,《運動哲學心靈饗宴》。劉一民、周育萍主編。臺北:師大書苑,2005。
    ______,〈身體文化的多元經驗-山難與身體的死亡經驗〉,《運動哲學:愉悅+智慧之旅》。台北:師大書苑,2009。
    ______,〈籃球運動中的自我現象之探討〉,《運動哲學:愉悅+智慧之旅》。台北:師大書苑,2009。
    ______,〈籃球時空下的新社會〉,《運動哲學:愉悅+智慧之旅》。台北:師大書苑,2009。
    ______,〈登山價值形成因素之探討〉,《運動哲學:愉悅+智慧之旅》。台北:師大書苑,2009。
    ______,〈「運動儀式」之研究-「技術動作儀式」與「再現文化儀式」〉,《運動哲學:愉悅+智慧之旅》。台北:師大書苑,2009。
    李奉儒(譯),〈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文化,2001。
    周力強,《挑戰喬丹》。臺北:楷達,2000。
    周育萍,〈約束-失序-鬆綁-「我的」身體經驗回溯〉,《運動哲學心靈饗宴》。劉一民、周育萍主編。臺北:師大書苑,2005。
    周俊三口述,郭桂華執筆。《兩岸第一衛-周俊三,控球縱橫人生競技場》,臺北:久周文化,2002。
    吳忠誼,〈愛恨交織的運動場〉,《運動哲學心靈饗宴》。劉一民、周育萍主編。臺北:師大書苑,2005。
    胡天玫,〈給運動愛好者的一封信-運動生涯的正當性〉,《運動哲學心靈饗宴》。劉一民、周育萍主編。臺北:師大書苑,2005。
    胡幼慧、姚美華,〈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蒐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胡幼慧主編。台北:巨流,1996。
    徐望雲,《籃球美學:決戰禁區》。臺北:健行文化,1997。
    ______,《籃球美學:快攻》。臺北:健行文化,1999。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2002。
    劉大任,《強悍而美麗》。臺北:麥田,1995。
    劉一民,《運動哲學研究-遊戲、運動與人生》。臺北:師大書苑,1995。
    ______,〈運動身體經驗探源-主體性與創造性經驗反省〉《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師大書苑,2005。
    ______,〈遊戲存有學新詮-透過遊戲聆聽存有的奧秘〉,《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師大書苑,2005。
    ______,〈運動員的身體書寫世界-凝視生命的深度〉,《身體書寫》,石明宗、呂潔如主編。臺北:師大書苑,2006。
    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2003。
    嚴祥鸞,〈參與觀察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胡幼慧主編。臺北:巨流,1996。

    二、學位論文
    王勝民,〈臺北市登山健行活動參與者對於智慧型服飾功能需求之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林玠良。〈人、運動、流行文化與城市的光合作用─街頭籃球運動的深層意涵〉,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學系碩士論文,2002。
    林子揚,〈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吳永仁,〈尋找、發現、迷失、超越自我-一個籃球選手逐夢經驗的敘說與範疇勾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學系碩士論文,2008。
    紀俊吉,〈以「人」為本的休閒運動觀─馬斯洛需求層次論內涵之探討〉,雲林: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孫秉宏,〈「籃球夢」-兩位臺灣籃球員挑戰NBA的夢想故事〉,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陸義淵,〈國小籃球隊選手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學系碩士論文,2009。
    葉佩宸,〈認真休閒參與者退出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蒲逸生,〈台北市國民中學籃球校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三、期刊論文
    李坤崇。〈新制師院生心理需求之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第22期,1989,頁81-108。

    四、網路資料
    NIKE。〈改變運動,他們的故事〉。搜尋日期:2010/12/21。〈http://www.nike.com.tw/justdoit〉
    NIKE。〈我的籃球,由街頭打造〉。搜尋日期:2010/12/21。〈http://www.youtube.com/watch?v=_ptxyih3f0&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a7dpPpj-LJc&NR=1;http://www.youtube.com/watch?v=4AnkO5aIETE&NR=1〉。
    文元盃網站。〈第八屆文元盃競賽規程〉。搜尋日期:2010/12/20。〈http://www.wenyuan.org.tw/bs_net1/default.html〉。
    李亦伸,〈恭送艾佛森〉。搜尋日期2010/11/15。〈http://tw.sports.yahoo.com/nba/blog/roundball_lee2/10571.html〉,發表時間:2009/04/05 。
    教育部體適能網站。〈體適能定義與重要性〉。搜尋日期:2010/11/10。〈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陳信安。〈Try It!〉。搜尋日期:2010/11/15。〈www.youtube.com/watch?v=5Ur5wKfuQWs&NR=1〉

    五、其他資料
    FIBA。《FIBA國際籃球規則中文版》。台北:中華民國籃球協會譯,2004。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九年度教職員工籃球錦標賽競賽規程〉。台北:教育部,2010。
    井上雄彥。(1992-1996),《灌籃高手1-31冊》。臺北:大然。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