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毓瑾
Chien Yu Chin
論文名稱: 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前四拍之技戰術分析
the frequancy of the techniques and tactics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four strokes in the world class women's doubles badminton matches
指導教授: 蔡虔祿
Tsai, Chien-L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5
中文關鍵詞: 羽球雙打女子技術戰術
英文關鍵詞: badminton, women's doubles, techniques, tactic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4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世界級羽球女子雙打之前四拍技戰術分析
    研 究 生:簡毓瑾
    2008/06 指導教授:蔡虔祿
    摘 要
    本研究為探討世界頂尖女子雙打比賽前四拍贏球率、使用技術、落點、及站位方式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包括世界排名前三名及第六名之頂尖選手參加2006年杜哈亞運會及2007年新加坡公開賽之女子羽球雙打比賽共計六場次(15局),以卡方檢定分析後,得到以下之結論:
    世界級女子羽球雙打的前四拍贏球率為20.6%,第四拍的得分效果顯著低於前三拍。世界級女子羽球雙打的發球以發短球為主(89.7%)。第二拍接發球的技術以使用製造主動進攻的推球、網前短球技術以回擊對方兩人前後站位隊形之間的反拍中場區為主。發球方在擊第三拍時,後場選手為了避免前場選手漏失,都會在後頭跟著補位形成前後垂直站位。由於女生攻擊力量沒有男生強,較容易防守,所以大多採用比較保守的挑球技術回擊至對方後半場,從防守開始再來尋找下一拍反攻機會。第四拍使用最多的兩種技術屬於完全不同類型,一是攻擊(殺球),二是防守(挑球),要看前一拍(接發球)回球素質才能做決定,大部分以回擊兩人中間或是對手反手拍位置為主要路線。本研究依所得結果提出以下建議,雙打選手應要求發球品質及增加落點上的變化。擊第二、三、四拍時,前排選手可以將注意力多放在中場球的攔截。接發球以回擊反拍中半場、底線為主,斜前後站位方式,因此發球方之選手在處理第三拍,可以從反拍底線及中半場回擊至接發球者前場或對角之中半場。教練可針對不同對手觀察其比賽,用簡易表格紀錄之後,將對手習慣之技術及戰術運用在訓練上。

    關鍵詞:羽球、雙打、女子、技術、戰術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名詞解釋…………………………………………………....4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羽球戰術的定義……………………………………………7 第二節 羽球雙打戰術分類…………………………………………8 第三節 羽球技戰術分析相關文獻……………………….……….10 第四節 本章總結……………………………………….………….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16 第一節 研究架構…………………………………………….…….16 第二節 研究對象…………………………………………….…….18 第三節 研究工具…………………………………………….…….19 第四節 實施過程…………………………………………….…….1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24 第一節 不同拍擊次數之得分效果分析……………….………….24 第二節 前四拍擊球技術之次數分析…………………….……….26 第三節 女子雙打之前四拍落點分析……………………….…….29 第四節 女子雙打之前四拍站位分析…………………….……….41 第五節 女子雙打之前四拍技術、落點、站位總結………………4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4 第一節 結論…………………………………………….………….44 第二節 建議…………………………………………….………….4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46 英文部分…………………………….……………………………….50

    一、中文部分
    王文教 (1990)。羽毛球列入奧運會以後。羽毛球網球雜誌,(創
    刊號),4-7。
    王文科 (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文教 (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北京:人民體育出
    版社。
    中國羽協調研組 (1991)。南國姑娘-記亞運會羽毛球女雙冠軍關渭
    貞、商群華。羽毛球網球雜誌,(1),9-11。
    中國羽協調研組 (1992)。1992年湯、優杯回顧。羽毛球網球雜誌,
    (4),9-12。
    中國羽協調研組 (1993)。正視現實 時不我待。羽毛球網球雜誌,
    (4),19-20。
    中國羽協調研組 (1994)。找出差距 正視現實。羽毛球網球雜誌,
    (4),4-5。
    丘玉芳 (1993)。羽毛球女選手擊球拍速與球速的研究。中國國家體
    委體育科學研究所論文選集`1993。127-131。
    丘玉芳 (1998)。對羽毛球男子雙打第三拍的探討。中國體育科技,
    34卷 (1),33-35。
    國際羽總 (2005)。國際羽球規則。2008年5月20日,取自中華民
    國羽球協會,中華台北羽球網網址http://www.ctb. org.tw/04- Race
    -03.asp
    丘玉芳 (1998)。對羽毛球男子雙打第三拍的探討。中國體育科技,
    34卷(1),33-35。
    丘玉芳 (1993)。羽毛球女選手擊球拍速與球速的研究。中國國家體
    委體育科學研究所論文選集`1993。127-131。
    田秉毅 (2006)。中國女雙患上贏球的疲勞。羽毛球,(創刊號),43。
    向明珍、陳敏 (1994)。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網球羽毛球雜誌,(4),
    28-29。
    向東 (1991)。從湯、優杯賽到亞運會。羽毛球網球雜誌,(1),12-13。
    李誠志 (1994)。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開穎 (1993)。談羽毛球的運動風格。羽毛球網球雜誌,(2),9-11。
    何敬東、李永紅 (1994)。羽毛球比賽中戰術的運用。羽毛球網球雜
    誌,(4),42。
    林清山 (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紀世清 (2002)。羽球訓練指南。台北:師大書苑出版社。
    涂國誠 (2000)。羽球雙打戰略擬定及戰術應用的分析。大專體育,
    (48),69-74。
    張博、邵年 (1999)。羽毛球。台北:國家出版社。
    莊美鈴 (1975)。羽球一般戰略與戰術分析。國民體育季刊,4卷(5),
    44-46。
    翁志成 (1989)。1989台北國際羽球名人邀請各組四強複賽發球及
    接發球技術分析。78年度大專學術專刊,87-101。
    郭生玉 (199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陳福壽 (1992)。中國女隊五達冠的秘訣。羽毛球網球雜誌,(3),
    2-4。
    陳俊汕 (2000a)。羽球雙打發球及接發球的理論與實際。大專體育,
    (49),140-147。
    陳俊汕 (2000b)。羽球男子雙打最後一拍技術探討。中華體育,(54),
    81-88。
    陳俊汕 (2001a)。世界級羽球男子雙打選手發球及接發球之研究。
    體育學報,(30),353-364。
    陳俊汕 (2001b)。世界級羽球男子雙打選手第三拍技術探討。體育
    學報,(31),239-248。
    陸宜山、金廣江 (1993)。羽毛球基本知識講座。羽毛球網球雜誌,
    (2),34-36。
    程嘉彥 (199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大專院校羽球教練研習會手
    冊,75-86。
    程嘉彥 (198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際。台北市:羽球月刊社。
    程嘉彥 (1984)。羽球比賽記錄分析與探討。台北:中華羽球雜誌社。
    傅洵 (1991)。打破格局 歐洲崛起。羽毛球網球雜誌,(3),2-3。
    彭美麗、侯正慶 (1998)。跟專家練羽毛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廖焜福 (2002)。羽球運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
    究所,桃園縣。
    蔡軍 (1994)。羽毛球男雙接發球剖析。網球羽毛球雜誌,(3),30-32。
    鄭元龍 (2001)。羽球技戰術之分析-博奕理論的應用。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樊正治 (1980)。羽球指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魏協森 (1993)。總格局與發展趨勢。網球羽毛球雜誌,(1),6-9。

    二、外文部分
    Han van der Mars. (1989). Systematic observation:An introduction. In P. W. Darst, Dorothy, B. Zakrajsek, & V. H. Mancini (eds.), Analyz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Instruction (pp.3-18). IL: Human Kinetics Book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