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美蓮 |
---|---|
論文名稱: |
剪影於視覺傳達設計之探討--以女性圖像海報設計為例 The Study of Silhouette on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
指導教授: | 蘇茂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4 |
中文關鍵詞: | 剪影 、輪廓 、視覺傳達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Silhouette, Token, Visual Desig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8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原始壁畫到近代設計,人類一直不斷發明最適切與快速的溝通媒介。從具象描繪到濃縮的符號表現,所傳達的不只是所要描述的表徵,更蘊含著表象內深藏的精神。剪影的表達,是靠視覺經驗的累積而逐漸形成,將具象圖形去蕪存菁,只留下大眾所共同經驗之辨識特徵,這在視覺傳達上是極重要的形式與效果呈現。在應用於視覺傳達設計方面,從海報設計到視覺識別系統,生活中無一不充斥著應用範圍,其可使用的方式與層次相當廣泛,若能再作分析與整理歸納,則對未來視覺傳達設計之應用則將有所助益。
剪影之表現形式,是將具象圖像簡化為具有強烈特徵性之輪廓的視覺符號,使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深刻印象,進而吸引觀賞者深入了解其內容,達到傳達的目的。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人們的注意力不斷被分散,而視覺對象越是簡潔,視覺經驗就能更快速地掌握出對象的重點,並進一步作出推論與判斷。而剪影便是經過對物形簡化後所得到的一種形式,再經過經驗之推論與印證後得到傳遞者之訊息。
本創作先以視覺化的方式,分析「剪影」之種類,並將其結果轉化為設計上可利用之元素,經過整理、歸納、分析後,架構出創作的因子,並表現出「少即是多」的視覺新感受。以女性成長為主題,藉由簡潔卻富深刻意涵之肢體動作予以創作設計,靈活運用女性圖像之「剪影」,將其與視覺構成要素重新組合成精簡的海報設計作品。創作主題中,試著用表象、隱喻、幽默的方式,表達身為女性面對自我成長之意圖與努力。
經研究分析後發現,剪影形式最適合表現之媒介為海報設計;此外,報紙廣告、雜誌廣告亦適用,而運用在網際網路多媒體上更是恰當。剪影形式不僅可提高傳輸效率與節省瀏覽者之時間,並可在複雜之視覺環境中穎而出,達成強烈且迅速之視覺傳達效果。
From original wall-painting to modern design, human beings invent the most suitable and rapid communication media continuously. From concrete images drawing to condensed symbol expression, the transmission is not only the features but also the spirit which is hidden inside. The expression of silhouette is formed gradually by the vision experience. It gets rid of the unnecessary images and keeps the important ones which are experienced by most people. It’s the important form and effect in the visual design. In the aspect of application , from the poster design to visual identified system, our life is full of the application of silhouette. The use of way and arrangement is very extensive. If we can analyze and generalize the silhouette, it will be goo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design in the future.
The expression form of silhouette is to simplify the image to the visual symbol which contains strong characteristic outline. It can make a deep impression to the audience in the short time and attract them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deeply to get the purpose of visual expression. In the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environment,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is scattered continuously. The more concise of the visual target, the more rapid of mastering the visual experience, people can make the judgement and inference further. The silhouette is the form of simplifying images. After the inference of visual experience and proof, we can get the message of the mediator.
I proposed a visualiz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various types of silhouette art and transform the tokens to usable elements. By collection, induction, and analysis these elements, it could structure the creative factors to express the new visual feeling of plentiful contents in simplest expression. In the topic of women growth, I designed the posters by the simple and meaningful limbs movement’s images. I used the silhouettes of women graphics agilely and re-combined them and visual elements to the simplified poster works. In the creativity, I tried to use the way of presentation, metaphor, and humor to express the intension and effort of women who confront the growth.
Aft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we can find that the most suitable media for silhouette form is the poster. Furthermore, the advertisement of newspaper and magazine are suitable for use too. Meanwhile, the internet multimedia is more appropriate. The silhouette form can enhance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save the time of readers; it can also stand out in the complicated visual environment to reach the effect of strong and rapid visual expression.
《書籍》
王秀雄(1991),《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高秀蓮(2003),《影子的雙刃性》,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何政廣(1997),《馬諦斯》,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河合隼雄(2000) ,如影隨形,初版一刷,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秀蓮(2003) ,影子的雙刃性,高雄市:復文圖書。
楊裕富(1998),《設計的文化基礎》,台北:亞太圖書。。
吳忠維(2000),《看‧不見‧張照堂》,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劉惠媛 譯(2002) ,《影像的閱讀》,台北:遠流出版社。
鮑蘭(1978),《符號的世界》,台北市:四季出版社。
孫祺(1980),《現代繪畫哲學》,台北市:黎明。
劉天課 總編輯(2000) ,《2000台北國際視覺設計展專輯》,台北:藝術館。
邱順應 譯(2000) ,《不守規則創意》,台北:滾石文化 。
葉樹楠(2004) ,《視覺傳達藝術設計》,台北:北星圖書。
楊宗魁 總編輯(2001) ,《2001台灣創意百科》,台北:設計家文化。
楊宗魁 總編輯(1998) ,《1998台灣創意百科》,台北:設計家文化。
林盤聳 主編(1999) ,《台灣印象海報設計全集》,中國:黑龍江科技。
時報廣告執行委員會(2003) ,《時報廣告創意精選》,台北:視傳文化。
時報廣告執行委員會(1999) ,《時報廣告創意精選 2》,台北:視傳文化。
劉建成(2003) ,《符號‧傳達》,台北:7月文化。
高本莉(1989) ,《台灣民間藝術欣賞》,台北:北投文物館。
陳寶玉(1987) ,《中國民間剪紙》,台北:武陵出版社。
鍾果玉(1979) ,《中國剪紙藝術》,台北:天同出版社。
呂麗華(1995),《民間剪紙木板畫》,台北市:棠雍圖書。
張專國(1996),《皮影戲─張德誠藝師家傳劇本集第一冊》,台北市:教育部。
何政廣(1997),《馬諦斯》,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1996),《康丁斯基》,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貝里多(1994),《康丁斯基》,台北:台灣麥克。
蘇宗雄(2003) ,《海報的藝術與機能性》,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黃光男(1993) ,《海報設計概論》,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陸韜(1993) ,《平面構形基礎》,台南:大孚書局。
陳寶玉(1987) ,《中國民間剪紙》,台北:武陵出版社。
蕭曉明編(2003) ,《西部布堆化藝術》,香港:和平圖書。
陸蓉之(1990) ,《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市:藝術家。
小林重順 編著 (1991) ,《造形構成心理》,台北:藝風堂 。
呂靜修 譯 (1994) ,《設計的表現形式》,台北:六合出版社。
侯宜人 譯(1995) ,《女性裸體》,台北:遠流出版社。
select by Delicatessen(2004) ,《FASHIONIZE》,Happcbooks。
《論文》
高思聖(2003),《剪紙物件在視覺設計上的實驗與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賴淑華 (2001) ,《生命之源─圖象符號探究與創作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素紅 (2002) ,《以物喻意論圖像、意象、心象繪畫創作之關聯性》,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順安 (2000) ,《輪廓線在繪畫中之應用》,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玉芳 (2003) ,《凝視身體─女性身體的變貌與潛藏意義》,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倩雅 (2004) ,《影子主題的繪畫創作》,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俊 (2000) ,《畫影求形─關於意象操作的設計理論與方法》,台南: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美琪 (2001) ,《影子表現在平面設計之視覺認知的研究與應用》,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悅寧 (2003) ,《凝視‧寓言─女性主義意象之探討》,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秀 (2005) ,《看不見的意象‧心靈的象徵、符號與圖像》,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茉俐 (1995) ,光影構成在設計創作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設計組碩士論文
《網路》
http://jinyong.ylib.com/lib/jystudy12.htm
http://www.backspace.com/notes/2005/08/20/x.html
(http://art.network.com.tw/01learn/ArtAppreciate/02Beginning/004.asp)
(http://art.network.com.tw/01learn/ArtAppreciate/09PostModernism/006.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