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宜文
Chang, Yi-Wen
論文名稱: 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態度和參與之研究
A Study on Citizen attitude and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指導教授: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口試委員: 王錦雀
Wang, Chin-Chueh
曾冠球
Tseng, Kuan-Chiu
鄧毓浩
Teng, Yuh-haw
口試日期: 2024/06/2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社區大學社大學員公民態度公民參與
英文關鍵詞: community college,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civic attitude, civic participation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87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0下載: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社區大學學員之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和社區大學參與情形的社區大學學員在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之現況、探究我國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差異情形,以及了解我國社區大學學員之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的關聯性。
    本研究以一一二學年秋季班註冊之社區大學學員為研究母體,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分層抽樣與便利抽樣的方式,共取得500份研究有效樣本。本研究使用SPSS 23.0 進行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研究方法,針對回收之樣本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我國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態度呈現正向。
    二、我國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參與呈現中度積極。
    三、我國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態度於不同生理性別、職業、志願性團體參與情形、公共論壇參與情形、志工參與情形存在顯著差異。
    四、我國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參與於不同生理性別、志願性團體參與情形、修課類別、參與年資、公共論壇參與情形、志工參與情形存在顯著差異。
    五、我國社區大學學員的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存在相關。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對教育主管機關、社區大學和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civic attitudes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among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focusing o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participation circumstances. It examines differences in civic attitudes and participation among students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and investig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This study focuses on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fall semester of the 112th academic year at community colleges. Using a survey research method with stratified and convenience sampling, 500 valid samples were obtained. SPSS 23.0 was used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Civic attitudes of commun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aiwan are positive.
    2.Civic participation of commun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moderately active.
    3.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ivic attitudes are observed based on physiological gender, occupation,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groups, public forums, and volunteer activities.
    4.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ivic participation are observed based on physiological gender, participation in volunteer groups, course categories, years of participation, public forums, and volunteer activities.
    5.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civic attitudes and civic participation among community university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to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ommunity college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的意涵 11 第二節 社區大學的發展與公民態度和參與養成17 第三節 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51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53 第一節 社大學員背景變項和社大參與情形 之現況分析53 第二節 社大學員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 之現況分析61 第三節 社大學員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 之差異分析70 第四節 社大學員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之相關分析102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21 參考文獻124 壹、 中文部分124 貳、 英文部分132 附錄134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134 附錄二 專家效度意見統整14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53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59 附錄五 已知母體決定抽樣樣本數公式166 附錄六 預試問卷公民態度題目內容、臨界比、 信度分析摘要表167 附錄七 預試問卷公民參與題目內容、臨界比、 信度分析摘要表169

    文化部(無日期)。社造發展史。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Category/List%E9%97%9C%E6%96%BC%E7%A4%BE%E9%80%A0#tab1
    王前龍(2013)。以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強化培育學生基本能力之通識改革途徑-以國立臺東大學為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2(2), 51-73。
    王前龍、張如慧、蔡東鐘(2014)。公民素養融入大學生跨課程專題製作之行動研究:以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系為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2(3),1-33。
    王為國(2007)。從實務社群談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發展,課程研究,2(2),41-63。
    王致雅、李宥融(2013)。實踐社群的營造於終身教育的運用-以社區大學為例。社區研究學刊,(3),97-116。
    王素真、洪耀釧(2018)。大學生五大公民素養之現況分析-以南部某醫事科技大學學生為例。華醫學報(48),1-16。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2016)。面向未來的教育:培養 21 世紀核心素養的全球。http://www.wise-qatar.org/sites/default/files/wise_research21st_century_skills_chines e.pdf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美好生活指數——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https://ws.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28111174371.pdf
    吳佳蓉(2019)。 社區營造與公民參與之研究—以宜蘭縣東安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
    吳英明(1993)。公私部門協力關係和「公民參與」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2(3),1-14。
    吳窈芬(2006)。 高雄市成人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態度與公民素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吳淑純(2023)。 社區大學推動公共性社團走讀與經營現況之研究 – 以三鶯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法鼓文理學院社區再造碩士學位學程。
    吳清山(2016)。 深耕地球公民教育培養地球公民素養。師友月刊(594), 04。
    李立旻(2017)。 大學生公共參與經驗與學生權利意識關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李容懿(2017)。 大學生公民素養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李逢堅(2015)滑世代的公民素養。臺灣教育(692), 22-26。
    李橙安(2016)。 社區大學促進公共參與的校務經營模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沈宗瑞、葛皇濱(2008)。臺灣社區大學的發展與公民社會建構。教育與社會研究(16),33-61。
    周育德(2008)。 臺灣公民資質之論述-以社區大學場域為焦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孟祥仁、郭竣壬(2007)。社區大學未來發展方向之淺見。臺灣教育(645),56-59。
    林火旺(2005)。審議民主與公民養成。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29),99-143。https://doi.org/10.6276/NtUPR.2005.03.(29).03
    教育部(2010)。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取自:https://teric.naer.edu.tw/wSite/PDFReader?xmlId=&fileName=1488835420395&format=pdf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民國 107 年 6 月 13 日)公布。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98&kw=社區大學
    施又瑀、施喩琁(2019)。深耕核心素養,培育優質國民。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79-84。
    洪裕宏(2008)。「定義與選擇國民核心素養的理論架構」簡報。2023年11月10日取自http://hss.edu.tw/HssWeb/wSite/public/Attachment/f1350093070195.pdf
    洪德揚(2017)。 社區大學公民社會的實踐:以北投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唐光華(2006)。社區大學課程規劃的理念與實踐。臺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官方網站。取自:https://wenshan.org.tw/index.php/最新消息/item/208 唐光華:社區大學課程規劃的理念與實踐
    孫建文(2008)。 大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徐明莉、莊文忠(2020)。臺灣民衆的公民態度和公民參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2(3),333-366。
    徐敏雄(2009)。培養現代公民的社區大學課程連結原則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7(2),71-101。
    徐敏雄(2011)。社區大學新移民議題融入媒體技巧課程經驗之個案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4(2),1-31。
    徐敏雄(2015)。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融入式課程實踐歷程之研究(20082012)。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2),93-120。
    徐碧君、邱方晞、陳儒晰(2021)大學生社會意識、合作學習、社區服務與公民素養態度。中華管理發展評論,10(1), 29-44。
    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2023)。臺灣社會公平正義民意調查。https://www.tfd.org.tw/backend/upload/publish/a8fafc8b00ad30a934d27152724d606d.pdf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2)。2022年台灣網路報告。https://www.twnic.tw/doc/twrp/202207e.pdf
    張玉璽(2017)。 社會資本與公民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張秀雄(1998)。公民教育的理論與實施。臺北:師大書苑
    張義雄、沈湘縈、陳儒晰(2018)。大學生服務學習態度對關懷弱勢群體的影響關係:網路社會關懷連結的調節效果。教育心理學報,50(1),147-166。
    張榮輝(2005)。 社區大學社團課程實施成效與社區意識之相關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張德永(2009)。社區大學核心理念 實踐之探究與檢證。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135-174。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38/87.03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pdf
    教育部(2006)。 邁向高齡社會 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https://ws.moe.edu.tw/001/Upload/3/RelFile/6315/6929/95.11 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pdf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96d4d3040b01f58da73f0a79755ce8c1.pdf
    教育部(2020)。成人教育調查報告。取自:https://reurl.cc/VN1gEQ
    教育部(2021)。學習社會白皮書。取自:https://ws.moe.edu.tw/001/Upload / 3 / relfile / 6315 / 78766 / cd4b2755-dcd2-36c9-bfed05e986141b51.pdf
    教育部(2023)。社區大學修課統計表_112 年秋季班(含寒假班)。
    全國社區大學教育資訊網。取自:https://cc.moe.edu.tw
    終身學習法(民國107年6月13日)修正公布。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48
    莊玉琪、吳建隆(2015)。北區大學生的社團參與及公民參與之研究。學生社團學刊,(3),43-57。
    郭秋永(1992)。政治參與的意義:方法論上的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5(1),173-211。
    郭書馨(2010)。 社區大學經營公共論壇方案規劃之研究─以宜蘭縣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
    陳巧倫(2016)。 社區大學社團成員公共參與及社區能力建構之研究-以萬華社大『阿金茶室文創社團』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陳巧倫(2017)。 社區大學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168-171。
    陳巧倫(2019)。社區大學社團成員公共參與及社區能力建構之研究:以阿金文創社團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4),123-148。
    陳志仁(2023)社大滿 25 年新使命 潘文忠:從知識解放場域走向提升公民素養。Yahoo新聞。https://tw.news.yahoo.com/社大滿 25年新使命-潘文忠-從知識解放場域走向提升公民素養-155210502.html。
    陳定銘(2002)。 台灣社區大學之研究--公民社會建構與終身學習政策的實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陳宜芯(2020)。 公民參與地方創生的公共服務動機認知研究: 以臺南市新化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陳怡璇(2021)。 新莊老街再造與公民參與——以新莊故事遊藝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
    陳怡縈(2021)。 社區非營利組織推動公民參與及地方創生之研究- 以高雄蚵仔寮社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
    陳威翰(2009)。 台中縣屯區社區大學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
    陳彥君、洪素蘋(2019)。中學生現代公民核心素養之測驗編製。教育實踐與研究,32(2),39-79。

    陳家欣(2011)。現代公民核心能力指標報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計畫暨入口網。取自:https://proj.moe.edu.tw/hss/Default.aspx
    陳婉琪、張恒豪、黃樹仁(2016)。網絡社會運動時代的來臨?太陽花運動參與者的人際連帶與社群媒體因素初探。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8(4),467-501。
    陳裕宏(2007)。公民參與!以案例分析探討參與機制於爭議性土地開發之啟發—以市地重劃為例。新北市政府 106 年度自行研究報告。https://www.rde.ntpc.gov.tw/userfiles/1160700/files/2.pdf
    曾淑芬(2020)。「社群媒體同溫層之傳播內容對社會建構之和諧與對立之挑戰」。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站。取自:https://blog.twnic.tw/2020/12/25/16495/
    曾淑芬(2020,12月30日)。社群媒體同溫層之傳播內容對社會建構之和諧與對立之挑戰。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https://blog.twnic.tw/2020/12/25/16495/
    游欣儀(2004)。 台北市社區大學學員公民意識、公民參與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華樹華(2020)。積極政治參與的社會互動效應:社群媒體及意見網絡。社會科學論叢,14(2),1-43。
    黃武雄(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網站。取自:https://www.napcu.org.tw/db205.html
    黃信豪(2018)。檢驗「好公民」的認知轉變:比較脈絡下的臺灣公民。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0(1),1-40。
    黃素慧(2005)。 社區大學學員社區參與之研究-以屯區社區大學及員林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21年11月12日)。新北攜手社大深耕在地議題、打造學習城市七度蟬聯全國評鑑特優。https://www.ntpc.edu.tw/home.jsp?id=d127e0ce0f4f407b&act=be4f48068b2b00
    31&dataserno=8d3e710b481f3ff9f177a6135c06a506&mserno=cdfca8f4e3eeb6df81e43a5af771c42f
    楊佳穎(2008)。 社區大學社區參與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楊俊鴻(2018)。世界各國國家課程中的核心素養:以日本、韓國與新加坡為例。中等教育,69(2),21-39。
    董秀蘭 (2016)社會領域:一個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與核心能力的關鍵領域。教育脈動(5),d1-12。
    廖添富、黃景裕(1995)。我國大學生公民態度之研究─樣本取自北部地區。公民訓育學報,(4),109-127。
    監察院(2020 )。調查報告。取自:https://www.cy.gov.tw /CyBsBoxContent.aspx?n=133&s=17176
    臺北市社區大學聯網(2016,10 月 3 日)。什麼是公民素養週?公民素養週還要上課嗎?https: //www.ccwt.tp.edu.tw / cht /index.php?code=list&flag=detail&ids=6&article_id=38
    臺北市萬華社區大學官網(無日期)。社團簡介。http://whcc.org.tw
    劉秀香(2013)。 社區大學社團活動課程推動學員社區意識歷程之研究-以台南市曾文社區大學生態研習社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蔡承家、阮惠玉、陳依卿、劉秀華(2010)。〈社區老人的志願服務〉,《高齡志工與社區學習》,臺北市:師大書苑,101-120頁。
    蔡素貞(無日期)。由社大經驗看多元文化與新移民。https://www.sscctpe.org.tw/index.php/2012-11-25-04-37-33.html?start=32
    蔡清田(2014)。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核心素養。師友月刊,(566),17-22。
    蔡清田(2021)。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之評論。臺灣教育研究期刊,2(1),171-189。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16(3),59-78。
    鄭惠觀、翁琪涵(2010)。成人終身學習的社區大學。臺灣教育(666),26-31。
    鄭慧蘭(2002)。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高中為例。
    公民訓育學報,(11),233-249。
    樹林社區大學(2015年4月2日)。公民素養週設立之目的。https://www.shulincc.org/moderncitizen/2
    蕭揚基(2002),《臺灣中部地區高中學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13-H-212003-S。
    蕭揚基(2002)。台灣地區高中學生國家認同及其相關因素。公民訓育學報,(11),67-107。https://doi.org/10.6231/CME.2002(11)04。
    嚴秋蓮(2011)。 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與公民素養影響因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Aggarwal, D. (2023). Advance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through Online Communities. Current trend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3(2), 9-17p.
    Bahr, P. R., Boeck, C. A., & Cummins, P. A. (2020). Strengthening outcomes of adult students in community colleges. Higher Educati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Volume 36, 1-57.
    Battistoni, Richard, "Service Learning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1997). Service Learning, General. 86.
    Belfield, C. R., & Bailey, t. (2021). the benefits of attending community college: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39(1), 46-68.
    Dudley, R. L., & Gitelson, A. R. (2002). Political literacy, civic education, and civic engagement: A return to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pplied Developmental Science, 6(4), 175-182.
    Ehrlich, T. (Ed.). (2000). Civic responsibil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Oryx Press.
    Fitch, R. t. (1991). Differences among community service volunteers, extracurricular volunteers, and nonvolunteers on the college campu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2(6), 534.
    Goldrick-Rab, S. (2010).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ommunity college student succes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0(3), 437-469.
    Hamrick, F. A., Evans, N. J., & Schuh, J. H. (2002). Foundations of student affairs practice: How philosophy, theory, and research strengthen educational outcom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eggart, K. R., & Flowers, R. (2019). Justice citizens, active citizenship, and critical pedagogy: Reinvigorating citizenship education.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27(1), 2.
    Isin, Engin F. and turner, Bryan S. (2002). Citizenship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In: Isin, Engin F. and turner, Bryan S. eds. Handbook of citizenship studies. London, UK: Sage, pp. 1–10.
    Kasper, H. t. (2003). the changing role of community college. Occupational Outlook Quarterly, 46(4), 14-21.
    Milner, H. (2002). Civic literacy: How informed citizens make democracy work. UPNE.
    Mouros, N. J. (2003, November). Defi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lifelong learning skills. In 33rd Annual Frontiers in Education, 2003. FIE 2003. (Vol. 1, pp. t3B-14). IEEE.
    Putnam, R. D. (2000). Bowling alone: the collapse and revival of American community. Simon and schuster.
    Robinson-Pant, A. (2023). Literacy: A lever for citizenship?.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 1-16.
    Susilawati, D. R., & Budimansyah, D. (2019). Digital Based Learning in Form Civic Skills 21st Century. Eti Setiawati, et al.(Eds.), 139.
    Wahlström, N. (2022). School and democratic hope: the school as a space for civic literacy. Europe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1(6), 994-1008.
    Winthrop, R. (2020). the need for civic education in 21st-century schools. Brookings Institute, June. Disponible en línea en BrookingsPolicy2020_BigIdeas_Winthrop_CivicEducation. pdf.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