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維邦 Wei-Bang Huang |
---|---|
論文名稱: |
台灣重型搖滾樂文化行銷研究 The Study of Culture Marketing of Hard N Heavy Music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林伯修
Lin, Po-Hsi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7 |
中文關鍵詞: | 重型搖滾樂 、文化中介 、文化行銷 、長尾理論 |
英文關鍵詞: | hard n heavy, cultural medium, culture marketing, long tail theory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13 下載:2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從歷史、社會與產業的角度,分析重型搖滾在台灣的發展與商業現況,並探討台灣重型搖滾唱片經營者的文化行銷與中介者的角色。研究對象包括兩家經營重型搖滾唱片的唱片公司以及唱片行等四家業者。研究發現台灣重型搖滾發展的過程中,由國家機器轉化為商業運作的控制。就產業現況而言,四家業者經營的重心不同,三家業者以唱片銷售為主,但營業額比重不同, ㄧ家則轉向舉辦演唱會的方向發展。業者在文化中介過程中,扮演守門人角色,自行篩選唱片進入市場。但因為大部分的愛好者專注於音樂性,無需對重型搖滾進行在地化的包裝,且主動性高,只需將原來的符碼傳播出去即可。在文化行銷方面上,以市場導向、新品銷售為基礎。宣傳通路為網路、口碑與異業結合。在行銷實踐上,業者的運作雖已朝向長尾理論的模式,但產品數位化模式,目前由於市場規模太小,國外廠商權利金太高,尚無法實施,仍以實體銷售為主。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hard n’ heavy music and business practice in historical, social, and industrial perspectives, and treat of culture marketing and cultural medium of record label and record store in Taiwan. The o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two record labels and two retail stores.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had showed that the domination of hard n’ heavy music by political power had turned into the control of commercial mechanism. In the business practice, three of them focused on CD sales, but the share of hard n’ heavy music were different. Another one paid attention to promote live performance tours.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medium, four dealers played as gatekeeper, and they didn’t add any brand new image to the music, due to the fans’ main attention was the diversity of music. In culture marketing, cultural medium of four dealers was important. CD sales depended on market’s demand. Internet, public praise, and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 industry were three promotion methods. The practice of long tail theory still didn’t work, due to market size and high license fee in digital music operation.
中文部份
方世榮(譯)(1998)。行銷管理學:分析,計畫,執行與控制。臺北市:東華。(Phil Kotler, 1997)
方無行(1994)。搖滾黨紀。臺北市,萬象。
朱元鴻(2000)。文化工業:因繁榮而即將作廢的類概念。載於張苙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頁11-40)。臺北市:遠流。
何東洪、張釗維(2000)。戰後臺灣「國語唱片工業」與音樂文化的發展軌跡—一個徵兆性的考察。載於張苙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頁149-220)。臺北市:遠流。
李明、周宜芳、胡瑋珊與楊美齡(譯)(2006)。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臺北市:天下遠見。(Chris Anderson, 2006)
林芳如(譯)(1993)。搖滾樂的藝術。台北市:萬象。(Charles T. Brown, 1992)
林隆儀、黃榮吉、王俊人(譯)(2005)。行銷研究。(V. Kumar, David A. Aaker, George S. Day, 2002)
洛秦(2003)。搖滾樂的緣起及其社會文化價值。音樂研究,2003(3),49-53。
胡子平(2000)。另翼搖滾注目 : 最值得聆聽的音樂創作。臺北市:商周。
胡惠林(2006)。文化產業學:現代文化產業理論與政策。上海:上海文藝。
胡馨云(2004)。紅火 : 明星偶像與商品的炒與做。臺北市,商周。
孫憶南(譯)(2004)。流行音樂的文化。臺北市:書林。(Andy Bennett, 2001)
翁嘉銘(1992)。從羅大佑到崔健 : 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臺北市,時報文化。
翁嘉銘(1996)。蛻變中的臺灣流行歌曲。臺北市,萬象。
馬世芳(2000)。網路世界: 90 年代搖滾生活縮影。載於羅悅全,秘密基地:臺北的音樂版圖(頁226-229)。
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John Storey, 2001)
張振明(譯)(2004)。行銷是什麼?。臺北市:城邦。(Phil Kotler, 2003)
梁蓉(2002)。法國文化工程。臺北市:麥田。(Claude Mollard, 1999)
郭政倫(譯)(2000)。搖滾樂的再思考。臺北市:揚智。 (Peter Wicke, 1990)
傑格(2000)。20世紀搖滾世界。臺北市:瑪蒂。
彭倩文(1994)。搖滾樂社會學。臺北市:萬象。(Simon Frith, 1993)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市:桂冠。
黃秀慧(2000)。瘋!五月天、四分衛、脫拉庫齊聚樂翻天。中國時報 4月30日。臺北市。
趙翾(2006)。重金屬之旅。台北縣,太古國際。(Sam Dunn, 2006)
蔡佩君、張志宇(譯)(2005)。通俗音樂工業。劍橋大學搖滾與流行樂讀本。臺北市:商周。(Simon Frith, Will Straw & John Street, 2001)
鄭兆琪(譯)(2006a)。樂玩樂酷就是搖滾 1 : 你的第一本搖滾入門書。臺北市:音樂向上。(Marion Doussot, Korkydv, Hugues Micol, 2006)
鄭兆琪(譯)(2006b)。樂玩樂酷就是搖滾 2 : 你的第一本搖滾入門書。臺北市 : 音樂向上。(Marion Doussot, Korkydv, Hugues Micol, 2006)
鄭自隆,許安琪,洪雅慧(2005)。文化行銷。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謝奇任(2006)。國際唱片工業研究 : 跨國唱片公司的全球化、本土化、數位化。臺北市:五南。
韓鐘恩(2002)。音樂美學與歷史。台北市:洪葉。
羅悅全(2000)。秘密基地:臺北的音樂版圖。臺北市:商周。
學位論文
丁怡文(2004)。臺灣搖滾樂團經營與發展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方巧如(1993)。國內熱門搖滾樂團歌詞所建構的夢幻世界。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王啟明(2002)。1960年代反叛文化對臺灣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湘涵(2006)。文化創意產品特質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吳牧學(2005)。臺灣文化產業特性與產業關聯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李欣霖(2004)。重金屬樂之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祖輝(2006)。運用「搖滾樂團表演」於青少年音樂智能開展與自我成長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宜欣(2006)。創作型搖滾樂團結合傳統音樂素材之研究--以好客樂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怡瑄(2002)。臺灣獨立唱片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思平(2006)。臺灣重金屬樂迷的文化認同與實踐。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徐子婷(2006)。搖滾樂中的國族想像─以羅大佑與閃靈的音樂創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
徐楓惠(2005)。從90年代地下搖滾樂看臺灣另翼搖滾主體性的指涉。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徐德寰(2006)。「你是王嗎?」—跨媒體藝術創作論述。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張夢華(2003)。臺灣獨立唱片公司之整合行銷傳播策略研究-以風潮、金革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臺北市。
許建榮(2005)。音樂、土地與國家:全國搖滾聯盟與臺灣當代社會 音樂、土地與國家:全國搖滾聯盟與臺灣當代社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郭威君(2002)。臺灣流行音樂唱片產業的未來在何方。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竹儀(2004)。喧囂中的對話與凝視:迷經驗的再現。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惠婷(2004)。搖滾音樂演唱會之文化行銷分析—以「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慧玲(2002)。青少女流行音樂團體之研究:形象、身體文化與情慾流動。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陳曉偉(2002)。臺北市非創作樂團之音樂空間建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傅舒汶(2003)。從<鹿港小鎮>到<東方之珠>---論羅大佑的音樂創作與其在兩岸三地所引發的文化效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楊雅馨(2004)。臺灣搖滾樂團女樂手之樂團經歷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
詹曉涵(2007)。網路資料庫行銷之顧客集中度分析—以DELL電腦網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劉逸凱(2006)。臺灣極端金屬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蔡岳儒(2005)。臺灣搖滾樂的在地實踐與文化認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戴昀(2005)。臺灣獨立唱片廠牌實作:以小白兔橘子唱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外文部份
Allmusic (2007). New wave. http://www.allmusic.com/cg/amg.dll?p=amg&sql=77:381
Andy Bernett (1996). The global jukebox: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industry. London: Routledge.
David Kusek & Gerd Leonhard (2005). The future of music: manifesto for the digital music revolution. Boston : Berklee Press.
David Kusek (2005). How money flow in music business. The future of music and music business lesson 3 (pp. 1-16). Retrieved June 14, 2007, from http://akamai.www.berkleemusic.com/assets/display/4061004/berklee_money_music_business.pdf
Deena Weistein (2000). Heavy metal : the music and its culture. New York: Da Capo Press.
Tad Lathrop (2003). This business of music marketing & promotion. New York : Billboard Books.
Michael Fink (1996). Inside the music industry: creativity, process, and business (2nd ed.). New York : Schirmer Books.
Paul du Gay (1997). Doing cultural studies : the story of thesony walkman. London; 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Open University.
Wikipedia (2007). Hard Rock. http://en.wikipedia.org/wiki/Hard_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