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鳳然
Lee, Feng-Ran
論文名稱: 臺灣體育郵票之歷史圖像研究(1960-2012)
The historical image of Taiwan Sports Postage Stamps (1960-2012)
指導教授: 林玫君
Lin, Me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運動郵票圖像體育發展
英文關鍵詞: Sports, Stamp, Image, sports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0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郵票為國家發行的有價票券,在圖像的呈現上主要以代表一個國家的歷史人文、風土民情為主,具有宣傳國家之用,顯示出各國的國情,因此郵票素有「國家的名片」與「小型百科全書」之稱。為了瞭解臺灣體育郵票的發展,本研究主要針對臺灣體育郵票的發行緣由、目的與意涵進行探討。研究結果如下:(一)臺灣為慶賀楊傳廣於羅馬奧運勇奪十項全能銀牌以及紀念舉辦第15屆全省運動會,自1960年開始發行第一套體育郵票,至2012年共發行47套、133枚,其中包含各種運動項目,筆者針對其發行目的與性質,分為競技運動與全民運動兩大類,並又細分為奧運、棒球、運動賽事、全民體育、民俗活動與戶外休閒活動等六小項。(二)從體育郵票的發行類別中,主要以紀念郵票及特種郵票為主,顯示出發行目的為紀念臺灣體育重要大事與宣傳各項政府政策,藉此來宣揚政府對於體育政策的重視與闡揚政策推動下的體育成就。(三)從體育郵票的圖像中,其背後蘊含著臺灣維護奧委會會籍的過程、爭取舉辦國際賽事以增加能見度、政府倡導全民體育的重要、發展在地化特色與休閒運動等意涵。

    Stamps is symbolic token issued by a nation, the image largely presenting history culture,ethnoicity features, which serves as a miniature kaleidoscope of a nation.. Thus, the stamps has been nicknamed as “the name card of the country” and “mini encyclopedi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sports postage stamp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ause, goal of issuance, and implied socio-political significance of Taiwan sports postage stamp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a) Taiwan issued the first set of the sports postage stamps since 1960. From 1960 to 2012, Taiwan had issued 133 stamps in total, including a variety of sport themes: Olympic games, baseball, sportive games, local sports, sports for all and recreational sports, as the research categorized.
    (b) To separate the theme of sports stamps from socio-political perspective, it can be separated into commemorative and special stamps, whereas the former genre serves the goal of commemoration of important sports events and promotes R.O.C’s government political objectives, publicizing the government’s value, sports development and sports achievements
    (c) Protecting the IOC membership, striving to maintain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games, R.O.C’s government attemps to promote sports policy,local sports and recreational sports as we can discovered from stamp image design.

    中文摘要 i 目 次 ii 表 次 iv 圖 次 v 序章 1 壹、研究緣起與目的 1 貳、文獻探討 4 參、研究意義與課題 14 肆、研究方法與限制 15 伍、名詞解釋 21 陸、章節安排 21 第一章 臺灣體育活動登方寸 23 第一節 體育郵票之緣起 23 第二節 臺灣體育郵票的製作與相關郵品 31 第三節 臺灣體育郵票的開端 41 第二章 競技運動圖像耀方寸 47 第一節 臺灣奧運郵票 47 第二節 臺灣三級棒球郵票 61 第三節 臺灣運動賽事郵票 78 第三章 全民運動圖像樂方寸 93 第一節 全民體育郵票的發展 93 第二節 民俗活動郵票 104 第三節 臺灣戶外休閒活動郵票 118 結章 127 參考文獻 132 附錄一:臺灣體育郵票史年表 145

    一、官方史料
    中華郵政,《98年郵政年報》,臺北:中華郵政,2011。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2004年9月14日發函至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有關
    貴公司擬使用本會會徽標誌發行「二00四年中華台北奧運優勝紀念」郵
    票案,本會依下列條件敬表同意,敬請 查照。〉,(九三)華奧銷字第0932799
    號。

    交通部,1962年5月25日發函至行政院,〈檢附第二輯體育郵票圖案三
    種呈祈核定示遵由。〉,交郵(51)字第07053號文。

    交通部,1968年4月3日發函至行政院,〈呈送「第十九屆世界運動會
    紀念郵票」圖案,敬祈 鑒核示遵由。〉,交郵5604-0124號文。

    交通部,1974年9月23日發函至行政院,〈函送修改後之「中華民國青
    年青少年棒球隊榮獲世界三冠軍紀念郵票」圖案,請 查照轉陳。〉,交郵
    (63)字第08791號文。

    交通部,1975年8月21日發函至行政院,〈函送六十五年版體育郵票圖
    案,請核示。〉,交郵(64)字第07417號文。

    交通部,1982年4月13日交通部發函至行政院,〈函送「第五屆世界杯女子
    壘球錦標賽紀念」郵票圖案,請核示〉,交郵(71)字第08184號文。

    交通部,1994年3月7日發函至行政院,〈陳報「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成立百周年紀念郵票」圖案二幅,敬請鑒核。〉,交郵(83)字第008527號
    文。

    交通部,1990年10月17日發函至行政院,〈陳報「戶外活動郵票」圖案四幅,
    敬請鑒核。〉,交郵(79)字第032982號文。

    交通部郵政總局,《中華郵政七十周年紀念 郵政博物館成立紀念專輯》,臺
    北:交通部郵政總局,1966。

    交通部郵政總局,《郵政七十周年紀念專輯(上冊)》,臺北:交通部郵政總局,
    1966。

    交通部郵政總局,《郵政七十周年紀念專輯(下冊)》,臺北:交通部郵政總局,
    1966。

    臺灣省教育廳,《臺灣教育發展史料彙編》,臺北:臺灣省教育廳,1988。

    二、專書
    Ernie Trory, A Philatelic History Of The Olympic Games, Brighton: Crabtree Press,
    1960.

    Marx, K. & Engels, F., The German ideology,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70

    Panofsky Erwin,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Panofsky Erwin, Studies in Iconology,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9

    Panofsky Erwin, Three Essays on Style, Edited by Irving Lavin, The MIT Press.
    Cambridge, 1997.

    Giulio Carlo Argau, Maurizio Fagiolo著,《藝術史學的基礎》(曾堉、葉劉天增譯),
    臺北:東大,1992。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2002年世界殘障桌球錦標賽報告書》,臺北:
    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2002。

    中華郵政,《中華民國郵票目錄(建國一百年紀念)》,臺北:中華郵政,2011。

    王育德,《臺灣:苦悶的歷史》,臺北:草根,1999。

    王庸聲、趙文義、于曉慧,《集郵基礎》,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9。

    皮國立,《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臺北:臺灣書房,2009。

    池振南,《鈔票上的中國近代史》,香港:太平書局,2010。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白皮書》,臺北:文建會,2004。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體育專輯─大事紀》,臺北:行政院
      體育委員會,20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體育專輯─社會體育》,臺北:行政
      院體育委員會,20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體育專輯─奧林匹克活動》,臺北:行
      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體育專輯─圖說體育》,臺北:行政
      院體育委員會,20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體育專輯─體育思潮》,臺北:行政院
      體育委員會,20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中華民國建國100年體育專輯─體育政策》,臺北:行政
      院體育委員會,201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建國百年體育專輯─體育人物》,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
      會,2011。

    吳文忠,《體育史》,臺北:正中,1957。

    李紀祥,《圖像、電影與歷史》,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6。

    中華民國壘球協會,《第五屆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臺北:中華民國壘球協會,
    2006。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製作路易十四(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許綬
    南譯),臺北:麥田,2005。

    林良明,《集郵欣賞名畫》,臺北:藝術家,2002。

    林玫君,《從探險到休閒─日治時期臺灣登山活動之歷史圖像》,臺北:博揚文
    化事業,2006。

    邵宏,《美術史的觀念》,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03。

    施並錫,《圖像見證&見證圖像─藝術手札(三)》,臺北:草根,1999。

    約翰‧伯格著,《觀看的方式》(吳莉君譯),臺北:麥田,2012。

    晏星,《郵譚(郵票與郵史漫譚第四版)》,臺北:交通部郵政總局,1984。

    崔樂泉,《奧林匹克運動簡明百科》,北京:中華書局,2003。

    張妙瑛、林玫君、林建宇、劉進枰、李炳昭、陳明坤、范春源、林明宏、蔡榮捷,
    《臺灣體育史》,臺北:五南,2009。

    教育部體育司,《工作報告:體育司成立一週年》,臺北:教育部體育司,1974。

    許釗涓,《2009世界運動會 成果報告專書》,高雄:財團法人2009世界運動會
    組織委員會基金會,2009。

    陳守煒,《集郵小百科》,臺北:青少年圖書館,1994。

    陳金樹,《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概況》,臺北: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1989。

    陳秋瑾,《尋找臺灣圖像:老照片的故事》,臺北:史博館,2010。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臺北:如果,2008。

    游鑑明,《近代中國女子的運動圖像:1937年前的歷史照片和漫畫》,臺北:博
    雅,2008。

    湯銘新,《我國參加奧運滄桑史》,臺北:中華奧會,1999。

    湯銘新,《我國參加國際籃球賽歷史》,臺北:中華全國籃球委員會,1963。

    湯銘新,《奧運百週年發展史》,臺北:中華奧會,1996。

    湯銘新、洪義筌,《「中華台北」會名之淵源及意涵 兩岸奧會爭議之回顧與展
      望》,臺北:中華民國運動與休閒協會,2008。

    瑪莉塔‧史特肯(Marita Sturken)、莉莎‧卡萊特(Lisa Cartwright),《觀看的實踐:
    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Practices of Looking :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陳品秀譯),臺北:臉譜,2009。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臺北:藝術家,1992。

    劉達人、謝孟圜,《中華民國外交行政史略》,臺北:國史館,2001。

    潘遂,《郵政和郵票》,臺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1971。

    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著,《造型藝術的意義》(李元春譯),臺北:遠流,
    1997。
    謝仕淵、謝佳芬,《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城邦,2003。

    三、期刊
    “From Athens to Athens,” Olympic Review, 56 ( Lausanne,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5): 60-63.

    Agbenyega Adedze, “Visualizing the game: the iconography of football on African postage stamps,” Soccer & Society, 13.2 (London, March 2012): 294-308.

    Gary Osmond & Murry G. Phillips, “Enveloping the Past: Sport Stamps, Visuality and Museu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8.8-9 (London, May-June 2011): 1138-1155.

    Phil Dean, “Isolation, Identity and Taiwanese Stamps as Vehicles for Regime Legitimation,” EAST ASIA, 22.2 (Netherlands, Summer 2005): 8-30.

    〈中山樓普通郵票〉,《今日郵政》,121(臺北,1968.1):15。

    〈四十九年度新郵展望(續)〉,《今日郵政》,31(臺北,1960.7):12。

    〈第五屆世界女子壘球錦標賽紀念郵票 定於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二日發行〉,《今
    日郵刊》,294(臺北,1982.6):24。

    〈新郵預告 第十七屆世界運動會紀念郵票〉,《今日郵政》,32(臺北,1960.8):
    12。

    E.A. Hanly著,〈全民舞蹈、運動與藝術〉(龔維傑譯),《奧林匹克季刊》,
    19,(臺北,1992.6):41-42。

    一知,〈民俗郵票〉,《今日郵政》,95(臺北,1965.11):12。

    一知,〈高蹺圖民俗郵票 本年十月十日發行〉,《今日郵政》,117(臺北,
      1967.9):13。

    一知,〈第十八屆世界運動會紀念郵票〉,《今日郵政》,81(臺北,1964.9):
      12。

    一知,〈新印紀念郵票三套 郵政總局分期發行 第二屆亞洲杯籃球錦標賽紀念郵
      票〉,《今日郵政》,71(臺北,1963.11):14。

    一知,〈舞獅圖民俗郵票 十一月廿六日發行〉,《今日郵政》,107(臺北,
      1966.11):12。

    一知,〈體育郵票再發行兩枚 分繪「撐竿跳高」與「射擊」為圖案〉,《今日郵政》,
      58(臺北,1962.10):12。

    孔金城、逄海東,〈從籃球場館演變看臺灣早期籃球運動之發展(1947-1963)〉,
      《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6年度(臺北,2007.5):21。

    方文淵,〈參加美國南加州郵展記實〉,《今日郵政》,314(臺北,1984.2.16):
      13-14。

    片羽,〈體育‧運動‧球類專題郵票─再談郵票的命名與分類問題〉,《情報知
    識》,23:4(臺北,1981.10):77-80。

    王秀雄,〈藝術的相對論─作品解釋與價值判斷的新視界〉,《視覺藝術》,3(臺
    北,2000.05):1-32。

    正原,〈郵票史話〉,《今日郵政》,3(臺北,1958.3):6。

    甘業芊,〈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之介紹〉,《大專體育》,101(臺北,2009.4):
      1-8。
    何輝慶,〈郵票顯現的民國百年記憶〉,《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26(臺北,
    200.11):8-18。

    克東,〈漫談體育郵票鑑賞(一)〉,《集郵博覽》,11(北京,2004.11):60-61。

    吳承瑾,〈動植物郵票中的環保意識與國家認同─兼談郵票的影像文獻價值〉,
    《新北大‧史學》,8(新北,2010.10):141-159。

    吳桂年,〈從郵票看 總統的豐功偉績〉,《中國一周》,517(臺北,1960.03):
    23。

    吳桂年,〈從郵票看上看臺灣經建〉,《中國一周》,454(臺北,1959.01):7。

    吳慧貞,〈台灣民俗體育發展初探(1975-1990)〉,《體育學報》,32(臺北,2002.3):
    157-168。

    宋長江,〈論貢布里希的藝術形式觀〉,《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
    學版)》,31:1(鄭州,2012.02):200。

    李宗元,〈郵票的種類及用途〉,《中國一周》,420(臺北,1958.05):14。

    李東園,〈我國新藝綜合色郵票的發行〉,《中國一周》,424(臺北,1958.06):
    14。

    李素,〈冬季世運會郵票〉,《今日郵政》,170(臺北,1972.02):12-13。

    李素,〈排球郵票〉,《今日郵政》,266(臺北,1980.02):12-13。

    李素,〈游泳郵票〉,《今日郵政》,174(臺北,1972.06):8-11。

    汪明強,〈沃爾夫林與貢布里希美術史論研究方法的比較〉,《文藝研究》,9(北
    京,2009.9):160-162。

    沈嘉濟,〈郵票的面值〉,《中國一周》,425(臺北,1958.06):14。

    易英,〈圖像學的模式〉,《世界美術》,4(北京,2003.4):93-99。

    林伯賢,〈藝術欣賞的理論基礎2:圖像研究與圖像學〉,《藝術欣賞》,2:2(臺
    北,2006.01):24-27。

    林梅英,〈二OO一年第三十四屆世界盃棒球錦標賽紀念郵票 訂於民國九十年
      十月三十日發行〉,《今日郵政》,526(臺北,2001.10):6-7。

    林梅英,〈二OO二年世界盃殘障桌球錦標賽紀念郵票 訂於民國九十一年八月
      十三日發行〉,《今日郵政》,535(臺北,2002.8):9。

    姚村雄,〈從光復初期的社會環境探討當時台灣的郵票設計〉,《商業設計學報》,
    3(臺中,1999.07):131-145。

    施有強,〈發行郵票之程序〉,《交通建設》,5:6(臺北,1956.06):13-15。

    柯鴻圖,〈郵票游藝於方寸之間〉,《設計印象》,1(臺北,2002.03):30-32。

    胡文雄,〈談我國發行的棒球運動郵票〉,《淡江體育》,5(臺北,2002.11):7-11。

    胡夷伯,〈談郵票圖案〉,《中國一周》,441(臺北,1958.10):15。

    翁志成〈我國競技運動政策之發展〉,《育達學院學報》,19(苗栗,2009):102-117。

    常寧生,〈藝術史的圖像學方法及其運用〉,《世界美術》,1(北京,2004.1):70-76。

    張啟雄,〈「法理論述」vs.「事實論述」:中華民國與國際奧委會的會籍認定
      交涉,1960-1964〉,《臺灣史研究》,17:2(臺北,2010.6):85-129。

    張啟雄,〈1960年前後中華民國對國際奧委會的會籍名稱之爭〉,《中央研究
      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4(臺北,2004.6):103-153。

    張潤書,〈我國的套色郵票〉,《中國一周》,410(臺北,1958.03):17。

    許釗涓、劉永元,〈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的知識和經驗〉,《國民體育季刊》,160
    (臺北,2009.12):42-50。

    許釗涓、劉永元,〈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的知識和經驗〉,《國民體育季刊》,38:
      4(臺北,2009.12):42-50+124。

    郭有文,〈郵票上的藝術價值〉,《中國一周》,427(臺北,1958.06):14。

    陳平,〈藝術意志的概念〉,《文藝研究》,5(北京,2001):123-130。

    陳平〈李格爾與「藝術意志」的概念〉,《文藝研究》,5(北京,2001):123-130。

    陳光輝,〈我國男子競技體操鞍馬項目之回顧與展望(1990-2004)〉,《大專體育》,
      82(臺北,2006.2):169-174。

    陳健文,〈在映現與再現之間─以漢代胡人圖像為例看歷史及圖像的真實與虛
    構〉,《圖像時代中的文、史、哲學門教學與思考研討會論文集》(宜蘭,
      2005.05):29-77。

    陳瑞文,〈黑格爾的藝術思想、藝術系統及藝術中結論〉,《現代美術學報》,8:
    11(臺北,2004.11):11-34。

    陳瑞文,〈當代藝術理論的源點:海德格的藝術思想〉,《藝術觀點》,5(臺南,
    2000.01):78-83。

    陳箐繡、邱莉惠、吳美靜,〈臺灣戒嚴時期威權形塑之初探〉,《藝術教育研究》,
    4(臺北,2002.12):59-82。

    陳懷恩,〈帕諾夫斯基的藝術學基本概念〉,《揭諦》,9(臺北,2005.07):75-123。

    陳懷恩,〈新藝術中的影像論述研究前景〉,《環境與藝術學刊》,1(臺北,
    2000.06):13-27。

    彭文顯,〈從郵票看民國時期的通貨膨漲--影像的史料意義,以郵票為例〉,《新
    北大‧史學》,8(新北:2010.10):123-139。

    黃猷欽,〈臺灣與中國郵票裡的中國文字設計與書寫〉,《清華學報》,40:3(新
    竹,2010.09):543-581。

    慎,〈六十二年版民俗郵票 二月七日發行〉,《今日郵政》,181(臺北,1973.1):
      10。

    慎,〈體育郵票 七月廿九日發行〉,《今日郵政》,162(臺北,1971.06):13。

    慎,〈體育郵票(六十一年版) 二月三日發行〉,《今日郵政》,169(臺北,
      1972.01):11。

    慎,〈體育郵票(六十一年版) 二月三日發行〉,《今日郵政》,169(臺北,
      1962.1):11。

    劉進枰、張嚴仁,〈臺灣爭取參加1960年冬季奧運會的歷史考察〉,《運動文
      化研究》,12(臺北,2010.03):35-50。

    劉進枰、蔡禎雄,〈中華民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會籍問題之探討─1949~1993〉,
      《體育學報》,15(臺北,1993.7):15-25。

    劉進枰,〈中華民國未能參加第十三屆冬季奧運會之經緯(1980)〉,《體育學報》,23(臺北,1997.09):49-59。

    劉進枰,〈臺灣爭取參加1960年冬季奧運會的歷史考察〉,《運動文化研究》,12(臺北,2010.03):35-50。

    賴鈺潔、卓聖格,〈古畫郵票的設計爭議研究─以中華郵政發行臺北故宮惲壽
    平牡丹郵資票為例〉,《商業設計學報》,15(臺北,2011.11):201-214。

    戴麗卿,〈文本轉換與觀者視角的研究─從圖意學、藝術史詮釋學到接受美學間談台灣的美術史教學與研究〉,《藝術家》,50:2(臺北,1997.08):99-162。

    薩馬蘭奇著,〈奧林匹克的文化遺產〉(編輯部譯),《奧林匹克季刊》,36
      (臺北,1996.9):21。

    蘇肖晴,〈從體育郵票的發行狀況看新中國60年體育發展軌跡〉,《福建警察學
    院學報》,4(福建:福州,2010.4):108-112。

    蘭,〈中華少年棒球世界冠軍 九月九日發行紀念郵票〉,《今日郵政》,165(臺
    北,1971.09):9。

    蘭,〈中華青少年及少年 雙獲世界冠軍紀念郵票 六十一年九月九日發行〉,
    《今日郵政》,177(臺北,1972.09):8。

    蘭,〈莊敬自強普通郵票 五月二十日發行〉,《今日郵政》,172(臺北:交通部郵
      政總局,1972.04):5。

    四、學位論文
    王永裕,〈台灣媽祖造像群之圖像藝術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古淑蕙,〈伊莎貝拉‧黛絲帖書房壁畫之圖像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1997。

    周台英,《台灣女子足球的組織建立與訓練》,桃園: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5。

    林卲彥,〈新臺幣圖案的歷史意義─以鈔票為例〉,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
    碩士論文,2011。

    林筱玲,〈台灣早期報紙醫藥廣告中女性圖像之研究-以1956年~1970年聯合報
    廣告為例〉,新北: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碩士論文,2006。

    胡甜甜,〈兩岸四地生肖郵票圖像表現發展比較〉,臺中: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
    計系碩士論文,2009。

    胡笙,〈近代中國的體育觀:《良友》畫報體育圖像之研究(1927-1931)〉,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高思聖,〈剪紙物件在視覺設計上的實驗與研究─以臺灣原住民之美為例〉,臺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部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美術創作碩士論文,
      2003。

    郭惠宜,〈弦外之音:夏卡爾與小提琴圖像之探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08。

    郭鴻明,〈優秀臺灣原住民餐與田徑運動賽會發展之研究(1946-2006年)〉,臺
      東: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碩士論文,2007。

    曾于芳,〈臺灣保齡球運動發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8。

    曾瑞成,〈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1949-1997) 〉,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華家緯,〈台灣傳統文化圖像研究-以木製糕餅印模為例〉,雲林:國立雲林科
      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黃枝興,〈臺灣戰後社會變遷與休閒運動之發展〉,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
      育系碩士論文,2004。

    黃采瀅,〈日治時期城市公園圖像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
    究所碩士班,2008。

    劉葦卿,〈愛國獎券圖像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4。

    鄭維宜,〈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經驗之質性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薛雲道,〈全國運動會之歷史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1。

    謝佩珊,〈視覺圖像的功能-以國軍文宣美術創作為例〉,高雄:樹德科技大學應
    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五、報紙
    〈古色古香‧美侖美奐 中山樓今落成大典 達四千日百五十總建坪 定明日開
      放供民眾參觀〉,《聯合報》,1966.11.12,2版。

    劉善群,〈千五猛衝關 李福恩圓金夢〉,《民生報》,1989.11.19,2版。

    六、網路資料
    〈二十一世紀臺灣發展觀光新戰略〉,
    <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stratagem/sub1.htm>,2013年11月19日
    檢索。

    中華民國總統府,〈行憲後歷任總統〉,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71>,2013年11月3日檢索。

    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中華民國橄欖球協會簡介〉,
    http://www.rocrugby.org.tw/ASP/Event/Index.asp?Id=41&lang=tw&hitcount=4179&str=48&SecCheck=True,2013年12月25日檢索。

    中華百科全書,〈十項建設〉,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438>,2013年11月3日檢索。

    中華郵政 郵票寶藏,〈特432臺灣民俗活動郵票(上輯)〉,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stamphouse_index_ch.htm>,2013年10月2日檢索。

    中華郵政 郵票寶藏,〈特432臺灣民俗活動郵票(上輯)〉,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stamphouse_index_ch.htm>,2013年10月2日檢索。

    中華郵政,〈郵票分類〉,<http://www.post.gov.tw/post/index.jsp>,2012年5月13
    日檢索。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政四法〉,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j_integrateservice/law_index.jsp?ID=40815&law_ch_no=70&law_ch_name=%B2%C4%A4G%B3%B9%20%B6l%B6O%A4%CE%B6l%B2%BC#menu>,2013年4月18日檢索。

    中華郵政全球資訊網,〈郵票的誕生〉,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n_stamp/index.jsp?ID=150712>,2013年3月12日檢索。

    中華郵政郵票寶藏,〈特492戶外活動郵票(95年版)〉,
    <http://www.post.gov.tw/post/internet/w_stamphouse/stamphouse_index_ch.htm>,2013年10月2日檢索。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9%CF%B9%B3&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2012年10月7日檢索。

    教育大辭書,〈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097/?index=1>,2013年11月6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