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嘉穗
論文名稱: 黛絲德莫娜的愛與悲---羅西尼與威爾第歌劇《奧泰羅》中「楊柳之歌」與「聖母頌」之音樂研究
指導教授: 裘尚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4
中文關鍵詞: 黛絲德莫娜奧泰羅羅西尼威爾第楊柳之歌聖母頌
英文關鍵詞: Desdemona, Otello, 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 Giuseppe Fortunio Francesco Verdi, Assia a pie’d'un salice, Ave Maria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世紀音樂史早期與後半,羅西尼與威爾第這兩位義大利作曲家,分別各自有其成就。兩人在歌劇創作不但富有自身特色,在創作手法亦有很大不同。
    兩位音樂家在譜寫的歌劇中,都曾以莎士比亞的劇本《奧塞羅》作為創作,本詮釋報告將以這兩位音樂家為劇中女主角黛絲德莫娜所譜寫之「楊柳之歌」與「聖母頌」的詠嘆調(以鋼琴譜為例),就樂曲分析與詮釋來比較兩者創作手法之異同,深入了解兩位音樂家的創作理念。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論文研究範圍與結構 …………………………………… p2 第二章 羅西尼與威爾第之生平與音樂 第一節 羅西尼 一、羅西尼的生平…………………………………………………p3 二、羅西尼的音樂風格……………………………………………p7 三、羅西尼的歌劇特色……………………………………………P9 四、羅西尼的《奧泰羅》…………………………………………p11 第二節 威爾第 一、威爾第的生平…………………………………………P16 二、威爾第的音樂風格……………………………………p24 三、威爾第的歌劇特色……………………………………p26 四、威爾第的《奧泰羅》…………………………………p30 第三章 莎士比亞與《奧塞羅》 第一節 莎士比亞 一、莎士比亞的生平………………………………………p41 二、莎士比亞的文學創作與風格…………………………p44 第二節 《奧塞羅》 一、《奧塞羅》的故事大綱………………………………p50 二、《奧塞羅》劇中女主角黛絲德莫娜性格分析………p59 第三節 《奧泰羅》戲劇與歌劇之比較 一、角色比較………………………………………………p61 二、歌劇劇本改編比較……………………………………p66 第四章 歌劇中黛絲德莫娜之詠嘆調「楊柳之歌」與「聖母頌」分析與 詮釋(以鋼琴譜為例) 第一節 羅西尼的《奧泰羅》 一、「楊柳之歌」歌詞與翻譯…………………………………p69 二、「楊柳之歌」的樂曲分析與詮釋…………………………p72 第二節 威爾第的《奧泰羅》 一、「楊柳之歌」歌詞與翻譯…………………………………p83 二、「楊柳之歌」的樂曲分析與詮釋…………………………p87 三、「聖母頌」歌詞與翻譯……………………………………p100 四、「聖母頌」的樂曲分析與詮釋……………………………p102 第三節 羅西尼與威爾第「楊柳之歌」與「聖母頌」之音樂比較 一、作曲手法的比較……………………………………………p107 二、樂曲安排的比較……………………………………………p109 第五章 結論……………………………………………………p111

    中文書目:

    任蓉。《美聲法與藝術的歌唱》。台北:中國音樂書房,1995。
      
    林伯杰。《1夜變成歌劇通》。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2000。

    邵義強。《古典音樂400年 歌劇賞析》。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邵義強。《世界名歌劇饗宴一》。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機構,2002。

    邵義強。《世界名歌劇饗宴二》。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機構,2002。

    邵義強。《世界名歌劇饗宴四》。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機構,2002。

    周游。《世界著名交響樂團與歌劇院》。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曾道雄。《歌劇藝術之理念與實踐》。台北:東和音樂出版社,1997。

    許鐘榮。《古典音樂400年劇場的魔術師》。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張友珊。《西方音樂家的故事》。板橋:錦德圖書事業有限公司,1993。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美樂出版,2003。

    劉志明。《西方歌劇史》。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5。

    翻譯書目:

    Francis Toyes。《羅西尼其人其事》。丁葉譯。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4。

    Elvio, Giudici。《威爾第Verdi》。田青譯。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8。

    Nicholas Till。偉大作曲家羣像--羅西尼》。陳澄和譯。台北:智庫出版,1995。

    Peter Southwell-Sander。《偉大作曲家羣像-威爾第》。陳明哲譯。台北:智庫出版,1995。

    安德魯.唐金。《莎士比亞和他的戲夢人生》。許傳娜譯。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5。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奧賽羅》(Othello)。梁實秋譯。台北:遠東出版社,2003。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上)哈姆雷特、奧瑟羅》。卞之琳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4。

    期刊:

    朱國慶。〈誤讀《奧塞羅》〉。《戲劇、戲曲研究》No.7(八月號,1999):90-93。

    宋慧玲。〈奧塞羅心理活動的探究〉。《戲劇研究》No.12(一月號,1993)。58-61。

    外文書目:

    Berry, Edward. “Othello’s Alienation”.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1990.

    Berry,Wallace. “Form in Music”. New York:Prentice-Hall,1966.

    Cohen,Walter.“Introduction. Othello. By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Riverside Shakespeare”.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1974.

    Grout,Donald J. and Palisca,Claude V.“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4th ed. New York:W.W.Norton,1988.

    Greene, Gayle. “‘This That You Call Love’: Sexual and Social Tragedy in Othello.” Shakespeare and Gender.

    Kaplan, Paul H. D. “The Earliest Images of Othello.” Shakespeare Quarterly,1988.

    Coe, Richard N“The Life of Rossini”.London:Johan Calder1985.

    A. C. Bradley Shakespearean Tragedy.“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 New York: Meridian Books, 1955.

    Shakespeare, William.“Othello”.Ed. M. R. Ridley. New York: Methuen, 1958.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