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蘇秀玉
論文名稱: 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析論—以《古文觀止》為研究範圍
指導教授: 陳滿銘
Chen, Man-M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1
中文關鍵詞: 唐宋古文篇章結構古文觀止主旨安置材料章法類型章法章法規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以篇章結構理論作為研究篇章的基礎,以科學的方法分析《古文觀止》所選之唐宋古文(不包含現行高中一綱多本已選之唐宋文),共計六十八篇。一方面進行章法理論的探析,釐清每一種章法的理論基礎與特色;一方面深入探討每一篇章的內容、創作背景、寫作目的之外,並以章法切入文本,由實際篇章分析突顯每一章法之特色,在章法結構之下能更清楚呈現出文章秩序、變化的美感。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主要在揭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創作背景的探討,由時代演進中探討古文的演變與發展,進而深入探討每位作者身世背景與文學成就。第三章篇章結構概說,是純粹針對章法理論的闡述,包括內容結構與章法結構的概說,此章足以突顯出辭章主旨在篇章中的重要性與表現形式,以及各章法類型的定義與特色。第四章主旨之安置與顯隱,主要在以實際篇章分析的結果,驗證主旨安置位置不同(篇首、篇腹、篇末、篇外),呈現方式不同(顯、隱、顯中有隱),則呈現出不同的文章氣勢。第五章是依事材物材為分類依據,分析六十八篇唐宋文使用材料情形,與材料在篇章中產生的效果。第六章章法結構類型,是以方法為綱,舉分析結果一至二篇為例,具體呈現每一章法的表現特色。第七章章法結構的規律,舉實際篇章分析為例,說明章法四大律的特色。第八章是結論,一方面歸納前四章研究成果一窺《古文觀止》唐宋古文在篇章結構中所呈現的風格特色,一方面則針對本論文所能展延之課題作簡要闡述。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6 第二章 創作背景 ‥‥‥‥‥‥‥‥‥‥‥‥‥‥‥‥‥‥‥ 7 第一節 唐宋古文時代背景 ‥‥‥‥‥‥‥‥‥‥‥‥‥‥‥‥‥‥‥‥ 7 一、 唐代 ‥‥‥‥‥‥‥‥‥‥‥‥‥‥‥‥‥‥‥‥‥‥‥‥‥‥‥‥ 7 (一) 唐代以前 ‥‥‥‥‥‥‥‥‥‥‥‥‥‥‥‥‥‥‥‥‥‥‥‥‥ 7 (二) 唐代初期 ‥‥‥‥‥‥‥‥‥‥‥‥‥‥‥‥‥‥‥‥‥‥‥‥‥ 9 (三) 唐代中期 ‥‥‥‥‥‥‥‥‥‥‥‥‥‥‥‥‥‥‥‥‥‥‥‥‥ 9 (四) 唐代晚期 ‥‥‥‥‥‥‥‥‥‥‥‥‥‥‥‥‥‥‥‥‥‥‥‥‥10 二、 宋代 ‥‥‥‥‥‥‥‥‥‥‥‥‥‥‥‥‥‥‥‥‥‥‥‥‥‥‥‥14 (一) 北宋前期 ‥‥‥‥‥‥‥‥‥‥‥‥‥‥‥‥‥‥‥‥‥‥‥‥‥14 (二) 北宋中期 ‥‥‥‥‥‥‥‥‥‥‥‥‥‥‥‥‥‥‥‥‥‥‥‥‥15 (三) 北宋後期 ‥‥‥‥‥‥‥‥‥‥‥‥‥‥‥‥‥‥‥‥‥‥‥‥‥16 (四) 南宋時期 ‥‥‥‥‥‥‥‥‥‥‥‥‥‥‥‥‥‥‥‥‥‥‥‥‥16 第二節 個人背景 ‥‥‥‥‥‥‥‥‥‥‥‥‥‥‥‥‥‥‥‥‥‥‥‥17 一、 唐代 ‥‥‥‥‥‥‥‥‥‥‥‥‥‥‥‥‥‥‥‥‥‥‥‥‥‥‥‥17 (一) 王 勃 ‥‥‥‥‥‥‥‥‥‥‥‥‥‥‥‥‥‥‥‥‥‥‥‥‥‥‥17 (二) 李 華 ‥‥‥‥‥‥‥‥‥‥‥‥‥‥‥‥‥‥‥‥‥‥‥‥‥‥‥18 (三) 杜 牧 ‥‥‥‥‥‥‥‥‥‥‥‥‥‥‥‥‥‥‥‥‥‥‥‥‥‥‥19 (四) 韓 愈 ‥‥‥‥‥‥‥‥‥‥‥‥‥‥‥‥‥‥‥‥‥‥‥‥‥‥‥20 (五) 柳宗元 ‥‥‥‥‥‥‥‥‥‥‥‥‥‥‥‥‥‥‥‥‥‥‥‥‥‥25 二、 宋代 ‥‥‥‥‥‥‥‥‥‥‥‥‥‥‥‥‥‥‥‥‥‥‥‥‥‥‥‥28 (一) 王禹偁 ‥‥‥‥‥‥‥‥‥‥‥‥‥‥‥‥‥‥‥‥‥‥‥‥‥‥28 (二) 李格非 ‥‥‥‥‥‥‥‥‥‥‥‥‥‥‥‥‥‥‥‥‥‥‥‥‥‥28 (三) 范仲淹 ‥‥‥‥‥‥‥‥‥‥‥‥‥‥‥‥‥‥‥‥‥‥‥‥‥‥29 (四) 司馬光 ‥‥‥‥‥‥‥‥‥‥‥‥‥‥‥‥‥‥‥‥‥‥‥‥‥‥30 (五) 李 覯 ‥‥‥‥‥‥‥‥‥‥‥‥‥‥‥‥‥‥‥‥‥‥‥‥31 (六) 歐陽脩 ‥‥‥‥‥‥‥‥‥‥‥‥‥‥‥‥‥‥‥‥‥‥‥‥‥‥32 (七) 蘇洵 ‥‥‥‥‥‥‥‥‥‥‥‥‥‥‥‥‥‥‥‥‥‥‥‥‥‥‥‥35 (八) 蘇軾 ‥‥‥‥‥‥‥‥‥‥‥‥‥‥‥‥‥‥‥‥‥‥‥‥‥‥ 36 (九) 蘇轍 ‥‥‥‥‥‥‥‥‥‥‥‥‥‥‥‥‥‥‥‥‥‥‥‥‥‥ 40 (十) 曾鞏 ‥‥‥‥‥‥‥‥‥‥‥‥‥‥‥‥‥‥‥‥‥‥‥‥‥‥ 41 (十一) 王安石 ‥‥‥‥‥‥‥‥‥‥‥‥‥‥‥‥‥‥‥‥‥‥‥‥‥43 第三章 篇章結構概說 ‥‥‥‥‥‥‥‥‥‥‥‥‥‥‥‥‥45 第一節 內容結構概說 ‥‥‥‥‥‥‥‥‥‥‥‥‥‥‥‥‥‥‥‥‥ 45 一、 篇章義旨概說 ‥‥‥‥‥‥‥‥‥‥‥‥‥‥‥‥‥‥‥‥‥‥‥ 45 (一) 主旨的安置與顯隱 ‥‥‥‥‥‥‥‥‥‥‥‥‥‥‥‥‥‥‥ 47 (二) 主旨與綱領‥‥‥‥‥‥‥‥‥‥‥‥‥‥‥‥‥‥‥‥‥‥‥‥‥ 52 二、 辭章意象概說‥‥‥‥‥‥‥‥‥‥‥‥‥‥‥‥‥‥‥‥‥‥‥‥‥ 53 (一) 物材‥‥‥‥‥‥‥‥‥‥‥‥‥‥‥‥‥‥‥‥‥‥‥‥‥‥‥‥ 54 (二) 事材‥‥‥‥‥‥‥‥‥‥‥‥‥‥‥‥‥‥‥‥‥‥‥‥‥‥‥‥ 55 第二節 章法結構概說‥‥‥‥‥‥‥‥‥‥‥‥‥‥‥‥‥‥‥‥‥‥‥ 57 一、 章法類型概說‥‥‥‥‥‥‥‥‥‥‥‥‥‥‥‥‥‥‥‥‥‥‥‥‥ 57 (一) 圖底家族‥‥‥‥‥‥‥‥‥‥‥‥‥‥‥‥‥‥‥‥‥‥‥‥‥‥ 57 (二) 虛實家族‥‥‥‥‥‥‥‥‥‥‥‥‥‥‥‥‥‥‥‥‥‥‥‥‥‥ 60 (三) 映襯家族‥‥‥‥‥‥‥‥‥‥‥‥‥‥‥‥‥‥‥‥‥‥‥‥‥‥ 63 (四) 因果家族‥‥‥‥‥‥‥‥‥‥‥‥‥‥‥‥‥‥‥‥‥‥‥‥‥‥ 65 二、 章法規律概說‥‥‥‥‥‥‥‥‥‥‥‥‥‥‥‥‥‥‥‥‥‥‥‥‥ 67 (一) 秩序律‥‥‥‥‥‥‥‥‥‥‥‥‥‥‥‥‥‥‥‥‥‥‥‥‥‥‥ 67 (二) 變化律‥‥‥‥‥‥‥‥‥‥‥‥‥‥‥‥‥‥‥‥‥‥‥‥‥‥‥ 69 (三) 聯貫律‥‥‥‥‥‥‥‥‥‥‥‥‥‥‥‥‥‥‥‥‥‥‥‥‥‥‥ 71 (四) 統一律‥‥‥‥‥‥‥‥‥‥‥‥‥‥‥‥‥‥‥‥‥‥‥‥‥‥‥ 74 第四章 唐宋古文主旨之安置與顯隱 ‥‥‥‥‥‥‥‥‥‥‥‥‥‥76 第一節 主旨全顯者‥‥‥‥‥‥‥‥‥‥‥‥‥‥‥‥‥‥‥‥‥‥‥‥ 78 一、 主旨安置於篇首‥‥‥‥‥‥‥‥‥‥‥‥‥‥‥‥‥‥‥‥‥‥‥‥ 78 二、 主旨安置於篇腹‥‥‥‥‥‥‥‥‥‥‥‥‥‥‥‥‥‥‥‥‥‥‥‥ 86 三、 主旨安置於篇末‥‥‥‥‥‥‥‥‥‥‥‥‥‥‥‥‥‥‥‥‥‥‥‥ 91 第二節 主旨顯中有隱者 ‥‥‥‥‥‥‥‥‥‥‥‥‥‥‥‥‥‥‥‥‥‥97 第三節 主旨全隱者‥‥‥‥‥‥‥‥‥‥‥‥‥‥‥‥‥‥‥‥‥‥‥‥103 第四節 主旨與綱領之疊合與分立‥‥‥‥‥‥‥‥‥‥‥‥‥‥‥‥‥‥106 一、 主旨與綱領疊合‥‥‥‥‥‥‥‥‥‥‥‥‥‥‥‥‥‥‥‥‥‥‥‥106 二、 主旨與綱領分立‥‥‥‥‥‥‥‥‥‥‥‥‥‥‥‥‥‥‥‥‥‥‥‥109 第五章 唐宋古文材料之運用 ‥‥‥‥‥‥‥‥‥‥‥‥‥‥‥‥ 114 第一節 事材之運用‥‥‥‥‥‥‥‥‥‥‥‥‥‥‥‥‥‥‥‥‥‥‥‥122 一、 歷史材料‥‥‥‥‥‥‥‥‥‥‥‥‥‥‥‥‥‥‥‥‥‥‥‥‥‥‥122 二、 現實材料‥‥‥‥‥‥‥‥‥‥‥‥‥‥‥‥‥‥‥‥‥‥‥‥‥‥‥139 三、 虛擬材料‥‥‥‥‥‥‥‥‥‥‥‥‥‥‥‥‥‥‥‥‥‥‥‥‥‥‥143 第二節 物材之運用‥‥‥‥‥‥‥‥‥‥‥‥‥‥‥‥‥‥‥‥‥‥‥‥146 一、 自然物材‥‥‥‥‥‥‥‥‥‥‥‥‥‥‥‥‥‥‥‥‥‥‥‥‥‥‥146 二、 人工物材‥‥‥‥‥‥‥‥‥‥‥‥‥‥‥‥‥‥‥‥‥‥‥‥‥‥‥148 第六章 唐宋古文章法結構類型 ‥‥‥‥‥‥‥‥‥‥‥‥‥ 152 第一節 圖底家族‥‥‥‥‥‥‥‥‥‥‥‥‥‥‥‥‥‥‥‥‥‥‥‥‥154 一、 時間類‥‥‥‥‥‥‥‥‥‥‥‥‥‥‥‥‥‥‥‥‥‥‥‥‥‥‥‥154 (一) 今昔法‥‥‥‥‥‥‥‥‥‥‥‥‥‥‥‥‥‥‥‥‥‥‥‥‥‥‥154 (二) 問答法‥‥‥‥‥‥‥‥‥‥‥‥‥‥‥‥‥‥‥‥‥‥‥‥‥‥‥158 二、 空間類‥‥‥‥‥‥‥‥‥‥‥‥‥‥‥‥‥‥‥‥‥‥‥‥‥‥‥‥162 (一) 遠近法‥‥‥‥‥‥‥‥‥‥‥‥‥‥‥‥‥‥‥‥‥‥‥‥‥‥‥162 (二) 內外法‥‥‥‥‥‥‥‥‥‥‥‥‥‥‥‥‥‥‥‥‥‥‥‥‥‥‥163 (三) 高低法‥‥‥‥‥‥‥‥‥‥‥‥‥‥‥‥‥‥‥‥‥‥‥‥‥‥‥163 (四) 狀態變化法‥‥‥‥‥‥‥‥‥‥‥‥‥‥‥‥‥‥‥‥‥‥‥‥‥163 第二節 虛實家族‥‥‥‥‥‥‥‥‥‥‥‥‥‥‥‥‥‥‥‥‥‥‥‥‥164 一、 具體與抽象類‥‥‥‥‥‥‥‥‥‥‥‥‥‥‥‥‥‥‥‥‥‥‥‥‥164 (一) 泛具法‥‥‥‥‥‥‥‥‥‥‥‥‥‥‥‥‥‥‥‥‥‥‥‥‥‥‥164 (二) 點染法‥‥‥‥‥‥‥‥‥‥‥‥‥‥‥‥‥‥‥‥‥‥‥‥‥‥‥167 (三) 凡目法‥‥‥‥‥‥‥‥‥‥‥‥‥‥‥‥‥‥‥‥‥‥‥‥‥‥‥168 (四) 情景法‥‥‥‥‥‥‥‥‥‥‥‥‥‥‥‥‥‥‥‥‥‥‥‥‥‥‥169 (五) 論敘法‥‥‥‥‥‥‥‥‥‥‥‥‥‥‥‥‥‥‥‥‥‥‥‥‥‥‥171 (六) 詳略法‥‥‥‥‥‥‥‥‥‥‥‥‥‥‥‥‥‥‥‥‥‥‥‥‥‥‥173 二、 時空類‥‥‥‥‥‥‥‥‥‥‥‥‥‥‥‥‥‥‥‥‥‥‥‥‥‥‥‥175 三、 真實與虛假類‥‥‥‥‥‥‥‥‥‥‥‥‥‥‥‥‥‥‥‥‥‥‥‥‥177 (一) 假設與事實的虛實法‥‥‥‥‥‥‥‥‥‥‥‥‥‥‥‥‥‥‥‥‥177 (二) 願望與實際的虛實法‥‥‥‥‥‥‥‥‥‥‥‥‥‥‥‥‥‥‥‥‥179 (三) 夢境與現實的虛實法‥‥‥‥‥‥‥‥‥‥‥‥‥‥‥‥‥‥‥‥‥180 (四) 虛構與真實的虛實法‥‥‥‥‥‥‥‥‥‥‥‥‥‥‥‥‥‥‥‥‥180 第三節 映襯家族‥‥‥‥‥‥‥‥‥‥‥‥‥‥‥‥‥‥‥‥‥‥‥‥‥182 一、 應照對比類‥‥‥‥‥‥‥‥‥‥‥‥‥‥‥‥‥‥‥‥‥‥‥‥‥‥182 (一) 正反法‥‥‥‥‥‥‥‥‥‥‥‥‥‥‥‥‥‥‥‥‥‥‥‥‥‥‥182 (二) 立破法‥‥‥‥‥‥‥‥‥‥‥‥‥‥‥‥‥‥‥‥‥‥‥‥‥‥‥186 (三) 抑揚法‥‥‥‥‥‥‥‥‥‥‥‥‥‥‥‥‥‥‥‥‥‥‥‥‥‥‥187 (四) 眾寡法‥‥‥‥‥‥‥‥‥‥‥‥‥‥‥‥‥‥‥‥‥‥‥‥‥‥‥189 (五) 張弛法‥‥‥‥‥‥‥‥‥‥‥‥‥‥‥‥‥‥‥‥‥‥‥‥‥‥‥189 二、 襯托類‥‥‥‥‥‥‥‥‥‥‥‥‥‥‥‥‥‥‥‥‥‥‥‥‥‥‥‥190 (一) 賓主法‥‥‥‥‥‥‥‥‥‥‥‥‥‥‥‥‥‥‥‥‥‥‥‥‥‥‥190 (二) 平側法‥‥‥‥‥‥‥‥‥‥‥‥‥‥‥‥‥‥‥‥‥‥‥‥‥‥‥192 (三) 天人法‥‥‥‥‥‥‥‥‥‥‥‥‥‥‥‥‥‥‥‥‥‥‥‥‥‥‥194 (四) 偏全法‥‥‥‥‥‥‥‥‥‥‥‥‥‥‥‥‥‥‥‥‥‥‥‥‥‥‥196 (五) 敲擊法‥‥‥‥‥‥‥‥‥‥‥‥‥‥‥‥‥‥‥‥‥‥‥‥‥‥‥198 (六) 並列法‥‥‥‥‥‥‥‥‥‥‥‥‥‥‥‥‥‥‥‥‥‥‥‥‥‥‥199 第四節 因果家族‥‥‥‥‥‥‥‥‥‥‥‥‥‥‥‥‥‥‥‥‥‥‥‥‥201 (一) 因果法‥‥‥‥‥‥‥‥‥‥‥‥‥‥‥‥‥‥‥‥‥‥‥‥‥‥‥201 (二) 本末法‥‥‥‥‥‥‥‥‥‥‥‥‥‥‥‥‥‥‥‥‥‥‥‥‥‥‥203 (三) 縱收法‥‥‥‥‥‥‥‥‥‥‥‥‥‥‥‥‥‥‥‥‥‥‥‥‥‥‥204 (四) 淺深法‥‥‥‥‥‥‥‥‥‥‥‥‥‥‥‥‥‥‥‥‥‥‥‥‥‥‥206 第七章 唐宋古文章法結構的規律 ‥‥‥‥‥‥‥‥‥‥‥‥208 第一節 秩序律‥‥‥‥‥‥‥‥‥‥‥‥‥‥‥‥‥‥‥‥‥‥‥‥‥‥208 一、 屬於時間的‥‥‥‥‥‥‥‥‥‥‥‥‥‥‥‥‥‥‥‥‥‥‥‥‥‥208 二、 屬於事(情)理之展演的‥‥‥‥‥‥‥‥‥‥‥‥‥‥‥‥‥‥‥‥208 (一) 論敘法‥‥‥‥‥‥‥‥‥‥‥‥‥‥‥‥‥‥‥‥‥‥‥‥‥‥‥210 (二) 虛實法‥‥‥‥‥‥‥‥‥‥‥‥‥‥‥‥‥‥‥‥‥‥‥‥‥‥‥217 (三) 正反法‥‥‥‥‥‥‥‥‥‥‥‥‥‥‥‥‥‥‥‥‥‥‥‥‥‥‥219 第二節 變化律‥‥‥‥‥‥‥‥‥‥‥‥‥‥‥‥‥‥‥‥‥‥‥‥‥‥225 一、 屬於時間的‥‥‥‥‥‥‥‥‥‥‥‥‥‥‥‥‥‥‥‥‥‥‥‥‥‥225 (一)昔今昔‥‥‥‥‥‥‥‥‥‥‥‥‥‥‥‥‥‥‥‥‥‥‥‥‥‥‥225 二、 屬於空間的‥‥‥‥‥‥‥‥‥‥‥‥‥‥‥‥‥‥‥‥‥‥‥‥‥‥225 (一)底圗底‥‥‥‥‥‥‥‥‥‥‥‥‥‥‥‥‥‥‥‥‥‥‥‥‥‥‥225 三、 屬於事(情)理之展演的‥‥‥‥‥‥‥‥‥‥‥‥‥‥‥‥‥‥‥‥227 (一) 論敘法‥‥‥‥‥‥‥‥‥‥‥‥‥‥‥‥‥‥‥‥‥‥‥‥‥‥‥227 (二) 虛實法‥‥‥‥‥‥‥‥‥‥‥‥‥‥‥‥‥‥‥‥‥‥‥‥‥‥‥236 (三) 因果法‥‥‥‥‥‥‥‥‥‥‥‥‥‥‥‥‥‥‥‥‥‥‥‥‥‥‥241 (四) 凡目法‥‥‥‥‥‥‥‥‥‥‥‥‥‥‥‥‥‥‥‥‥‥‥‥‥‥‥245 第三節 聯貫律‥‥‥‥‥‥‥‥‥‥‥‥‥‥‥‥‥‥‥‥‥‥‥‥‥‥248 一、 基本聯絡‥‥‥‥‥‥‥‥‥‥‥‥‥‥‥‥‥‥‥‥‥‥‥‥‥‥‥248 二、 藝術聯絡‥‥‥‥‥‥‥‥‥‥‥‥‥‥‥‥‥‥‥‥‥‥‥‥‥‥‥266 第四節 統一律‥‥‥‥‥‥‥‥‥‥‥‥‥‥‥‥‥‥‥‥‥‥‥‥‥‥273 第八章 結論‥‥‥‥‥‥‥‥‥‥‥‥‥‥‥‥‥‥‥‥‥‥‥‥‥‥281 第一節 重點回顧 ‥‥‥‥‥‥‥‥‥‥‥‥‥‥‥‥‥‥‥‥‥‥‥‥281 第二節 課題的展延 ‥‥‥‥‥‥‥‥‥‥‥‥‥‥‥‥‥‥‥‥‥‥‥ 284 參考書目‥‥‥‥‥‥‥‥‥‥‥‥‥‥‥‥‥‥‥‥‥‥‥‥‥‥‥ 285

    一、書籍類(編排順序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一) 高中國文教材

    何寄澎等編著:高中國文(一)—(六),(台北:龍騰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2月)
    李振興等編著:高中國文(一)—(六),(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2月)
    李 鍌等編著:高中國文(一)—(六),(台北:正中書局,2002年2月)
    邱燮友等編著:高中國文(一)—(六),(台北:南一書局企業公司,2002年2 月)
    董金裕等編著:高中國文(一)—(六),(台北: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羅聯添等編著:高中國文(一)—(六),(台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2月)
    二、國文教學理論類
    王更生著:《國文教學新論》,(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10月初版)
    王明通著:《中國國文教學法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章微穎著:《中國國文教學法》,(台北:蘭臺書局有限公司,1975年3月再版)
    陳師滿銘著:《國文教學論叢》,(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4月初版四刷)
    陳師滿銘著:《國文教學論叢.續編》,(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8年3月初版)
    陳師滿銘著:《作文教學指導》,(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7年10月初版二刷)
    黃錦鋐著:《國文教學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
    張學波著:《中學國文教學理論研究》,(台北:明文書局,1993年12月初版)
    張春榮著:《作文新饗宴》,(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8月初版)
    張春榮著:《修辭新思維》,(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初版)
    張春榮著:《修辭萬花筒》,(台灣:駱駝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
    張春榮著:《一把文學的梯子》,(台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
    蔣伯潛著:《中學國文教學法》,(台北:泰順書局,1972年5月再版)
    蔣建文著:《從作文原則談作文方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3月增訂三版第一刷)

    三、文章與章法結構類
    仇小屏著:《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1998年月11初版)
    仇小屏著:《篇章結構類型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2000年月2月初版)
    仇小屏著:《深入課文的一把鑰匙》,(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2001年月2初版)
    仇小屏著:《章法新視野》,(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國2001年月9初版)
    仇小屏著:《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年11月一刷)
    方祖燊、邱燮友著:《散文結構》,(台北:蘭臺書局,1970年6月初版)
    王守勛主編:《寫作大觀》,(瀋陽: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
    王德春編:《修辭學辭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5月出版)
    王希杰、季世昌編:《修辭文薈》,(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10月一版一刷)
    王凱符、張會恩主編:《中國古代寫作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王更生著:《歐陽脩散文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1996年5月初版)
    王更生著:《韓愈散文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1998年9月初版)
    王更生著:《柳宗元散文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1999年2月初版)
    王更生著:《蘇軾散文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2001年2月初版)
    王葆心著:《古文辭通義》,(台北:中華書局,民國1984年4月台二版)
    王彬主編:《古代散文鑑賞辭典》,(北京:農村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第一版)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三次印刷)
    王夫之著:《薑齋詩話》下,(台北:藝文印書館)
    王安石著:《王安石集》,(台北:東方文學社,1935年9月)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1月初版一刷)
    朱伯石著:《寫作概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朱任生著:《古文法纂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1984年9月初版)
    朱光潛著:《談文學》,(台北專業文化出版社,1989年5月初版)
    朱守亮著:《詩經評釋》,(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江錦玨著:《詩詞義旨透視鏡》,(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初版)
    吳留村鑑定、吳楚材、吳調侯評註,《評註古文觀止》,(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12月初版)
    吳曾祺著:《涵芬樓文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9月四版)
    吳應天著:《文章結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
    吳小林著:《中國散文美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81年9月六版)
    吳闓生批註:《桐城吳氏古文法》,(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4月出版)
    吳調公著:《古典文論與審美鑑賞》,(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7月初版二刷)
    吳 訥著:《文章辨體序說》,(台北:泰順書局,1973年9月)
    何寄澎著:《唐宋古文新探》,(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二刷)
    呂祖謙評著:《古文關鍵》,(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10月初版)
    呂晴飛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0年10
    月第五次印刷)
    呂武志著:《杜牧散文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5月初版)
    宋文蔚編:《評註文法津梁》,(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
    李扶九原選、王扶齡改編:《古文筆法百篇》,(台北:文津出版社)
    李道英著:《唐宋古文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
    辛文房撰、周本淳校正:《唐才子傳校正》,(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3月)
    孟瑤編著:《中國文學史》,(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0年3月第三版)
    來裕恂著、高國維等注釋:《漢文典注釋》,(天津:南開大學出版,1993年2月)
    周明著:《中國古代散文藝術》,(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刷)
    林景亮評註:《評註古文讀本》,(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9年11月臺一版)
    林雲銘評注:《古文析義合編》,(台北:廣文書局,1989年1 月七版)
    林 紓著:《韓柳文研究法》,(台北:廣文書局,1980年7月三版)
    金聖歎批、王之績評註:《才子古文讀本》,(台北: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8月臺二版)
    屈萬里著:《詩經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1988年5月三版)
    周振甫著:《文章例話》,(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4年5月初版)
    周 明著:《中國古代散文藝術》,(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一刷)
    胡楚生編著:《韓文選析》,(台北:華正書局,1983年12月初版)
    胡楚生編著:《柳文選析》,(台北:華正書局,1994年10月三版)
    高步瀛著:《唐宋文舉要.甲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8年3月一版一刷)
    唐彪著:《讀書作文譜》,(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11月)
    夏丏尊、葉紹鈞著:《文章講話》,(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5年6月臺一版)
    夏傳才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選讀-唐宋五代兩宋卷》,(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次印刷)
    袁行霈主編:《歷代圖書鑑賞集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5 月初版二刷)
    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12月初版)
    張會恩、曾祥芹主編:《文章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一刷)
    張紅雨著:《寫作美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一刷)
    張展編著:《不平則鳴-唐宋八大家散文卷》,(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二刷)
    張壽康著:《文章學導論》,(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1月出版)
    許恂儒著:《作文百法》,(台北:廣文書局,1985年5月再版)
    陳滿銘著:《文章結構分析》,(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5月初版)
    陳滿銘著:《章法學新裁》,(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1月初版)
    陳滿銘著:《章法學論粹》,(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7月初版)
    陳滿銘著:《章法學綜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3年6月初版)
    陳望道著:《修辭學發凡》,(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再版)
    陳望道著:《美學概論》,(台北:文鏡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2月重排初版)
    陳新、杜維沫選注:《歐陽脩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5月第二次印刷)
    陳耀南選注:《中國文學精讀-古文》,(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7月 一版)
    陳子典、顧興義著:《寫作知識辭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三刷)
    陳 柱著:《中國散文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4月一刷)
    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年9月初版)
    馮永敏著:《散文鑑賞藝術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2月)
    賀新輝主編:《古詩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89年12月)
    傅庚生著:《中國文學欣賞舉隅》,(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2000年4月初版)
    彭會資主編:《中國文論大辭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7月初版)
    曾忠華著:《作文津梁》,(台北:學人文教出版社,1991年10月1日新版)
    過商侯選、蔡鑄評註:《古文評註全集》,(台北:宏業出版社,1979年10月再版)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年9月三刷)
    葉百豐編著:《韓昌黎文彙評》,(台北:正中書局,1990年2月臺初版)
    葛曉音著:《唐宋散文》,(台北:群玉堂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9月初
    版)
    程兆熊著:《文學與文心》,(台北:明文書局,1987年9月初版)
    程千帆、吳新雷著:《兩宋文學史》,(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一刷)
    熊琬著:《文章結構學-文章結構運思之藝術》,(台北:五南圖書出版,1998年3月初版一刷)
    蒲基維、涂玉萍、林聆慈合著:《散文.新詩義旨古今談》,(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1月初版)
    歐陽脩著:《歐陽脩全集》,(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3月初版)
    韓兆琦著:《唐宋八大家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7年2月一版
    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第二次印刷)
    劉世劍主編:《文章寫作學-基礎理論知識部分》,(高雄:麗文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4月初版)
    劉衍文、劉永翔著:《古典文學鑑賞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9
    月初版一刷)
    劉熙載著:《藝概》,(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9月)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3月初版)
    劉勵操著:《寫作方法一百例》,(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年4月初版四刷)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1988年7月版)
    劉禹昌、熊禮匯著:《唐宋八大家文章精華》,(湖北:新華書店,1987年5月)
    蔣祖怡編著:《文章學纂要》,(台灣:正中書局,1976年6月修訂本臺五版)
    蔡師宗陽著:《文燈-文章作法講話》,(台北:國語日報社,1977年8月第二版)
    蔡師宗陽著:《修辭學探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4月初版)
    鄭文貞著:《篇章修辭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刷)
    鄭頤壽著:《辭章學概論》,(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年10月)
    鄭頤壽主編:《文藝修辭學》,(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一刷)
    蕭 統編:《文選》,(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7月)
    歸有光著:《文章指南》,(台北:廣文書局,1985年10月再版)
    顏之推著:《顏氏家訓》,(台北:中華書局,1981年6月一版)
    魏 飴著:《散文鑑賞入門》,(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6月再版)
    羅君籌著:《文章筆法辨析》,(香港:上海印書館,1971年6月出版)
    謝無量著:《實用文章義法》,(台北:華正書局,1990年3月)
    謝枋得著:《文章軌範》,(台北:廣文書局,1970年12月)
    顧亭鑑、葉葆銓輯注:《學詩指南》,(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初版)
    《欽定全唐文》,(台北:匯文書局,1961年12月初版)
    四、經史學類
    (一)經書
    《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四書集注》甲種本,(台北:世界書局,1985年9月二十八版)
    焦循注:《孟子正義》,(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7月初版)
    左丘明著、竹添光鴻會箋:《左傳會箋》,(台北:明達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
    (二)史書
    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9月初版)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台北:中華書局)
    范曄撰、李賢等注:《後漢書》,(台北:中華書局)
    房玄齡等撰:《晉書》,(台北:中華書局)
    長孫無忌等撰:《隋書》,(台北:中華書局)
    劉煦等撰:《舊唐書》,(台北:中華書局)
    歐陽脩、宋祁撰:《新唐書》,(台北:中華書局)
    脫脫等撰:《宋史》,(台北:中華書局)
    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台北:中華書局)

    五、論文類
    (一)學位論文
    李靜修著:《漢語篇章的思維教學設計研究-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議論文的閱讀及現代議論文的寫作為對象》,(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 文,2002年8 月)
    夏薇薇著:《文章賓主法析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涂碧霞著:《凡目章法析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8月)
    陳佳君著:《虛實章法析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5月)
    陳怡芬著:《唐宋古文篇章結構教學析論-以高中一綱多本國文課文為研究範
    圍》,(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黃淑貞著:《主旨(綱領)安置於篇腹的結構類型析論》,(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2月)
    劉文君著:《詩歌義旨教學之研究-以國中國文教材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賴玫怡著:《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誇飾、譬喻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劉寶珠著:《作文運材教學設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8月)
    顏瓊雯著:《《六一詞》篇章結構探析》,(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二)期刊論文
    仇小屏著:〈論圖底章法的空間結構〉,(《國文天地》,十七卷五期,2001年10月)
    林佳樺著:〈泛具法的理論與應用〉,(《思辨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第六
    屆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2月)
    張春榮著:〈虛實觀念在修辭學中的運用〉,(八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
    發表會)
    陳師滿銘著:〈論時空與虛實〉,(《國文天地》,十七卷九期,2001年2月)
    陳師滿銘著:〈論篇章的「圖底」結構〉,(《國文天地》,十八卷四期,2001年9月)
    陳師滿銘著:〈談儒家思想體系中的螺旋結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
    文學報》第二十九期,2000年6月)
    陳佳君著:〈情景法的理論與應用〉,(《國文天地》,十五卷五期,1999年10月)
    陳佳君著:〈論虛實章法的內涵〉,(第二屆中國修辭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0
    年6月)
    許秀美著:〈敘論法的理論及其在高中國文教材裡的應用〉,(《國文天地》,十五
    卷七期,1999年12月)

    QR CODE